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条厚唇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地形地貌千姿百态,内陆地区流域面积广,具有丰富的地方淡水鱼类资源,其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品种较多。这些地方特色鱼类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同时兼具营养丰富、肉质鲜美、风味独特等特点。水产种质资源是水产育种、养殖生产、资源修复和渔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虽然目前有部分品种初步开展了资源调查、品种鉴定、种苗繁育和人工驯养等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但是大多数品种仍处于待研究开发阶段,相关研究工作进展缓慢,基础相对薄弱。
侧条厚唇鱼为鲤科光唇鱼属的小型经济鱼类,为中国特有物种;沿测线有一蓝黑色纵带直达尾鳍基是该种区别于光唇鱼属其他鱼类的重要形态特征。侧条厚唇鱼是《松溪河厚唇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6年农业部批准建立)的主要保护物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闽粤赣一带内陆山区常见的食用鱼,深受老百姓喜爱,市场前景广阔。
由于原产地生态环境遭破坏、乱捕滥捕和水环境污染等方面原因,导致侧条厚唇鱼的种群数量和质量严重衰竭,野生种质资源存在灭绝的风险。鉴于此,有必要对该品种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人工繁育和养殖开发等研究工作,以实现其种质资源的恢复与延续,满足市场需求。有关侧条厚唇鱼的相关研究资料极少,其繁育生物学、养殖生物学、营养学及病害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其人工繁育成功的报道。鉴于此,本发明采用首创的产前培育、催熟和人工催产方法,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实现了侧条厚唇鱼的人工育苗,为该鱼的苗种规模化生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养殖开发应用等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目前侧条厚唇鱼人工繁育技术缺乏的现状,提供了一种侧条厚唇鱼人工繁育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条厚唇鱼人工繁育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亲本培育:
a)日常培育:采用2000m2以内、水深1.2~1.6m的土池进行侧条厚唇鱼野生亲本的培育,放养密度为4000~5000尾/亩;套养鲢鱼100~150尾/亩、鳙鱼30~50尾/亩,以调控水质;投喂粗蛋白含量36%~40%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2次/d,投饵率1%~2%;保持微流水,并配备增氧设施,使培育水体的溶氧量达5mg/l以上、ph7.0~8.5、透明度30cm以上;
b)产前培育:每年的3月底~4月初,从培育亲鱼的土池分批挑选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较好的个体,放入30m2~50m2、水深0.5~0.6m的长方形水泥池(配备增氧设施)中进行产前强化培育,每个池投放亲鱼300~400尾,保持流水刺激;从催产前10~15d开始,每隔3d将水位降低5~6cm,直至水深达0.3~0.4m;同时加大进排水量,使每天进排水量均为60~80吨,以刺激亲鱼性腺快速同步发育;投喂粗蛋白含量36%~38%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2次/d,投饵率1%~2%;每星期投喂青饲料无根萍1~2次;
c)产前催熟:在催产前6~7d,除继续采用上述加大进排水量的措施以刺激亲鱼性腺发育外,还采取人工激素干预的方法对雌鱼进行产前催熟(雄鱼不催熟);所用人工激素为2m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或1mg马来酸地欧酮(dom)+1m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的混合制剂,采取胸鳍基部一次注射法;
步骤(1)操作中,进水用80~100目筛绢网袋过滤;
