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绿化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9221发布日期:2020-10-20 11:4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绿化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装饰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改进型绿化墙体。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热岛效应、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而墙面绿化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希望,能够对居住环境的质量带来明显的改善。但是目前由于墙面绿化的技术缺乏导致无法普及。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7151310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墙体立体绿化结构,包括墙体,墙体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护层,防护层的表面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槽体,种植槽体沿水平方向延伸,种植槽体沿其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用于将相邻的植物隔离开的隔档组件,墙体的上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种植槽体上方的悬臂板,悬臂板上设置有用于提供植物生长光源的led灯,墙体上还设置有滴灌系统,墙体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滴灌时上方滴落的水滴的集水槽。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若干种植槽体用于种植植物,通过设置led灯用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并通过设置滴灌系统对植物进行浇水作业。但是上述方案中需要进行浇水的时间完全依靠人的主观意识,且浇水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植物的生长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进行打理。

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墙上的植物需要浇水的时间完全依靠人的主观意识,且浇水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进行打理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浇灌功能,能够节省对墙上的植物进行打理的时间与精力的一种改进型绿化墙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改进型绿化墙体,包括有墙本体,所述墙本体上设有若干用于种植植物的槽体,所述墙本体上固定连接有滴灌系统,所述槽体内固定连接有湿度感应器,所述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电磁阀与滴灌系统连通,所述槽体的底部设有疏水孔,所述疏水孔上连接有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连通有设置在地面上的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上设有用于过滤从排水系统排出的水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池内设有通过水管与集水槽连通的水泵,所述过滤池与集水槽中均固定连接有水位感应器,所述墙体上固定连接有警报器,所述电磁阀、湿度感应器、水位感应器、警报器、水泵为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有墙本体,在墙本体上设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槽体,槽体设置有若干行且每一行设置有若干个,在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水槽,在集水槽上通过电磁阀连接有滴灌系统,滴灌系统用于对每个槽体中的植物进行浇水;在槽体的底部设有疏水孔并通过疏水孔连接有排水系统,槽体中过量的水通过疏水孔和排水系统排至设置在地面上设有的过滤池中,在过滤池中设有水泵并通过水管连接至集水槽,在过滤池的上方设有与地面固定连接的过滤组件,在过滤组件的作用下将从排水系统中排出的水滤除掉含有的泥沙,避免水泵在抽水的过程中发生堵塞;在槽体中固定连接有湿度感应器,在集水槽与过滤池中均固定连接有水位感应器,在墙体上固定连接有警报器,且电磁阀、湿度感应器、水位感应器、警报器、水泵为电连接,当湿度感应器检测到槽体中的土壤的湿度不足时,电磁阀开启将集水槽中的水通过滴灌系统对植物进行浇水,当集水槽中的水位感应器检测到集水槽中的水位过低时,水泵启动将过滤池中的水抽至集水槽中,当集水槽和过滤池中的水位感应器均检测到水位过低时,警报器发出警报提醒及时添水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节省了人对墙上的植物进行打理的时间与精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滴灌系统包括有呈竖直设置的第一主水管,所述第一主水管与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主水管上沿竖直方向上连接有若干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水管,所述第一支水管上设有若干位于槽体上方的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滴灌系统包括有与电磁阀连通的第一主水管,第一主水管设有一根并呈竖直设置,在第一主水管上沿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水管,在第一支水管上设有若干滴孔,每个滴孔对应每个槽体并位于槽体的上方,通过第一主水管将集水槽中的水引流至各第一支水管中,并通过滴孔实现对植物的浇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有呈竖直设置的第二主水管,所述第二主水管与过滤组件连接,所述第二主水管上沿竖直方向上连接有若干呈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水管,所述第二支水管与疏水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系统包括有呈竖直设置的第二主水管,在第二主水管上沿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呈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水管,第二支水管与疏水孔连通,槽体中过多的水通过疏水孔流至第二支水管中再汇聚在第二主水管,并排至过滤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疏水孔与第二支水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疏水孔与第二支水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在第一过滤网的作用下能够减少槽体中的土壤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有设于顶部的第二过滤网和设于底部的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与第三过滤网之间设有活性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件包括有设于顶部的第二过滤网和设于底部的第三过滤网,在第二过滤网与第三过滤网之间设有活性炭层,第二过滤网在将大颗粒的杂质及污染物滤除后,活性炭层中的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体中的微小颗粒并进行初步杀菌,第三过滤网起到支撑活性炭层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体沿背离墙本体的方向呈向上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体沿背离墙本体的方向呈向上倾斜设置,避免槽体中的水从槽体的开口处流出而影响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本体与槽体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墙本体与槽体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水层,防水层为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是由三元乙丙橡胶(乙烯、丙烯和少量双环戊二烯共聚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硫化剂、促进剂等,经压延或挤出工艺制成的高分子卷材,其耐老化性能好、耐酸碱、抗腐蚀,使用寿命长,耐高低温性能好;在防水层的作用下使墙本体不会出现受潮、发霉的状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墙本体上种植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生活环境,还能够在植物的作用下减小阳光对墙本体的照射作用,能够减小室内温度的变化,起到了一定的温度调节作用,能够减少空调等的使用,节能环保。

