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植株转移植的育苗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2677发布日期:2020-08-18 18:07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便于植株转移植的育苗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便于植株转移植的育苗盘。



背景技术:

育苗盘用于将种子培育为育苗,幼苗长大后,需要将植株幼苗从育苗盘中移入控根快速育苗容器内,使用控根快速育苗技术,继续生长。

现有育苗盘底部封闭,中能从育苗盘上部取出植株幼苗,植株幼苗根茎脆弱,转移植过程中存在损坏幼苗根系的风险,因此需要一种便于植株取出的育苗盘,减小转移植过程中对幼苗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便于植株转移植的育苗盘,解决现有育苗盘底部封闭,不便幼苗转移植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便于植株转移植的育苗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包括多个育苗单元,各所述育苗单元呈矩阵式排列在盘体,根据育苗盘盘体的大小不同,盘体上排列的育苗单元数量不同,各所述育苗单元包括杯体和杯底,所述杯体为无盖无底的圆柱体,所述杯体与盘体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杯体可与盘体一体制成,所述杯底为无盖有底的圆柱体,所述杯体底面直径大于杯体所对应的底面直径,所述杯体底部外表面设置有转槽和多个滑槽,各所述滑槽为弧形槽,所述滑槽一端与转槽相通,所述滑槽另一端延伸至杯体底面,所述杯底内壁设置有多个卡块,各卡块与杯底内壁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所述杯底与卡块也可一体制成,各所述卡块为弧形,各所述卡块与滑槽一一对应,杯底上各卡块与杯体上各滑槽对应并通过滑槽从杯体底部向上移动,转槽高度与各所述卡块高度一致,当卡块从滑槽移动至转槽内时,转动杯底使杯底内壁上的各卡块偏离滑槽,并通过卡块与转槽将杯底与杯体连接在一起,杯底2高度在2cm—3cm之间。

更进一步,所述杯体上设置有多个卡槽,各所述卡槽与卡块一一对应,当卡块在转槽中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每一个卡块均落入相对应的卡槽内,避免盘体受震动时,杯底位置偏移,导致卡块正好转动至与各滑槽相对应的位置,导致杯底从杯体上脱离,各所述卡槽一端与转槽相连通,供卡块通过并落入卡槽内,各所述卡槽另一端为封闭式,用于卡住卡块,将卡块固定在卡槽内,各所述卡槽宽度与卡块宽度一致,杯体与杯体均有一定的厚度,杯底内径大小与杯体外径大小一致,保证杯底能够正好套在杯体上。

更进一步,各所述卡槽高度大于卡块高度,各所述卡槽上表面设置有槽盖,所述槽盖厚度与卡槽与卡块的高度差一致,所述槽盖厚度在3mm—5mm之间,各所述卡槽内壁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密封垫与卡槽内壁胶黏,各所述槽盖与卡槽活动连接,通过密封垫,槽盖与卡槽之间的作用力加大,槽盖不会从卡槽上脱落,保证卡块始终卡于卡槽内。

更进一步,所述盘体上设置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底部连接供水管,所述供水管有多个且每个供水管连接一个育苗单元,所述供水管一端与储水槽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所述供水管另一端与育苗单元的杯体中部位置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所述供水管为“l”形,所述供水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端,各所述供水管位于储水槽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堵头,堵头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堵头呈圆台状,所述堵头较小的一端端面所在圆的直径等于供水管在储水槽内的开口端直径,堵头插入供水管在储水槽内的开口端上,与供水管活动连接,使用者根据需要选择堵头是否堵塞供水管位于储水槽内的开口端。

更进一步,所述储水槽上部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直接盖在储水槽上与储水槽活动连接,所述盖体用于防止灰尘落入储水槽内。

更进一步,所述盘体上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位于盘体两端边缘中央的位置,各所述提手相互对称,所述提手上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垫板与提手内壁胶黏,所述垫板外表面设置有斜条纹路,用于防滑。

