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教学实验的蚕蛹雌雄辨别观察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0283发布日期:2020-01-14 23:07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教学实验的蚕蛹雌雄辨别观察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家蚕育种技术领域相关,具体是一种可以清楚观察蚕蛹雌雄个体性征的平台,用于家蚕育种及其他教学活动。



背景技术:

蚕蛹的鉴别工作通常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鉴别人员来完成的,根据蚕蛹的外形特征,通过初检和复检两道工序来确保蚕蛹雌雄鉴别的准确性。雌雄蛹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雌蛹体较为肥大,腹部末端较圆;雄蛹体较瘦小,腹部末端较尖。但通常情况下,主要是从性征上来区别,雌蛹在第8环节腹面的中央,从前缘到后缘有“x”状纵线;雄蛹在第9环节腹面的中央有一凹陷小点,可见根据性征上的区别能够有效的进行蛹体雌雄的鉴别。

但是蚕蛹雌雄鉴别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在确保蛹体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正确的区分雌雄蛹体的性征,这是由于:1.在进行蚕蛹的雌雄鉴别过程中,蚕蛹仍然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鉴别人员为了控制蛹体的扭动可能会用力过度,进而造成蛹体受损,影响后期正常化蛾。2.蚕蛹的雌雄鉴别通常是根据雌雄蛹体两者在性征上的不同来区分的,但通常情况下,室内的光照亮度比较弱,会严重影响蚕蛹雌雄鉴别的准确性,进而会导致后期育种问题的发生。3.蚕蛹的鉴别在实际生产与教学中都会经常遇到,但由于蛹体较小,性征不明显,所以初期接触并不能有效的鉴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不能有效的观察到老师所讲解的蚕蛹身上的具体部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蚕蛹雌雄辨别教学内容及人工区分蚕蛹雌雄的不利因素,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实验室教学使用的蚕蛹雌雄辨别观察台,该装置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过程中蚕体观察的清晰程度,以及人工区分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教学实验的蚕蛹雌雄辨别观察台,包括放大镜、放大镜支撑杆、支架、补光器和载蛹台,所述的放大镜与放大镜支撑杆活动连接并能够自由调节角度,所述的放大镜支撑杆、补光器和载蛹台分别与支架活动连接并能够自由调节角度,补光器和放大镜支撑杆安装在载蛹台上方;所述的载蛹台上设有用于控制蚕蛹扭动的压蛹夹,所述的压蛹夹包括磁性薄膜材料板、硅胶薄膜和u型磁铁,磁性薄膜材料板上设有用于放置蚕蛹的凹槽,当蚕蛹放置在凹槽内时,硅胶薄膜用于覆盖蚕蛹的上半部分,u型磁铁压在硅胶薄膜上并与磁性薄膜材料板相配合将蛹体控制在u型磁铁内,从而控制蛹体扭动。

所述的观察台还包括支架支撑杆,支架支撑杆一端与支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放大镜支撑杆活动连接,通过调节支架与支架支撑杆之间、支架支撑杆与放大镜支撑杆之间的角度,能够调节放大镜对准载蛹台的角度。

所述的放大镜支撑杆通过第一松紧螺丝与支架支撑杆连接,支架支撑杆通过第二松紧螺丝与支架连接,补光器通过第三松紧螺丝与支架连接,载蛹台通过第四松紧螺丝与支架连接。

所述的观察台还包括底座,支架通过第五松紧螺丝固定在底座上;用于控制补光器亮度的开关也设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辨别蚕蛹雌雄的过程中,蚕蛹的自身扭动是无法避免的,通过压蛹夹特有的u型磁铁对硅胶薄膜施加一个恒定的外力,能够有效的控制蚕体运动,硅胶薄膜质地柔软,同时也能够减少对蚕体的损害。

(2)在辨别蚕蛹雌雄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雌雄蛹体两者在性征上的不同来区分的,但通常情况下,室内的光照强度比较弱,会严重影响蚕蛹雌雄鉴别的准确性,通过本装置上补光器的控制可以对需要观察的蛹体进行补光照射,调节光照强度,有利于对蛹体的观察,并且可以对补光器的角度进行调节,使用便利。

(3)在辨别蚕蛹雌雄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雌雄蛹体两者在性征上的不同来区分的,但通常情况下,由于蛹体较小,性征不明显,肉眼通常情况下观察蛹体性征会比较困难,会严重影响蚕蛹雌雄鉴别的准确性,通过本装置安装的放大镜可以对蛹体进行放大观察,并且可以对放大镜的角度进行调节。

(4)本实用新型各部件通过松紧螺丝连接,拆装和折叠都很便利,不使用时折叠起来可以节省存放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蚕蛹雌雄辨别观察台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蛹夹的拆分放大图。