2、通过设置电连接的警报器,且电磁阀、湿度感应器、水位感应器、警报器、水泵,当湿度感应器检测到槽体中的土壤的湿度不足时,电磁阀开启将集水槽中的水通过滴灌系统对植物进行浇水,当集水槽中的水位感应器检测到集水槽中的水位过低时,水泵启动将过滤池中的水抽至集水槽中,当集水槽和过滤池中的水位感应器均检测到水位过低时,警报器发出警报提醒及时添水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节省了人对墙上的植物进行打理的时间与精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改进型绿化墙体的剖视图,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设计;

图2为图1中的a部的放大图,用于体现a部的结构设计;

图3为一种改进型绿化墙体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过滤组件的结构设计。

图中:1、墙本体;2、防水层;3、警报器;4、集水槽;5、水位感应器;6、电磁阀;7、槽体;8、第一主水管;9、第二主水管;10、过滤组件;101、第三过滤网;102、活性炭层;103、第二过滤网;11、过滤池;12、水泵;13、第二支水管;14、疏水孔;15、第一过滤网;16、湿度感应器;17、第一支水管;18、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改进型绿化墙体,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有墙本体1,在墙本体1上固定连接有防水层2,防水层2为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是由三元乙丙橡胶(乙烯、丙烯和少量双环戊二烯共聚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硫化剂、促进剂等,经压延或挤出工艺制成的高分子卷材,其耐老化性能好、耐酸碱、抗腐蚀,使用寿命长,耐高低温性能好;在防水层2的作用下使墙本体1不会出现受潮、发霉的状况;在防水层2上远离墙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槽体7,槽体7呈沿背离墙本体1的方向呈向上倾斜设置,避免槽体7中的水从槽体7的开口处流出而影响美观;槽体7设置有若干行且每一行设置有若干个,在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水槽4,在集水槽4上通过电磁阀6连接有滴灌系统,滴灌系统包括有与电磁阀6连通的第一主水管8,第一主水管8设有一根并呈竖直设置,在第一主水管8上沿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水管17,在第一支水管17上设有若干滴孔18,每个滴孔18对应每个槽体7并位于槽体7的上方,通过第一主水管8将集水槽4中的水引流至各第一支水管17中,并通过滴孔18实现对植物的浇灌。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槽体7的底部设有疏水孔14,在疏水孔14中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15,在第一过滤网15的作用下能够减少槽体7中的土壤的流失;疏水孔14上远离槽体7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系统,在地面上设有过滤池11,在过滤池11中设有水泵12且水泵12通过水管将过滤池11中的水抽至集水槽4中;在过滤池11上设有与地面固定连接的过滤组件10,过滤组件10包括有设于顶部的第二过滤网103和设于底部的第三过滤网101,在第二过滤网103与第三过滤网101之间设有活性炭层102,第二过滤网103在将大颗粒的杂质及污染物滤除后,活性炭层102中的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体中的微小颗粒并进行初步杀菌,第三过滤网101起到支撑活性炭层102的作用,避免水泵12在抽水的过程中发生堵塞;排水系统包括有呈竖直设置的第二主水管9,在第二主水管9上沿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呈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水管13,第二支水管13与疏水孔14连通,槽体7中过多的水通过疏水孔14流至第二支水管13中再汇聚在第二主水管9,并排至过滤组件10上。

在槽体7中固定连接有湿度感应器16,在集水槽4与过滤池11中均固定连接有水位感应器5,在墙体上固定连接有警报器3,且电磁阀6、湿度感应器16、水位感应器5、警报器3、水泵12为电连接,当湿度感应器16检测到槽体7中的土壤的湿度不足时,电磁阀6开启将集水槽4中的水通过滴灌系统对植物进行浇水,当集水槽4中的水位感应器5检测到集水槽4中的水位过低时,水泵12启动将过滤池11中的水抽至集水槽4中,当集水槽4和过滤池11中的水位感应器5均检测到水位过低时,警报器3发出警报提醒及时添水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节省了人对墙上的植物进行打理的时间与精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