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水稻田的含有二氯喹啉酸和甲磺草胺除草剂组合物

文档序号:25721542发布日期:2021-07-02 21:0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除草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二氯喹啉酸和甲磺草胺的除草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4.5亿亩,是口粮中最主要的消费品种。根据《中国居民口粮消费特征变化及安全耕地数量》,2011年中国居民人均水稻消费量为68.2kg,占口粮消费总量的54.7%。水稻田杂草种类多,生长快,易形成草害,水稻田主要杂草有稗草、千金子、饭包草、苘麻、马唐、龙葵、马齿苋、藜、双穗雀稗、李氏禾等;等。草害严重威胁了水稻的正常生长,是制约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障碍。杂草与水稻争夺水分、养分、光照和空间,使水稻的生长环境恶化,影响水稻苗期的正常生长.。一般年份,杂草危害可使水稻减产1~2成,严重时减产3~5成。水稻田杂草防治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环节。

除草剂是目前水稻田杂草防治的常用措施,对促进水稻产量提高和节约种植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除草剂的长期、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农田杂草化学防除存在杂草抗性、种群演替和药害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水稻的丰产与丰收和后茬作物的安全。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防除会导致敏感杂草数量下降,不敏感或是恶性杂草数量上升,引起杂草群落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了水稻作物产量的收获。

甲磺草胺,英文名sulfentrazone,别名n-(2,4-dichloro-5-(4-(difluoromethyl)-4,5-dihydro-3-methyl-5-oxo-1h-1,2,4-triazol-1-yl)phenyl)methanesulfonamide,产品名称n-(2,4-二氯-5-(4-二氟甲基-4,5-二氢-3-甲基-5-氧代-1h-1,2,4-三唑-1-基)苯基)甲磺酰胺,分子式c11h10cl2f2n4o3s,分子量387.19,cas登录号122836-35-5。属低毒除草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2855毫克/公斤,急性吸入lc504.14毫克/升,该药对兔皮肤轻微刺激,对兔眼有刺激,对鱼低毒。属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使植物细胞中产生过量原卟啉ix,后者是光敏剂,导致细胞内产生活性氧,最终导致细胞膜,液胞膜等破裂,细胞内溶物渗出,干枯死亡。土壤半衰期110-280天,茎叶处理、土壤处理均可。适用于水稻、高粱、大豆、花生等田中防治牵牛、反枝苋、藜、曼陀罗、马唐、狗尾草、苍耳、牛筋草、香附子等1年生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等。

二氯喹啉酸,cas号是84087-01-4;英文名称是quinclorac,英文同义词是quincloractech;bas514;3,7-dichloro-8-quinolinecarboxylicacid;3,7-dichloroquinoline-8-carboxylicacid;3,7-dichloroquinolineacid-8;facet;3,4-dichloro-8-quinolinecarboxylicacid;dichloroquinolinicacidw.p.chemicalbook;中文同义词是稗草净;二氯喹啉酸原药;晶体平面,小晶面[晶];氯喹酸;神锄;3,7-二氯喹啉-8-羧酸;杀稗王;3,4-二氯-8-喹啉羧酸。化学名是3,7—二氯—8—喹啉羧酸,分子式是c10h5cl2no2,分子量242.06,二氯喹啉酸属低毒除草剂,该药能被萌发的种子、根及叶片吸收,具有激素型除草剂的特点,与生长素类物质的作用症状相似。水稻的根部能将二氯喹啉酸分解,因而对水稻安全。二氯喹啉酸主要用于防治稻田稗草且适用期很长,1-7叶期均有效,也可防治雨久花,田菁、水芹、鸭舌草、皂角等。二氯喹啉酸主要是通过抑制稗草的生长点,使其心叶不能抽出从而达到防除稗草的目的。该除草剂已在水稻种植区使用了多年,其使用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二氯喹啉酸的适期用药一般掌握在水稻2叶1心期后使用二氯喹啉酸,36%苄·二氯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量以80~90g为宜,控制在100g以内。二氯喹啉酸在水稻2叶期前使用,易产生药害,表现为水稻分蘖期叶片披散,不分蘖,并产生葱管状叶。在水稻3叶期前,二氯喹啉酸每亩纯药用量不能超过25克(折合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50克)。过量使用二氯喹啉酸,或者喷雾不匀、重复施药,易发生药害,受害水稻叶色浓绿,分蘖发生慢,后期出现葱管状叶。药害轻的秧苗,茎基部膨大,变硬、变脆,心叶变窄并扭曲成畸形。药害症状一般在施药后10~15天出现。近年来各地在生产上普遍发现用二氯喹啉酸防治4叶期以上的大龄稗草效果不佳。特别是旱直播稻田,在水稻2叶1心至3叶期,田间大龄稗草通常在4叶期以上,需增加二氯喹啉酸用量才能有效防除,直播稻生产上水稻3叶期前后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的亩用量普遍在50克左右。增加用药量后,二氯喹啉酸药害风险增加,每年都有较大面积的水稻出现药害。因此,将二氯喹啉酸与其他除草剂组合使用可降低其用药量,降低药害风险。

