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菇浅筐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0654发布日期:2020-05-29 11:5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菇浅筐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菌菇浅筐栽培装置,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国内双孢蘑菇生产主要以传统季节栽培为主、工厂化周年生产为辅进行,且对于工厂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相对滞后。由于全套引进欧美双孢蘑菇生产线的投资高,国内仅有少数几个大型公司做了部分引进和模仿,对双孢蘑菇专业合作社或小型工厂化生产者而言,仍停留在以家庭小规模人工栽培为主,配套设备严重不足,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已成为制约中国双孢蘑菇生产发展和产业成长的主要瓶颈。

另外,双孢蘑菇、草菇等一些草腐菌栽培过程中必须覆土,如果不覆土就不会出菇或者很少出菇,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因子,其子实体在覆土后才会发生,在覆土层中扭结长大,这是因为覆土中有益微生物活动,可诱导原基形成,在覆土层料面形成一个温度、湿度较为稳定的小气候环境,覆土也改变了双孢蘑菇生长的营养条件,有利于原基形成。覆土时间是根据菌丝生长程度、环境条件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当菌丝即将长满栽培浅筐时就要开始覆土,通过在接种后20天左右进行。目前,工厂化双孢蘑菇覆土通过覆土搅拌机制作覆土,覆土上料机和拉网机在拖网的配合下,将覆土均匀输送至菇床,而家庭小规模栽培主要还是以人工为主。

但本申请实用新型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发酵料上料过程存在以下缺点:双孢蘑菇专业合作社或小型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二次发酵料平铺床架的栽培方式因栽培室内空间限制而不便于实现机械化作业的难题,进而造成菇农上料、下料时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栽培床架为固定式,致使栽培室与整体栽培床架清洁消毒过程不彻底、严重影响下批次双孢蘑菇产量与质量。

2.目前覆土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覆土时,通过拉网机覆土作业,对菇床要求高,在菇床材料、加工工艺都有较高的要求,标准化菇房一次性投资高,不适合双孢蘑菇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式生产,而人工将覆土运送至菇床,劳动强度高,效率低。

为此,针对双孢蘑菇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式生产过程中二次发酵料全过程自动化处理技术装备进行了设计,以期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装备的研发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设备紧凑、集成度高、节省空间、自动化程度高的双孢菇发酵料浅筐栽培装备。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菌菇浅筐栽培装置,包括浅筐输送机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浅筐输送机构上的浅筐拆垛机构、可移动发酵料输送播种装置、拨料装置、覆土装置以及设置在浅筐输送机构后方的码垛装置。

所述浅筐拆垛机构包括设置在浅筐输送机构前端上方的拆垛支架和安装于拆垛支架后端的位置传感器;所述拆垛支架上安装有左、右托板机构,所述托板机构包括托板、气缸以及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第一三通接头插接有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托板外端部的连接杆,所述托板的中间套设于固定在拆垛支架上的水平连杆上,所述托板的内端设有用于托住浅筐的水平托板。

所述拨料装置包括拨料滚筒、料位传感器和拨料滚筒调节机构,拨料滚筒安装于位于浅筐输送机构两侧的拨料机架之间,其中心转轴与安装于拨料机架外侧的拨料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拨料滚筒上沿其轴向交错分布有若干组拨齿。

所述覆土装置包括底座机架、外罩壳以及安装于外罩壳内的覆土输送带、甩盘机构以及拨土机构;所述甩盘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底座机架且位于覆土输送带上方的支撑梁和安装于支撑梁上的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输出轴顶端安装有甩盘,甩盘的后半边缘设有挡料板,挡料板底部固定于支撑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拨土机构包括安装于底座机架外侧的拨土电机、与拨土电机输出轴动力连接的拨土滚筒以及沿拨土滚筒轴向水平安装于拨土滚筒上的一组三角拨齿。

