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2879发布日期:2020-02-21 18:15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增氧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增氧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一般需要设计水循环系统和增氧系统,通过对水体增氧,可有效改善水质和水体自净能力,促进水体交换,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放养密度,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强度,从而达到养殖增收的目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增氧机(专利号为201620950575.4)包括泵体支架和泵体,泵体内设有叶轮,泵体支架上方固定有电机,电机通过电机轴与叶轮相连接,电机轴内设有增氧空间,电机轴外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增氧孔,泵体支架上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进气孔,叶轮内设有与增氧空间相贯通的输氧孔。该增氧机的结构复杂,使用成本较高,不适宜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增氧过滤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增氧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处理机构,各水处理机构依次由高到低布置,各水处理机构包括水箱和可转动的处理部,处理部安装在水箱中,处理部的侧面沿周向布置有若干用于处理水的第一部件,水箱的顶部布置有第一入水口,水箱的底部布置有第一出水口。

进一步,各处理部包括叶轮和用于安装叶轮的第一转轴,叶轮包括多个叶片,叶片就是第一部件。

进一步,第一转轴包括轴体和布置在轴体侧面的多个翅片结构。

进一步,叶轮为生化滤棉构件。

进一步,叶片的一个侧面为凹面。

进一步,各处理部包括第二转轴和布置在第二转轴侧面的若干刷丝,刷丝就是第一部件。

进一步,以第一部件旋转的最大半径为d,第一入水口偏离位于其下方的处理部旋转轴线的水平距离不超过d。

有益效果:设计可转动的处理部,将落下的水流分散,从而使水气充分混合,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同时处理部还可滤除水中的杂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广泛应用于水产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增氧过滤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增氧过滤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处理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氧过滤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水处理机构,各水处理机构依次由高到低布置,各水处理机构包括水箱11和可转动的处理部,处理部安装在水箱中,处理部的侧面沿周向布置有若干用于处理水的第一部件。

水箱11的顶部布置有第一入水口13,水箱11的底部布置有第一出水口14,通过输氧泵分别向各水箱11输入空气或氧气。可将水处理机构的数量设计为两个,上一个水处理机构的第一出水口14与下一个水处理机构的第一入水口13相对。

以第一部件旋转的最大半径为d,第一入水口13偏离位于其下方的处理部旋转轴线的水平距离不超过d,即第一入水口13的中心轴线与处理部旋转轴线的距离不超过d。水流从第一入水口13进入水箱11,落在第一部件上使处理部转动,转动的处理部使水流分散,从而使水气充分混合,在水中混入大量气泡,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各处理部包括叶轮12和用于安装叶轮12的第一转轴15,叶轮12包括多个叶片,叶片就是第一部件。叶轮12为生化滤棉构件,水流落在叶片时,叶片具有过滤作用,可去除水中的杂质。

叶片的一个侧面为凹面,水流落在叶片的凹面后,可延长水流在叶片上的停留时间,从而延长过滤时间。相应的,叶片的另一个侧面设计为与凹面对应的凸面,叶片实质为一弧形的板材结构。

第一转轴15包括轴体和布置在轴体侧面的多个翅片结构,通过翅片结构可加固叶轮12与第一转轴15之间的安装。为使叶轮12与第一转轴15之间受力均匀,各翅片结构沿轴体侧面的周向均匀分布。

增氧过滤装置还包括水箱上盖16、水箱盖17和底座18,水箱盖17安装在顶部的水箱11上,水箱上盖16安装在水箱盖17上,底座18安装在底部的水箱11下方。水箱盖17上安装有入水管19,底座18中布置有水槽和第二出水口。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处理部的结构有所不同,各处理部包括第二转轴20和布置在第二转轴20侧面的若干刷丝,刷丝就是第一部件。这种具有刷丝的处理部实质相当于一个滚筒毛刷,水流落在刷丝上使滚动毛刷转动,刷丝又使水流分散,同时刷丝可剔除水流中的杂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