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捕捞螺蛳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8778发布日期:2019-10-22 20:02阅读:2067来源:国知局
电动捕捞螺蛳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捞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捕捞螺蛳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螺蛳的捕捞方式主要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一种是人工利用网兜直接入水进行捕捞作业,另一种是先将捕捞区的水位抽到适合网兜捕捞的水位,然后人员再入水中利用网兜进行捕捞的方式。以上两种捕捞方式只能在小型螺蛳养殖厂的浅水区域进行捕捞,并不适合深水区和大规模螺蛳养殖厂,再者这两种捕捞的效率低,劳动负荷也较大。现有技术中还出现了使用螺旋泵抽吸捕捞螺蛳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水草茂盛的地方并不适用,而且螺旋泵中高速运转的螺旋叶片容易将螺蛳打碎,不便于捕捞后产品的后续销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捕捞螺蛳的装置,该装置能有效提高捕捞效率,而且适用于深水养殖区和大规模养殖厂的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捕捞螺蛳的装置,包括船体形的捕捞承载体,所述捕捞承载体包括底板和相对设置在底板上部两侧的两个侧挡板;

在捕捞承载体的前部设有动力承载区,动力承载区中固定装配有防水电机,防水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装配有可转动地设置在动力承载区中的螺旋浆,螺旋桨的旋转方向与捕捞承载体前进的方向相垂直;

捕捞承载体的后端于底板和两个侧挡板的后端之间围成的开口处连接有捕捞网兜;

捕捞承载体的中部在底板上开设有第一透水孔,捕捞承载体的前部在两个侧挡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水孔,第二透水孔对应动力承载区的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捕捞承载体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能便于装置整体的下沉;通过使动力承载区外围的外挡板上设置有第二透水孔,能使螺旋浆旋转过程所产生的负压通过第二透水孔有效传递到捕捞承载体外侧区域,从而便于对淤泥中的螺蛳进行搅拌和扰动,使其短暂的爱悬浮在浅水处,以便于通过捕捞网兜进行捕捞。使捕捞承载体为船体形,能有效减少装置在水中前行的阻力,进而能降低对该装置的牵引动力。

进一步,为了便于在捕捞承载体深入水下时,通过牵引船体进行有效的牵引,同时,还能在捕捞结束后便于将捕捞承载体捞起,还包括挂桨机、配电柜、卷扬机、牵引船体、牵引绳B和防水电缆线;所述挂桨机安装在牵引船体的尾部,卷扬机和配电柜均安装在牵引船体的中部;在牵引船体的前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多个滑轮;所述卷扬机上连接的牵引绳A的端部依次绕过多个滑轮与捕捞承载体的前端连接;所述牵引绳B的一端与牵引船体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捕捞承载体的前部连接;所述防水电缆线的一端与配电柜连接,另一端与防水电机连接;所述挂桨机和卷扬机均与配电柜连接。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保护防水电机和螺旋浆,在动力承载区的上部还罩设有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挡板,弧形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挡板固定连接,弧形挡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三透水孔。

进一步,为了更有效地减少捕捞承载体前行的阻力,两个侧挡板后端的顶部通过连接梁固定连接,捕捞承载体的后端具有形成于连接梁、底板和两个侧挡板之间的第四透水孔。

进一步,为了便于通过其他动力装置对本装置进行牵引,所述捕捞承载体前部还固定连接有牵引架。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牵引架为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连接杆,弧形连接杆的一端与捕捞承载体的前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弧形挡板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了便于连接牵引绳A,进所述牵引架上至少固定连接有一个拉环。

作为一种优选,第二透水孔和第三透水孔均呈沿捕捞承载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捕捞承载体,2、底板,3、侧挡板,4、第一透水孔,5、第二透水孔,6、动力承载区,7、防水电机,8、螺旋浆,9、弧形挡板,10、第三透水孔,11、牵引架,12、拉环,13、连接梁,14、第四透水孔,15、挂桨机,16、配电柜,17、卷扬机,18、牵引船体,19、牵引绳A,20、支架,21、滑轮,22、牵引绳B,23、防水电缆线,24、捕捞网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动捕捞螺蛳的装置,包括船体形的捕捞承载体1,所述捕捞承载体1包括底板2和相对设置在底板2上部两侧的两个侧挡板3;