优选地,所述码垛装置包括码垛支架、抬升机构、码垛位置传感器以及托筐机构,抬升机构设置于码垛支架的内底部,托筐机构包括竖向安装于码垛支架两侧的左、右提升气缸,左、右提升气缸的推杆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三通接头,第二三通接头插接有两侧分别固连有挡板的连杆,挡板活动安装于固定在码垛支架上的第一连接轴上,码垛位置传感器安装于码垛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抬升机构包括固定底座、升降油缸、一对x形升降架以及升降平台;所述x形升降架中间铰接,其中一端的两底部支腿和顶部支腿分别通过下、上第二连接轴安装于固定底座和升降平台的一端,另一端两底部支腿和顶部支腿分别通过滑轮安置于固定底座和升降平台另一端滑槽内;所述升降油缸的缸盖固定安装于固定底座上,其塞杆顶部与连接于x形升降架顶部固定端两支腿之间的连接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浅筐包括筐体和设置在筐体下方的四个支腿,支腿的底部设有定位孔,在筐体顶部四个支腿的相应位置设有定位端轴,上下层浅筐可通过定位孔和定位端轴稳固。

优选地,所述拨料滚筒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拨料机架两侧壁上的安装槽孔,拨料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拨料滚筒的中心转轴连接并可沿安装槽孔上下整体移动后通过螺栓连接板固定于拨料机架上。

优选地,所述拨土机构还包括拨土滚筒位置调节机构,拨土滚筒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平行开设在外罩壳和安装于外罩壳上的连接板上的左、右槽孔,拨土滚筒的驱动电机通过螺栓、连接杆可沿左、右槽孔上下调节位置并固定安装于外罩壳上。

优选地,所述拨土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于底座支架前、后端的前、后输送带滚筒,输送带安装于前、后输送带滚筒上,且其中一个输送带滚筒的动力轴连接有输送电机;所述输送带滚筒通过滚筒连杆、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支架两端,滚筒连杆可通过螺栓左右调节伸出长度。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安装于浅筐拆垛机构后方的摆动布料装置、设置在拨料装置和覆土装置之间的压实装置、表面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了一套发酵料浅筐生产成套技术装备,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浅筐在栽培室内的立体栽培,并可实现浅筐自动码垛后的整体移进与移出菇房,有利于浅筐及菇房的清洁与消毒,为后续工作提供良好的出菇环境。同时,在原有设备上又可以实现覆土工序,节约设备占用空间;又解决了传统栽培床架上料、下料难的问题,通过叉车将码垛后的浅筐整体移动,大幅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在每个工位处均有自动感应检测装置。当自动感应检测装置检测到浅筐时能给出信号指令,进而完成不同工况下的作业,浅筐一次作业流程可自动完成进给空筐、上料播种、装料、拨匀、压实、覆土及码筐等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覆土状态整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播种状态整体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拨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拨料装置右视图。

图5为图4中拨料滚筒结构立体图。

图6为图5结构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覆土装置装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覆土装置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覆土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覆土装置结构右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甩盘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码垛装置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抬升机构第一种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抬升机构第二种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浅筐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浅筐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浅筐叠加状态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装备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菌菇浅筐栽培装置,如图1-2所示:主要包括浅筐输送机构1和依次安装于浅筐输送机构上的浅筐拆垛机构2、发酵料输送播种装置11、摆动布料装置9、拨料装置3、压实装置8、表面播种机7、覆土装置6以及设置在浅筐输送机构后方的码垛装置4及相应的控制箱10。

其中:浅筐输送机构1包括主驱动电机1-3、输送轨道1-2和安装于输送轨道1-2上的输送链条,输送轨道对输送链条和浅筐5起支撑作用,浅框置于输送链条上由主驱动电机驱动链条带动往前输送。

浅筐拆垛机构2包括设置在浅筐输送机构前端上方的拆垛支架2-1和安装于拆垛支架后端的位置传感器2-3,拆垛支架上安装有左、右托板机构,所述托板机构包括托板2-2-1、气缸2-2-2以及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三通接头2-2-3,所述三通接头插接有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托板外端部的连接杆2-2-4,所述托板的中间套设于固定在拆垛支架上的水平连杆2-2-5上,所述托板的内端设有用于托住浅筐的水平托板2-2-6。

