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色牛樟芝人工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71433发布日期:2020-05-19 20:20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色牛樟芝人工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牛樟芝又名牛樟菇,属于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薄孔菌属、多年生蕈菌类,是1990年才发现命名的新种。其生长区域为中国台湾山区海拔450-2000米山林间,只生长在中国台湾特有百年以上的牛樟树树干腐朽之心材内壁,樟树木材潮湿表面,采集不易。野生的牛樟芝长在老龄的牛樟树,子实体形态多变化,有板状、锺状、马蹄状或塔状;初生时鲜红色,渐长变为白色、淡红褐色、淡褐色或淡黄褐色。其气芳香、味辛苦、平,有祛风行气、化淤活血、温中消结、解毒消肿、镇静止痛、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之功效;对于治疗胃肠疼痛、腹泻呕吐、食物中毒、毒蕈中毒、糖尿病、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更是有独特功能。牛樟芝具有许多的生理活性成分,如多糖体、三萜类化合物、超氧歧化酶、腺苷、维生素、微量元素、核酸、凝集素、氨基酸、固醉累、纤维素、血压稳定物质等。牛樟芝在中国台湾亦被称为森林中的红宝石,一直盛有”灵芝之王”的美誉。由于野生牛樟芝在民间应用时所产生的惊人疗效以及野生原料资源枯竭,不但使得其价格高涨,也催生了牛樟芝的人工培育。

目前,对于牛樟芝人工培育大致可以分为椴木栽培法、固体培养法、液体发酵法三种,同时不同的培育方法培育的牛樟芝活性成分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用领域也存在着区别。目前白色牛樟芝的培育极为少见,并且人工培育出来的红色牛樟芝中“总三萜”只存在于子实体中,菌丝体中“总三萜”的含量几乎为零,现有的技术培育的牛樟芝多糖含量有限,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寻求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培育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色牛樟芝人工培育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色牛樟芝人工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无菌采样:对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无菌处理;

(2)菇体切片:将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切片获得子实体切片;

(3)复壮纯化: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采用菌种培养基进行菌种纯化得到白色牛樟芝菌种;

(4)培养基制备:制备苦荞麦基培养基;

(5)接菌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菌种移植到步骤(4)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6)采集封装:采集后依次经过烘干、灭菌、粉碎处理,检验合格后封装。

所述无菌采样步骤具体为将刀片先75%酒精消毒后,将木头上的白色牛樟芝菇体切下,采用干净的纱布或塑料袋将菇体包好。

所述无菌处理步骤是在菌株分离前,采用75%酒精擦拭并照射uv光20分钟后,即可将白色牛樟芝菇体放入无菌操坐台。

所述菇体切片步骤具体为采用沾有75%酒精的棉花或纱布将菇体表面擦拭一遍,用解剖刀除去菇体表皮,并将里面肉质部分分割成0.5cm大小的子实层切片。

所述复壮纯化步骤具体为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接种菌种培养基上培养,经过4-6次的移植后确认无杂菌出现即可获得白色牛樟芝菌种。

所述菌种培养基为含有质量浓度为1-3%w/w的马铃薯葡萄糖提取物和质量浓度为0.5-1.5%w/w的琼脂的培养皿。

所述培养温度为20-25℃,所述移植过程为菌丝长至约1-3cm时,将外围的菌丝切下并移植置新的培养皿中。

所述培养基制备步骤为用足量的蒸馏水浸泡干净的苦荞麦,浸泡时间20-30小时,用蒸馏水清洗2-3遍后,装入35*20cm的蒸盘中,放入蒸车中蒸10小时后取出,自然降至室温。

所述接菌培养的培养条件为避光,温度20-30℃,湿度70-95%,培养周期为40-55天。

所述采集标准为菌丝体集结成块的时候进行采割。

研究发现牛樟芝成分复杂,含有很多生理活性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三萜类化合物是樟芝子实体中含有的成分,可抑制癌细胞生成用于辅助常规的癌症疗法。三萜类含量越高则医用价值越高。多糖也具有抗肿瘤活性,还具有抗菌、抗病毒、保肝、降血糖、平喘、提高动物对缺氧的耐受性及降低血粘度等作用。

