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三叉白芨育苗组培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3570发布日期:2020-01-07 07:47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紫花三叉白芨育苗组培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芨培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紫花三叉白芨育苗组培瓶。



背景技术:

紫花三叉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现有的白芨组培瓶结构单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打开瓶盖对其进行养料供给,这样长时间的操作,使得细菌随瓶盖打开而侵入对白芨幼苗造成损害;同时,现有是组培瓶在对白芨幼苗成熟需要移出进行栽培时,需要单棵移栽,无法避免对培育完成的幼苗造成损害,直接影响后期移栽效率与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无需打开组培瓶即可进行养料供给的紫花三叉白芨育苗组培瓶。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

一种紫花三叉白芨育苗组培瓶,包括上瓶体、下瓶体、瓶盖、组培盘、营养液供给区、托板、连接部、养料供给管、通孔、孔塞、培育槽。整个组培瓶成圆柱形透明空心结构,上瓶体与下瓶体扣合设置在一起,形成连接部。上瓶体设置在整个组培瓶的上端;下瓶体设置在整个组培瓶的最下端;瓶盖设置在整个组培瓶的最上端;所述的瓶盖与上瓶体连接成一体。下瓶体内设置有组培盘,所述的组培盘桥接在下瓶体上端相应位置,所述的组培盘上端设置有培育槽;所述的培育槽成弧形凹槽结构。养料供给管贯穿瓶盖上端中部位置贯穿组培盘下端与托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托板设置在组培盘下端中部相应位置,与组培盘粘接在一起。所述的组培盘下端成空心结构构成营养液供给区。瓶盖中心位置还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上端还设置有孔塞,用于整个瓶体培育生长区的密封。

优选地,为使得养料供给区内营养液能顺利的被组培盘上端培育槽内幼苗吸收,所述的组培盘由吸水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部由上瓶体下端外凸起与下瓶体上端内凸起相互扣合形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的上瓶体与下瓶体形成的连接部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组培盘上端培育槽的数量为若干。

本实用新型紫花三叉白芨育苗组培瓶,通过将组培瓶设置成上瓶体与下瓶体连接而成可以在幼苗成熟的时候,大大节约出瓶时的工时,且不会因为出瓶对根茎和茎叶造成伤害。同时,当需要地瓶体内进行养料供给时,无需打开上瓶体即可进行养料供给,避免现有技术中打开瓶盖供给养料时,细菌侵入对幼苗造成的损害。能大大提高出瓶率和移栽存活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紫花三叉白芨育苗组培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的一种紫花三叉白芨育苗组培瓶,包括上瓶体1、下瓶体2、瓶盖3、组培盘4、营养液供给区5、托板6、连接部7、养料供给管8、通孔9、孔塞10、培育槽11。整个组培瓶成圆柱形透明空心结构,上瓶体1与下瓶体2扣合设置在一起,形成连接部7。上瓶体1设置在整个组培瓶的上端;下瓶体2设置在整个组培瓶的最下端;瓶盖3设置在整个组培瓶的最上端;所述的瓶盖3与上瓶体1连接成一体。下瓶体2内设置有组培盘4,所述的组培盘4桥接在下瓶体2上端相应位置,所述的组培盘4上端设置有培育槽11;所述的培育槽11成弧形凹槽结构。养料供给管8贯穿瓶盖3上端中部位置贯穿组培盘4下端与托板6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托板6设置在组培盘4下端中部相应位置,与组培盘4粘接在一起。所述的组培盘4下端成空心结构构成营养液供给区5,所述的营养液供给区5主要用于组培瓶内营养液的供给盛放。瓶盖3中心位置还设置有通孔9;所述的通孔9上端还设置有孔塞10,用于整个瓶体培育生长区的密封。

优选地,为使得养料供给区内营养液能顺利的被组培盘4上端培育槽11内幼苗吸收,所述的组培盘4由吸水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部7由上瓶体1下端外凸起与下瓶体2上端内凸起相互扣合形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的上瓶体1与下瓶体2形成的连接部7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组培盘4上端培育槽11的数量为若干。

本实用新型紫花三叉白芨育苗组培瓶,使用时:打开连接部7,将白芨培育种放置在培育槽11内,然后将上瓶体1与下瓶体2连接固定,上瓶体1上端孔塞10挂接在养料供给管8上端,使得组培瓶内形成培育空间。当培育槽11内需要营养液供给时,将营养液通过养料供给管8输送到养料供给区即可,当幼苗成熟时,只需打开上瓶体1,拉动养料供给管8即可将整个组培盘4移出组培瓶外,即可达到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紫花三叉白芨育苗组培瓶,通过将组培瓶设置成上瓶体与下瓶体连接而成可以在幼苗成熟的时候,大大节约出瓶时的工时,且不会因为出瓶对根茎和茎叶造成伤害。同时,当需要地瓶体内进行养料供给时,无需打开上瓶体即可进行养料供给,避免现有技术中打开瓶盖供给养料时,细菌侵入对幼苗造成的损害。能大大提高出瓶率和移栽存活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