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育苗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0286发布日期:2019-12-20 18:5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树育苗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树育苗洒水装置,属于茶树种植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且现今许多人还保有饮茶习惯,因此茶叶树的种植量也较大。现如今兴起在温室大棚内进行茶树育苗,其能够有效加快育苗速度和育苗质量,有效提升育苗周期。但是这种育苗时浇水主要是通过人工拿着水管进行移动喷洒,人为感觉的差别会造成水量洒落不均匀,影响树苗的生长;且劳动力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树育苗洒水装置,该茶树育苗洒水装置洒水均匀,节省劳动力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茶树育苗洒水装置,包括“门”形的支架、移动机构、供水机构和驱动机构;支架包括两竖直的立柱、一水平的横杆及固定于两立柱底端的万向轮;两立柱下端分别架设于待洒水茶苗列的两端,横杆两端分别与两立柱上端固定连接;横杆一侧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移动机构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竖直的连接杆、高度调节件和出水管;连接杆上部一侧固定设有套设于所述滑轨内的滑块;连接杆下端与高度调节件连接;出水管与所述横杆垂直;出水管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设有喷嘴;高度调节件用于调整出水管的高度;供水机构包括进水管以及设置于进水管上的水泵;进水管一端与外部水源连通,进水管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移动机构沿着滑轨往返移动。

其中,所述高度调节件包括水平的基座、位于基座内的水平的转动杆两上端、两分别固定于转动杆两端的绳索以及第一正反转电机;基座上表面与连接杆下端固定连接,转动杆两端转动连接于基座内;转动杆和出水管相互平行;两绳索下端分别与出水管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转轴与所述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杆转动将两所述绳索缠绕于转动杆上或从转动杆松出,调控出水管的高度。

其中,所述供水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一侧立柱上的收纳箱;所述收纳箱的内部设有发条弹簧,进水管一端与外部水源连通,另一端穿过收纳箱与发条弹簧相连接后缠绕于发条弹簧外,再穿出收纳箱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其中,所述出水管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出水管于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若干出水管均通过支管与进水管连通。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于横杆两端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缠绕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外围的链条圈、驱动主动链轮转动的第二正反转电机以及固定于连接杆顶端的带动链轮;所述带动链轮与所述链条圈啮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支架到不同列的茶苗上,即可实现对茶苗的洒水或洒农药等,减少劳动力损耗,无需在大棚内搭设过多的管道。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正反转电机匀速转动,使得移动机构来回平稳移动,能够更均匀地实现浇水。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高度调节件,当洒水是农药药水等,可将出水管下放一定的高度,避免浪费,也防止有害雾气大面积扩散。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收纳箱,防止在洒水过程中,进水管拖动太长后续不好收回,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机构和滑轨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出水管之间排布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支架;10、万向轮;11、立柱;12、横杆;13、滑轨;2、移动机构;21、连接杆;22、高度调节件;221、基座;222、转动杆;223、绳索;224、第一正反转电机;23、出水管;24、滑块;25、喷嘴;3、供水机构;31、进水管;32、水泵;33、收纳箱;34、发条弹簧;4、驱动机构;41、主动链轮;42、从动链轮;43、链条圈;44、第二正反转电机;45、带动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4,一种茶树育苗洒水装置,包括“门”形的支架1、移动机构2、供水机构3和驱动机构4;支架1包括两竖直的立柱11、一水平的横杆12及固定于两立柱11底端的万向轮10;两立柱11下端分别架设于待洒水茶苗列的两端,横杆12两端分别与两立柱11上端固定连接;横杆12一侧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13;移动机构2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竖直的连接杆21、高度调节件22和出水管23;连接杆21上部一侧固定设有套设于所述滑轨13内的滑块24;连接杆21下端与高度调节件22连接;出水管23与所述横杆12垂直;出水管23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设有喷嘴25;高度调节件22用于调整出水管23的高度;供水机构3包括进水管31以及设置于进水管31上的水泵32;进水管31一端与外部水源连通,进水管31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23连通;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移动机构2沿着滑轨13往返移动。

参见图1-4,所述高度调节件22包括水平的基座221、位于基座221内的水平的转动杆222两上端、两分别固定于转动杆222两端的绳索223以及第一正反转电机224;基座221上表面与连接杆21下端固定连接,转动杆222两端转动连接于基座221内;转动杆222和出水管23相互平行;两绳索223下端分别与出水管23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正反转电机224的转轴与所述转动杆222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杆222转动将两所述绳索223缠绕于转动杆222上或从转动杆222松出,调控出水管23的高度。

参见图1-4,所述供水机构3还包括设置于一侧立柱11上的收纳箱33;所述收纳箱33的内部设有发条弹簧34,进水管31一端与外部水源连通,另一端穿过收纳箱33与发条弹簧34相连接后缠绕于发条弹簧34外,再穿出收纳箱33与所述出水管23连通。这样在移动机构2在远离收纳箱33一侧移动时,会从收纳箱33抽出进水管31,移动机构2返回靠近收纳箱33时,发条弹簧34将进水管31拉回收纳箱33,收纳更方便。

参见图1-4,所述出水管23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出水管23于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若干出水管23均通过支管与进水管31连通。出水管23数量多能够加快工作效率。

参见图1-4,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分别固定于横杆12两端的主动链轮41和从动链轮42、缠绕于主动链轮41和从动链轮42外围的链条圈43、驱动主动链轮41转动的第二正反转电机44以及固定于连接杆21顶端的带动链轮45;所述带动链轮45与所述链条圈43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将支架1的两立柱11下端分别架设于待洒水茶苗列的两端,第一正反转电机224工作使得转动杆222转动后将绳索223缠绕或松开,从而使得出水管23于一合适的高度,水泵32工作,第二正反转电机44工作,移动机构2沿着滑轨13移动,进水管31被从收纳箱33内拉出,发条弹簧34被压缩,在此过程中,水经过进水管31、出水管23和喷嘴25而洒落至茶苗上;在移动机构2回程时,进水管31被发条弹簧34拉回收纳箱33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