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耳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6991发布日期:2020-04-21 16:5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银耳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耳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银耳子实体纯白至乳白色,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银耳的获得大多是由人工栽培所得。使用现有的银耳栽培装置,银耳产量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银耳栽培装置,用以促进银耳的生长,提高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银耳栽培装置,包括墙体、顶棚和支撑杆,所述顶棚设置在所述墙体上,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墙体和顶棚之间,所述墙体外侧设置有氧气发生器、储水箱和plc控制器;所述顶棚上设置有太阳能热水器;所述墙体内侧设置有增氧管、蛇形加热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所述墙体内设置有栽培架;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喷雾管,所述喷雾管上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氧气发生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增氧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储水箱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喷雾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和第一增压泵;所述太阳能热水器与所述蛇形加热管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和第二增压泵;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增压泵、第三电磁阀、第二增压泵、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栽培架包括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的上端通过四根横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下端、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的下端分别通过横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杆和第四立杆之间、第二立杆和第三立杆之间分别连接有多根横杆;所述第三立杆和第第四立杆之间设置有多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多根插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银耳栽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补光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银耳栽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墙体上设置有排风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银耳栽培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插杆为两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安装板上设置了多个安装座,在安装座上设置了插杆,方便了菌袋的取放,降低了劳动强度;设置了蛇形加热管、喷雾管和增氧管,可以对银耳栽培环镜进行调控,达到促进银耳生长,提高产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栽培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和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顶棚,3-支撑杆,4-氧气发生器,5-储水箱,6-plc控制器,7-太阳能热水器,8-增氧管,9-蛇形加热管,10-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氧气浓度传感器,13-栽培架,14-喷雾管,15-雾化喷头,16-第一连接管,17-第一电磁阀,18-第二连接管,19-第二电磁阀,20-第一增压泵,21-第三连接管,22-第三电磁阀,23-第二增压泵,24-第一立杆,25-第二立杆,26-第三立杆,27-第四立杆,28-横杆,29-安装板,30-安装座,31-插杆,32-补光灯,33-排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银耳栽培装置,如图1至4所示,包括墙体1、顶棚2和支撑杆3,顶棚2设置在墙体1上,支撑杆3位于墙体1和顶棚2之间,在墙体1外侧设置有氧气发生器4、储水箱5和plc控制器6;在顶棚2上设置有太阳能热水器7;在墙体1内侧设置有增氧管8、蛇形加热管9、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和氧气浓度传感器12;在墙体1内设置有栽培架13;在支撑杆3上设置有喷雾管14,在喷雾管14上设置有雾化喷头15;雾化喷头15保证了银耳生长所需要湿度。氧气发生器4通过第一连接管16与增氧管8连接,第一连接管16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7;储水箱5通过第二连接管18与喷雾管14连接,在第二连接管118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9和第一增压泵20;太阳能热水器7与蛇形加热管9通过第三连接管21连接,在第三连接管21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2和第二增压泵23;通过太阳能热水器7提供热能,节约了能源。第一电磁阀17、第二电磁阀19、第一增压泵20、第三电磁阀22、第二增压泵23、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和氧气浓度传感器12与plc控制器6电性连接;

栽培架13包括第一立杆24、第二立杆25、第三立杆26和第四立杆27,第一立杆24、第二立杆25、第三立杆26和第四立杆27的上端通过四根横杆28连接;在第一立杆24和第二立杆25的下端、第三立杆26和第四立杆27的下端分别通过横杆28连接;在第一立杆24和第四立杆27之间、第二立杆25和第三立杆26之间分别连接有多根横杆28;在第三立杆26和第第四立杆27之间设置有多个安装板29,在安装板29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30,在安装座30上设置有两根插杆31。插杆31用于将栽培银耳的菌袋插在其上,方便菌袋的取放。

为了能保证银耳生长具有充足的光照,在支撑杆3上设置有补光灯32。

为了保证墙体1内空气清新,在墙体1上设置有排风扇33。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银耳栽培装置,包括墙体、顶棚和支撑杆,所述顶棚设置在所述墙体上,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墙体和顶棚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外侧设置有氧气发生器、储水箱和plc控制器;所述顶棚上设置有太阳能热水器;所述墙体内侧设置有增氧管、蛇形加热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所述墙体内设置有栽培架;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喷雾管,所述喷雾管上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氧气发生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增氧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储水箱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喷雾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和第一增压泵;所述太阳能热水器与所述蛇形加热管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和第二增压泵;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增压泵、第三电磁阀、第二增压泵、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栽培架包括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的上端通过四根横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下端、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的下端分别通过横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杆和第四立杆之间、第二立杆和第三立杆之间分别连接有多根横杆;所述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之间设置有多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多根插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补光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上设置有排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为两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耳栽培装置,包括墙体、顶棚和支撑杆,墙体外侧设置有氧气发生器、储水箱和PLC控制器;顶棚上设置有太阳能热水器;墙体内侧设有增氧管、蛇形加热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墙体内设置有栽培架;支撑杆上设置有喷雾管;氧气发生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增氧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电磁阀;储水箱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喷雾管连接,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电磁阀和增压泵;太阳能热水器与蛇形加热管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电磁阀和增压泵;电磁阀、增压泵、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促进了银耳的生长,提高了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姚远;孙跃明;金宏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2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