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食螨的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3286发布日期:2020-08-11 20:3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捕食螨的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捕食螨的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释放生物天敌用于控制田间害虫(螨)具有绿色环保,符合自然规律,专一性强,持效期长,无化学残留等优点,广泛适用于有机食品、温室大棚等农作物。

本文中所指的捕食螨是以柑桔红蜘蛛、黄蜘蛛、锈壁虱、山楂叶螨,朱砂叶螨、苹果红蜘蛛等植物叶螨为主要食物的一种杂食性益螨,用捕食螨防治控制柑桔红蜘蛛、黄蜘蛛和锈壁虱等可替代化学防治控制农作物害螨,是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的重要技术之一。捕食螨是许多捕食性益螨的总称,其范围很广包括赤螨科、大赤螨科、绒螨科、长须螨科和植绥螨总科等。而目前研究较多的已用于生产中防治害螨的捕食螨,主要有如下种类:巴氏新小绥螨、东方钝绥螨、胡瓜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瑞氏钝绥螨、长毛钝绥螨、加州钝绥螨、尼氏钝绥螨、纽氏钩绥螨、德氏钝绥螨和拟长毛钝绥螨等。

捕食螨广泛应用于开放农业和设施农业中的叶螨、蓟马、线虫的防治,目前主流的捕食螨规模饲养方法中多采用替代寄主来饲养捕食螨,如使用粉螨科的腐食酪螨tyrophagusputrescentiae(schrank)饲养胡瓜钝绥螨,另有一些主要则是以天然食物等饲养捕食螨,如使用二斑叶螨饲养智利小植绥螨,拟长毛钝绥螨等。由于捕食螨是一种个体小、肉眼不容易看到、生存能力强、且非常活跃的生物,国内外对捕食螨的规模化饲养和检测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生物逃逸现象。一旦发生生物逃逸,可能会污染实验室或检测室,对样品造成交叉污染,或者随着检测员携带扩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为了防止捕食螨逃逸,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饲养装置,是将饲养箱放置于含水的容器内,使饲养箱底部没于水中,防止捕食螨逃逸;但是该养殖装置具有以下缺点:逃逸的捕食螨漂浮在水面上,当数量多时容易导致其他逃逸的捕食螨通过漂浮在水面上的捕食螨尸体逃逸出,防逃逸效果欠佳;且要求饲养人员经常替换容器内的水,人力物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食螨的养殖装置,旨在解决解决现有养殖装置防逃逸效果欠佳,且人力物力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捕食螨的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架以及与所述养殖架配合的多个养殖容器,所述养殖架包括多层养殖台和支撑架,每层所述养殖台包括养殖板和设置在所述养殖板上表面的胶粘层,所述胶粘层上间隔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养殖容器相匹配的放置孔。

优选地,其中所述养殖容器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底板相匹配的透明罩,所述底板与所述放置孔相匹配,所述透明罩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优选地,其中所述底板包括固定板和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两侧的三角形可折叠活动板,所述底板的一端还设置有把手。

优选地,其中所述养殖容器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箱门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箱体的开口,所述箱门的一端为铰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箱门的铰接端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箱门的自由端与所述箱体通过锁扣连接,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处设有纱网。

优选地,其中所述底板和透明罩均由塑胶材料构成。

优选地,其中所述胶粘层包括基材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的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离型膜,所述离型膜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粘结层的长度和宽度。

优选地,其中所述胶粘层包括基材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另一表面上还设置有离型膜,所述离型膜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粘结层的长度和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捕食螨的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架以及与所述养殖架配合的多个养殖容器,所述养殖架包括多层养殖台和支撑架,每层所述养殖台包括养殖板和设置在所述养殖板上的胶粘层,所述胶粘层上间隔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养殖容器相匹配的放置孔。具体为,将各个养殖容器放置在与其相配合的养殖孔中,在饲养或检测捕食螨的过程中,从养殖容器中逃逸的捕食螨会被全部粘附在胶粘层中,进而彻底防止捕食螨的逃逸;同时,通过粘附在胶粘层上的捕食螨数量,可以初步估算养殖容器中捕食螨的生长状况,减少饲养过程中的抽检次数,提高养殖效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捕食螨的养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物力人力成本低以及防逃逸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养殖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养殖装置中养殖台未放置养殖容器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养殖装置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捕食螨的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架以及与养殖架配合的多个养殖容器2,养殖架包括多层养殖台11和支撑架12,每层养殖台11包括养殖板111和设置在养殖板111上表面的胶粘层112,胶粘层112上间隔开设有多个与养殖容器2相匹配的放置孔113,具体的,该养殖容器2间隔放置于上述放置孔113中,各个养殖容器2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不少于5cm,具体距离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的间隔距离为5-20cm;