其中,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为:1.放大镜,2.放大镜支撑杆,3.第一松紧螺丝,4.支架支撑杆,5.第二松紧螺丝,6.支架,7.第三松紧螺丝,8.补光器,9.第四松紧螺丝,10.压蛹夹,11.载蛹台,12.第五松紧螺丝,13.开关,14.底座。

图2所示的附图标记为:101.u型磁铁,102.硅胶薄膜,103.磁性薄膜材料板,10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教学实验的蚕蛹雌雄辨别观察台,包括放大镜1、放大镜支撑杆2、支架支撑杆4、支架6、补光器8、载蛹台11、底座14,放大镜1通过放大镜支撑杆2上的两个支点进行角度调节;放大镜支撑杆2通过第一松紧螺丝3与支架支撑杆4连接,支架支撑杆4通过第二松紧螺丝5与支架6连接,补光器8通过第三松紧螺丝7与支架6连接,载蛹台11通过第四松紧螺丝9与支架6连接,支架6通过第五松紧螺丝12固定在底座14上;底座14对整个观察台起到支撑与固定作用;底座14上设有用于控制补光器8的开关13。载蛹台11上设有用于控制蚕蛹扭动的压蛹夹10,压蛹夹10包括磁性薄膜材料板103、硅胶薄膜102和u型磁铁101,磁性薄膜材料板103上设有用于放置蚕蛹的凹槽104,硅胶薄膜102由柔软透明的材料制成。

所述的放大镜1与第二松紧螺丝5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松紧螺丝5与第四松紧螺丝9之间的距离,以保证放大镜1放大功能的实现。补光器8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三松紧螺丝7与第四松紧螺丝9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补光器8的灯光能够射到压蛹夹10的位置。

所述的第一松紧螺丝3能够调节支架支撑杆4和放大镜支撑杆2之间的角度;第二松紧螺丝5能够调节支架支撑杆4和支架6之间的角度;第三松紧螺丝7能够调节补光器8与支架6之间的角度;第四松紧螺丝9能够调节载蛹台11处于水平或者倾斜状态;第五松紧螺丝12能够调节支架6的折叠或者打开。

制作时,可以依照以下材料和尺寸进行设计:底座14为长30cm、宽20cm、厚1cm的不锈钢板制成;第五松紧螺丝12与第四松紧螺丝9之间的距离为10cm;载蛹台11为长10cm、宽5cm的不锈钢板制成;第四松紧螺丝9与第三松紧螺丝7之间的距离为10cm;补光器8的长度为5cm;第三松紧螺丝7与第二松紧螺丝5之间的距离为10cm;支架支撑杆4的长度为10cm;放大镜支撑杆2的长度为10cm;放大镜1的直径为4c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蚕蛹准备:

取适量的蚕茧准备进行削茧,削茧采用“一削二倒三轻放”的操作方法。削茧时左手拿茧,右手反手拿刀,刀口向外,从茧的上端1/4处向前上方斜削去上盖,削口以能顺利倒出蛹体为适当,不宜过大过小。削口过大,容易伤及蛹体,削口过小倒蛹困难,效率低,强行倒出,易摔伤蛹体。削开茧后随手将蛹倒入右手掌中,轻放入托盘中,托盘中预先铺上柔软的衬垫物,避免蛹体损伤。

2.鉴蛹:

按照图1和2所示装配好观察台。

将待鉴别的蚕蛹放置在磁性薄膜材料板103的凹槽104内,取柔软透明的硅胶薄膜102覆盖蚕蛹的上半部分,露出蛹体尾部以便观察;再用u型磁铁101压在硅胶薄膜102上并与磁性薄膜材料板103相配合将蛹体控制在u型磁铁101内,从而控制蛹体扭动。

调节补光器8的倾斜角度,使光照方向对准蛹体,打开开关13,对蛹体进行补光照射调节。通过第二松紧螺丝5和第一松紧螺丝3调节支架支撑杆4和放大镜支撑杆2的角度,控制放大镜1处于蛹体的上方,调节放大镜1的旋转角度,以达到最佳的观察位置进行鉴定。

3.折叠观察台:

鉴定完毕后,调节第一松紧螺丝3使放大镜支撑杆2和支架支撑杆4处于一条直线;调节第二松紧螺丝5、第三松紧螺丝7、第四松紧螺丝9,使放大镜支撑杆2、支架支撑杆4、补光器8、载蛹台11均与支架6并拢;调节第五松紧螺丝12,使支架6向右旋转九十度进行观察台的折叠,完成折叠之后的观察台大大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