更进一步,所述杯体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杯体侧壁,供杯体透气,避免烂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该方案所记载的育苗盘在集中育苗的前提下,节省种子数量,便于使用者统一对育苗盘中种子进行培育,种子培育到一定程度后,将杯底与杯体分离,从杯体上方将植株幼苗及其根部土壤一并自杯体上部向下推出,保留植株根系完整不受破坏,杯底在与杯体分离的过程中需要转动杯底,杯底转动的同时与育苗单元底部的土壤分离,且杯底高度较小,脱离杯体的植株与杯底之间为简单放置的关系,转移至新环境即可进一步培育,储水槽便于使用者集体供水,盘体方便移动,转移植过程对植株保护完整,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杯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杯底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杯体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育苗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5给出,便于植株转移植的育苗盘,包括盘体1,所述盘体1包括多个育苗单元2,各所述育苗单元2呈矩阵式排列在盘体1,根据育苗盘盘体1的大小不同,盘体1上排列的育苗单元数量不同,各所述育苗单元2包括杯体21和杯底22,所述杯体21为无盖无底的圆柱体,所述杯体21与盘体1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杯体21可与盘体1一体制成,所述杯底22为无盖有底的圆柱体,所述杯体22底面直径大于杯体21所对应的底面直径,所述杯体21底部外表面设置有转槽3和多个滑槽4,各所述滑槽4为弧形槽,所述滑槽4一端与转槽3相通,所述滑槽4另一端延伸至杯体21底面,所述杯底22内壁设置有多个卡块5,各卡块5与杯底22内壁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所述杯底与卡块5也可一体制成,各所述卡块5为弧形,各所述卡块5与滑槽4一一对应,杯底22上各卡块5与杯体21上各滑槽4对应并通过滑槽4从杯体21底部向上移动,转槽3高度与各所述卡块5高度一致,当卡块5从滑槽4移动至转槽3内时,转动杯底22使杯底22内壁上的各卡块5偏离滑槽4,并通过卡块5与转槽3将杯底22与杯体21连接在一起,杯底22高度在2cm—3cm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杯体21上设置有多个卡槽6,各所述卡槽6与卡块5一一对应,当卡块5在转槽3中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每一个卡块5均落入相对应的卡槽6内,避免盘体1受震动时,杯底22位置偏移,导致卡块5正好转动至与各滑槽相对应的位置,导致杯底22从杯体21上脱离,各所述卡槽6一端与转槽3相连通,供卡块5通过并落入卡槽6内,各所述卡槽6另一端为封闭式,用于卡住卡块5,将卡块5固定在卡槽6内,各所述卡槽6宽度与卡块5宽度一致,杯体22与杯体21均有一定的厚度,杯底22内径大小与杯体21外径大小一致,保证杯底22能够正好套在杯体21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所述卡槽6高度大于卡块5高度,各所述卡槽6上表面设置有槽盖7,所述槽盖7厚度与卡槽6与卡块5的高度差一致,所述槽盖7厚度在3mm—5mm之间,各所述卡槽6内壁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密封垫与卡槽6内壁胶黏,各所述槽盖7与卡槽6活动连接,通过密封垫,槽盖7与卡槽6之间的作用力加大,槽盖7不会8从卡槽6上脱落,保证卡块5始终卡于卡槽6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盘体1上设置有储水槽10,所述储水槽10底部连接供水管11,所述供水管11有多个且每个供水管11连接一个育苗单元2,所述供水管11一端与储水槽10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所述供水管11另一端与育苗单元2的杯体21中部位置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所述供水管11为“l”形,所述供水管11的两端均为开口端,各所述供水管11位于储水槽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堵头12,堵头1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堵头12呈圆台状,所述堵头12较小的一端端面所在圆的直径等于供水管11在储水槽10内的开口端直径,堵头12插入供水管11在储水槽10内的开口端上,与供水管11活动连接,使用者根据需要选择堵头是否堵塞供水管位于储水槽10内的开口端。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储水槽10上部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直接盖在储水槽10上与储水槽10活动连接,所述盖体用于防止灰尘落入储水槽10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盘体1上设置有提手8,所述提手8位于盘体1两端边缘中央的位置,各所述提手8相互对称,所述提手8上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垫板与提手8内壁胶黏,所述垫板外表面设置有斜条纹路,用于防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杯体21侧面设置有通孔9,所述通孔9贯穿杯体21侧壁,供杯体透气,避免烂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该方案所记载的育苗盘在集中育苗的前提下,节省种子数量,便于使用者统一对育苗盘中种子进行培育,种子培育到一定程度后,将杯底与杯体分离,从杯体上方将植株幼苗及其根部土壤一并自杯体上部向下推出,保留植株根系完整不受破坏,杯底在与杯体分离的过程中需要转动杯底,杯底转动的同时与育苗单元底部的土壤分离,且杯底高度较小,脱离杯体的植株与杯底之间为简单放置的关系,转移至新环境即可进一步培育,储水槽便于使用者集体供水,盘体方便移动,转移植过程对植株保护完整,实用性强。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