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桑叶为栽培料的平菇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33737发布日期:2020-07-17 17:26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桑叶为栽培料的平菇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平菇为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食用菌。其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除含量很高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外,还有钾、钠、钙、镁、锌、硒等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b族,更含有平菇素和蘑菇核糖酸等生理活性物质,常食对人体有延年益寿功能,优于动植物食品。同时,中医认为平菇性温、味甘;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药食兼用菇。

根据平菇对营养和生长环境的要求,多种农作物秸秆和皮壳均可用于栽培,其中,棉籽壳因栽培产量高而成为首选原料。但由于棉籽壳供应日趋紧张且价格上涨,其它培养料如玉米芯、麸皮、麦秸、稻草等受到菇农重视,并逐渐发展出如下9种平菇栽培料:1)棉籽壳96%、过磷酸钙1%、草木灰1%、石膏粉1%、尿素0.3-0.5%;2)棉籽壳94%、麸皮5%、石膏粉1%、50%多菌灵0.1%;3)棉籽壳90%、麸皮5%、豆饼粉1%、磷肥1%、石膏粉1%、石灰1%、尿素0.2%;4)玉米芯93%、棉籽饼粉4%、过磷酸钙1%、石膏粉1%、石灰1%;5)玉米芯或花生壳87%、麸皮10%、过磷酸钙1%、石灰1%、尿素0.3-0.5%;6)玉米芯94.8%、过磷酸钙2%、石膏粉2%、尿素1%、50%多菌灵0.2%、适量水;7)麦秸或稻草92%、棉籽饼粉5%、过磷酸钙1%、石膏粉1%、石灰1%、尿素0.3-0.5%;8)稻草92%、棉籽饼粉5%、过磷酸钙1%、石膏粉1%、草木灰1%、尿素0.3-0.5%;9)酒糟88%、麦秸或稻草10%、石膏粉1%、石灰1%、多菌灵0.1%,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并调水至60%。

专利cn105638241a公开了一种富硒高产平菇栽培方法,包括步骤:1)以重量份计,取桑叶30-60份、成熟谷物秸秆45-60份、干牛粪50-70份、秸秆发酵剂0.5-1份,将上述原料粉碎后混匀后,加入30-50份水淋湿,在常温密闭条件下发酵一周后翻料,再加入15-20份水,继续发酵两周后再次翻料,最后加入10-15份营养液继续发酵3-5天,发酵结束后,加人生石灰,将发酵物的ph值调至7.5-8,蒸汽灭菌8-10小时,晾干,即得平菇培养基;2)将平菇培养基按8-12cm的厚度铺设成床,将菌种均匀的撒在床表面,再用平菇培养基在床表面覆盖一层,厚度为1-2cm,撒水使表面潮湿,然后轻压,使培养基与菌种充分接触;环境温度控制在20-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3)菌种播下之后,菌丝开始生长,10-15天内,菌丝大部分已伸长到菇床底部,再覆上3-5cm厚的平菇培养基;后续按普通方式管理至成熟采摘。该报道披露的平菇栽培料中加入富硒桑叶,使栽培获得的平菇不仅硒含量丰富,而且产量高。但随着平菇生长发育和代谢,栽培料酸值逐渐增加,而该栽培料没有调节酸碱值的成分,从而影响平菇后期生长。此外,为了使菌种稳定生长在最适ph值内,在配制培养基时,通常添加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等缓冲物质,或者大量栽培时添加石膏或石灰水调节酸碱度。但由于石膏或石灰碱性较强且遇水发热严重,不利于酸碱值和温度的控制,甚至对平菇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桑叶为栽培料的平菇栽培方法,以棉籽壳和桑叶为主要原料,加入油橄榄果、泥炭藓、延胡索、海藻糖和饭麦石等成分,有效解决平菇生长发育过程栽培料ph值下降的问题,同时增强培养料保水、保湿以及提高各营养物质含量,进而加快平菇生长发育并提高产量,更使栽培的平菇硒含量明显增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以桑叶为栽培料的平菇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培养基:

①以重量份计,取方解石粉5-10份、棉籽壳30-50份、油橄榄果5-10份、麦麸3.3-4份、桑叶65-80份、泥炭藓0.5-1份、草木灰0.5-0.7份、饭麦石0.1-0.3份、海藻糖1-3份、秸秆发酵剂0.5-1份、延胡索2-5份、碳酸氢钠0.1-0.3份;

②将海藻糖溶于50-60℃热水中,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3-0.8%海藻糖溶液,恒温保存,备用;

③将桑叶烘干至含水率为15-20%,粉碎至0.05-0.1cm;

④将棉籽壳粉碎至0.3-0.5cm,延胡索粉碎至70-120目;

⑤将粉碎的桑叶投入到海藻糖溶液,快速搅拌20-30分钟后,静置0.5-1小时,过滤出桑叶并摊晾5-10分钟,滤液备用;

⑥将粉碎的棉籽壳投入到步骤⑤滤液中,搅拌1-2分钟,静置4-6小时,过滤出棉籽壳并摊晾5-10分钟,滤液备用;

⑦将粉碎的延胡索投入到步骤⑥滤液中,浓缩至干粉,备用;

⑧取方解石粉、麦麸、秸秆发酵剂和摊晾的桑叶、棉籽壳以及延胡索干粉,加入相当于其重量0.1-0.2%无菌水,在常温密闭条件下发酵5-7天后,翻料并加入5-8份碳酸氢钠溶液,继续发酵12-15天,再一次翻料后,最后加入5-10份的营养液继续发酵3-5天,发酵结束后,加人饭麦石和草木灰,将发酵物的ph值调至6.8-7.5,蒸汽灭菌8-10h,得培养基基料;

⑨将培养基基料在通过阴凉处摊晾20-30分钟,使其含水量在10-15%范围内,再加入破碎的油橄榄果泥炭藓,充分混合均匀,即得平菇培养基;

2)建立菌床:在人工控温棚内,深耕栽培地并用石灰水灌溉灭菌后,充分晒田3-5天,再在地表铺厚2-5cm麦秸或稻草,压实,最后将所述培养基按8-12cm的厚度铺设成床;

3)接种:将菌种均匀的撒在床表面,再用所述培养基在床表面覆盖一层,厚度为1-2cm,撒水使表面潮湿,然后轻压,使培养基与菌种充分接触后,控制环境温度在20-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4)后期管理:菌种播下之后,菌丝开始生长,10-15天内,菌丝大部分已伸长到菇床底部,再覆上3-5cm厚所述培养基;后续按现有技术进行常规管理即可。

进一步,步骤1)-⑧中,所述发酵营养液中以每升水计,含磷酸二氢钾15-18g、硫酸镁6-12g、四水硝酸钙75-120g、四水硫酸锰8-12g、七水硫酸亚铁25-30g,亚硒酸钠8-12g、无菌沼液50-100ml、隔夜茶汤20-30ml。

进一步,步骤1)-①中,所述桑叶为新鲜富硒桑叶,全硒含量鲜重在4mg/kg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以棉籽壳和桑叶为主要原料,加入油橄榄果、泥炭藓、延胡索、海藻糖和饭麦石等成分,不仅能满足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更能有效平衡平菇代谢产生的多种有机酸,起到稳定培养料ph值的作用,使平菇始终处于适宜的ph值范围内,加快平菇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以及硒含量;

2)本发明培养基中添加油橄榄果,其富含平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矿物元素,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族,可有效锁住水分,保持培养基的湿度,此外,其中的橄榄油还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杀菌作用,可有效防止培养基病菌感染,降低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病害发生;

3)本发明培养基中添加延胡索,其中含有10余种生物碱,能够有效调节平菇代谢产生的多种有机酸,使培养基ph值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而且生物碱与平菇代谢的有机酸反应温和,发热量小,使温度也能控制在合理的变化范围内,保证了平菇生长发育过程在温度需求;

4)本发明培养基中添加海藻糖,不仅能为培养基发酵时提供碳源物质,还能能够提高培养基的保水性和耐酸性;添加饭麦石,不仅能有助于调节培养基ph值,还有杀菌消毒作用;