在捕食螨饲养过程中,需要对生长状况进行定期的记录,一般是在接种后的一段时间,抽样调查单位重量的饲养基质,取样后将样品置于培养皿中,在体视镜下对其有效捕食螨或食物螨的个体密度进行计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养殖装置后,通过上述方法测定其中一个养殖容器中的捕食螨的个体密度,结合该养殖容器周边的胶粘层上粘附住的捕食螨,可以初步测定该养殖容器中的捕食螨的逃逸率;在同一养殖空间中,相同的养殖条件下,可以以逃逸率为基数,反推出各个养殖容器中的捕食螨的生长状况。例如,在胶粘层更换的24小时后,对其中一个养殖容器进行个体密度测定该养殖容器中捕食螨密度为100头/g,而单位养殖容器中共有1kg饲养基质,则共含有10万头捕食螨,而该养殖容器周边逃逸的捕食螨个数为1000头,则可以推算该养殖容器中特定养殖阶段的每24小时的捕食螨的逃逸率为1%,即可以初步得知所有养殖容器中该养殖阶段的捕食螨的逃逸率为每24小时1%。由此,当更换胶粘层24小时后,看到同一养殖阶段的其他养殖容器周边的胶粘层上粘附有800头的捕食螨时,则可初步判断该养殖容器中的捕食螨数量大约为8万;即该养殖装置能为初步判断捕食螨生长状况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大大减少抽检样品数量,节省了大量人工,同一养殖空间同一养殖阶段下,只需要抽检一个养殖容器内的捕食螨密度,结合胶粘板上的捕食螨数量,即可根据捕食螨逃逸率,推算出所有养殖容器中的捕食螨数量,大大提高工效。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中养殖容器包括箱体和箱门,箱体的侧壁设有开口,箱门用于封闭或打开箱体的开口,箱门的一端为铰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箱门的铰接端与箱体铰接,箱门的自由端与箱体通过锁扣连接,箱体的顶部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处设有纱网;具体的,该养殖容器具有方便喂食的优点,但是使用方便性方面欠佳。

实施例3

再次参考图1和图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中养殖容器2包括底板21和设置在底板21上且与底板21相匹配的透明罩22,底板21与放置孔113相匹配,透明罩22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具体的,底板21放置在与其相匹配的放置孔113中,然后扣上与其相匹配的透明罩22,透明罩22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保证了养殖容器的透气性,捕食螨在养殖的过程中,将捕食螨放入养殖容器中,由于捕食螨的向上性,使得捕食螨多集中在透明罩的内罩壁上活动;当饲养至采收环节,需要收集捕食螨时,只需将该底板上的饲养基质倒入收集桶,可能残留在透明罩和底板上的捕食螨,也可以通过将透明罩和底板沿收集桶内壁轻轻敲打的方式抖落,将透明罩和底板上的捕食螨全部转移完毕至收集桶后,该底板和透明罩应重新放置在规定位置,备用。该设置为进一步提高该养殖装置的方便快捷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如图3所示,其中底板21包括固定板211和安装在固定板211两侧的三角形可折叠活动板212,具体的,该底板在收集捕食螨的过程中,可以将该底板通过两边可折叠的活动板折叠成一个小铲状,便于将底板上的捕食螨倒入收集桶中;且通过在底板21的一端设置把手213,为进一步提高该捕食螨的实用方便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其中所述底板21和透明罩22均由塑胶材料构成,塑胶材料是指以高分子量的合成树脂为主要组分,加入适当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阻燃剂、润滑剂、着色剂等,经加工成型的塑性(柔韧性)材料,或固化交联形成的刚性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耐老化性能和耐水性,且成型工艺简单易行,采用塑胶材料制备而成的底板和透明罩,具有使用寿命长(可以使用5-15年),制作成本低的特点;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其中胶粘层112包括基材层和设置于基材层的上表面的粘结层,粘结层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离型膜,离型膜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粘结层的长度和宽度,该设置有利于保护粘结层和提供手撕位。具体的,根据养殖板的大小,选用符合该养殖板使用的胶粘层,且裁剪出相应的放置孔,然后将该胶粘层没有设置粘结层的一面铺在养殖板上,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可以采用图钉、粘结胶等将该粘结层固定在养殖板上,有设置粘结层的一面朝上,然后撕去离型膜,即可;该胶粘层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定期或不定期替换,方便实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中,其中胶粘层112包括基材层和设置于基材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粘结层,粘结层的另一表面上还设置有离型膜,离型膜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粘结层的长度和宽度。具体的,根据养殖板的大小,选用符合该养殖板使用的胶粘层,且裁剪出相应的放置孔,撕去下表面的离型膜,然后将撕去离型膜的粘结层的一面贴在养殖板上,然后撕去胶粘层的另一一面上的离型膜即可;该胶粘层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定期或不定期替换,方便实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胶粘层选用3m公司生产的单面胶和双面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