开发新品除草剂价格昂贵、周期长,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小、研制周期短。合理的化学除草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草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时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风险、减少残留、延缓杂草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优点,所以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方法之一;然而因为农药混配之间作用机理复杂,组合后是否增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依赖实验结果加以验证,无法进行预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二氯喹啉酸和甲磺草胺的除草剂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二氯喹啉酸和甲磺草胺的除草剂组合物,二氯喹啉酸和甲磺草胺重量比例范围为1:0.125-1:8。

优选的,所述二氯喹啉酸和甲磺草胺重量比例范围为1:0.5-1:2。

优选的,所述二氯喹啉酸和甲磺草胺重量比例为1:0.5、1:1、1:1.5或1:2。

本专利除草剂组合物制剂可为乳油、水悬浮剂、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或水分散粒剂等农药可接受的剂型。

本专利除草剂组合物用于防除水稻田的稗草,马唐,饭包草和苘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扩大了杀草谱,速效性和持效性得到有效互补。二氯喹啉酸和甲磺草胺复配后杂草防除谱优势互补,对水稻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很好的效果,且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优。

2.增强了防效。二氯喹啉酸和甲磺草胺复配后相互作用类型为加成作用且有增效作用,防效增强,比单用效果好。

3.避免了使用单一除草剂防除会导致杂草抗性快速发生,延缓杂草抗药性的发生。

4.减少用药量,降低使用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应解释为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二氯喹啉酸和甲磺草胺配置水悬浮剂方法如下:90%二氯喹啉酸原药、91%甲磺草胺原药。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定量的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原药,先加入专用乳化剂溶解后,再加入2倍的n,n-二甲基甲酰胺至完全溶解,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成1%母液备用。

实施例1室内配方筛选

一、试验条件

供试杂草为稗草、马唐,饭包草,苘麻。在玻璃温室中进行试验试材的培养,温度25~35℃,自然光照。将定量的稗草、马唐,饭包草,苘麻种子播于直径为9cm的塑料盆中,覆土1~2mm,放入装有水的搪瓷盘中,让水逐渐渗入,等水渗到土表后转移入人工气候室待用。

除喷药后1~2天不能浇水外,定期以底部渗灌方式补水,以保持土壤湿度。

二、试验设计

供试药剂为90%二氯喹啉酸原药、91%甲磺草胺原药。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定量的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原药,先加入专用乳化剂溶解后,再加入2倍的n,n-二甲基甲酰胺至完全溶解,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成1%母液备用。

二氯喹啉酸设37.5、75、150、300ga.i./ha,甲磺草胺设37.5、75、150、300ga.i./ha。每个药剂不同剂量两两混用得不同混配剂量。

试验于稗草、稗草2叶1心期,苘麻2针叶期,饭包草2~4叶期茎叶均匀喷雾处理。采用ass-4型自动控制喷洒系统,扇形喷头,结合喷头压力、流量等,按实际喷药面积(1.1m2)喷洒50ml药液(折合亩用水量30l),调试好运行速度,将待处理的塑料盆均匀排列在喷雾台上,均匀喷雾处理。喷雾压力0.4mpa,扇形喷头流量800ml/min。由低量至高量依次喷施。每处理重复4次。

三、试验结果计算

用gowing法评价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

gowing法理论防效计算式为:

式中x、y分别为两单剂的实测防效值(%),e为不同配比混用的实测防效值(%),e0为理论防效值(%)。当e-e0介于-5~5时为加成作用、e-e0>5时为增效作用、e-e0<-5时为拮抗作用。

表1二氯喹啉酸与甲磺草胺混配联合作用室内测定-gowing法

试验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主要防除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稗草,对另一种禾本科杂草马唐效果差,对阔叶杂草饭包草和苘麻无效;另一种药剂甲磺草胺对阔叶杂草饭包草、苘麻效果优,对禾本科杂草狗尾草也有较好的效果,对另一种禾本科杂草马唐效果差。

