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旱阳坡山地多模块造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73211发布日期:2020-05-26 16:06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干旱阳坡山地造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旱阳坡山地多模块造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冀北干旱阳坡山地由于风沙大,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适生树种少、立地条件差、地表植被脆弱等恶劣的生态环境,造林成活率极低。针对目前的现状,急需提供一种造林技术,以解决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旱阳坡山地多模块造林的方法。

本发明本着生态效益优先、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原则,采用多种模块的造林方式,高效合理地选择适生树种和造林模块,以促进环境良性循环,这种山地多树种的模块造林技术,操作简单,容易推广。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干旱阳坡山地多模块造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树种选择的原则

对当地自然条件、极端气候和恶劣的生境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二)干旱阳坡山地多模块树种的选择

(三)造林密度

针叶乔木树种株行距:3*3m;阔叶乔木树种株行距:3*4m,灌木树种株行距:2*2m;藤本科植物按株距0.5m栽植;草种每亩播种量为1.5-2.5公斤。

(四)模块造林

针对干旱阳坡不同的地理环境选择以下不同的模块:

模块1:土层山地,按土层厚度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进行模块造林:(1)土层厚度大于50cm,整地规格为75-85*75-85*55-65cm,造林模块为针叶乔木树种和阔叶乔木树种带状混交;或者进行山地阶梯造林,每个阶梯10-15m,阔叶乔木树种、灌木树种带状混交,田间地头撒播草种;(2)土层厚度小于50cm,整地规格为50-60*50-60*40-50cm,造林模块为灌木树种和草种带状混交。

模块2:裸岩和半裸岩山地:裸岩地带进行客土造林后栽植藤本植物,半裸岩土层薄地带栽植针叶乔木、藤本或草本植物;栽植藤本科植物,整地规格为长90-110cm,宽50-70cm、客土深45-55cm的栽植沟,栽植沟每隔1-2m,定植1株侧柏,并在客土穴内撒播草种;

所述草种每亩播种量为1.5-2.5公斤;

模块3:半流动沙丘地带:1、设置防沙屏障:(1)在主风口处设置固体防沙屏障:铺设空心砖,空心砖规格:120cm*100cm,在空心砖内种植草种快速固沙,再用秸秆打成捆形成阻沙墙。(2)在坡度较缓处建立植物再生沙障:密植灌木树种,株行距0.2*0.3m,三行一带,形成植物和固体的多层次防护体系,层层削弱风力,阻止沙土蔓延。2、模块造林:网格状栽植黄柳、柠条,沙丘上部网格大小2*2m,沙丘底部网格大小6*6m。

进一步的,所述的针叶乔木树种包括油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侧柏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阔叶乔木树种包括蒙古栎、白桦、白榆、山杏、火炬树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灌木树种包括紫穗槐、沙棘、黄柳、柠条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藤本科植物包括地锦、山葡萄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草种包括冰草、无芒雀麦、披碱草、大籽蒿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模块造林方法在空间上以分批植入的方法,利用乔木大苗遮荫的效果,促使灌木类成活,以提高地表植被种类和数量,使模块内快速形成局部小气候,增加植物和微生物含量,加速植被恢复,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山地生态环境,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和造林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对比例1

目前在冀北干旱阳坡山地造林,多采用乡土树种油松、山杏不规则块状混交造林方式,裸岩地带靠天然植物生长。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干旱阳坡山地多模块造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树种选择的原则

对当地自然条件、极端气候和恶劣的生境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二)干旱阳坡山地多模块树种的选择

针叶乔木树种:油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侧柏;

阔叶乔木树种:蒙古栎、白桦、白榆、山杏、火炬树;

灌木树种:紫穗槐、沙棘、黄柳、柠条;

藤本科植物:地锦、山葡萄;

草种:冰草、无芒雀麦、披碱草、大籽蒿。

(三)造林密度

针叶乔木树种株行距:3*3m;阔叶乔木树种株行距:3*4m,灌木树种株行距:2*2m;藤本科植物株按株距0.5m栽植;草种每亩播种量为2公斤。

(四)模块造林

模块1:土层山地,按土层厚度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进行模块造林:(1)土层厚度大于50cm,整地规格为80*80*60cm,造林模块为油松和山杏带状混交;紫穗槐和沙棘带状混交;樟子松和蒙古栎带状混交;土壤条件较好地带进行山地阶梯造林,每个阶梯10-15米,白桦和火炬树、紫穗槐带状混交,田间地头撒播草种。

模块2:裸岩和半裸岩山地:裸岩地带进行客土造林后栽植藤本植物,半裸岩土层薄地带栽植针叶乔木、藤本或草本植物;在土壤条件略好的地带撒播草种。栽植藤本科植物,整地规格为长100cm,宽60cm,深50cm的栽植沟,客土深50cm,栽植沟每隔1-2米,定植1株侧柏,并在客土穴内撒播草种。

模块3:半流动沙丘地带,空心砖内种植冰草、无芒雀麦、披碱草、大籽蒿快速固沙,再用秸秆打成捆形成阻沙墙。植物再生沙障密植紫穗槐、沙棘、柠条灌木树种,株行距0.2*0.3m,三行一带。造林模块为网格状栽植黄柳、柠条,沙丘上部网格大小2*2m,沙丘底部网格大小6*6m。

本实施例的造林方法与对比例1中的普通造林方法进行比较,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模块造林成效表

普通方式造林,油松和山杏块状混交是多年来传统造林方式,属于低产林,造林时间越长,保存率逐年下降;采用模块造林,成活率和土壤含水量逐年提高,保存率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半流动沙丘网格状模块造林,即丰富了造林树种,且比普通灌木造林成活率有显著提高,保存率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由上表可知,模块1与模块2中,采用模块造林与普通方式造林相比较,无论造林成活率与土壤含水量,均有显著提高。在模块3中,采用设置多重防沙屏障,结合网格状栽植造林,在造林成活率方面提高了35.4个百分点。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