一种能自动浇水的气液平衡栽培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2164发布日期:2019-09-20 20:3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自动浇水的气液平衡栽培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能自动浇水的气液平衡栽培槽。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包括水培、基质培)箱的种类很多,箱体大小深度各有不同,在实验室、观光园、生产中应用较多,然而能够将基质培和水培两者结合的却很少。为了克服基质培透气性差、水培对水温条件要求高等缺陷,创造作物生长的良好根部环境,达到作物高产、优质的效果,同时可降低成本,能够在实际中灵活而大量应用,且增加无土箱式栽培的类型,有必要发明一种基于地表面,能够直接摆放,简单组合就可以进行叶菜和果菜种植的设施。

相对于传统的水培,基质可将植物自身新陈代谢的有害物质化解缓冲,养分、水分、空气、温度等环境变化缓和。与水培相比,基质培性能稳定、设备简单、投资较少、管理较易等优点,但是现有的栽培槽无法进行气液平衡,容易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自动浇水的气液平衡栽培槽,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平衡栽培槽基质内的空气含量和水分含量。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自动浇水的气液平衡栽培槽,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栽培槽本体以及浇灌装置,所述栽培槽本体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形,所述栽培槽本体的端部设置有能分离的堵口装置,所述栽培槽本体包括底板以及两个侧壁,所述栽培槽本体的底部的一侧的侧壁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栽培槽本体的底部另一侧的侧壁与进水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水流通道,

所述栽培槽本体内部中间偏上位置设置有基质网,所述基质网的下部设置有直立支板,所述直立支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基质网的中心位置,所述直立支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栽培槽本体底部的中心位置,

所述基质网上部形成基质层,所述栽培槽本体底部形成营养液层,所述营养液层与所述基质层之间形成空气层,

所述栽培槽本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水位监测点以及第二水位监测点,所述第一水位监测点的高度大于第二水位监测点的高度,所述第一水位监测点与所述第二水位监测点处分别设置有水位传感器以监测水位,

当栽培槽本体内的水位低于所述第二水位监测点时,所述浇灌装置通过所述进水口11向所述所述栽培槽本体内部浇水,当栽培槽本体内的水位不低于所述第二水位监测点时,所述浇灌装置停止浇水。

优选地,所述栽培槽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边部。

优选地,所述直立支板的高度为150mm。

优选地,所述栽培槽本体在所述基质网设置位置处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栽培槽本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浇灌装置包括水箱、控制单元、水泵以及浇灌单元,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水箱内部,所述浇灌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水泵,所述浇灌单元的第二端经过所述进水口11通入所述栽培槽本体内部,所述水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为单片机。

优选地,所述浇灌单元为水管,所述水管端部设置有喷淋头,所述水管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自动浇水的气液平衡栽培槽,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平衡栽培槽基质内的空气含量和水分含量。本实用新型可以灵活摆放,反复利用,移动方便,面积可大可小,既适用于普通家庭,又能够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无土栽培生产。用过后可以拿走,对地面不产生任何影响。

②本实用新型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与进水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水箱。当栽培槽本体内水过多时,水经过出水口流回水箱。水流的流动能够带动空气的流动,增加整个栽培槽本体通气性能。

③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水位监测点,当栽培槽本体内的水位低于第二水位监测点时,此时,说明栽培槽本体内部缺水,此时需要向栽培槽本体内部浇水以达到气液平衡。当栽培槽本体内的水位不低于第二水位监测点时,证明水分已经达到需求,此时如果再继续浇水的话会造成湿度过大,影响植物生长,容易造成烂根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多余水分也可以通过出水口流回水箱,水流带动空气流动,防止烂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栽培槽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堵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以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个栽培槽本体拼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自动浇水的气液平衡栽培槽,如图1及图2所示,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栽培槽本体1以及浇灌装置2,栽培槽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能分离的堵口装置110。栽培槽本体1整体为长方体形,其包括底板、侧壁111以及侧壁112,底板、侧壁111、侧壁112以及两边的堵口装置110共同形成一个栽培槽本体1。当将多个栽培槽本体1拼接在一起时,借助栽培槽本体1两端的凸起和凹槽进行拼接,然后在开始和结尾的栽培槽本体1的一侧各插入一个堵口装置110即可,中间的相邻的两个栽培槽本体1之间是连通的。