在捕捞承载体1的前部设有动力承载区6,动力承载区6中固定装配有防水电机7,防水电机7的输出轴上固定装配有可转动地设置在动力承载区6中的螺旋浆8,螺旋桨8的旋转方向与捕捞承载体1前进的方向相垂直;防水电机7连接的防水电源线能满足捕捞区水深的需求,防水电源线穿出水面后与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连接。

捕捞承载体1的后端于底板2和两个侧挡板3的后端之间围成的开口处连接有捕捞网兜24;

捕捞承载体1的中部在底板2上开设有第一透水孔4,捕捞承载体1的前部在两个侧挡板3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水孔5,第二透水孔5对应动力承载区6的设置。

通过使捕捞承载体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能便于装置整体的下沉;通过使动力承载区外围的外挡板上设置有第二透水孔,能使螺旋浆旋转过程所产生的负压通过第二透水孔有效传递到捕捞承载体外侧区域,从而便于对淤泥中的螺蛳进行搅拌和扰动,使其短暂的爱悬浮在浅水处,以便于通过捕捞网兜24进行捕捞。使捕捞承载体为船体形,能有效减少装置在水中前行的阻力,进而能降低对该装置的牵引动力。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在捕捞承载体深入水下时,通过牵引船体进行有效的牵引,同时,还能在捕捞结束后便于将捕捞承载体捞起,还包括挂桨机15、配电柜16、卷扬机17、牵引船体18、牵引绳B22和防水电缆线23;所述挂桨机15安装在牵引船体18的尾部,卷扬机17和配电柜16均安装在牵引船体18的中部;在牵引船体18的前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0;所述支架20上设置有多个滑轮21;所述卷扬机17上连接的牵引绳A19的端部依次绕过多个滑轮21与捕捞承载体1的前端连接;所述牵引绳B22的一端与牵引船体18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捕捞承载体1的前部连接;所述防水电缆线23的一端与配电柜16连接,另一端与防水电机7连接;所述挂桨机15和卷扬机17均与配电柜16连接。

通过支架20的设置,能便于利用卷扬机17及其上的牵引绳A19将捕捞承载体1吊起,通过设置支架20的高度,还可以调整捕捞承载体1的最大吊起高度。作为一种优选,支架20的高度大于捕捞承载体1的长度,以保证在不作业过程中,将捕捞承载体1吊装到支架20的上部时,捕捞承载体不与水面相接触。通过牵引绳B22的设置,能便于利用牵引船体18牵引置于水下的捕捞承载体1。

为了更好的保护防水电机和螺旋浆,在动力承载区6的上部还罩设有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挡板9,弧形挡板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挡板3固定连接,弧形挡板9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三透水孔10。

为了更有效地减少捕捞承载体前行的阻力,两个侧挡板3后端的顶部通过连接梁13固定连接,捕捞承载体1的后端具有形成于连接梁13、底板2和两个侧挡板3之间的第四透水孔14。

为了便于通过其他动力装置对本装置进行牵引,所述捕捞承载体1前部还固定连接有牵引架11。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牵引架11为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连接杆,弧形连接杆的一端与捕捞承载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弧形挡板9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当然牵引架11也可以为直杆。

为了便于提高作业效率,并能减少作业工序,在捕捞承载体1后端的后部还连接有网兜(图中未未出)。

为了便于连接牵引绳A,所述牵引架11上至少固定连接有一个拉环12。

作为一种优选,第二透水孔5和第三透水孔10均呈沿捕捞承载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

使用时,在牵引船体18上装配好挂桨机15和卷扬机17,并使卷扬机17上连接的牵引绳A19的端部依次绕过支架20上的多个滑轮21与捕捞承载体1上的挂环12连接,将捕捞承载体1沉入水中,通过配电柜16控制卷扬机17的旋转来释放出长度适度的牵引绳A19,以控制捕捞承载体1由支架20的吊装起始位置深入水中一定深度,通过配电柜16控制防水电机7的转速来驱动螺旋浆8的旋转速度,通过牵引船体18的倒行来通过牵引绳B22来牵引位于水下一定深度的捕捞承载体1前行以进行捕捞作业。螺旋浆8转动过程对周围的水体形成扰动,使水体底部的螺蛳处于悬浮状态,并通过第一透水孔4及捕捞承载体1上开口部进入捕捞承载体1中,在捕捞承载体1前行的过程中通过捕捞承载体1后端的第四透水孔14进入捕捞网兜24中,捕捞结束后,通过配电柜控制防水电机7停止动作,同时,控制卷扬机收缩牵引绳A以将捕捞承载体1拉出水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