(2)人工催产:从产前强化培育并催熟的亲鱼中挑选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进行人工催产,其雌雄配比为5~8:1;雌鱼所用催产激素为1000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6mg马来酸地欧酮(dom)+6m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的混合制剂,雄鱼剂量减半,采取胸鳍基部一次注射法;在25℃~27℃水温条件下催产,效应时间12~14h;
(3)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方式进行授精,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到效应期的雌鱼腹部的水分擦干,轻压其腹部将卵挤入清洁干燥的容器;同时将雄鱼挤出的精液用1~2倍体积的生理盐水(浓度0.7%、ph6.8~7.0)稀释后立即倒入刚挤出的卵中,马上用羽毛轻轻搅拌1~2min进行人工授精,然后用清水洗净受精卵再进行孵化;
(4)人工孵化:将吸水膨胀后的受精卵均匀布置在孵化装置(zl201621366110.0)上,采用微流水孵化方式;孵化时确保水体溶氧量为5mg/l以上;在25℃~27℃水温条件下孵化,仔鱼约经55~60h出膜;
(5)苗种培育:
a)仔鱼培育:采用50m2~100m2的水泥池作为苗种培育池,配备增氧设施;在水花苗出膜前做好苗种培育池的清洗消毒工作,隔天加注20~30cm高的清水;溢水孔用100目的筛绢网袋套绑住;水花苗放养密度为800~1000尾/m2;待仔鱼平游后投喂80目过筛的浮游动物,饵料丰度为8~10个/m2;从仔鱼开口起,每天加水4~5cm,使水位由20~30cm加至50~60cm,期间不换水;
b)稚鱼培育:12~30日龄稚鱼投喂60目过筛的浮游动物,饵料丰度为5~8个/m2;稚鱼培育密度为600~800尾/m2;该阶段保持50~60cm的培育水位,每天换水8~10cm;
从22日龄稚鱼开始驯食投喂粗蛋白含量40%~42%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为4~5次/d,投饵率6~8%;该阶段继续保持50~60cm的培育水位,每天换水10~20cm;
c)幼鱼培育:从30日龄开始驯食投喂粗蛋白含量38%~40%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为3~4次/d,投饵率4~6%;幼鱼培育密度为400~600尾/m2;该阶段将培育水位提高到70~80cm,保持微流水;经过41~55d的培育,即可获得规格达3cm以上的幼鱼苗种;
步骤(5)操作中,进水用60~80目筛绢网袋过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侧条厚唇鱼为中国特有的保护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原产地生态环境遭破坏、乱捕滥捕和水环境污染等方面原因,其种群数量和质量严重衰竭,野生种质资源存在灭绝的风险。本发明采用首创的产前培育、催熟和人工催产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侧条厚唇鱼的人工育苗;通过产前催熟方法,可提高雌鱼性腺的成熟度和发育同步性,进而提高侧条厚唇鱼的催产率和人工育苗成功率。本发明可为厚唇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其他有自然种群分布水域的资源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苗种保障,并为侧条厚唇鱼的规模化育苗和人工养殖奠定了良好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所用粗蛋白含量36%~42%的浮性颗粒饲料是以鱼粉25-35重量份、面粉20-23重量份,玉米蛋白粉8-15重量份、豆粕10-16重量份、菜籽粕7-13重量份、大豆油2-5重量份、啤酒酵母4-6重量份、复合维生素0.2-0.5重量份、复合矿物质1.0-1.5重量份、氯化胆碱0.2-0.5重量份、磷酸二氢钙1-2重量份、螺旋藻粉0.5-0.8重量份混合调配后,经过蒸汽调质、膨化、制粒、烘干等步骤制成。
实施例1
2017年6月,在福建省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际下鱼种场,运用本发明方法培育侧条厚唇鱼野生亲本,突破了其人工繁育关键技术,首次实现了侧条厚唇鱼的人工育苗。共催产3批次,合计催产雌鱼109尾,催产成功64尾,平均催产率58.7%;获得卵子5.13万粒、受精卵3.44万粒,平均受精率67.1%;孵化水花苗2.43万尾,平均孵化率70.6%。经过45~55d的培育,共获得平均规格3.0cm以上的侧条厚唇鱼夏花苗种1.79万尾,苗种培育平均存活率达到73.7%。
其具体繁育步骤为:
(1)亲本培育:
a)日常培育:采用1000m2、水深1.2~1.4m的土池进行侧条厚唇鱼野生亲本的培育,放养密度为5000尾/亩;套养鲢鱼100尾/亩、鳙鱼30尾/亩,以调控水质;投喂粗蛋白含量36%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2次/d,投饵率1%~2%;保持微流水,并配备增氧设施,使培育水体的溶氧量达5mg/l以上、ph7.0~8.5、透明度30cm以上;
b)产前培育:在4月初,从培育亲鱼的土池分批挑选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较好的个体,放入30m2、水深0.5m的长方形水泥池(配备增氧设施)中进行产前强化培育,每个池投放亲鱼300尾,保持流水刺激;从催产前的10d开始,每隔3d将水位降低5cm,直至水深达0.4m;同时加大进排水量,使每天进排水量均为60吨,以刺激亲鱼性腺快速同步发育;投喂粗蛋白含量36%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2次/d,投饵率1%~2%;每星期投喂青饲料无根萍1次;
c)产前催熟:在催产前的6d除继续采用加大进排水量的措施以刺激亲鱼性腺发育外,还采取人工激素干预的方法进行对雌鱼产前催熟(雄鱼不催熟);所用人工激素为1mgdom+1mglrh-a2的混合制剂,采取胸鳍基部一次注射法;
步骤(1)操作中,进水用100目筛绢网袋过滤;
(2)人工催产:从产前强化培育并催熟的亲鱼中挑选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进行人工催产,其雌雄配比为7~8:1;雌鱼所用催产激素为1000iuhcg+6mgdom+6mglrh-a2的混合制剂,雄鱼剂量减半,采取胸鳍基部一次注射法;在25℃水温条件下催产,效应时间14h;
(3)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方式进行授精,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到效应期的雌鱼腹部的水分擦干,轻压其腹部将卵挤入清洁干燥的容器;同时将雄鱼挤出的精液用2倍体积的生理盐水(浓度0.7%、ph6.8~7.0)稀释后立即倒入刚挤出的卵中,马上用羽毛轻轻搅拌1min进行人工授精,然后用清水洗净受精卵再进行孵化;
(4)人工孵化:将吸水膨胀后的受精卵均匀布置在孵化装置(zl201621366110.0)上,采用微流水孵化方式;孵化时确保水体溶氧量为5mg/l以上;在25℃水温条件下孵化,仔鱼约经58~60h出膜;
(5)苗种培育:
a)仔鱼培育:采用50m2的水泥池作为苗种培育池,配备增氧设施;在水花苗出膜前做好苗种培育池的清洗消毒工作,隔天加注20cm高的清水;溢水孔用100目的筛绢网袋套绑住;水花苗放养密度为1000尾/m2;待仔鱼平游后投喂80目过筛的浮游动物,饵料丰度为8~9个/m2;从仔鱼开口起,每天加水4cm,使水位由20cm加至50cm,期间不换水;
b)稚鱼培育:12~22日龄稚鱼投喂60目过筛的浮游动物,饵料丰度为5~6个/m2;稚鱼培育密度为800尾/m2;该阶段保持50cm的培育水位,每天换水8cm;
从22日龄稚鱼开始驯食投喂粗蛋白含量40%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为4次/d,投饵率6%;该阶段继续保持50cm的培育水位,每天换水10cm;
c)幼鱼培育:从30日龄开始驯食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为3次/d,投饵率4%;幼鱼培育密度为600尾/m2;该阶段将培育水位提高到70cm,保持微流水;经过45~55d的培育,即可获得规格达3cm以上的幼鱼苗种;
步骤(5)操作中,进水用60目筛绢网袋过滤。
相同条件下,以未进行产前催熟的繁育亲本组作为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见,经产前催熟,可明显提高侧条厚唇鱼的催产率,实现人工育苗成功率的提高。
实施例2
2018年5月~6月,在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苗种繁育协作基地,再次运用本发明方法开展了侧条厚唇鱼野生亲本的人工繁育生产工作。合计催产5批次,共催产雌鱼233尾,催产成功169尾,平均催产率达72.5%;获得卵子13.32万粒、受精卵9.24万粒,平均受精率69.4%;孵化水花苗7.17万尾,平均孵化率77.6%。经过42~51d的培育,共获得平均规格3.0cm以上的侧条厚唇鱼夏花苗种5.48万尾,苗种培育平均存活率达到76.4%。其具体繁育步骤为:
(1)亲本培育:
a)日常培育:采用1667m2、水深1.3~1.6m的土池进行侧条厚唇鱼野生亲本的培育,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套养鲢鱼120尾/亩、鳙鱼40尾/亩,以调控水质;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2次/d,投饵率1%~2%;保持微流水,并配备增氧设施,使培育水体的溶氧量达5mg/l以上、ph7.0~8.5、透明度30cm以上;