通过转换苦荞麦培养基培植出来的白色牛樟菇成功去除了原来含有的毒素,经国家专业部门检测确认为零毒素,达到可食用的标准。通过控制白色牛樟菇的生长节点获得了更高质量的白色牛樟菇,含有比红色牛樟菇更多的总三萜,总三萜含量为15%-45%,红色牛樟菇多糖含量在2%左右,白色牛樟菇多糖含量也提高到14.8%的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白色牛樟菇的人工培育,解决了目前人工培育技术无法培育出白色牛樟菇的问题,并且提高牛樟菇中总三萜和多糖的含量,通过转换苦荞麦培养基培植出来的白色牛樟菇成功去除了原来含有的毒素,并且该技术可量化生产白色牛樟菇,通过多次提纯—复壮过程,培植出纯白色牛樟菇;通过时间控制和温湿度控制,使牛樟菇的菌丝体集结成块,大大提高了牛樟菇总三萜的含量,多糖含量也提高到14.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白色牛樟芝人工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无菌采样:对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无菌处理;

(2)菇体切片:将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切片获得子实体切片;

(3)复壮纯化: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采用菌种培养基进行菌种纯化得到白色牛樟芝菌种;

(4)培养基制备:制备苦荞麦基培养基;

(5)接菌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菌种移植到步骤(4)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6)采集封装:采集后依次经过烘干、灭菌、粉碎处理,检验合格后封装。

无菌采样步骤具体为将刀片先75%酒精消毒后,将木头上的白色牛樟芝菇体切下,采用干净的纱布或塑料袋将菇体包好。

无菌处理步骤是在菌株分离前,采用75%酒精擦拭并照射uv光20分钟后,即可将白色牛樟芝菇体放入无菌操坐台。

菇体切片步骤具体为采用沾有75%酒精的棉花或纱布将菇体表面擦拭一遍,用解剖刀除去菇体表皮,并将里面肉质部分分割成0.5cm大小的子实层切片。

复壮纯化步骤具体为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接种菌种培养基上培养,经过5次的移植后确认无杂菌出现即可获得白色牛樟芝菌种。

菌种培养基为含有质量浓度为1%w/w的马铃薯葡萄糖提取物和质量浓度为0.5%w/w的琼脂的培养皿。

培养温度为20℃,移植过程为菌丝长至约1-3cm时,将外围的菌丝切下并移植置新的培养皿中。

培养基制备步骤为用足量的蒸馏水浸泡干净的苦荞麦,浸泡时间20小时,用蒸馏水清洗2遍后,装入35*20cm的蒸盘中,放入蒸车中蒸10小时后取出,自然降至室温。

接菌培养的培养条件为避光,温度20℃,湿度70%,培养周期为55天。

采集标准为菌丝体集结成块的时候进行采割。

实施例2

一种白色牛樟芝人工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无菌采样:对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无菌处理;

(2)菇体切片:将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切片获得子实体切片;

(3)复壮纯化: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采用菌种培养基进行菌种纯化得到白色牛樟芝菌种;

(4)培养基制备:制备苦荞麦基培养基;

(5)接菌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菌种移植到步骤(4)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6)采集封装:采集后依次经过烘干、灭菌、粉碎处理,检验合格后封装。

无菌采样步骤具体为将刀片先75%酒精消毒后,将木头上的白色牛樟芝菇体切下,采用干净的纱布或塑料袋将菇体包好。

无菌处理步骤是在菌株分离前,采用75%酒精擦拭并照射uv光20分钟后,即可将白色牛樟芝菇体放入无菌操坐台。

菇体切片步骤具体为采用沾有75%酒精的棉花或纱布将菇体表面擦拭一遍,用解剖刀除去菇体表皮,并将里面肉质部分分割成0.5cm大小的子实层切片。

复壮纯化步骤具体为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接种菌种培养基上培养,经过4次的移植后确认无杂菌出现即可获得白色牛樟芝菌种。

