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鱼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88585发布日期:2019-12-03 16:4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鱼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鱼钩。



背景技术:

钓鱼属于一种户外运动,目标是用渔具把鱼从水里钓上来,而且钓鱼不限制性别与年龄,大人小孩子都喜欢,目前钓鱼已成为了一种户外休闲的方式,有利于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

渔具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鱼钩,目前市场上的鱼钩主要是以尖端来刺穿鱼嘴,将鱼困住,使其无法逃脱,然后通过鱼竿渔线将鱼向上拉出,将鱼取下,鱼钩大小不一,小的鱼钩,取放时容易被刺伤。

钓鱼的基本操作步骤为、准备鱼钩和鱼饵、握竿、抛竿、提竿、中鱼、遛鱼、抄鱼等,其中抛竿的过程中,鱼钩会向后甩出,再甩向前方水,这个过程中如果手法不熟练、粗心大意、甩杆过猛、上钩的鱼中途掉落等原因,鱼钩甩的方向不可控,会伤人伤己,受伤严重的可能会住院治疗,给钓鱼爱好者带来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鱼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鱼钩包括渔线、钩体、保护装置,所述钩体的一端为尖端部,钩体的另一端为连接段,连接段与渔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套、护爪,所述固定套外固定设有至少两条护爪,所述固定套套接在钩体的连接段外,护爪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套的同一位置上,另一端朝向钩体的尖端部,与钩体的尖端部同侧,且在尖端部的外侧。

具体地,所述钩体的尖端部上设置有倒刺,倒刺设在钩体的内侧。

具体地,所述固定套与护爪采用塑料材质,固定套与护爪采用注塑工艺或者挤压成型工艺,一体成型。

具体地,所述护爪下端设有延长爪,延长爪与护爪之间存在一定夹角,向钩体侧倾斜,护爪与延长爪采用塑料材质,采用注塑工艺或者挤压成型工艺,一体成型。

具体地,所述钩体的连接段外侧缠绕有第一不锈钢丝,第一不锈钢丝的一端在钩体的连接段的端头上绕成固定圆环,再缠绕到钩体的连接段外侧面,渔线的端部系在固定圆环的环上,固定套套接在固定圆环和连接段上缠绕的第一不锈钢丝外。

具体地,所述保护装置中设有两个护爪,两个护爪对称设在钩体所在的平面的两侧。

具体地,相邻的所述护爪之间夹角为15-45°,最佳为20-30°。

具体地,所述钩体的连接端的端部设有限位端头,限位端头的最大外径大于钩体的连接端的外径,渔线的端部系紧在连接段,所述钩体的连接段外侧缠绕有第二不锈钢丝。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的保护装置固定套套在连接段,增加了连接段的外径,方便取放,且保护爪,能够有效的保护甩杆和取放鱼钩的过程中不会被鱼钩尖端部刺伤,有效的保护了钓鱼爱好者,使钓鱼的过程更加安全,更适合休闲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钩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钩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钩体,11尖端部,12倒刺,2固定套,3渔线,4保护爪,41延长爪,5不锈钢丝,51固定圆环,6不锈钢丝,7限位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新型鱼钩包括渔线3、钩体1、保护装置,所述钩体1的一端为尖端部11,钩体1的另一端为连接段,连接段与渔线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套2、护爪4,所述固定套2外固定设有至少两条护爪4,所述固定套2采用中空结构的管体,渔线3从固定套2的端部穿出,固定套2套接在钩体1的连接段外,护爪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套2的同一位置上,另一端朝向钩体1的尖端部,与钩体1的尖端部同侧,且在尖端部11的外侧。

具体地,所述钩体1的尖端部11上设置有倒刺12,倒刺2设在钩体1的内侧。

具体地,所述固定套2采用塑料材质,固定套2与护爪4采用注塑工艺或者挤压成型工艺,一体成型,具有一定的弹性,套接在钩体1的连接段,并与连接段过盈配合在一起。

具体地,所述护爪4下端设有延长爪41,延长爪1与护爪4之间存在一定夹角,向钩体1侧倾斜,与尖端部11的中心轴基本保持平行的状态,护爪4与延长爪41采用塑料材质,采用注塑工艺或者挤压成型工艺,一体成型。

具体地,所述钩体1的连接段外侧缠绕有第一不锈钢丝6,第一不锈钢丝6的一端在钩体1的连接段的端头上绕成固定圆环51,再缠绕到钩体1的连接段外侧面,用作固定渔线3的固定圆环51,渔线3的端部系在固定圆环51的环上,固定套2套接在固定圆环51和连接段上缠绕的第一不锈钢丝51外,渔线3从固定套2的中空端部穿出,连接段外缠绕的第一不锈钢丝5起到防滑的作用,增加固定套2与连接段的摩擦力,不会轻易脱落。

具体地,所述保护装置中设有两个护爪4,两个护爪4对称设在钩体1所在的平面的两侧,如图2所示,即钩体1的尖端部11位于两个护爪4之间。

具体地,相邻的所述护爪4之间夹角为15-45°,最佳为20-30°。

鱼去吃鱼饵的时候,鱼嘴咬合力能将护爪4压向内侧,护爪4弹性变形力小,不会影响鱼咬钩体1,但是在甩杆的过程中,由于钩体1较小,人体表面大部分为近平面,钩体1的尖端位于护爪4的保护面内,能保护在甩杆的过程中不会被钩体1尖端刮伤。

实施例2

如图4、5所示的一种新型鱼钩包括渔线3、钩体1、保护装置,所述钩体1的一端为尖端部11,钩体1的另一端为连接段,连接段与渔线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套2、护爪4,所述固定套2外固定设有至少两条护爪4,所述固定套2套接在钩体1的连接段外,护爪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套2外的同一位置上,另一端朝向钩体1的尖端部11,与钩体1的尖端部同侧,且在尖端部11的外侧。

具体地,所述钩体1的尖端部11上设置有倒刺12,倒刺2设在钩体1的内侧。

具体地,所述钩体1的连接端的端部设有限位端头7,限位端头7的最大外径大于钩体1的连接端的外径,渔线3的端部系紧在连接段,所述钩体1的连接段外侧缠绕有第二不锈钢丝6,起到防滑的作用,增加固定套2与连接段的摩擦力,不会轻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