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寄生害虫的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6807发布日期:2020-07-10 15:4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寄生害虫的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寄生害虫的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寄生害虫生活在我们周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例如蟑螂就是其中之一,蟑螂危害巨大,蟑螂可人工感染导致亚洲霍乱、肺炎、白喉、鼻疽、炭疽以及结核等病的细菌。蟑螂可携带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牛肉绦虫、绕虫、鞭虫等多种的蠕虫卵。它们还可以作为念珠棘虫、短膜壳绦虫、瘤筒等多种线虫的中间寄主。蟑螂也可以携带多种原虫,其中有4种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如痢疾阿米马、肠贾第虫等。实验研究已确证,蟑螂能携带,保持并排出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蟑螂也可携带真菌。

现在针对蟑螂防治,主要采用的是使用化学药剂捕杀的方式,在生活场所喷洒毒剂,使蟑螂进食后被毒杀致死,但是蟑螂死后尸体遍布各种角落,不能够及时清理,依然会造成二次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寄生害虫的诱捕装置,能够将蟑螂等家庭寄生害虫捕杀杀死,便于清理,使用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寄生害虫的诱捕装置,它包括罐体、罐盖、软管、电扇、支架、电网、诱捕剂盒、开关盒、电线插头,所述罐盖扣装在罐体上,所述软管插接在罐盖上,所述电扇通过支架安装在罐体内侧的底部,所述诱捕剂盒通过支架安装在罐体内侧的中部,所述电网设置在诱捕剂盒的顶侧,所述开关盒设置在罐体外侧面的底部,所述电线插头通过电线连接开关盒。

进一步的,所述电网包括第一电网、第二电网,所述第一电网位于第二电网的底侧,所述第一电网的孔径为第二电网孔径的0.5倍。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罐体、第二罐体、第三罐体、第四罐体、第五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内部设置有支架且支架上安装有电扇,所述第一罐体的侧面环形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第一罐体的内侧的顶端环形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上相对的开设有两个l形的第一接槽;所述第二罐体的中部设置有支架且支架上安装有诱捕剂盒,所述第二罐体内侧的底端相对的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罐体内侧的顶端环形设置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上相对的开设有两个l形的第二接槽;所述第三罐体、第四罐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罐体、第四罐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网、第二电网,所述第三罐体、第四罐体内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所述第三罐体、第四罐体内侧的顶端分别环形设置有第三折边、第四折边,所述第三折边、第四折边上分别相对的开设有两个l形的第三接槽、第四接槽;所述第五罐体内侧的底部相对的设置有两个l形的第四限位柱,所述第五罐体内设置有漏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第四限位柱分别与第一接槽、第二接槽、第三接槽、第四接槽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诱捕剂盒位于电扇的顶侧,所述诱捕剂盒为碗状,所述诱捕剂盒的底部设置有扩散孔。

进一步的,所述罐盖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进口,所述进口上插接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盒内设置三个开关,三个开关分别通过电线连接电扇、第一电网、第二电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寄生害虫的诱捕装置,能够将蟑螂等家庭寄生害虫捕杀杀死,便于清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罐体分解示意图;

图中:1、罐体;2、罐盖;3、软管;4、电扇;5、支架;6、电网;7、诱捕剂盒;8、开关盒;9、电线插头;21、进口;61、第一电网;62、第二电网;11、第一罐体;12、第二罐体;13、第三罐体;14、第四罐体;15、第五罐体;111、进气孔;112、第一折边;113、第一接槽;121、第一限位柱;122、第二折边;123、第二接槽;131、第二限位柱;141、第三限位柱;132、第三折边;142、第四折边;133、第三接槽;143、第四接槽;151、第四限位柱;152、漏斗;71、扩散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所示:一种适用于寄生害虫的诱捕装置,它包括罐体1、罐盖2、软管3、电扇4、支架5、电网6、诱捕剂盒7、开关盒8、电线插头9。