菌种培养基为含有质量浓度为1%w/w的马铃薯葡萄糖提取物和质量浓度为0.5%w/w的琼脂的培养皿。

培养温度为20℃,移植过程为菌丝长至约1-3cm时,将外围的菌丝切下并移植置新的培养皿中。

培养基制备步骤为用足量的蒸馏水浸泡干净的苦荞麦,浸泡时间30小时,用蒸馏水清洗3遍后,装入35*20cm的蒸盘中,放入蒸车中蒸10小时后取出,自然降至室温。

接菌培养的培养条件为避光,温度23℃,湿度75%,培养周期为50天。

采集标准为菌丝体集结成块的时候进行采割。

实施例3

一种白色牛樟芝人工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无菌采样:对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无菌处理;

(2)菇体切片:将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切片获得子实体切片;

(3)复壮纯化: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采用菌种培养基进行菌种纯化得到白色牛樟芝菌种;

(4)培养基制备:制备苦荞麦基培养基;

(5)接菌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菌种移植到步骤(4)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6)采集封装:采集后依次经过烘干、灭菌、粉碎处理,检验合格后封装。

无菌采样步骤具体为将刀片先75%酒精消毒后,将木头上的白色牛樟芝菇体切下,采用干净的纱布或塑料袋将菇体包好。

无菌处理步骤是在菌株分离前,采用75%酒精擦拭并照射uv光20分钟后,即可将白色牛樟芝菇体放入无菌操坐台。

菇体切片步骤具体为采用沾有75%酒精的棉花或纱布将菇体表面擦拭一遍,用解剖刀除去菇体表皮,并将里面肉质部分分割成0.5cm大小的子实层切片。

复壮纯化步骤具体为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接种菌种培养基上培养,经过4次的移植后确认无杂菌出现即可获得白色牛樟芝菌种。

菌种培养基为含有质量浓度为2%w/w的马铃薯葡萄糖提取物和质量浓度为1%w/w的琼脂的培养皿。

培养温度为23℃,移植过程为菌丝长至约1-3cm时,将外围的菌丝切下并移植置新的培养皿中。

培养基制备步骤为用足量的蒸馏水浸泡干净的苦荞麦,浸泡时间30小时,用蒸馏水清洗3遍后,装入35*20cm的蒸盘中,放入蒸车中蒸10小时后取出,自然降至室温。

接菌培养的培养条件为避光,温度25℃,湿度80%,培养周期为48天。

采集标准为菌丝体集结成块的时候进行采割。

实施例4

一种白色牛樟芝人工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无菌采样:对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无菌处理;

(2)菇体切片:将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切片获得子实体切片;

(3)复壮纯化: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采用菌种培养基进行菌种纯化得到白色牛樟芝菌种;

(4)培养基制备:制备苦荞麦基培养基;

(5)接菌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菌种移植到步骤(4)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6)采集封装:采集后依次经过烘干、灭菌、粉碎处理,检验合格后封装。

无菌采样步骤具体为将刀片先75%酒精消毒后,将木头上的白色牛樟芝菇体切下,采用干净的纱布或塑料袋将菇体包好。

无菌处理步骤是在菌株分离前,采用75%酒精擦拭并照射uv光20分钟后,即可将白色牛樟芝菇体放入无菌操坐台。

菇体切片步骤具体为采用沾有75%酒精的棉花或纱布将菇体表面擦拭一遍,用解剖刀除去菇体表皮,并将里面肉质部分分割成0.5cm大小的子实层切片。

复壮纯化步骤具体为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接种菌种培养基上培养,经过5次的移植后确认无杂菌出现即可获得白色牛樟芝菌种。

