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61137发布日期:2020-06-26 22:2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属于育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薯属于旋花科甘薯属,地上为缠绕茎蔓,地下块茎顶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甘薯原本生长在菲律宾等热带地区,热带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引入我国后,特别是北方地区,无法达到高温高湿,必须创造高温高湿的条件。

甘薯育苗是种植甘薯的重要环节,目前多采用常规的育苗技术。催芽温度一般最高不超过35℃,出苗后育苗的空气温度一般要求25-28℃,湿度70-80%,放在这种环境下,很多病虫害容易滋生,导致薯苗病害增多。而且由于温度、湿度偏低,薯苗生长缓慢,出苗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采用超高温育苗方式,不易产生病虫害,薯苗生长更为健壮且出苗率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棚选址:选择地势高、东西走向、土壤疏松、阳光充足和水电设施齐全的区域建造育苗棚;所述育苗棚的地下埋设地暖管路,育苗棚配置内层塑料纸和外层塑料纸,内层塑料纸内部顶端预置微喷系统;

(2)施肥整畦:按照每亩400~500kg的标准施加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45~55kg拌匀撒入土壤,进行翻耕后将地面整平整细,构建土畦,所述土畦的畦宽0.8~1.2m,畦被0.4~0.6m,畦深0.1~0.15m;

(3)排种与覆土:挑选健康种薯,用39~41℃温水兑成600倍多菌灵,300倍辛硫磷溶液,浸泡种薯8~12m分钟,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种薯排入所述土畦内,每平米排种15~20kg,种薯之间留有1~3cm间隙;排种后进行覆土,覆土深度盖住种薯上表面2~3cm;

(4)浇水与加温:用29~31℃温水兑800~1000倍的多菌灵溶液进行微喷浇水,浇水量至少使土壤的20cm深度湿透;然后用所述地暖管路进行地温加热,使土壤10cm深处地温达到35~38℃,至少保持两天,两天后保持28~30℃,并紧闭育苗棚通风口,增加空气湿度和温度;

(5)出苗后管理:出苗后白天控制育苗棚内温度不超过48℃,如果温度超过48℃,小口打开育苗棚的内外通气口,使温度降到48℃;湿度保持90~100%;如果湿度下降打开所述微喷系统进行补水,增加湿度;控制晚上育苗棚内温度不能低于15℃,低于15℃,打开所述地暖管路加热;

(6)炼苗与采苗:待薯苗长到25cm以上时,降低育苗棚温度和湿度,将内外通风口全部最大打开,并将内外塑料纸外端埋入土壤中的部分打开,进行大通风炼苗,炼苗进行2~3天,待到薯苗在手指上缠绕不断时开始采苗,用剪刀在距根部5cm左右处进行采剪;

(7)采苗后管理:采苗后追肥,采用高氮全营养素液体肥料融入水中,随微喷浇水施入,每亩施液体肥1~2公斤,并密闭大棚继续进行步骤(5)的管理。

作为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育苗棚采用半斜坡式钢架结构;后墙体及东西墙体采用砖混结构,砖混结构中间加保温层,育苗棚外配置保温被。

作为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内层塑料纸和外层塑料纸上均开设有通气口,当育苗过程中温度过高时通过所述通气口通风;

内层塑料纸和外层塑料纸的外端埋入土壤中,当进行炼苗时,打开内层塑料纸和外层塑料纸的外端进行通风。

作为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地暖管路外接燃气炉或者电加热炉用于加温。

作为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3)排种过程中,大小薯分开排并保持上齐下不齐,使薯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作为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4)中,在出苗之前如果育苗棚温未超过50℃不要打开通气口,如果育苗棚温超过50℃,小口打开育苗棚的内外通气口进行通风。

作为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5)中,傍晚时盖上育苗棚的保温被以使晚上育苗棚内温度不低于15℃,若低于15℃,打开所述地暖管路加热。

作为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6)中,采苗的长度为18~20cm。

本发明相较于传统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采用超高温育苗方式,催芽温度在35~38℃,出苗后距地面一米高处的空气温度可以达到45~48度,湿度保持在90~100%,薯苗长时间在此高温下,病虫害无法生存,且通过高湿度可以保持茎叶不受伤害;

本发明技术方案由于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积温较高,大棚整体温度上升,薯苗生长更为健壮且出苗率高;

本发明技术方案育出的甘薯苗种植大田后,一般比普通苗增产幅度在5~10%,而且生产的薯块薯形好、无病害、更易储藏;

本发明技术方案出苗率一般每公斤种薯出苗120~160棵(按60天采苗期计算),比传统技术提高了33.3~77.8%;

本发明对于生产优质健康种苗、促进甘薯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中提供的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中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采用的育苗棚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育苗技术的出苗效果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出苗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周知的,本技术方案中的“超高温”的温度表述是相对于传统的育苗温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参见图1和图2,提供一种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育苗棚选址:选择地势高、东西走向、土壤疏松、阳光充足和水电设施齐全的区域建造育苗棚1;所述育苗棚1的地下埋设地暖管路2,育苗棚1配置内层塑料纸3和外层塑料纸4,内层塑料纸3内部顶端预置微喷系统5;

s2:施肥整畦:按照每亩400~500kg的标准施加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45~55kg拌匀撒入土壤,进行翻耕后将地面整平整细,构建土畦,所述土畦的畦宽0.8~1.2m,畦被0.4~0.6m,畦深0.1~0.15m;

s3:排种与覆土:挑选健康种薯,用39~41℃温水兑成600倍多菌灵,300倍辛硫磷溶液,浸泡种薯8~12m分钟,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种薯排入所述土畦内,每平米排种15~20kg,种薯之间留有1~3cm间隙;排种后进行覆土,覆土深度盖住种薯上表面2~3cm;

