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降温型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7087发布日期:2020-06-05 18:4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降温型温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风降温型温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温室的类型包括种植温室、养殖温室、展览温室、实验温室、餐饮温室、娱乐温室等;温室系统的设计包括增温系统、保温系统、降温系统、通风系统、控制系统、灌溉系统等;大棚只是简单的塑料薄膜和骨架构结,其内部设施很少,没有温室要求的高。因此严格说来,温室比大棚设备要求更高,需要对温室内温度进行严格控制。

例如中国专利“cn203226090u”公开一种温室大棚通风口自动通风装置,包括:直线电机固定杆、直线电机、螺钉、开口销、方管、通风口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一端固定在方管上,另一端通过直线电机固定杆固定在大棚钢屋架上;所述的通风口薄膜一边与通风口的温室大棚粘结在一起,另一边固定在方管上,所述方管通过螺钉和开口销与直线电机相连接。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仅仅通过设置通风口对大棚内部进行通风,不能起到快速通风降温的效果,实际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仅仅通过设置通风口对大棚内部进行通风,不能起到快速通风降温的效果,实际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风降温型温室。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通风降温型温室,包括网格状立体支架和覆盖在支架外表面的隔离层,侧面的隔离层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上固定设置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风机和降温部件,所述降温部件和风机分别位于温室的左右两侧,所述降温部件包括通风装置和降温加湿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和降温加湿装置分别固定设置在开口的外侧和内侧,所述通风装置打开隔离层上的开口后,室外空气经过降温加湿装置降温处理,再由风机将室内空气抽向外部。

在此基础上,所述通风装置包括挡板、齿条、电机、齿轮和立柱,所述挡板设置在开口的外侧,并完全覆盖住开口,挡板上部与隔离层转动连接,挡板下部与齿条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齿条的齿面与齿轮滚动连接,所述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立柱上,所述立柱垂直固定在地面上并位于挡板的一侧。

在此基础上,所述电机上还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电机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上固定设置有压轮,所述压轮与齿条的齿背面滚动连接。

在此基础上,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固定设置在挡板下部,并位于挡板与隔离层之间。

在此基础上,所述降温加湿装置包括降温湿帘、放水管路和回收水槽,所述降温湿帘设置在开口的内侧,所述放水管路侧面与隔离层固定连接,并位于降温湿帘正上方,所述回收水槽侧面与隔离层固定连接,并位于降温湿帘正下方。

在此基础上,所述降温加湿装置还包括储水湿帘,所述储水湿帘位于降温湿帘和放水管路之间。

在此基础上,所述降温湿帘和储水湿帘均为蜂窝状结构。

在此基础上,所述储水湿帘蜂窝状结构的孔隙尺寸小于降温湿帘蜂窝状结构的孔隙尺寸。

在此基础上,所述放水管路为圆形水管,圆形水管下方开有漏水孔,水从漏水孔依次流入储水湿帘和降温湿帘中,最后由回收水槽回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风机和降温部件分别设置在温室的左右两侧,利用风机抽出温室内的热空气,使外部的空气通过降温部件降温后进入温室内,并且充满整个温室,使得降温效果大幅提升;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降温部件设计成为位于隔离层两侧的通风装置和降温加湿装置,不工作时通风装置关闭,避免外部空气温度影响温室内温度,工作时通风装置打开,便于外部空气进入,通风降温功能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放水管路、回收水槽和降温湿帘,利用放水管路从降温湿帘上部放水,水自上而下充满降温湿帘,最后由回收水槽对水进行回收,这样使得降温湿帘一直保持湿润状态,空气穿过后,大幅提升了降温速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放水管路和降温湿帘之间设置储水湿帘,预先储存一定水分,防止发生断水情况时无法及时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机,21、挡板,22、齿条,23、橡胶层,24、降温湿帘,25、储水湿帘,26、放水管路,27、回收水槽,28、电机,29、立柱,210、齿轮,211、限位板,212、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通风降温型温室。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披露了一种通风降温型温室,包括网格状立体支架和覆盖在支架外表面的隔离层,侧面的隔离层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上固定设置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风机1和降温部件,所述降温部件和风机1分别位于温室的左右两侧,所述降温部件包括通风装置和降温加湿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和降温加湿装置分别固定设置在开口的外侧和内侧,所述通风装置打开隔离层上的开口后,室外空气经过降温加湿装置降温处理,再由风机1将室内空气抽向外部。优选的,隔离层为玻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风装置包括挡板21、齿条22、电机28、齿轮210和立柱29,所述挡板21设置在开口的外侧,并完全覆盖住开口,挡板21上部与隔离层转动连接,挡板21下部与齿条2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齿条22的齿面与齿轮210滚动连接,所述齿轮210与电机2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8固定设置在立柱29上,所述立柱29垂直固定在地面上并位于挡板21的一侧。电机28转动后,带动齿轮210转动,随后齿条22向斜上方移动,从而拉住挡板21向上转动,实现隔离层上开口的打开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机28上还设置有限位板211,所述限位板211与电机28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211上固定设置有压轮212,所述压轮212与齿条22的齿背面滚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橡胶层23,所述橡胶层23固定设置在挡板21下部,并位于挡板21与隔离层之间。橡胶层23用于在挡板21关闭时起到缓冲作用,同时也能在挡板21与隔离层之间起到一定密封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降温加湿装置包括降温湿帘24、放水管路26和回收水槽27,所述降温湿帘24设置在开口的内侧,所述放水管路26侧面与隔离层固定连接,并位于降温湿帘24正上方,所述回收水槽27侧面与隔离层固定连接,并位于降温湿帘24正下方。优选的,降温湿帘24完全覆盖住开口,使得进入的空气只能穿过降温湿帘2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降温加湿装置还包括储水湿帘25,所述储水湿帘25位于降温湿帘24和放水管路26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降温湿帘24和储水湿帘25均为蜂窝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水湿帘25蜂窝状结构的孔隙尺寸小于降温湿帘24蜂窝状结构的孔隙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放水管路26为圆形水管,圆形水管下方开有漏水孔,水从漏水孔依次流入储水湿帘25和降温湿帘24中,最后由回收水槽27回收。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风机1和降温部件分别设置在温室的左右两侧,利用风机抽出温室内的热空气,使外部的空气通过降温部件降温后进入温室内,并且充满整个温室,使得降温效果大幅提升;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降温部件设计成为位于隔离层两侧的通风装置和降温加湿装置,不工作时通风装置关闭,避免外部空气温度影响温室内温度,工作时通风装置打开,便于外部空气进入,通风降温功能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放水管路26、回收水槽27和降温湿帘24,利用放水管路26从降温湿帘24上部放水,水自上而下充满降温湿帘24,最后由回收水槽27对水进行回收,这样使得降温湿帘24一直保持湿润状态,空气穿过后,大幅提升了降温速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放水管路26和降温湿帘24之间设置储水湿帘25,预先储存一定水分,防止发生断水情况时无法及时降温。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