二氯喹啉酸与甲磺草胺复配后,速效性和持效性互补,均很好,对稗草,马唐,饭包草和苘麻均有很好的效果,且复配效果对禾本科杂草稗草和马唐属于明显增效作用,对阔叶杂草饭包草、苘麻属于加成作用,推荐二氯喹啉酸150~300ga.i./ha和甲磺草胺150~300ga.i./ha复配,即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为1:0.5~2。

实施例2田间效果测定

一、试验条件

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水稻,品种为临稻17,2018年6月20日直播种植,播种后即大水漫灌。

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

稗草、马唐、狗尾草、马齿苋、饭包草。

栽培条件:

试验水稻田设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苏家村。试验地为壤土,有机质含量在1.7%左右,ph值7.2。试验田杂草分布均匀,所以整个试验期间未施用其它除草剂;施药时未见病虫发生,另外水稻播种同时每亩施用50kg控释肥。

试验地势平整,管理一致,肥力及水浇条件较好。

试验地前茬种植小麦,所用除草剂为甲基二磺隆+双氟磺草胺。

二、试验设计

(一)试验药剂

25%二氯喹啉酸悬浮剂,40%甲磺草胺悬浮剂,30%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悬浮剂(通过室内试验推荐配比设计3个配比制成30%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悬浮剂,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分别为1:0.5、1:1、1:1.5)。

(二)使用方法

喷雾器械为没得比高级背负式喷雾器,试验各处理按每公顷兑水450升均匀喷雾。于水稻田一年生杂草2~5叶期茎叶均匀喷雾处理。

(三)施药时间和次数

试验于2018年7月2日进行,共施药一次。施药时水稻3叶,长势良好;田间杂草2~5叶期,以稗草、马唐、狗尾草、马齿苋、饭包草为主。

2.3药效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表230%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悬浮剂应用于水稻田间效果测定(施药后30d调查)

试验结果表明,25%二氯喹啉酸悬浮剂对禾本科杂草稗草效果好,对另2种禾本科杂草狗尾草、马唐效果差,对阔叶杂草马齿苋、饭包草无效;40%甲磺草胺悬浮剂对阔叶杂草饭包草、马齿苋效果优,对禾本科杂草狗尾草、稗草效果也较好,对另一种禾本科杂草马唐效果差,该药剂优势是杂草反应速度快,施药后第2天即开始干枯死亡。

两者复配制剂30%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悬浮剂综合两单剂优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优,杂草防除谱优势互补,对试验田禾本科杂草稗草、马唐、狗尾草、马齿苋、饭包草均有很好的效果,3个配比均好于两个单剂。

30%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悬浮剂对水稻均安全。

实施例3田间效果测定

一、试验条件

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水稻,品种为临稻18,2018年6月10日直播种植。

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

狗尾草、稗草、苘麻、反枝苋。

栽培条件:

试验小麦田设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试验地为壤土,有机质含量在1.4%左右,ph值7.8。试验田杂草分布均匀,所以整个试验期间未施用其它除草剂。

试验地势平整,管理一致,肥力及水浇条件较好。

试验地前茬种植小麦,所用除草剂为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

二、试验设计

(一)试验药剂

25%二氯喹啉酸悬浮剂,40%甲磺草胺悬浮剂,30%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悬浮剂(通过室内试验推荐配比设计3个配比制成30%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悬浮剂,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分别为1:0.5、1:1、1:1.5)。

(二)使用方法

喷雾器械为没得比高级背负式喷雾器,试验各处理按每公顷兑水450升均匀喷雾。于水稻田一年生杂草2~5叶期茎叶均匀喷雾处理。

(三)施药时间和次数

试验于2018年6月23日进行,共施药一次。施药时水稻处于2~3叶期。

三、药效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表330%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悬浮剂应用于水稻田间效果测定(施药后25d调查)

试验结果表明,25%二氯喹啉酸悬浮剂对稗草效果优,对狗尾草效果差,对苘麻、反枝苋无效;40%甲磺草胺悬浮剂对各种杂草效果也较好,该药剂最大优点是作用速度快。两者复配制剂30%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悬浮剂综合两单剂优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很好,对试验田阔叶杂草苘麻、反枝苋和禾本科杂草狗尾草、稗草均有很好的效果,3个配比均远远好于两个单剂。

30%二氯喹啉酸▪甲磺草胺悬浮剂对水稻均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譬如在此基础上加入莠去津或特丁津等除草剂,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