如图3-6所示:拨料装置3包括拨料滚筒3-1、料位传感器3-6和拨料滚筒调节机构,拨料滚筒安装于位于浅筐输送机构两侧的拨料机架3-2之间,其中心转轴3-3与安装于拨料机架外侧的电机3-4输出轴传动连接,拨料滚筒上沿其轴向交错分布有若干组拨齿3-5。拨齿与拨料滚筒切线夹角呈30°,旋转时呈顺时针旋转,将浅筐内多余的发酵料拨出至后续的浅筐内。同时,拨料滚筒上拨齿宽度与浅筐宽度一致,可保证浅筐四周均填充满发酵料,不留空白。本实施例中的料位传感器3-6有两个,分别悬挂于拨料机架顶部左右两侧。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拨料滚筒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拨料机架两侧壁上的安装槽孔3-7,电机3-4通过联轴器与拨料滚筒的中心转轴3-3连接并可沿安装槽孔上下整体移动并通过螺栓连接板固定于拨料机架上。以方便不同栽培工艺调整发酵料的铺设厚度。

如图12-14所示:码垛装置4包括码垛支架4-1、抬升机构4-2、位置传感器4-3以及托筐机构,抬升机构设置于码垛支架的内底部,托筐机构包括竖向安装于码垛支架4-1两侧的左、右气缸4-4,左、右气缸的推杆端部固定连接有三通接头4-5,三通接头插接有两侧分别固连有挡板4-6的连杆4-7,挡板活动安装于固定在码垛支架上的第一连接轴4-8上,位置传感器安装于码垛支架上。

抬升机构4-2包括固定底座4-2-1、升降油缸4-2-2、一对x形升降架4-2-3以及升降平台4-2-4;x形升降架中间通过销轴4-2-5铰接,其中一端的两底部支腿和顶部支腿分别通过下、上第二连接轴4-2-6安装于固定底座和升降平台的一端;另一端两底部支腿4-2-10和顶部支腿分别通过滑轮4-2-7安置于固定底座和升降平台另一端滑槽4-2-8内;升降油缸4-2-2的缸盖固定安装于固定底座4-2-1上,其塞杆顶部与连接于x形升降架顶部固定端两支腿之间的连接杆4-2-9连接。

如图7-11所示:覆土机构6包括底座机架6-1、外罩壳6-2以及安装于外罩壳内的输送带6-3、甩盘机构6-4以及拨土机构6-5。

甩盘机构6-4包括固定安装于底座机架且位于输送带上方的支撑梁6-4-1和安装于支撑梁上的液压马达6-4-2,液压马达6-4-2的输出轴顶端安装有甩盘6-4-3,甩盘的后半边缘设有挡料板6-4-4,挡料板底部固定于支撑梁上。

拨土机构6-5包括安装于底座机架外侧的拨土电机6-5-1、与拨土电机输出轴动力连接的拨土滚筒6-5-2以及沿拨土滚筒轴向水平安装于拨土滚筒上的一组三角拨齿6-5-3。

作为优选,拨土机构还包括拨土滚筒位置调节机构,拨土滚筒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平行开设在外罩壳和连接板6-7上的左、右槽孔,拨土滚筒的驱动电机6-5-1通过螺栓、连接杆可沿左、右槽孔上下调节固定安装于外罩壳上。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拨土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于底座支架前、后端的前、后输送带滚筒6-8,输送带6-3安装于前、后输送带滚筒上,且其中一个输送带滚筒的动力轴连接有输送电机6-9。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拨土机构还包括输送带位置调节机构6-10,所述输送带滚筒6-8通过连杆、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支架两端,连杆可通过螺栓左右调节伸出长度,以控制输送带6-3的松紧。同时,输送带6-3的输送电机6-9通过输送带位置调节机构6-10安装于底座支架上;同样的原理,在底座支架上开设有横向槽孔,输送电机6-9通过螺栓连接板可沿着横向槽孔调节位置后固定安装于输送带的底座支架上。

