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培养用的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2032发布日期:2020-08-25 18:4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昆虫培养用的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昆虫培养用的培养箱。



背景技术:

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自然的探索从未中断,在探索自然时比较重要的就是对生物的研究,对生物研究时,需要了解其生存环境、生长各个阶段的形态等,生物中种类最多的就是昆虫,在对昆虫研究时,需要了解不同生长阶段的昆虫,研究时通常使用昆虫细胞进行培养,便于对各个时期的昆虫生长状态进行深入了解,目前,现有的昆虫培养箱在使用时存在,培养基需要单独进行消毒,增加的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研究的成本,在对培养箱进行气体循环时,细菌易从出气管道进入培养腔体,影响培养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昆虫培养用的培养箱,解决了培养基需要单独进行消毒,细菌易从出气管道进入培养腔体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昆虫培养用的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杀菌箱和培养腔体,所述杀菌箱和培养腔体均设置在培养箱本体的内部,所述培养腔体的左侧均通过输气管与杀菌箱的右侧相互连通,所述输气管上串联有抽气泵和电磁阀,所述杀菌箱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紫外灯,且杀菌箱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培养腔体的右侧均通过输气管连通到外界,所述培养腔体的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均设置有空腔,且培养腔体上部设置的空腔通过通气孔与培养腔体左侧的输气管相互连通,所述培养腔体下部设置的空腔通过通气孔与培养腔体右侧的输气管相互连通,所述培养腔体右侧的输气管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串联有电磁阀和气体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杀菌箱的左侧通过进气管与外界连通,所述进气管贯穿培养箱本体的左壁,且进气管上串联有电磁阀,所述培养箱本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

优选的,所述培养箱本体对应杀菌箱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门,且培养箱本体对应培养腔体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防护门,所述第一防护门和第二防护门均通过合页铰链与培养箱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紫外灯设置有六个,且紫外灯均与支撑架的中间部位对应设置,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四个,且支撑架之间等间距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培养腔体的前侧设置有培养腔体密封门,所述培养腔体密封门上开设有观察窗,且培养腔体密封门通过合页铰链与培养箱本体转动连接,所述培养腔体、培养腔体密封门和观察窗均设置有三个,且培养腔体、培养腔体密封门和观察窗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所述培养腔体左侧的输气管上设置有五个分支,且所述培养腔体左侧的输气管上的抽气泵靠近杀菌箱,所述培养腔体左侧的输气管上的电磁阀设置有三个,且培养腔体左侧的输气管的下部与温湿度调节箱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门和第二防护门上均设置有拉手,所述第二防护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抽气泵、电磁阀和温湿度调节箱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昆虫培养用的培养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支撑架能够用于存放培养基,培养基使用完清理干净后,放置到支撑架上,在培养箱使用时,紫外灯能够对培养基进行杀菌,方便下次使用,不用另外准备杀菌装置,设置的空腔和通气孔将进气和出气的路径完全隔开,从上方进气逐渐的将培养腔体中的气体挤压,通过培养腔体下部的通气孔和空腔到达输气管,并在出气管上串联有气体单向阀,防止出气管中气体回流,将外界环境中的细菌等通过输气管带入到培养腔体,影响昆虫培养的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第二防护门和第二防护门关闭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培养箱本体;2、支撑架;3、杀菌箱;4、紫外灯;5、进气管;6、抽气泵;7、电磁阀;8、温湿度调节箱;9、支撑座;10、培养腔体;11、通气孔;12、输气管;13、气体单向阀;14、出气管;15、空腔;16、第一防护门;17、合页铰链;18、培养腔体密封门;19、观察窗;20、第二防护门;21、拉手;2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昆虫培养用的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1、杀菌箱3和培养腔体10,培养箱中气体循环时,外界进入的空气在杀菌箱3中进行杀菌后宰通过输气管12进入培养腔体10中,杀菌箱3和培养腔体10均设置在培养箱本体1的内部,培养腔体10用于培养基的存放,培养腔体10的左侧均通过输气管12与杀菌箱3的右侧相互连通,输气管(12)用于气体循环,同时将温湿度调节箱8与培养腔体10相互连通,便于调节培养腔体10中的温湿度,为昆虫培养提供合适的温湿度环境,输气管12上串联有抽气泵6和电磁阀7,抽气泵6将杀菌箱3杀菌后的气体抽取到输送管内,抽气泵6的型号是2505小型气泵,为现有技术,电磁阀7便于温湿度调节箱8对不同培养腔体10进行温湿度调节,使得培养箱能够同时培育不同环境生存的昆虫,杀菌箱3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紫外灯4,发射能够杀菌的紫外线,紫外灯4的型号是gph1554t5l/150w紫外线杀菌灯,为现有技术,且杀菌箱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用于放置培养基和其他实验器材,培养腔体10的右侧均通过输气管12连通到外界,便于培养箱的气体循环,培养腔体10的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均设置有空腔15,将进气可出气完全分开,增加气体循环效果,且培养腔体10上部设置的空腔15通过通气孔11与培养腔体10左侧的输气管12相互连通,通气孔11便于气体均匀的分布到培养腔体10中,培养腔体10下部设置的空腔15通过通气孔11与培养腔体10右侧的输气管12相互连通,增加气体排出的速率,提高气体循环效果,培养腔体10右侧的输气管12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4,气体排出的管道,出气管14上串联有电磁阀7和气体单向阀13,防止气体回流,将外部空气中的细菌带入培养腔体中。

