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用赶猪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3389发布日期:2020-08-05 00:25阅读:1207来源:国知局
养猪场用赶猪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养猪场用赶猪棒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养猪场的规模加大,猪群数量日益增多,安全快速地周转猪群,就成为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猪只应激的重要手段。

实际生产过程中,饲养员常常为了加快赶猪速度,会使用棍棒驱赶猪只,然而有些猪反应较为迟钝,有些猪反应较为敏感,迟钝的猪行走相对缓慢,而敏感的猪行走相对快捷,仅仅使用棍棒驱赶在不同的猪只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驱赶效果较差,会导致猪群中的猪只行进速度差别较大,从而影响猪群的整体行进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驱赶效果好的养猪场用赶猪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养猪场用赶猪棒,包括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的前端固定有杆头敲打部,主杆的后端固定有杆尾驱赶部;

所述杆头敲打部的上端与主杆固接,杆头敲打部的下端形成有多个具有弹性的枝丫状分叉;

所述杆尾驱赶部的上端与主杆固接,杆尾驱赶部的下端固定有尖端朝下的锥体。

进一步的,所述杆头敲打部下端的枝丫状分叉上固定有软质的叶片。

进一步的,所述主杆的后部周面贴附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养猪场用赶猪棒,既可以利用杆头敲打部的弹性枝丫状分叉来驱赶猪只,又可以利用杆尾驱赶部的锥体来驱赶猪只,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猪只个体区别,选择相应的一端实施驱赶,使得猪群中的猪只行进速度能基本保持一致,具有驱赶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养猪场用赶猪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的顿号均表示和的关系。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养猪场用赶猪棒,包括主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前端固定有杆头敲打部4,主杆1的后端固定有杆尾驱赶部3;

所述杆头敲打部4的上端与主杆1固接,杆头敲打部4的下端形成有多个具有弹性的枝丫状分叉2,并且在枝丫状分叉2上固定有软质的叶片7;

所述杆尾驱赶部3的上端与主杆1固接,杆尾驱赶部3的下端固定有尖端朝下的锥体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杆1的后部周面贴附有防滑垫6,主杆由长1.5m左右的塑质管件制成,所述杆头敲打部上的枝丫状分叉可以采用塑料、竹枝等材料制作,枝丫状分叉上的叶片可以采用塑料、织物、植物叶子等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饲养员可以手握主杆上的防滑垫部位,增加握持稳定性,对于行进速度相对稍快的猪只,可以用杆头敲打部下端的弹性枝丫状分叉及叶片实施驱赶,对于行进速度相对迟缓的猪只,可以用杆尾驱赶部下端的锥体实施驱赶。



技术特征:

1.一种养猪场用赶猪棒,包括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的前端固定有杆头敲打部,主杆的后端固定有杆尾驱赶部;

所述杆头敲打部的上端与主杆固接,杆头敲打部的下端形成有多个具有弹性的枝丫状分叉;

所述杆尾驱赶部的上端与主杆固接,杆尾驱赶部的下端固定有尖端朝下的锥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猪场用赶猪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头敲打部下端的枝丫状分叉上固定有软质的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猪场用赶猪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的后部周面贴附有防滑垫。


技术总结
一种养猪场用赶猪棒,涉及畜牧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驱赶猪只的技术问题。该赶猪棒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前端固定有杆头敲打部,主杆的后端固定有杆尾驱赶部;所述杆头敲打部的上端与主杆固接,杆头敲打部的下端形成有多个具有弹性的枝丫状分叉;所述杆尾驱赶部的上端与主杆固接,杆尾驱赶部的下端固定有尖端朝下的锥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赶猪棒,用于养猪场周转猪群时驱赶猪只。

技术研发人员:邢磊;张和军;陆雪林;李步社;李何君;吴昊旻;赵乐乐;薛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兽药饲料检测所、上海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技术研发日:2019.12.11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