如图15-17所示:本实施例中浅筐5包括筐体5-1和设置在筐体5-1下方的四个支腿5-2;支腿5-2的底部设有定位孔5-3,在筐体5-1顶部四个支腿的相应位置设有定位端轴5-4,上下层浅筐可通过定位孔和定位端轴稳定码垛而不易倾倒。

本实用新型中的发酵料输送播种装置11、摆动布料装置9、压实装置8、表面播种机7采用目前现有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拆垛、压实、播种、码垛等各个工位均安装有位置检测传感器,且拨料电机、左右气缸、升降油缸、料位传感器以及位置传感器以及相关驱动电机均与控制箱10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18所示,手动模式为浅筐栽培装备在安装调试过程时预先对各工序运行情况进行单独运转与调试或设备某个工序出现问题后的一种检查模式;自动模式为各工序运行良好与衔接顺畅后的一种运行模式,装备正常工作时的一种运行模式。

发酵料播种工序

1.关闭覆土装置;将发酵料输送上料装置移至摆动式布料装置上方;

2.二次发酵料通过输送上料装置将播种后的发酵料抛于摆动式布料装置内,通过摆动式布料装置在60°范围内的摆动,将发酵料均匀摊布于空浅筐内,并通过空浅筐在主输送链轮上的移动,实现空浅筐由前往后的上料。上料后的浅筐通过拨料装置拨齿处的料位感应探头,确定浅筐内发酵料是否达标。

若料位感应探头检测浅筐内料层未达到指定高度,则主输送链轮将停止移动,此时输料与摆动式布料装置持续向当前浅筐内送料、布料。

若料位感应探头检测到料层高度后,输料与摆动式布料装置同时停止工作,主输送链轮开启。随着主输送链轮的移动,高于拨轮拨齿高度的料层将被拨轮拨向后续的浅筐内。

当浅筐被输送至压实装置8处,压实工位处的位置传感器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箱,启动压实装置,且其他工序都暂停,反复压实3次后停止,重新启动浅筐输送机构、拆垛机构、上料以及码垛装置等。压实装置后面设置有面播机,在压实后再在浅筐表面均匀撒播一层菌种,主要是增加发酵料表层菌种量,缩短发菌时间,以保证出菇量。

当浅筐被输送链轮输送至码垛装置的升降平台上时,码垛装置处的位置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控制电箱,控制电箱发送信号至升降油缸的电机,启动升降油缸向上动作,将浅筐向上移动,当移动至挡板上最下层浅筐的支腿位置时,左右气缸收缩,挡板松开,挡板上的浅筐下沉,且最下层浅筐的定位孔下沉至升降平台上的浅筐顶部的定位端轴内,升降油缸继续带动升降平台上移直至最底层浅筐的筐底所在平面到达挡板水平面,左右气缸动作,伸出塞杆,将挡板抬起拖住最下层浅筐的底部。然后,升降油缸下降,重复上述码垛动作。

当完成码垛后,用叉车将多层叠加浅筐移至菇房按顺序摆放即可。

覆土工序

当发酵料播种后20多天,浅筐内培养料长满菌丝后要进行覆土。其工序是将发酵料输送播种装置11移至覆土装置的甩盘上方处,启动浅筐输送机构、拆垛机构、覆土机构以及码垛机构;同时关闭摆动布料装置9、拨料装置3、压实装置8以及表面播种机7。

其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覆土时用叉车将成摞浅筐从菇房移送至拆垛机构上,浅筐拆成一筐一筐向前输送至覆土工位,而覆土经过上料输送带落入甩盘机构,覆土随甩盘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散落在覆土输送带上,经拨土滚筒,厚度均匀的覆土覆盖在浅筐表面,浅筐覆土后继续向前输送至码垛装置,码垛后的成摞浅筐经叉车移送至菇房,完成覆土作业。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