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9296发布日期:2020-10-20 11:4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苗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苗床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调节苗床。



背景技术:

随着培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温室大棚的广泛应用,目前在对于幼苗进行培育时,为避免培育名贵幼苗收到地域及温度的差异变化,而影响幼苗的生长状况,育苗人员通常将幼苗种植在培养槽内,再排成排放置在苗床上,通过营养液等育苗介质来培育,通常培养幼苗的苗床为大型苗床,放置在培育室内,传统苗床体积较大,且只能培育一层育苗,占地空间较大,培育的育苗量较少,浪费占地资源,且苗床较沉,移动不便,且苗床过大,取苗床中部的育苗及其不便,且容易对育苗造成伤害,由于每种育苗所需的营养液种类不同,每个传统苗床大多只可培养一种育苗,减少了培养种类,现有的分层育苗装置多为固定位置育苗,对于高低不一的苗种在培养槽内难以得到全部的舒展开,导致育苗成长畸形等状况,影响售卖,所以亟于制作一种可调节苗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苗床,可进行多层育苗。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可调节苗床,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两端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导杆的一侧下端,两个所述导杆相对一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顶板的一端中部,丝杠下端铰接在所述底板上侧中部,所述丝杠上端铰接在所述顶板下侧中部,一组活动板的两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套筒的一侧,两个所述导杆分别穿过对应的一组所述套筒,每个所述活动板中部均设有安装孔,所述丝杠穿过每个所述安装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应每个所述安装孔所在的所述活动板下侧中部分别固定对应的连块的上端,每个所述连块的一侧分别铰接对应的锥齿轮一一侧,每个转盘的中心轴的一端分别铰接穿过对应的所述连块的中部,每个所述转盘的中心轴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锥齿轮一的一侧中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一组锥齿轮二的中心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圈,每个所述连接圈分别铰接在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每个所述锥齿轮二的中部均螺纹连接所述丝杠,所述丝杠穿过每个所述连接圈中部,每个所述锥齿轮二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锥齿轮一啮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应每个所述安装孔所在的所述活动板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对称的培养槽的下侧,每个所述培养槽的一侧中部分别固定连通对应的阀门的一端,一组水管的一侧分别固定连通对应的一对所述阀门的另一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导杆均为矩形杆,两组所述套筒均为矩形筒。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为结构相同的矩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可以实现可通过转动转盘调节每层培养槽的间距,防止育苗过高限制生长。

2、本装置可以实现每层可培养不同的育苗,可供实验人员研究不同育苗在同等环境下的生长状况。

3、本装置可以实现对于每层苗床注入不同类型的培养液,从而观察不同营养液培育的幼苗长势。

4、本装置结构紧凑,相比传统苗床的占地面积可多培育更多的育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顶板,2、导杆,3、培养槽,4、水管,5、底板,6、转盘,7、套筒,8、连块,9、锥齿轮二,10、锥齿轮一,11、丝杠,12、连接圈,13、阀门,14、安装孔,15、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5,所述底板5两端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导杆2的一侧下端,两个所述导杆2相对一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顶板1的一端中部,丝杠11下端铰接在所述底板5上侧中部,所述丝杠11上端铰接在所述顶板1下侧中部,一组活动板15的两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套筒7的一侧,两个所述导杆2分别穿过对应的一组所述套筒7,每个所述活动板15中部均设有安装孔14,所述丝杠11穿过每个所述安装孔14。

对应每个所述安装孔14所在的所述活动板15下侧中部分别固定对应的连块8的上端,每个所述连块8的一侧分别铰接对应的锥齿轮一10一侧,每个转盘6的中心轴的一端分别铰接穿过对应的所述连块8的中部,每个所述转盘6的中心轴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锥齿轮一10的一侧中部。

一组锥齿轮二9的中心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圈12,每个所述连接圈12分别铰接在对应的所述安装孔14内,每个所述锥齿轮二9的中部均螺纹连接所述丝杠11,所述丝杠11穿过每个所述连接圈12中部,每个所述锥齿轮二9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锥齿轮一10啮合。

对应每个所述安装孔14所在的所述活动板15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对称的培养槽3的下侧,每个所述培养槽3的一侧中部分别固定连通对应的阀门13的一端,一组水管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通对应的一对所述阀门13的另一端。

两个所述导杆2均为矩形杆,两组所述套筒7均为矩形筒。

所述顶板1及所述底板5为结构相同的矩形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在使用前,每个活动板15均处于最低位置,使用本装置时,将所需培育的育苗先分别放入至顶层的两个培养槽3内,均匀放置后,转动第一个转盘6,转盘6带动锥齿轮一10旋转,锥齿轮一10带动锥齿轮二9旋转,锥齿轮二9沿着丝杠11向上滑动,连接圈12在对应的安装孔14旋转,锥齿轮二9带动对应的活动板15上升,活动板15带动对应的一组套筒7沿着对应的导杆2向上滑动,当活动板15上升至适宜高度后,育苗顶部与顶板1下侧之间留有间隙,停止旋转转盘6,将育苗分别放入至第二层活动板15上对应的一组培养槽3内,转动对应的转盘6,将第二层活动板15上升至适宜位置,停止转动第二层转盘6,以此类推,将每层放置对应的育苗后,定期对育苗进行营养液的注入,将所需注入营养液的一层对应的水管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通对应的一个营养液输入管,打开对应的一组阀门13,通过外接液泵将营养液分别注入至对应的培养槽内,注入至定量营养液后,停止外接液泵,取下对应的营养液输入管,关闭对应的阀门13,对每层培养槽进行适宜的营养液注入,操作过程相同,不再赘述,在培育结束后,先将底层活动板15上对应的一组培养槽3内的幼苗分别取出放置对应的盛放装置内,底层一组培养槽3内的幼苗取出后,反向旋转底层转盘6,将底层活动板15降到最低位置,反向转动倒数第二层活动板15对应的转盘6,将倒数第二层活动板15降到最低位置后,取出倒数第二层活动板15对应的一组培养槽3内的幼苗,以此类推,将苗床上的所有幼苗取出后,对装置进行清洁晾干,防止培养液残留对下一次培育的幼苗生长造成影响,清洁晾干后将装置恢复至初始位置。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