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1085发布日期:2020-05-29 11: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装置(2)、智能投饲装置(1)、风送投饲管道(3)、生态净化池以及设置在生态净化池内的若干流水养殖槽(4),所述流水养殖槽(4)内养殖有鱼类,所述风送投饲管道(3)设有若干个且在数量上与若干流水养殖槽(4)的数量相等,所述风送投饲管道(3)一一对应流水养殖槽(4),所述智能投饲装置(1)的出料端与若干风送投饲管道(3)的进料端接通,所述风送投饲管道(3)的出料端正对流水养殖槽(4)的内腔,所述供气装置(2)的出气端与若干风送投饲管道(3)的进料端接通;

所述流水养殖槽(4)的进水端安装有气提装置(5),所述气提装置(5)用于将生态净化池中的水输送到流水养殖槽(4)之内,所述流水养殖槽(4)的出水端安装有固液分离机(6)且与生态净化池连通;

该系统还设有排污总管(7)以及植物吸收区(9),所有流水养殖槽(4)的固液分离机(6)的排污端均与排污总管(7)接通,所述排污总管(7)的出水端与植物吸收区(9)连通,所述植物吸收区(9)处于生态净化池内,所述植物吸收区(9)种植有水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设有多级沉淀池(8),所述排污总管(7)的出水端通过多级沉淀池(8)与植物吸收区(9)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吸收区(9)包括堤岸结构的道路(9a),所述道路(9a)环绕整个植物吸收区(9)布置且高于水面,所述道路(9a)内的区域分为进水沟渠(9b)、分流布水沟渠(9c)、排水沟渠(9d)以及植物种植区(9e),所述道路(9a)用于植物吸收区(9)生产交通,所述进水沟渠(9b)用于承接多级沉淀池(8)溢出的污水,所述分流布水沟渠(9c)、植物种植区(9e)均设有若干条,所有分流布水沟渠(9c)与所有植物种植区(9e)交错相间排列,所述分流布水沟渠(9c)用于均匀布水进入植物种植区(9e),所述进水沟渠(9b)与所有的分流布水沟渠(9c)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植物种植区(9e)中种植有水生植物,所有的植物种植区(9e)的出水端与排水沟渠(9d)连通,所述排水沟渠(9d)的出水端穿过环形道路(9a)与生态净化池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沟渠(9b)、分流布水沟渠(9c)、植物种植区(9e)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分流布水沟渠(9c)和植物种植区(9e)相互平行,设进水沟渠(9b)的延伸方向为横向,所述分流布水沟渠(9c)、植物种植区(9e)纵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渠(9d)为横向延伸的长条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养殖槽(4)直线排列且依次相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化池包括第一生态净化池(10)、第二生态净化池(11),以及同时接通第一生态净化池(10)和第二生态净化池(11)的过水涵管(12),所述植物吸收区(9)处于第二生态净化池(11)内,所述流水养殖槽(4)处于第一生态净化池(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配置有plc控制器(13),所述供气装置(2)、智能投饲装置(1)、固液分离机(6)、气提装置(5)均受plc控制器(13)控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净化池养殖技术领域的生态净化池设施化高效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包括供气装置、智能投饲装置、风送投饲管道、排污总管、生态净化池、多级沉淀池、植物吸收区以及若干流水养殖槽。智能投饲装置通过风送投饲管道连接流水养殖槽进水端的内腔,供气装置的出气端与风送投饲管道的进料端接通;流水养殖槽的出水端安装有固液分离机且与生态净化池连通;排污总管的进水端接引固液分离机排出的污水,排污总管的出水端与多级沉淀池进水口连接,多级沉淀池溢水口与植物吸收区连通,植物吸收区种植有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根系吸收、处理污水,经处理后的污水流入生态净化池。以循环利用水资源,达到良好的循环水养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郁蔚文;江芝娟;周寅;王友成;郎玉林;虞宗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7.22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