菌种培养基为含有质量浓度为2%w/w的马铃薯葡萄糖提取物和质量浓度为1%w/w的琼脂的培养皿。

培养温度为25℃,移植过程为菌丝长至约1-3cm时,将外围的菌丝切下并移植置新的培养皿中。

培养基制备步骤为用足量的蒸馏水浸泡干净的苦荞麦,浸泡时间30小时,用蒸馏水清洗3遍后,装入35*20cm的蒸盘中,放入蒸车中蒸10小时后取出,自然降至室温。

接菌培养的培养条件为避光,温度26℃,湿度85%,培养周期为45天。

采集标准为菌丝体集结成块的时候进行采割。

实施例5

一种白色牛樟芝人工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无菌采样:对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无菌处理;

(2)菇体切片:将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切片获得子实体切片;

(3)复壮纯化: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采用菌种培养基进行菌种纯化得到白色牛樟芝菌种;

(4)培养基制备:制备苦荞麦基培养基;

(5)接菌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菌种移植到步骤(4)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6)采集封装:采集后依次经过烘干、灭菌、粉碎处理,检验合格后封装。

无菌采样步骤具体为将刀片先75%酒精消毒后,将木头上的白色牛樟芝菇体切下,采用干净的纱布或塑料袋将菇体包好。

无菌处理步骤是在菌株分离前,采用75%酒精擦拭并照射uv光20分钟后,即可将白色牛樟芝菇体放入无菌操坐台。

菇体切片步骤具体为采用沾有75%酒精的棉花或纱布将菇体表面擦拭一遍,用解剖刀除去菇体表皮,并将里面肉质部分分割成0.5cm大小的子实层切片。

复壮纯化步骤具体为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接种菌种培养基上培养,经过5次的移植后确认无杂菌出现即可获得白色牛樟芝菌种。

菌种培养基为含有质量浓度为3%w/w的马铃薯葡萄糖提取物和质量浓度为1.5%w/w的琼脂的培养皿。

培养温度为25℃,移植过程为菌丝长至约1-3cm时,将外围的菌丝切下并移植置新的培养皿中。

培养基制备步骤为用足量的蒸馏水浸泡干净的苦荞麦,浸泡时间30小时,用蒸馏水清洗3遍后,装入35*20cm的蒸盘中,放入蒸车中蒸10小时后取出,自然降至室温。

接菌培养的培养条件为避光,温度28℃,湿度90%,培养周期为43天。

采集标准为菌丝体集结成块的时候进行采割。

实施例6

一种白色牛樟芝人工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无菌采样:对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无菌处理;

(2)菇体切片:将白色牛樟芝子实体进行切片获得子实体切片;

(3)复壮纯化: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采用菌种培养基进行菌种纯化得到白色牛樟芝菌种;

(4)培养基制备:制备苦荞麦基培养基;

(5)接菌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菌种移植到步骤(4)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6)采集封装:采集后依次经过烘干、灭菌、粉碎处理,检验合格后封装。

无菌采样步骤具体为将刀片先75%酒精消毒后,将木头上的白色牛樟芝菇体切下,采用干净的纱布或塑料袋将菇体包好。

无菌处理步骤是在菌株分离前,采用75%酒精擦拭并照射uv光20分钟后,即可将白色牛樟芝菇体放入无菌操坐台。

菇体切片步骤具体为采用沾有75%酒精的棉花或纱布将菇体表面擦拭一遍,用解剖刀除去菇体表皮,并将里面肉质部分分割成0.5cm大小的子实层切片。

复壮纯化步骤具体为将得到的子实体切片接种菌种培养基上培养,经过6次的移植后确认无杂菌出现即可获得白色牛樟芝菌种。

菌种培养基为含有质量浓度为3%w/w的马铃薯葡萄糖提取物和质量浓度为1.5%w/w的琼脂的培养皿。

培养温度为25℃,移植过程为菌丝长至约1-3cm时,将外围的菌丝切下并移植置新的培养皿中。

培养基制备步骤为用足量的蒸馏水浸泡干净的苦荞麦,浸泡时间30小时,用蒸馏水清洗3遍后,装入35*20cm的蒸盘中,放入蒸车中蒸10小时后取出,自然降至室温。

接菌培养的培养条件为避光,温度30℃,湿度95%,培养周期为40天。

采集标准为菌丝体集结成块的时候进行采割。

临床案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