罐盖2扣装在罐体1上,软管3插接在罐盖2上,电扇4通过支架5安装在罐体1内侧的底部,诱捕剂盒7通过支架5安装在罐体1内侧的中部,电网6设置在诱捕剂盒7的顶侧,开关盒8设置在罐体1外侧面的底部,电线插头9通过电线连接开关盒8。

电网6包括第一电网61、第二电网62,第一电网61位于第二电网62的底侧,第一电网61的孔径为第二电网62孔径的0.5倍。分两段设计是防止部分害虫较小,从第二电网62的网孔中落下,可继续落在第一电网61上点击击杀。

罐体1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罐体11、第二罐体12、第三罐体13、第四罐体14、第五罐体15。

第一罐体11内部设置有支架5且支架5上安装有电扇4,第一罐体11的侧面环形设置有进气孔111,其内侧的顶端环形设置有第一折边112,第一折边112上相对的开设有两个l形的第一接槽113。

第二罐体12的中部设置有支架5且支架5上安装有诱捕剂盒7,诱捕剂盒7位于电扇4的顶侧,第二罐体12内侧的底端相对的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柱121,第一限位柱121与第一接槽113相适配,第二罐体12内侧的顶端环形设置有第二折边122,第二折边122上相对的开设有两个l形的第二接槽123。

第三罐体13、第四罐体14的结构相同,第三罐体13、第四罐体1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网61、第二电网62,第三罐体13、第四罐体14内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柱131、第三限位柱141,第三罐体13、第四罐体14内侧的顶端分别环形设置有第三折边132、第四折边142,第三折边132、第四折边142上分别相对的开设有两个l形的第三接槽133、第四接槽143。第二限位柱131、第三限位柱141分别与第二接槽123、第三接槽133相适配。

第五罐体15内侧的底部相对的设置有两个l形的第四限位柱151,第四限位柱151与第四接槽143相适配。第五罐体15内设置有漏斗152,一方面便于害虫从管道处爬过来通过漏斗下行至电网处,另一方面可防止没有每电网电死的害虫爬行出来。

罐体1分五段设计。每段安装不同的部件,一方面有利于拆卸,计时清理电死的害虫,另一方面,电扇设置在最底层,通过电扇的作用,可以加快将诱捕剂的气味通过软管散发出去,加快诱捕效率。

罐盖2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进口21,进口21上插接软管3,软管3的一端插接在罐盖2上,另一端可放置在各个角落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种设置,一方面可以多方位的诱捕害虫,减少装置的设置数量,另一方面采用害虫尤其是蟑螂喜欢爬行的管道设计,通过管道散发诱捕剂气味,更容易引诱害虫爬进管道置罐体1内捕杀,诱捕效率高。软管3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不插接软管3的进口21使用封盖盖住即可。

诱捕剂盒7为碗状,其底部设置有扩散孔71,便于电扇的气流通过,及时带走诱捕剂的气味。

开关盒8内设置三个开关,三个开关分别通过电线连接电扇4、第一电网61、第二电网62。

本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将罐体组装好,放入引诱剂,根据实际需要插接软管,并将软管的进口端放入害虫聚集的角落、缝隙处,软管不能有弯折,保持通畅,然后插上插头通电,开启电扇,加快引诱剂气味的扩散,开启一段时间后关闭,然后开启电网的开关即可诱捕害虫。本新型能够有效的捕杀如蟑螂等家庭常规寄生害虫,可根据不同害虫种类调整诱捕剂,同时拆卸方便,在组装时,只需要将,可以及时取出接槽与限位柱对正,然后扣进去旋转即可,拆卸时直接旋转外拉即可,便于拆卸及时将害虫尸体取出,防止害虫尸体腐烂,二次污染。本新型有别于现有的引诱捕杀装置,通过软管直通害虫的各个聚集点,便于主动引诱害虫,同时通过害虫喜欢爬行的管道通达诱捕罐体内,避免害虫自行从各处爬行至诱捕罐处,提升诱捕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寄生害虫的诱捕装置,能够将蟑螂等家庭寄生害虫捕杀杀死,便于清理,使用方便。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