5)本发明培养基中添加泥炭藓,其有极强的吸水力,有助于调控培养基的湿度,还有杀菌和提供多种矿物质元素的作用,满足平菇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6)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培养基栽培平菇,不仅能够明显加快平菇生长和提高产量,还能使栽培获得的平菇具有丰富的硒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以便于同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但不限制权利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以桑叶为栽培料的平菇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培养基:

①以重量份计,取方解石粉5-10份、棉籽壳30-50份、油橄榄果5-10份、麦麸3.3-4份、桑叶65-80份、泥炭藓0.5-1份、草木灰0.5-0.7份、饭麦石0.1-0.3份、海藻糖1-3份、秸秆发酵剂0.5-1份、延胡索2-5份、碳酸氢钠0.1-0.3份,其中,所述桑叶为新鲜富硒桑叶,全硒含量鲜重在4mg/kg以上;

②将海藻糖溶于50-60℃热水中,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3-0.8%海藻糖溶液,恒温保存,备用;

③将桑叶烘干至含水率为15-20%,粉碎至0.05-0.1cm;

④将棉籽壳粉碎至0.3-0.5cm,延胡索粉碎至70-120目;

⑤将粉碎的桑叶投入到海藻糖溶液,快速搅拌20-30分钟后,静置0.5-1小时,过滤出桑叶并摊晾5-10分钟,滤液备用;

⑥将粉碎的棉籽壳投入到步骤⑤滤液中,搅拌1-2分钟,静置4-6小时,过滤出棉籽壳并摊晾5-10分钟,滤液备用;

⑦将粉碎的延胡索投入到步骤⑥滤液中,浓缩至干粉,备用;

⑧取方解石粉、麦麸、秸秆发酵剂和摊晾的桑叶、棉籽壳以及延胡索干粉,加入相当于其重量0.1-0.2%无菌水,在常温密闭条件下发酵5-7天后,翻料并加入5-8份碳酸氢钠溶液,继续发酵12-15天,再一次翻料后,最后加入5-10份的营养液继续发酵3-5天,发酵结束后,加人饭麦石和草木灰,将发酵物的ph值调至6.8-7.5,蒸汽灭菌8-10h,得培养基基料,其中,所述发酵营养液中以每升水计,含磷酸二氢钾15-18g、硫酸镁6-12g、四水硝酸钙75-120g、四水硫酸锰8-12g、七水硫酸亚铁25-30g,亚硒酸钠8-12g、无菌沼液50-100ml、隔夜茶汤20-30ml;

⑨将培养基基料在通过阴凉处摊晾20-30分钟,使其含水量在10-15%范围内,再加入破碎的油橄榄果泥炭藓,充分混合均匀,即得平菇培养基;

2)建立菌床:在人工控温棚内,深耕栽培地并用石灰水灌溉灭菌后,充分晒田3-5天,再在地表铺厚2-5cm麦秸或稻草,压实,最后将所述培养基按8-12cm的厚度铺设成床;

3)接种:将菌种均匀的撒在床表面,再用所述培养基在床表面覆盖一层,厚度为1-2cm,撒水使表面潮湿,然后轻压,使培养基与菌种充分接触后,控制环境温度在20-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4)后期管理:菌种播下之后,菌丝开始生长,10-15天内,菌丝大部分已伸长到菇床底部,再覆上3-5cm厚所述培养基;后续按现有技术进行常规管理。

以本发明方法栽培获得的平菇硒含量进行检测,采用现有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根据吸收光谱与硒含量的线性关系,获取待检样品中的硒含量,经检测该栽培方法获得的平菇全硒含量平均为3.75μg/g,同时本发明栽培方法37天左右出菇,所出的平菇朵型好,肉质肥厚,无死菇、病菇,平均菌盖直径可以达到11.6cm,可采收3-4潮,头潮平均生物转化率65%,第二潮平均生物转化率为45%,第三潮和第四潮的平均转化率为25%。此外,按照本发明方法栽培平菇,相较于目前传统平菇栽培基质,其病害发生率下降15.2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