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虫交配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1940发布日期:2020-04-17 17:09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成虫交配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虫交配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成虫交配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螳螂是益虫,在对于螳螂成虫的交配管理是非常关键的,距资料显示,螳螂在交配后由于母螳螂做需要食物要孕育小螳螂,通常会吃掉公螳螂,更会甚至吃掉自己的卵,从而对于螳螂成虫交配管理装置的要求就会更加的严苛。

但常见的成虫交配管理装置不便于遮挡以及放行母螳螂成虫,不能够有效的将虫卵导送至合适的位置,而且不方便母螳螂的产卵,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成虫交配管理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虫交配管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常见的成虫交配管理装置不便于遮挡以及放行母螳螂成虫,不能够有效的将虫卵导送至合适的位置,而且不方便母螳螂的产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成虫交配管理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右上方内部开设有交配区,且交配区的内部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连接有第一进食框,且第一进食框的左侧固定有交配平台,所述交配平台的左侧固定有固定面板,且固定面板的右端连接有调整块,所述调整块的右侧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板,并且第一控制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二控制板,所述固定面板的左侧开设有隔离区,且隔离区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隔离区的内部固定有产卵箱,且产卵箱的外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连接有夹紧块,且夹紧块的内侧连接有产卵块,所述产卵箱的底部设置有输卵软管,且产卵箱的左上方固定有进食台,并且进食台的左侧固定有第二进食框,所述输卵软管的末端设置有存卵箱,且存卵箱的左侧设置有侧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支撑杆的中心轴线与第一进食框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且支撑杆与第一进食框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调整块的纵截面呈倒“y”字型结构,且调整块与固定面板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并且连接杆通过调整块与固定面板构成转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的转动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产卵箱与输卵软管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且输卵软管的内部呈倾斜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夹紧块的内表面呈圆弧形凹凸状结构,且夹紧块与产卵块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并且产卵块的横截面呈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存卵箱在培养箱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且存卵箱的内表面呈倾斜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成虫交配管理装置,便于遮挡以及放行母螳螂成虫,能够有效的将虫卵导送至合适的位置,而且方便母螳螂的产卵;

1、设置有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便于遮挡以及放行母螳螂成虫;

2、设置有产卵箱与输卵软管,产卵箱与输卵软管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在内部呈倾斜状结构的输卵软管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将虫卵导送至合适的位置;

3、设置有夹紧块与产卵块,内表面呈圆弧形凹凸状结构的夹紧块与横截面呈环形结构的产卵块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在内壁呈螺纹状结构的产卵块的作用下,方便母螳螂的产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伸缩杆与夹紧块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箱;2、交配区;3、支撑杆;4、第一进食框;5、交配平台;6、固定面板;7、调整块;8、连接杆;9、第一控制板;10、第二控制板;11、隔离区;12、顶盖;13、产卵箱;14、电动伸缩杆;15、夹紧块;16、产卵块;17、输卵软管;18、进食台;19、第二进食框;20、侧门;21、存卵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成虫交配管理装置,包括培养箱1、交配区2、支撑杆3、第一进食框4、交配平台5、固定面板6、调整块7、连接杆8、第一控制板9、第二控制板10、隔离区11、顶盖12、产卵箱13、电动伸缩杆14、夹紧块15、产卵块16、输卵软管17、进食台18、第二进食框19、侧门20和存卵箱21,培养箱1的右上方内部开设有交配区2,且交配区2的内部固定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顶端连接有第一进食框4,且第一进食框4的左侧固定有交配平台5,交配平台5的左侧固定有固定面板6,且固定面板6的右端连接有调整块7,调整块7的右侧连接有连接杆8,且连接杆8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板9,并且第一控制板9的前侧设置有第二控制板10,固定面板6的左侧开设有隔离区11,且隔离区11的顶端设置有顶盖12,隔离区11的内部固定有产卵箱13,且产卵箱13的外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14,电动伸缩杆14的输出端连接有夹紧块15,且夹紧块15的内侧连接有产卵块16,产卵箱13的底部设置有输卵软管17,且产卵箱13的左上方固定有进食台18,并且进食台18的左侧固定有第二进食框19,输卵软管17的末端设置有存卵箱21,且存卵箱21的左侧设置有侧门20。

如图2中调整块7的纵截面呈倒“y”字型结构,且调整块7与固定面板6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并且连接杆8通过调整块7与固定面板6构成转动结构,便于连接杆8的转动,第一控制板9与第二控制板10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一控制板9与第二控制板10的转动方向相反,便于遮挡以及放行母螳螂成虫;

如图1、图3和图4中支撑杆3的中心轴线与第一进食框4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且支撑杆3与第一进食框4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便于母螳螂与公螳螂的进食,产卵箱13与输卵软管17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且输卵软管17的内部呈倾斜状结构,能够有效的将虫卵导送至合适的位置,夹紧块15的内表面呈圆弧形凹凸状结构,且夹紧块15与产卵块16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并且产卵块16的横截面呈环形结构,方便母螳螂的产卵,存卵箱21在培养箱1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且存卵箱21的内表面呈倾斜状结构,便于对虫卵进行集中收集。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成虫交配管理装置时,首先将培养箱1放置在合适环境下,并将发情期的公螳螂以及母螳螂放置在交配区2,交配区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进食框4,内部存储着母螳螂与公螳螂的所需食物,并在交配平台5上实现交配,再将第一进食框4清理干净,交配后的母螳螂由于饥饿会寻找食物,再用手拉伸如图2中的纵截面呈倒“y”性结构的调整块7,调整块7的拉伸使得连接杆8单体发生反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控制板9与第二控制板10发生反向转动,进而便于放行母螳螂,待母螳螂进入到隔离区11内部时,在第一控制板9与第二控制板10的作用下,防止母螳螂返回;

如图1中的第二进食框19的作用下,方便母螳螂成虫的进食,母螳螂成虫站在进食台18上,并将卵产在如图3和图4中的横截面呈环形的产卵块16的内部,再在电动伸缩杆14的作用下,使得夹紧块15脱离产卵块16,从而使得产卵块16通过输卵软管17滑落至存卵箱21的内部,待存卵箱21内部存储有产卵块16存满时,再在侧门20的作用下,便于将存卵箱21取出,集中处理,这就是成虫交配管理装置使用的整个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