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发菌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7011发布日期:2020-04-21 16:53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发菌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菌棚,具体是一种智能发菌棚。



背景技术:

发菌棚(greenhouse),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但是,现有的发菌棚种植效果不佳。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智能发菌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发菌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发菌棚,包括外棚主体、内棚,所述外棚主体由保温板、外棚、外棚门组成,保温板位于外棚两端处,外棚外表面罩设有保温膜,内棚位于外棚主体内部,内棚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两段式卷膜结构,两段式卷膜结构由棚膜一、棚膜二、卷膜机一、卷膜机二组成,棚膜一与卷膜机一缠绕连接,棚膜二与卷膜机二缠绕连接;所述外棚主体内部顶端安装有无动力换气扇,内棚内部底端横向铺设有管道,管道内部设置有温度、湿度监控器和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所述内棚顶端位于棚膜一外表面安装有负压风机;所述外棚主体边角处四周预埋有保温层。

外棚主体和内棚棚脚四周设100cm深、10cm厚保温层隔热,有效隔离棚外土壤冻层与棚内土壤的热交换,使棚内地面温度均匀,有效降低发菌边缘与中心位置的温差。采用双层棚模式,内棚采用两段式卷膜结构设计(安装台电动卷膜器)。接种到菌丝生长阶段,两段棚膜全部封闭,有利于环境保温。菌棒菌丝开始生长并达到周边2-5cm时,上段棚膜一配合负压风机及时开闭。同时内拱顶部棚膜还可以起到防止通风换气时新鲜冷空气进入棚内直接接触刺激菌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板外表面设置有外棚门,内棚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内棚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层深100cm,厚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卷膜机一边侧设置有支撑杆一,卷膜机二边侧设置有支撑杆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棚主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信号传输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计有外棚主体、内棚、无动力换气扇、负压风机、两段式卷膜结构、保温层,可有效隔离棚外土壤冻层与棚内土壤的热交换,使棚内地面温度均匀,有效降低发菌边缘与中心位置的温差;两段棚膜全部封闭,有利于环境保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智能发菌棚中外棚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智能发菌棚中内棚和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智能发菌棚中棚膜一、棚膜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智能发菌棚中无动力换气扇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外棚主体;101、保温板;102、外棚;103、外棚门;2、内棚;3、保温层;4、无动力换气扇;5、管道;6、负压风机;7、棚膜一;8、棚膜二;9、卷膜机一;10、卷膜机二;11、内棚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发菌棚,包括外棚主体1、内棚2,所述外棚主体1由保温板101、外棚102、外棚门103组成,保温板101位于外棚102两端处,外棚102外表面罩设有保温膜,内棚2位于外棚主体1内部,内棚2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两段式卷膜结构,两段式卷膜结构由棚膜一7、棚膜二8、卷膜机一9、卷膜机二10组成,棚膜一7与卷膜机一9缠绕连接,棚膜二8与卷膜机二10缠绕连接;所述外棚主体1内部顶端安装有无动力换气扇4,内棚2内部底端横向铺设有管道5,管道5内部设置有温度、湿度监控器和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所述内棚2顶端位于棚膜一7外表面安装有负压风机6;所述外棚主体1边角处四周预埋有保温层3。

外棚主体1和内棚2棚脚四周设100cm深、10cm厚保温层隔热,有效隔离棚外土壤冻层与棚内土壤的热交换,使棚内地面温度均匀,有效降低发菌边缘与中心位置的温差。采用双层棚模式,内棚2采用两段式卷膜结构设计(安装4台电动卷膜器)。接种到菌丝生长阶段,两段棚膜全部封闭,有利于环境保温。菌棒菌丝开始生长并达到周边2-5cm时,上段棚膜一7配合负压风机6及时开闭。同时内拱顶部棚膜还可以起到防止通风换气时新鲜冷空气进入棚内直接接触刺激菌棒。

所述保温板101外表面设置有外棚门103,内棚2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内棚门11。

所述保温层3深100cm,厚10cm。

所述卷膜机一9边侧设置有支撑杆一,卷膜机二10边侧设置有支撑杆二。

所述外棚主体1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信号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1)外棚主体1和内棚2棚脚四周设100cm深、10cm厚保温层隔热,有效隔离棚外土壤冻层与棚内土壤的热交换,使棚内地面温度均匀,有效降低发菌边缘与中心位置的温差。

(2)、采用双层棚模式,内棚2采用两段式卷膜结构设计(安装4台电动卷膜器)。接种到菌丝生长阶段,两段棚膜全部封闭,有利于环境保温。菌棒菌丝开始生长并达到周边2-5cm时,上段棚膜一7配合负压风机6及时开闭。同时内拱顶部棚膜还可以起到防止通风换气时新鲜冷空气进入棚内直接接触刺激菌棒。

(3)、每10m安装无动力换气扇一台。正常情况下,换气扇正转,排除发菌棚内热气。当通风换气时,换气扇倒转,直接供给新鲜空气。

(4)、发菌棚底部紧贴地面铺设有管道5,管道5内的温度、湿度监控器和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可对其温度、二氧化碳进行监控,当棚内温度或二氧化碳一个指标达到设定上限时,排风系统自动开启,至下限时,自动关闭。

(5)、内棚顶部每隔6m安装吊扇一台,在排风系统闭合时,自动启动,调节发菌棚内部空气温度及二氧化碳浓度,使棚内菌棒上下层及周边保持一致。

(6)、棚内安装的控制器和信号传输装置。可以通过远程数据监控随时了解发菌状况并实现远程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发菌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棚主体(1)、内棚(2),所述外棚主体(1)由保温板(101)、外棚(102)、外棚门(103)组成,保温板(101)位于外棚(102)两端处,外棚(102)外表面罩设有保温膜,内棚(2)位于外棚主体(1)内部,内棚(2)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两段式卷膜结构,两段式卷膜结构由棚膜一(7)、棚膜二(8)、卷膜机一(9)、卷膜机二(10)组成,棚膜一(7)与卷膜机一(9)缠绕连接,棚膜二(8)与卷膜机二(10)缠绕连接;

所述外棚主体(1)内部顶端安装有无动力换气扇(4),内棚(2)内部底端横向铺设有管道(5),管道(5)内部设置有温度、湿度监控器和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

所述内棚(2)顶端位于棚膜一(7)外表面安装有负压风机(6);

所述外棚主体(1)边角处四周预埋有保温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发菌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101)外表面设置有外棚门(103),内棚(2)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内棚门(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发菌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3)深100cm,厚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发菌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膜机一(9)边侧设置有支撑杆一,卷膜机二(10)边侧设置有支撑杆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发菌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棚主体(1)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信号传输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发菌棚,包括外棚主体、内棚,所述外棚主体由保温板、外棚、外棚门组成,保温板位于外棚两端处,外棚外表面罩设有保温膜,内棚位于外棚主体内部,内棚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两段式卷膜结构,两段式卷膜结构由棚膜一、棚膜二、卷膜机一、卷膜机二组成,棚膜一与卷膜机一缠绕连接,棚膜二与卷膜机二缠绕连接;所述外棚主体内部顶端安装有无动力换气扇,内棚内部底端横向铺设有管道。通过设计有外棚主体、内棚、无动力换气扇、负压风机、两段式卷膜结构、保温层,可有效隔离棚外土壤冻层与棚内土壤的热交换,使棚内地面温度均匀,有效降低发菌边缘与中心位置的温差;两段棚膜全部封闭,有利于环境保温。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杰;张瀚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承德绿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5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