进一步,杀菌箱3的左侧通过进气管5与外界连通,进气管5贯穿培养箱本体1的左壁,且进气管5上串联有电磁阀7,培养箱本体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9,气体从进气管5到达杀菌箱3的下部,支撑座9对培养箱本体1进行支撑。

进一步,培养箱本体1对应杀菌箱3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门16,且培养箱本体1对应培养腔体10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防护门20,第一防护门16和第二防护门20均通过合页铰链17与培养箱本体1固定连接,第一防护门16和第二防护门20分别增加杀菌箱3和培养腔体10的密封性,提高杀菌效果和防止外界环境影响培养环境。

进一步,紫外灯4设置有六个,且紫外灯4均与支撑架2的中间部位对应设置,支撑架2设置有三个,且支撑架2之间等间距平行设置,增大杀菌效果,使放置在支撑架2上的培养基被紫外线照射的更全面。

进一步,培养腔体10的前侧设置有培养腔体密封门18,培养腔体密封门18上开设有观察窗19,且培养腔体密封门18通过合页铰链17与培养箱本体1转动连接,培养腔体10、培养腔体密封门18和观察窗19均设置有三个,且培养腔体10、培养腔体密封门18和观察窗19一一对应设置,观察窗19上安装有玻璃,便于通过观察窗19观察昆虫培养情况。

进一步,培养腔体10左侧的输气管12上设置有五个分支,且培养腔体10左侧的输气管12上的抽气泵6靠近杀菌箱3,培养腔体10左侧的输气管12上的电磁阀7设置有四个,且培养腔体10左侧的输气管12的下部与温湿度调节箱8连通,在调节培养腔体10的温湿度时,关闭与其他两个培养腔体10连通输气管12上额电磁阀7,并关闭出气管14上的电磁阀7。

进一步,第一防护门16和第二防护门20上均设置有拉手21,第二防护门20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控制器22,控制器22的输出端与抽气泵6、电磁阀7和温湿度调节箱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器22的型号是rdf300型plc控制器,为现有技术,能够通过程序控制各部件动作,便于培养箱中温湿度调节和气体循环,降低研究人员的工作量。

工作原理:进行气体循环时,通过控制器22打开抽气泵6、杀菌箱3与培养腔体10左侧联通的输气管12上的电磁阀7和出气管14上的电磁阀7,关闭进气管5上的电磁阀7,将杀菌箱3中的气体抽取到培养腔体10中,循环完成后,关闭抽气泵6、杀菌箱3与培养腔体10左侧联通的输气管12上的电磁阀7和出气管14上的电磁阀7,打开进气管5上的电磁阀7,空气进入杀菌箱3中,通过控制器22打开紫外灯4,对杀菌箱3中的气体进行杀菌,培养工作完成后,将培养用的培养基清洗干净,打开第一防护门16,将培养基放置在支撑架2上,关闭第一防护门16,通过控制器22打开紫外灯4,紫外灯4发出紫外线照射培养基,将培养基表面的细菌杀死,方便下次使用,也可使用前进行杀菌,避免培养基放置时间过长滋生细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