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种专用秧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3297发布日期:2020-01-07 07:44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育种专用秧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育种专用秧盘。



背景技术:

育秧盘是以聚氯乙烯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配方加工吸塑而成,具有重量轻、易搬运、便于贮藏保管、使用成本低的特点,不同的插秧机配备不同规格的育秧盘,通常分硬育秧盘和软育秧盘。

但育秧盘在使用过程中,因水稻根系的发展,根部有时会进入透水孔中,在取下水稻苗时,根部难以取出,会使根部断裂甚至撕裂育秧盘,常规稻每盘播量较多,而品种筛选或育种材料的种子量有的仅有几克,如果单个材料就播一个塑盘,不仅浪费秧盘和秧田,同时也难以模拟常规毯苗育秧过程中秧苗成长的密生生态,一个塑盘播种多个水稻材料又容易混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稻育种专用秧盘,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取下水稻苗时,根部难以取出,会使根部断裂甚至撕裂育秧盘,常规稻每盘播量较多,而品种筛选或育种材料的种子量有的仅有几克,如果单个材料就播一个塑盘,不仅浪费秧盘和秧田,同时也难以模拟常规毯苗育秧过程中秧苗成长的密生生态,一个塑盘播种多个水稻材料又容易混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育种专用秧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内部均匀分布有固定隔板,所述固定隔板之间均匀分布有育苗杯,所述育苗杯底端一侧开设有透水孔,所述边框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顶端粘接有挡布,所述挡布底端粘接有定位条;

所述育苗杯内部设置有培育组件,所述培育组件包括再生纸条、挂钩、连接带、定位凸起、秸秆杯、连通孔和纸团;

所述再生纸条覆盖于育苗杯顶端,所述再生纸条两端均粘接有挂钩,所述挂钩一侧粘接有连接带,所述再生纸条顶面中部均匀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之间粘接有秸秆杯,所述秸秆杯一侧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部镶嵌有纸团。

优选的,所述凹槽长度与挡布长度相同,所述定位条直径为凹槽深度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挂钩材质与再生纸条材质相同,所述挂钩厚度为再生纸条厚度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起截面形状为梯形。

优选的,所述固定隔板顶端设置有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包括活动隔板、橡胶密封条、卡板、固定带、固定板和细铁丝;

所述活动隔板放置于固定隔板顶端,所述活动隔板底端粘接有橡胶密封条,所述活动隔板底端两侧均粘接有卡板,所述活动隔板顶端两侧均粘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底端粘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均设置有细铁丝。

优选的,所述边框两侧内壁靠近活动隔板两端处均开设有限位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细铁丝之间的间距等于活动隔板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培育组件,将水稻种于秸秆杯内,倒入少量的培育土,因秸秆在粉碎后与培育土混合时,容易被土壤内的微生物分解,可提供养料,且可减少培育土的使用,透水孔与连通孔不重合,根系不易进入透水孔内,防止育秧盘被撕裂。

2.边框两端设置有定位条,在叠合育秧盘时,定位条被推动至凹槽顶端,可通过挡布将各个育秧盘分开,防止因各个育秧盘卡死而难以分离,便于进行取用。

3.设置有隔离组件,在一个育秧盘内放入多种水稻时,可通过活动隔板将育秧盘分为多个不同的区域,活动隔板安装方便,区域比例变换简单,防止混杂。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培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隔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边框;2、固定隔板;3、育苗杯;4、透水孔;5、凹槽;6、挡布;7、定位条;

8、培育组件;801、再生纸条;802、挂钩;803、连接带;804、定位凸起;805、秸秆杯;806、连通孔;807、纸团;

9、隔离组件;901、活动隔板;902、橡胶密封条;903、卡板;904、固定带;905、固定板;906、细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育种专用秧盘,包括边框1,边框1内部均匀分布有固定隔板2,固定隔板2之间均匀分布有育苗杯3,育苗杯3底端一侧开设有透水孔4,边框1两侧均开设有凹槽5,凹槽5顶端粘接有挡布6,挡布6底端粘接有定位条7,凹槽5长度与挡布6长度相同,定位条7直径为凹槽5深度的两倍,便于将挡布6嵌入凹槽5内,在叠合育秧盘时定位条7被顶起。

育苗杯3内部设置有培育组件8,培育组件8包括再生纸条801、挂钩802、连接带803、定位凸起804、秸秆杯805、连通孔806和纸团807。

再生纸条801覆盖于育苗杯3顶端,再生纸条801两端均粘接有挂钩802,挂钩802材质与再生纸条801材质相同,挂钩802厚度为再生纸条801厚度的两倍,为了提高挂钩802的强度,便于固定再生纸条801,挂钩802一侧粘接有连接带803,定位凸起804截面形状为梯形,便于固定再生纸条801,再生纸条801顶面中部均匀设置有定位凸起804,定位凸起804之间粘接有秸秆杯805,秸秆杯805一侧开设有连通孔806,连通孔806内部镶嵌有纸团807。

固定隔板2顶端设置有隔离组件9,隔离组件9包括活动隔板901、橡胶密封条902、卡板903、固定带904、固定板905和细铁丝906。

活动隔板901放置于固定隔板2顶端,边框1两侧内壁靠近活动隔板901两端处均开设有限位槽,便于固定活动隔板901,活动隔板901底端粘接有橡胶密封条902,活动隔板901底端两侧均粘接有卡板903,活动隔板901顶端两侧均粘接有固定带904,固定带904底端粘接有固定板905,固定板905两侧均设置有细铁丝906,两个细铁丝906之间的间距等于活动隔板901的厚度,便于两个细铁丝906穿过边框1时,对固定板905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叠合育秧盘时,定位条7宽度大于凹槽5的深度,会被另一个育秧盘的边框1推动至凹槽5顶端,挡布6弯曲,可通过挡布6将各个育秧盘分开,防止因各个育秧盘卡死而难以分离,便于进行取用。

将挂钩802固定于边框1边缘,定位凸起804卡在育苗杯3边缘处固定,挂钩802通过连接带803相连,可一次将多个再生纸条801放入育秧盘内,将水稻种于秸秆杯805内,倒入少量的培育土,因秸秆在粉碎后与培育土混合时,容易被土壤内的微生物分解,可提供养料,且可减少培育土的使用,透水孔4与连通孔806不重合,且连通孔806不内有纸团807的阻挡,水稻根系不易进入透水孔4内,防止育秧盘在取下水稻时被根系撕裂,再生纸条801和挂钩802同为纸张,易于分解,防止污染环境。

当在一个育秧盘内放入多种水稻时,在种植前,将活动隔板901卡在边框1内,两个卡板903夹持固定隔板2,移动固定带904,细铁丝906刺穿边框1,固定板905紧贴边框1侧面,在弯折细铁丝906,完成固定,可通过活动隔板901将育秧盘分为多个不同的区域,活动隔板901安装方便,区域比例变换简单,防止不同种类的水稻混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