s4:浇水与加温:用29~31℃温水兑800~1000倍的多菌灵溶液进行微喷浇水,浇水量至少使土壤的20cm深度湿透;然后用所述地暖管路2进行地温加热,使土壤10cm深处地温达到35~38℃,至少保持两天,两天后保持28~30℃,并紧闭育苗棚1通风口,增加空气湿度和温度;

s5:出苗后管理:出苗后白天控制育苗棚1内温度不超过48℃,如果温度超过48℃,小口打开育苗棚1的内外通气口6,使温度降到48℃;湿度保持90~100%;如果湿度下降打开所述微喷系统5进行补水,增加湿度;控制晚上育苗棚1内温度不能低于15℃,低于15℃,打开所述地暖管路2加热;

s6:炼苗与采苗:待薯苗长到25cm以上时,降低育苗棚1温度和湿度,将内外通风口全部最大打开,并将内外塑料纸外端埋入土壤中的部分打开,进行大通风炼苗,炼苗进行2~3天,待到薯苗在手指上缠绕不断时开始采苗,用剪刀在距根部5cm左右处进行采剪;

s7:采苗后管理:采苗后追肥,采用高氮全营养素液体肥料融入水中,随微喷浇水施入,每亩施液体肥1~2公斤,并密闭大棚继续进行步骤(5)的管理。

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育苗棚1采用半斜坡式钢架结构;后墙体及东西墙体采用砖混结构,砖混结构中间加保温层,育苗棚1外配置保温被。内层塑料纸3和外层塑料纸4上均开设有通气口6,当育苗过程中温度过高时通过所述通气口6通风。内层塑料纸3和外层塑料纸4的外端埋入土壤中,当进行炼苗时,打开内层塑料纸3和外层塑料纸4的外端进行通风。地暖管路2外接燃气炉或者电加热炉用于加温。

具体的,育苗棚1应处于地势较高位置,东西走向最好,保证阳光充足,水电方便,土壤疏松。育苗棚1为半斜坡式钢架结构;后墙体及东西墙体为砖混结构,中间加保温层,外有保温被;内外两层塑料纸,每层塑料纸都有通气口6,可以在育苗过程中温度过高时小通风。两层塑料纸外端埋入土中,炼苗时,可以打开进行大通风;内层塑料纸3内顶端设置微喷系统5,用于浇水、追肥;土壤下30cm处,埋设地暖管,外接燃气炉或者电加热炉,用于加温。

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s3排种过程中,大小薯分开排并保持上齐下不齐,使薯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种薯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有利于覆土深度一致、出苗高度一致。

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中,在出苗之前如果育苗棚1温未超过50℃不要打开通气口6,增加空气湿度和温度。如果育苗棚1温度超过50℃,小口打开育苗棚1的内外通气口6进行通风。

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5中,傍晚时盖上育苗棚1的保温被以使晚上育苗棚1内温度不低于15℃,若低于15℃,打开所述地暖管路2加热。

具体的,出苗后可以停止地暖加热,靠大棚内空气温度形成有效积温,可以节省燃料和电,白天只要棚内温度不超过48℃,就不要开口透气,湿度保持90~100%,如果湿度下降应打开微喷系统5进行补水,增加湿度。如果超过48℃,应小口打开内外通气口6,使温度降到48℃,湿度一直保持90~100%。傍晚应及时盖好育苗棚1保温被,以利于保温。晚上棚内温度不能低于15℃。低于15℃,应打开地暖加热。

甘薯超高温大棚育苗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6中,采苗的长度为18~20cm。待薯苗长到25cm以上时,就要降低育苗棚1温度和湿度,将内外通风口全部最大打开,并将内外塑料纸外端(埋入土壤中的部分)打开,进行大通风炼苗,炼苗一般进行2~3天,待到薯苗适应了自然环境、韧性增强(在手指上缠绕不断)就可以采苗了,采苗用剪刀剪苗,一般在距根部5cm处进行采剪,薯苗长度18~20cm最佳。采苗后应及时追肥,可用高氮全营养素液体肥料融入水中,随微喷浇水施入即可。一般每亩施液体肥1~2公斤为宜,并密闭大棚进行高温高湿管理。

本技术方案从甘薯特性入手,提出了超高温育苗技术,由于温度和湿度较高,生长速度较快,且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甘薯黑斑病、茎线虫病以及细菌性病害很难在此环境下存活,因此薯苗健康,无病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高湿度,薯苗在高温环境下,容易灼伤,造成死苗。因此该技术必须高温高湿同时进行。

以烟薯25为例,参见表1,为超高温育苗和常规育苗技术效果对比:

表1超高温育苗和常规育苗技术效果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技术方案的采苗次数较传统育苗数量要多2次,并且每次采苗的颗数要远远多于传统育苗方案,每次采苗数量达到120kg以上,平均每次可以较传统玉面多采近100kg,并且利用本技术方案的育苗进行大田种植,亩产高于传统苗种亩产200kg以上。

对比图3,参见图4(图4最下部位置为传统种植的对比),本发明采用超高温育苗方式,催芽温度在35~38℃,出苗后距地面一米高处的空气温度可以达到45~48度,湿度保持在90~100%,薯苗长时间在此高温下,病虫害无法生存,且通过高湿度可以保持茎叶不受伤害。由于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积温较高,大棚整体温度上升,薯苗生长更为健壮且出苗率高,育出的甘薯苗种植大田后,一般比普通苗增产幅度在5~10%,而且生产的薯块薯形好、无病害、更易储藏。出苗率一般每公斤种薯出苗120~160棵(按60天采苗期计算),比传统技术提高了33.3~77.8%,对于生产优质健康种苗、促进甘薯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