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盘栽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2939发布日期:2020-03-17 14:0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线盘栽苗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盘栽苗车。



背景技术:

蔬菜秧苗移栽是农业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农艺方式,先在温室或大棚中培养小苗,待壮苗后移植到大田。一些地方目前还只能靠农民人工栽种,人工栽种劳动强度大,效率太低,成活率低,而且浪费种子,播种不可以随时随地化。

目前的栽苗机构结构复杂,由多种齿轮和运动机构构成,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盘栽苗车,可提高蔬菜、秧苗、花卉的栽苗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运行及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盘栽苗车,包括行走机构、覆土机构、载苗机构、导向板、把手、犁头;

行走机构包括矩形框、两个万向轮、两个行走轮,两个万向轮安装在行走机构前进方向的矩形框底部,两个行走轮安装在行走机构后退方向的矩形框底部,万向轮的作用在于改变行进方向,行走轮作用在于在行进过程中导向;

导向板通过两个合页与矩形框铰接,导向板下表面两侧边沿固定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伸出导向板外;

覆土机构包括两个连杆、两个用于覆土的滚轮,两个滚轮分别安装在两个连杆末端的内侧,两个连杆首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杆内侧,两个连杆自首端向末端的距离逐渐减小使两个连杆形成“v”形;

载苗机构包括载苗转盘、轴承、支撑板、短杆,支撑板边沿与矩形框内侧固定,短杆垂直固定在支撑板的中心处,载苗转盘圆心处设有通孔,轴承位于通孔内,轴承外表面与通孔内壁固定,轴承内表面与短杆顶部外表面固定,载苗转盘以短杆为轴转动;

犁头通过犁杆与支撑板下表面固定,犁头朝向行走机构前进方向,把手通过合页与矩形框铰接,合页、合页的目的在于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折叠。

载苗转盘上载有线盘,线盘包括育苗包、载苗线,育苗包数量为多个且相邻育苗包由载苗线相连,所有育苗包以一端为原点依次向外盘绕形成线盘。

导向板表面垂直固定有两个呈“v”形分布的导向杆,有利于对载苗线在导向板上滑动时的阻挡导向,防止载苗线在导向板上跑偏。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行走机构,行进时下部的犁头可犁地形成犁沟,载苗转盘上载有线盘,每个育苗包内包有幼苗,线盘上载苗线和育苗包先经导向板进入犁沟内,本实用新型行进时由于载苗线的带动作用载苗转盘会转动,载苗线解绕,育苗包依次经导向板进入犁沟内,随着行走,本实用新型覆土机构中的两个滚轮会将犁沟的土壤推进犁沟内对幼苗进行覆土,幼苗根部被埋上,完成栽苗。

本实用新型所述载苗线优选可降解材料,如聚乳酸、海藻酸纤维、天然植物纤维。

本实用新型育苗包可为小型(直径1-5cm)的纸包、纸杯、纸盘等,可盛放少量土壤,种子在育苗包内培育内发芽成为幼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将犁沟、栽苗、覆土一次性完成,使幼苗成活率提高,适合于大棚栽种,可提高蔬菜、秧苗、花卉的栽苗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运行及维护方便;

(2)本实用新型育苗工作随时随地化,放种工作可以在家里的桌子上,夏天可以在空调屋里,冬天可以在暖气屋里,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

(3)本实用新型用与传统的播种方法相比,可调节两个育苗包之间载苗线的长度,以此来调节不用作物的间距不同,传统栽种还要拔苗调整间距,即浪费种子又浪费劳动力,而这个播种方法不浪费种子,节约成本;

(4)本实用新型栽种的是农作物的幼苗,相比传统播种机,可以避免地下害虫对种子的损伤,栽下后的苗立即生长,减少作物生长周期;

(5)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种子的出售方式,种子就可以不再按照公斤或粒为单位出售了,而是改为按米出售,提高了种子的销售利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为图1中a-a截面图;

图4为图1工作状态图。

图中:1、把手2、矩形框3、载苗转盘4、合页5、导向杆6、导向板7、连杆9、万向轮10、行走轮11、短杆12、犁头13、支撑杆14、犁杆15、支撑板16、轴承17、线盘;

17-1、育苗包17-2、载苗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盘栽苗车,包括行走机构、覆土机构、载苗机构、导向板6、把手1、犁头12;

行走机构包括矩形框2、两个万向轮9、两个行走轮10,两个万向轮9安装在行走机构前进方向的矩形框2底部,两个行走轮10安装在行走机构后退方向的矩形框2底部;

导向板6通过两个合页4与矩形框2铰接,导向板6下表面两侧边沿固定两个支撑杆13,两个支撑杆13伸出导向板6外;

覆土机构包括两个连杆7、两个用于覆土的滚轮8,两个滚轮8分别安装在两个连杆7末端的内侧,两个连杆7首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杆7内侧,两个连杆7自首端向末端的距离逐渐减小使两个连杆7形成“v”形;

载苗机构包括载苗转盘3、轴承16、支撑板15、短杆11,支撑板15边沿与矩形框2内侧固定,短杆11垂直固定在支撑板15的中心处,载苗转盘3圆心处设有通孔,轴承16位于通孔内,轴承16外表面与通孔内壁固定,轴承16内表面与短杆11顶部外表面固定,载苗转盘3以短杆11为轴转动;

犁头12通过犁杆14与支撑板15下表面固定,犁头12朝向行走机构前进方向,把手1通过合页4与矩形框2铰接。

载苗转盘3上载有线盘17,线盘17包括育苗包17-1、载苗线17-2,育苗包17-1数量为多个且相邻育苗包17-1由载苗线17-2相连,所有育苗包17-1以一端为原点依次向外盘绕形成线盘17。

导向板6表面垂直固定有两个呈“v”形分布的导向杆5。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可首先使用小铲犁一道1-2米的犁沟,将本实用新型置于犁沟的正上方,将线盘17放置在载苗转盘3上,拽动最外层的育苗包17-1使载苗转盘3转动,育苗包17-1和载苗线17-2沿导向板6顺下来之后端部的育苗包17-1放入犁沟内,用小铲将放下的育苗包17-1埋上,此时即可沿途4箭头放下拉动把手1,载苗转盘3转动继续放线盘17,依次完成育苗包17-1内幼苗的栽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