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补水植草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1842发布日期:2020-01-21 21:5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补水植草井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补水植草井盖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绿化率的提高和绿地面积的增大,位于绿地内的井越来越多。对于绿地中的井,人们常采用盆状的树脂植草井盖并在井盖的空腔中覆土再铺设草坪以实现美化功能。但是由于井盖的空腔大小有限且与周围的土壤分隔,当遇上高温少雨的天气,井盖内的土壤水分丢失较快,位于井盖内植物的根系难以穿过井盖壁伸入周围的土壤吸收水分,从而影响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自补水植草井盖,能够通过第一吸水管和第二吸水管外侧的亲水性纺织吸水层将井内和周围土壤内的水分逐渐向井盖内转移,无需外加动力,成本低廉,通过在第一吸水管的顶端增设橡胶吸球,进一步辅助抽吸井内的水分,增强第一吸水管对内腔中土壤的润湿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补水植草井盖,包括盖基和盆状的盖体,所述的盖基包括中央带有通孔的基底板和位于基底板之上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盖体的底部穿过盖基的通孔且顶部的边沿搭设在第一环形凸起之上,所述盖体的侧壁外侧上设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搭设在第一环形凸起与基底板内沿之间的平台上,所述盖体的中央设有穿过盖体底板的第一吸水管,所述第一吸水管的顶端套设有橡胶吸球而底端伸入井内并浸没在井内的液面下,所述盖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吸水孔,所述吸水孔内穿设有第二吸水管,所述第二吸水管的一端伸入盖体的内腔中而另一端伸入周围的土层之中。

作为优选,所述盖基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位于第一环形凸起至基底板外沿之间的平台上,所述盖基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位于井体之上的混凝土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盖基上设有若干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位于第一环形凸起的顶面,所述盖体上设有与第二螺纹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所述盖基和盖体通过第二螺栓相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水管伸入土层端的端口位置高于伸入内腔端的端口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盖体的侧壁内侧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

作为优选,所述盖体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排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水管包括第一管体和覆盖在第一管体外壁上的第一纺织吸水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水管包括设有若干个聚水孔的第二管体和覆盖在第二管体外壁上的第二纺织吸水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吸水管和第二吸水管外侧的亲水性纺织吸水层将井内和周围土壤内的水分逐渐向井盖内转移,无需外加动力,成本低廉,通过在第一吸水管的顶端增设橡胶吸球,进一步辅助抽吸井内的水分,增强第一吸水管对内腔中土壤的润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补水植草井盖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补水植草井盖的盖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补水植草井盖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补水植草井盖的第一吸水管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补水植草井盖的第二吸水管的剖视图。

图中:1-盖基、11-基底板、111-第一螺纹孔、12-第一环形凸起、121-第二螺纹孔、2-盖体、21-第三螺纹孔、22-吸水孔、23-排水孔、24-加强筋、25-第一吸水管、251-第一管体、252-第一纺织吸水层、26-橡胶吸球、27-第二环形凸起、28-第二吸水管、281-第二管体、282-第二纺织吸水层、283-聚水孔、29-内腔、3-井体、4-混凝土座、5-第二螺栓和6-第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补水植草井盖,包括盖基1和盆状的盖体2,所述的盖基1包括中央带有通孔的基底板11和位于基底板11之上的第一环形凸起12,所述盖体2的底部穿过盖基1的通孔且顶部的边沿搭设在第一环形凸起12之上,所述盖体2的侧壁外侧上设有第二环形凸起27,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7搭设在第一环形凸起12与基底板11内沿之间的平台上,所述盖体2的中央设有穿过盖体2底板的第一吸水管25,所述第一吸水管25的顶端套设有橡胶吸球26而底端伸入井内并浸没在井内的液面下,所述盖体2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吸水孔22,所述吸水孔22内穿设有第二吸水管28,所述第二吸水管28的一端伸入盖体2的内腔29中而另一端伸入周围的土层之中,所述盖基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螺纹孔111,所述第一螺纹孔111位于第一环形凸起12至基底板11外沿之间的平台上,所述盖基1通过第一螺栓6固定在位于井体3之上的混凝土座4上,所述盖基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螺纹孔121,所述第二螺纹孔121位于第一环形凸起12的顶面,所述盖体2上设有与第二螺纹孔121位置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21,所述盖基1和盖体2通过第二螺栓5相固定,所述第二吸水管28伸入土层端的端口位置高于伸入内腔29端的端口位置,所述盖体2的侧壁内侧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24,所述盖体2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排水孔23,所述第一吸水管25包括第一管体251和覆盖在第一管体251外壁上的第一纺织吸水层252,所述第二吸水管28包括设有若干个聚水孔283的第二管体281和覆盖在第二管体281外壁上的第二纺织吸水层282。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补水植草井盖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将第一螺栓6穿过第一螺纹孔111将盖基1固定在混凝土座4上,然后使第一吸水管25的底端伸入井内的液面之下,将橡胶吸球26安装在第一吸水管25的顶端,使第二吸水管28的一端穿过吸水孔22并伸入进周围的土层中,接着将第二螺栓5穿过第三螺纹孔21和第二螺纹孔121将盖体2固定在盖基1上,最后在内腔29内填土并种植植物。第一吸水管28的底端伸入井内,其外侧的第一纺织吸水层252吸收井内的水分。由于毛细效应,水不断向上逐渐浸润位于上部的第一纺织吸水层252,从而为内腔29中的土壤提供水分。同时,可挤压橡胶吸球26,使第一吸水管25从井内吸水,进入橡胶吸球26内的水从顶端浸润第一纺织吸水层252,从而逐渐向井盖内的植物释放水分。此外,第二吸水管28的一端伸入周围土层内,亲水性的第二纺织吸水层282不断吸收周围土壤中的水分而被逐渐润湿,位于内腔中植物的根系可通过被润湿第二纺织吸水层282进一步补充水分。当周围土壤中的水分较多时,水可逐渐通过聚水孔283聚集在第二吸水管28内并最终沿着第二吸水管28进入内腔29中。过多的分水可从排水孔23离开盖体2。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吸水管和第二吸水管外侧的亲水性纺织吸水层将井内和周围土壤内的水分逐渐向井盖内转移,无需外加动力,成本低廉,通过在第一吸水管的顶端增设橡胶吸球,进一步辅助抽吸井内的水分,增强第一吸水管对内腔中土壤的润湿效果。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