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培养冷库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7002发布日期:2020-04-21 16:5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食用菌培养冷库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菇栽培领域,特别涉及食用菌培养冷库室。



背景技术:

现有的菌菇栽培技术根据不同时节需要进行不同处理,其中就包括在夏季高温天气下的保鲜冷库栽培。

保鲜冷库栽培需要一个环境清洁卫生、通风干燥且温湿度适宜的冷库室。由于冷库室需要持续进行制冷控温,故而在整个冷库室的使用过程中,制冷所需要的能耗最多,也因此造成的损耗最多。

现有的冷库室通常在墙体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然后由制冷设备生成冷风,使得冷风通过进风口吹向冷库室内,由于冷风有下降的特性,故而冷风通常会在冷库室内的低处进行聚集,使得冷库室内的低处温度普遍低于高处温度。在此情况下,要么菌菇均放置在低处,然后控制低处的温度即可;要么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使得高处温度和低处温度均能保持在要求温度范围内,但前者存在空间利用率不足,后者加大了制冷能耗,即两者都存在制冷利用率较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食用菌培养冷库室,能够有效的提高制冷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食用菌培养冷库室,包括墙体、制冷设备以及管道组件,所述墙体上设置有螺旋上升的管道通孔以及在所述管道通孔的每一个导程内均设置有一个出风口,所述管道通孔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管道组件包括通风管、连接管以及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的出风装置;

所述通风管放置于所述管道通孔内,所述出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装置连接;

所述制冷设备的冷风出口与所述通风管的冷风进口连接,所述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从低处往高处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在墙体上竖直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装置为喇叭形,所述出风装置上的开口处设置有导风板。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的冷风进口位于所述墙体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为圆柱形,所述管道通孔为圆柱螺旋通孔,所述通风管为圆柱螺旋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通风管的侧面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上还设置有风机;

所述风机的数量与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一致,所述风机的垂直高度与所述出风口的高度相对应,所述风机的出风朝向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朝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食用菌培养冷库室,在墙体上设置有螺旋上升的管道通孔以及多个出风口,螺旋上升的通风管的冷风进口与制冷设备的冷风出口连接,使得冷风在通风管内螺旋上升,并依次通过出风口吹向冷库室内,形成螺旋上升的冷风,同时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从低处往高处逐渐增大,使得在高处的冷风量与低处的冷风量基本持平甚至是超过,以抵消冷风下降的趋势,使得整个冷库室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基本一致,从而有效的提高制冷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用菌培养冷库室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用菌培养冷库室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管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连接管与出风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墙体;2、管道组件;21、通风管;22、连接管;23、出风装置;

24、冷风进口;3、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4,食用菌培养冷库室,包括墙体、制冷设备以及管道组件,所述墙体上设置有螺旋上升的管道通孔以及在所述管道通孔的每一个导程内均设置有一个出风口,所述管道通孔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管道组件包括通风管、连接管以及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的出风装置;

所述通风管放置于所述管道通孔内,所述出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装置连接;

所述制冷设备的冷风出口与所述通风管的冷风进口连接,所述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从低处往高处逐渐增大。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墙体上设置有螺旋上升的管道通孔以及多个出风口,螺旋上升的通风管的冷风进口与制冷设备的冷风出口连接,使得冷风在通风管内螺旋上升,并依次通过出风口吹向冷库室内,形成螺旋上升的冷风,同时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从低处往高处逐渐增大,使得在高处的冷风量与低处的冷风量基本持平甚至是超过,以抵消冷风下降的趋势,使得整个冷库室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基本一致,从而有效的提高制冷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在墙体上竖直排列。

从上述描述可知,从出风口吹出的冷风由于惯性还会按照原本的螺旋特性进行流动,出风口在墙体上竖直排列,使得整体的冷风基本按照通风管的螺旋方向进行流动,以进一步保证整冷库室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基本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装置为喇叭形,所述出风装置上的开口处设置有导风板。

从上述描述可知,喇叭形扩大了开口,以提高出风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的冷风进口位于所述墙体的底端。

从上述描述可知,冷风进口位于墙体的底端,即冷风由上往下吹,再加上开口的逐渐增大,有利于维持高低处温度平衡。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为圆柱形,所述管道通孔为圆柱螺旋通孔,所述通风管为圆柱螺旋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通风管的侧面垂直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整体结构均为相适配的圆柱形,以使得冷风能更好的形成螺旋上升的流动趋势,有利于维持高低处温度平衡。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上还设置有风机;

所述风机的数量与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一致,所述风机的垂直高度与所述出风口的高度相对应,所述风机的出风朝向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朝向一致。

从上述描述可知,冷风从出风口流出,由于惯性力度在冷风的流动过程中不断减少,故而借助风机带动冷风流动,此时,风机的出风朝向与出风口的出风朝向一致,以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从而有利于维持高低处温度平衡。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食用菌培养冷库室,包括墙体1、制冷设备以及管道组件2,墙体1上设置有螺旋上升的管道通孔以及在管道通孔的每一个导程内均设置有一个出风口,出风口在墙体1上竖直排列且开口面积从低处往高处逐渐增大,管道通孔与出风口连接,管道组件2包括通风管21、连接管22以及与出风口相对应的出风装置23。

其中,导程是指动点旋转一周,其沿轴向上升的高度,属于螺旋曲线的基本概念,在本实施例中,通风管21螺旋上升三层,故而相对应的出风装置23也设置有三个。

如图3、图4所示,通风管21放置于管道通孔内,出风装置23安装于出风口,连接管22的一端与通风管21连接,连接管22的另一端与出风装置23连接,在图中未示出的管道通孔与通风管21的形状相适配,出风口与连接管22和出风口所结合的形状相适配。

未在图中示出的部分,制冷设备的冷风出口与通风管21的冷风进口24连接,通风管21的冷风进口24位于墙体1的底端。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墙体1为圆柱形,管道通孔为圆柱螺旋通孔,通风管21为圆柱螺旋管,连接管22与通风管21的侧面垂直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圆柱形的墙体1可以替换为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方体形。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食用菌培养冷库室,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墙体1上还设置有风机3,风机3的数量与出风口的数量一致,风机3的垂直高度与出风口的高度相对应,风机3的出风朝向与出风口的出风朝向一致,在没有导风板的情况下,风机3的出风朝向与螺旋方向一致,其中风机3的垂直高度与墙体1内的通风管21的垂直高度一致。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食用菌培养冷库室,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出风装置23为喇叭形,出风装置23上的开口处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交叉形、回形或横向排列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风管21的冷风进口24位于墙体1的顶端,使得冷风可以更好的顺着管道进行流动,导风板的出风方向向上,以引导螺旋向下的冷风进行螺旋向上的流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用菌培养冷库室,在墙体上设置有螺旋上升的管道通孔以及多个出风口,螺旋上升的通风管的冷风进口与制冷设备的冷风出口连接,使得冷风在通风管内螺旋上升,并依次通过出风口吹向冷库室内,形成螺旋上升的冷风,同时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从低处往高处逐渐增大,使得在高处的冷风量与低处的冷风量基本持平甚至是超过,以抵消冷风下降的趋势,使得整个冷库室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基本一致;另外,通过设定出风口的位置、冷风进口的位置、墙体和管道的形状以及风机来更使冷风维持一个螺旋上升的流动趋势,从而有效的提高制冷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