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8973发布日期:2020-06-12 13:3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树幼苗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茶树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带,远离污染源,土壤肥、日照足、云雾浓、湿度大的环境中生存。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季节性干旱缺水现象十分严重,而且近年来呈蔓延和加重趋势,严重制约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保障干旱缺水季节茶叶的安全生产是目前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茶树幼苗在幼苗时期比较脆弱,培养较困难,且现有的灌溉系统难以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进行智能化灌溉,过多或者过少浇水都会造成茶树幼苗的生长不良,从而导致茶树幼苗的死亡,现有的灌溉装置难以进行控制,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管理人员难以及时掌握,造成大面积茶园出现重大的管理责任事故,且资源容易浪费,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解决了茶树在幼苗时期比较脆弱,培养较困难,现有的灌溉装置难以进行控制,管理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且资源容易浪费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腔底部右侧固接有水泵,所述水箱的顶部左侧开有进水口,所述水箱的右侧壁下端开有出水口,所述水箱的顶部右侧固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底部伸入水箱的内腔与水泵相连通,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茶树幼苗栽培结构,所述茶树幼苗栽培结构与出水管连接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上设置有电磁阀门,且电磁阀门位于茶树幼苗栽培结构与出水管之间。

前述的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所述茶树幼苗栽培结构包括培养板,所述培养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固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接有灌溉板,所述培养板的顶部固接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的内腔插接有培养盆,所述培养盆的内腔栽培有茶树幼苗,所述灌溉板的底部固接有灌溉喷头。

前述的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所述茶树幼苗栽培结构设有多组,且呈层状叠加结构。

前述的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所述灌溉管贯穿灌溉板的内腔,且灌溉喷头与灌溉管相连通。

前述的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所述灌溉喷头为雾化喷头,所述灌溉喷头设置有多组,且灌溉喷头设置在茶树幼苗的正上方。

前述的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所述灌溉板、培养板内腔和水箱的顶部均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开有多组,且呈阵列状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将茶树幼苗栽培到培养盆中,将培养盆插入到培养板上的培养槽中,然后控制水箱中的水泵将水抽出,从出水管到达灌溉喷头,通过雾化喷头将水灌溉到茶树幼苗上,在滴落在培养板上的水,通过通孔向下滴落,进入到水箱中,节约资源,由于本装置可以通过底板底部的万向轮移动,在恶劣天气时可以将茶树幼苗推至室内安全地带,减少恶劣天气对茶树幼苗的伤害,且占用面积少,培养幼苗多,实用性较强,且灌溉的量可以通过电磁阀门控制,解决了茶树在幼苗时期比较脆弱,培养较困难,现有的灌溉装置难以进行控制,管理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且资源容易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万向轮,3、水箱瓶,4、水泵,5、进水口,6、出水口,7、出水管,8、茶树幼苗栽培结构,9、支撑板,10、培养槽,11、培养盆,12、茶树幼苗,13、灌溉管,14、电磁阀门,15、灌溉喷头,16、培养板,17、灌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2,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水箱3,水箱3的内腔底部右侧固接有水泵4,水箱3的顶部左侧开有进水口5,水箱3的右侧壁下端开有出水口6,水箱3的顶部右侧固接有出水管7,且出水管7的底部伸入水箱3的内腔与水泵4相连通,水箱3的顶部设置有茶树幼苗栽培结构8,茶树幼苗栽培结构8与出水管7连接有灌溉管13,灌溉管13上设置有电磁阀门14,且电磁阀门14位于茶树幼苗栽培结构8与出水管7之间,茶树幼苗栽培结构8包括培养板16,培养板16的顶部左右两侧固接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顶部固接有灌溉板17,灌溉管13贯穿灌溉板17的内腔,且灌溉喷头15与灌溉管13相连通,培养板16的顶部固接有培养槽10,培养槽10的内腔插接有培养盆11,培养盆11的内腔栽培有茶树幼苗12,灌溉板17的底部固接有灌溉喷头15,茶树幼苗栽培结构8设有多组,且呈层状叠加结构,灌溉喷头15为雾化喷头,灌溉喷头15设置有多组,且灌溉喷头15设置在茶树幼苗12的正上方,灌溉板17、培养板16内腔和水箱3的顶部均开有通孔,通孔开有多组,且呈阵列状排布。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将茶树幼苗12栽培到培养盆11中,将培养盆11插入到培养板16上的培养槽10中,然后控制水箱3中的水泵4将水抽出,从出水管7到达灌溉喷头15,通过雾化喷头将水灌溉到茶树幼苗12上,在滴落在培养板16上的水,通过通孔向下滴落,进入到水箱中,节约资源,由于本装置可以通过底板1底部的万向轮2移动,在恶劣天气时可以将茶树幼苗12推至室内安全地带,减少恶劣天气对茶树幼苗12的伤害,且占用面积少,培养幼苗多,实用性较强,且灌溉的量可以通过电磁阀门控制,解决了茶树在幼苗时期比较脆弱,培养较困难,现有的灌溉装置难以进行控制,管理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且资源容易浪费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水泵和电磁阀门均为市场上易得到的电器元件,且水泵和电磁阀门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成熟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仅对其进行使用,未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改变,且水泵和电磁阀门均设有与其相配套的控制开关,开关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做具体的限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2),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水箱(3),所述水箱(3)的内腔底部右侧固接有水泵(4),所述水箱(3)的顶部左侧开有进水口(5),所述水箱(3)的右侧壁下端开有出水口(6),所述水箱(3)的顶部右侧固接有出水管(7),且出水管(7)的底部伸入水箱(3)的内腔与水泵(4)相连通,所述水箱(3)的顶部设置有茶树幼苗栽培结构(8),所述茶树幼苗栽培结构(8)与出水管(7)连接有灌溉管(13),所述灌溉管(13)上设置有电磁阀门(14),且电磁阀门(14)位于茶树幼苗栽培结构(8)与出水管(7)之间,所述茶树幼苗栽培结构(8)包括培养板(16),所述培养板(16)的顶部左右两侧固接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顶部固接有灌溉板(17),所述培养板(16)的顶部固接有培养槽(10),所述培养槽(10)的内腔插接有培养盆(11),所述培养盆(11)的内腔栽培有茶树幼苗(12),所述灌溉板(17)的底部固接有灌溉喷头(15),所述茶树幼苗栽培结构(8)设有多组,且呈层状叠加结构,所述灌溉管(13)贯穿灌溉板(17)的内腔,且灌溉喷头(15)与灌溉管(1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喷头(15)为雾化喷头,所述灌溉喷头(15)设置有多组,且灌溉喷头(15)设置在茶树幼苗(12)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板(17)、培养板(16)内腔和水箱(3)的顶部均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开有多组,且呈阵列状排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树幼苗栽培灌溉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部设有万向轮,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水箱,水箱的内腔底部右侧固接有水泵,水箱的顶部左侧开有进水口,水箱的右侧壁下端开有出水口,水箱的顶部右侧固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底部伸入水箱的内腔与水泵相连通,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茶树幼苗栽培结构,茶树幼苗栽培结构与出水管连接有灌溉管,灌溉管上设置有电磁阀门,且电磁阀门位于茶树幼苗栽培结构与出水管之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茶树在幼苗时期比较脆弱,培养较困难,现有的灌溉装置难以进行控制,管理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且资源容易浪费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闫润;孔德志;耿润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茗苑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4.28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