栽培槽本体1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水位监测点101以及第二水位监测点102,第一水位监测点101的高度大于第二水位监测点102的高度,第一水位监测点101与第二水位监测点102处分别设置有水位传感器8以监测水位。

当栽培槽本体内的水位低于第二水位监测点102时,浇灌装置2通过进水口11向栽培槽本体1内部浇水,当栽培槽本体1内的水位不低于第二水位监测点102时,浇灌装置2停止浇水。

如图3所示,浇灌装置2包括水箱21、控制单元22、水泵23以及浇灌单元24,水泵23设置在水箱21内部,浇灌单元22的第一端连接水泵23,浇灌单元24的第二端经过进水口11通入栽培槽本体1内部,水位传感器8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22的输入端,控制单元22的输出端连接水泵23的输入端。

浇灌单元24为水管,水管内部设置有过滤网26。栽培槽本体1的另一个侧壁上与进水口11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12,出水口12与进水口1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出水口12通过水管27连接水箱21。当栽培槽本体1内水过多时,水经过出水口12流回水箱。水流的流动能够带动空气的流动,增加整个栽培槽本体1通气性能。

如图2所示,栽培槽本体1内部中间偏上位置设置有基质网3,基质网3的下部设置有直立支板4,直立支板4的第一端连接基质网3的中心位置,直立支板4的第二端连接栽培槽本体1底部的中心位置。

基质网3上部形成基质层5,栽培槽本体1底部形成营养液层6,营养液层6与基质层5之间形成空气层7。

优选地,栽培槽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边部100。

优选地,直立支板4的高度为150mm。

优选地,栽培槽本体1在基质网设置位置处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

优选地,栽培槽本体1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解释:

当栽培槽本体1内的水位低于第二水位监测点102时,此时,说明栽培槽本体1内部缺水,此时需要向栽培槽本体1内部浇水以达到气液平衡,因此,当第二水位监测点102处的水位传感器8监测到栽培槽本体内的水位低于第二水位监测点102时,浇灌装置2的浇灌单元24通过进水口11向栽培槽本体1内部浇水。

当栽培槽本体1内的水位不低于第二水位监测点102时,证明水分已经达到需求,此时如果再继续浇水的话会造成湿度过大,影响植物生长,容易造成烂根现象,此时,浇灌装置2停止浇水。多余水分也可以通过出水口12流回水箱,水流带动空气流动,防止烂根。之后在水位慢慢下落的过程中,形成空气层,达到栽培槽本体内的气液平衡。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4所示,也可以将多个栽培槽本体1拼接在一起使用,端部利用堵口装置110进行封堵,以防止漏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自动浇水的气液平衡栽培槽,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平衡栽培槽基质内的空气含量和水分含量。本实用新型可以灵活摆放,反复利用,移动方便,面积可大可小,既适用于普通家庭,又能够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无土栽培生产。用过后可以拿走,对地面不产生任何影响。

②本实用新型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与进水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水箱。当栽培槽本体内水过多时,水经过出水口流回水箱。水流的流动能够带动空气的流动,增加整个栽培槽本体通气性能。

③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水位监测点,当栽培槽本体内的水位低于第二水位监测点时,此时,说明栽培槽本体内部缺水,此时需要向栽培槽本体内部浇水以达到气液平衡。当栽培槽本体内的水位不低于第二水位监测点时,证明水分已经达到需求,此时如果再继续浇水的话会造成湿度过大,影响植物生长,容易造成烂根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多余水分也可以通过出水口流回水箱,水流带动空气流动,防止烂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