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捕式灭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1236发布日期:2020-05-29 11:57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诱捕式灭蚊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捕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诱捕式灭蚊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捕蚊器一般是采用uv灯产生特定波长光线吸引蚊子靠近,进而捕杀。然而上述光源引诱方式具有局限性,受空间和障碍物的限制,被障碍物遮挡的部分无法起到引诱效果,捕蚊效果欠佳。

根据科学研究:蚊虫叮咬人类并非凭借视觉,而是通过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体表散发出来的汗味以及热量为线索来确定人的位置的。因此,捕蚊需要结合蚊子的习性,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专利cn108402007a公开了一种诱捕式捕蚊器,其在捕蚊器旁加装了二氧化碳气瓶,使得二氧化碳发生器(2)能够在诱捕腔内持续微量地释放二氧化碳;然而这种利用气瓶释放二氧化碳的方式不可持续,需要频繁更换,而且二氧化碳气瓶在市场上难以寻找,因此也不方便普通消费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诱捕式灭蚊器,其诱蚊效果良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诱捕式灭蚊器,其包括外壳、二氧化碳发生器和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灭蚊器本体;

所述灭蚊器本体包括风扇、诱捕腔和储蚊盒;所述诱捕腔上部与所述风扇可分离地连接,下部与所述储蚊盒固定连接;

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包括导管和用于控制所述导管周期性打开和关闭的电磁阀,所述导管伸入所述诱捕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为长方体形状,其包括顶面和第一侧面;所述顶面设有导风格栅;所述灭蚊器本体设于所述导风格栅下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侧面设有用于拆卸/安装所述储蚊盒的第一出口和用于拆卸/安装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第二出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诱捕腔侧面设有用于拆卸/安装储蚊盒的把持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的底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气泵、连接管、出气管和电磁阀;所述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一容器连接;所述出气管和电磁阀与所述第二容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容器还设有第一支管、压力传感器和安全阀;所述压力传感器和安全阀通过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容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容器内设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顶端与所述连接管连接,底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

所述第二容器内设有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顶端与所述连接管连接,底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还包括主体支架;所述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固定于所述主体支架下方;所述气泵、连接管、出气管、电磁阀均设于所述主体支架上方;

所述主体支架的高度大于所述气泵、连接管、出气管、电磁阀的高度。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灭蚊器与二氧化碳发生器结合,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诱捕式灭蚊器在使用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增强对蚊子的吸引效果。同时,在二氧化碳发生器上设置了电磁阀,可控制二氧化碳发生器导管周期性打开和关闭,从而达到模拟人体呼吸的效果,进一步增强诱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原料来源多样化,使用时间长,方便普通消费者的日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诱捕式灭蚊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二氧化碳诱蚊的捕蚊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诱捕式灭蚊装置,其包括外壳1、灭蚊器本体2和二氧化碳发生器3;灭蚊器本体2设于外壳上部,二氧化碳发生器3设于外壳2下部。灭蚊器本体2包括风扇21、诱捕腔22和储蚊盒23,诱捕腔22上部与风扇21可分离地连接,下部与储蚊盒23固定连接;二氧化碳发生器3包括导管31和用于控制所述出气管周期性打开和关闭的电磁阀32;导管31深入诱捕腔22内。本实用新型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器3可释放二氧化碳,并通过风扇21充分扩散,增强诱蚊效果;同时,二氧化碳发生器通过电磁阀的控制,周期性地释放二氧化碳,使得二氧化碳释放效果更加类似人体呼吸,进一步增强诱蚊效果。

其中,外壳1为长方体形状、圆柱状或正方体形状,但不限于此;优选的,外壳1为长方体形状,其包括顶面和第一侧面;在顶面上设有导风格栅11;灭蚊器本体2设于导风格栅11下部;导风格栅11能够优化气流分布,增强吸力,提升捕蚊效果。第一侧面设有第一出口12,第一出口12为长方形形状,用于安装和拆卸储蚊盒23;以方便定期清理储蚊盒23。第一侧面还设有第二出口13;用于安装和拆卸二氧化碳发生器3,以便于定期增加反应物,清理二氧化碳发生器3。在外壳1底部还设有用于固定二氧化碳发生器3的底座14。

其中,风扇21为直流风扇;诱捕腔22整体呈长方体状,在其面对第一出口12的侧面设有把持部24,以方便储蚊盒的拆卸,定期清理;在诱捕腔22的其他三面设有出风网,以使得捕蚊器内形成合理分布的气流系统,使得蚊虫能被有效地吸入储蚊盒23内。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之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器3为固液反应型二氧化碳发生器,即采用酸液与碱液反应制备二氧化碳;这种二氧化碳发生器3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夹杂一定的水蒸气,水蒸气与二氧化碳复合可产生类似人体呼吸的效果,增强诱蚊效果。具体的,所述酸液可为稀盐酸、醋酸或柠檬酸,但不限于此;所述碱液可为na2co3、nahco3、nh4hco3、(nh4)2co3的水溶液,但不限于此。

具体的,参考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二氧化碳发生器,包括控制装置33、第一容器34、第二容器35、气泵36、连接管37、出气管31和电磁阀32;其中,第一容器34与第二容器35为瓶体,其分别用于盛放酸液和碱液。连接管3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容器34和第二容器35的顶部密封连接。气泵36连接于第一容器34;出气管31、电磁阀32连接于第二容器35;气泵36与电磁阀32均由控制装置33控制。本实施例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器在使用时,通过气泵36向第一容器34加压,将第一容器中的酸液压入第二容器碱液内,进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第一容器34还设有第一支管341、压力传感器342和安全阀343;压力传感器343、安全阀343均与第一支管341连接;压力传感器343用于检测第一容器34的压力;当压力大于一定值后,停止气泵加压;当第一容器内压力过高时,安全阀343自动打开,排气降低压力。

第一容器34内还设有第二支管344、过滤装置345;第二支管344的顶端与连接管37连接,底端延伸至第一容器34的底部。过滤装置345安装于第二支管344的底端。

第二容器35内设有第三支管351,第三支管351的顶端与连接管37连接,底端延伸至第二容器35的底部,使得从第一容器34来的酸液与第二容器中的碱液充分接触,提高反应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容器34和第二容器35还分别设置有换液口(未在图中示出),以便于换液。第一容器34和第二容器35为透明瓶,可观察瓶内液体是否用完。

在本实施例之中,二氧化碳发生器还包括主体支架38;第一容器34、第二容器35固定在主体支架38上;气泵36、连接管37、出气管31和电磁阀32均设于主体支架38上方;主体支架38的高度大于所述气泵、连接管、出气管和电磁阀的高度。

本实施例之中的仿生灭蚊器的工作原理为:

分别在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中加入酸液和碱液;通过气泵将第一容器中的反应液压入第二容器,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混合物;此混合物通过设在第二容器的出气管进入诱捕腔内,并通过风扇分散,进入环境之中,诱导蚊虫接近灭蚊器;通过风扇制造的气流吸入灭蚊器内部,进入诱蚊盒;并通过风扇风干致死,达到捕蚊的目的。

进一步的,二氧化碳发生器上的电磁阀可控制混合物周期性的释放,模拟人类呼吸效果,提升诱蚊效果。

以上所述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