b)产前培育:在3月底,从培育亲鱼的土池分批挑选性腺发育较好的个体,放入40m2、水深0.5m的长方形水泥池(配备增氧设施)中进行产前强化培育,每个池投放亲鱼350尾,保持流水刺激;从催产前的12d开始,每隔3d将水位降低6cm,直至水深达0.3m;同时加大进排水量,使每天进排水量均为70吨,以刺激亲鱼性腺快速同步发育;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2次/d,投饵率1%~2%;每星期投喂青饲料无根萍2次;
c)产前催熟:在催产前的7d除继续采用加大进排水量的措施以刺激亲鱼性腺发育外,还采取人工激素干预的方法对雌鱼进行产前催熟(雄鱼不催熟);所用人工激素为2mglrh-a2,采取胸鳍基部一次注射法;
步骤(1)操作中,进水用100目筛绢网袋过滤;
(2)人工催产:从产前强化培育并催熟的亲鱼中挑选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进行人工催产,其雌雄配比为6~7:1;雌鱼所用催产激素为1000hcg+6mgdom+6mglrh-a2的混合制剂,雄鱼剂量减半,采取胸鳍基部一次注射法;在26℃~27℃水温条件下催产,效应时间13~14h;
(3)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方式进行授精,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到效应期的雌鱼腹部的水分擦干,轻压其腹部将卵挤入清洁干燥的容器;同时将雄鱼挤出的精液用1倍体积的生理盐水(浓度0.7%、ph6.8~7.0)稀释后立即倒入刚挤出的卵中,马上用羽毛轻轻搅拌2min进行人工授精,然后用清水洗净受精卵再进行孵化;
(4)人工孵化:将吸水膨胀后的受精卵均匀布置在孵化装置(zl201621366110.0)上,采用微流水孵化方式;孵化时确保水体溶氧量为5mg/l以上;在26℃~27℃水温条件下孵化,仔鱼约经55~58h出膜;
(5)苗种培育:
a)仔鱼培育:采用70m2的水泥池作为苗种培育池,配备增氧设施;在水花苗出膜前做好苗种培育池的清洗消毒工作,隔天加注20~25cm高的清水;溢水孔用100目的筛绢网袋套绑住;水花苗放养密度为900尾/m2;待仔鱼平游后投喂80目过筛的浮游动物,饵料丰度为9~10个/m2;从仔鱼开口起,每天加水5cm,使水位由20~25cm加至50~55cm,期间不换水;
b)稚鱼培育:15~25日龄稚鱼投喂60目过筛的浮游动物,饵料丰度为7~8个/m2;稚鱼培育密度为700尾/m2;该阶段保持50~55cm的培育水位,每天换水10cm;
从22日龄稚鱼开始驯食投喂粗蛋白含量42%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为5次/d,投饵率7%;该阶段继续保持55cm的培育水位,每天换水10~15cm;
c)幼鱼培育:从30日龄开始驯食投喂粗蛋白含量40%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为4次/d,投饵率5%;幼鱼培育密度为500尾/m2;该阶段将培育水位提高到80cm,保持微流水;经过42~51d的培育,即可获得规格达3cm以上的幼鱼苗种;
步骤(5)操作中,进水用80目筛绢网袋过滤。
实施例3
2019年5月~7月,在福建省厚唇鱼苗种繁育基地(福建省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吉舟基地),运用本发明方法培育侧条厚唇鱼野生亲本,实现了其人工批量育苗。累计催产6批次,合计催产雌鱼582尾,催产成功467尾,平均催产率达80.2%;获得卵子36.64万粒、受精卵27.15万粒,平均受精率74.1%;孵化水花苗19.85万尾,平均孵化率73.1%。经过41~53d的培育,共获得平均规格3.0cm以上的侧条厚唇鱼夏花苗种16.54万尾,苗种培育平均存活率达到83.3%。其具体繁育步骤为:
1)亲本培育:
a)日常培育:采用1667m2以内、水深1.5~1.6m的土池进行侧条厚唇鱼野生亲本的培育,放养密度为4500尾/亩;套养鲢鱼150尾/亩、鳙鱼50尾/亩,以调控水质;投喂粗蛋白含量40%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2次/d,投饵率1%~2%;保持微流水,并配备增氧设施,使培育水体的溶氧量达5mg/l以上、ph7.0~8.5、透明度30cm以上;
b)产前培育:在3月底,从培育亲鱼的土池分批挑选性腺发育较好的个体,放入50m2、水深0.6m的长方形水泥池(配备增氧设施)中进行产前强化培育,每个池投放亲鱼400尾,保持流水刺激;在催产前的15d开始,每隔3d将水位降低5cm,直至水深达0.3m;同时加大进排水量,使每天进排水量均为80吨,以刺激亲鱼性腺快速同步发育;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2次/d,投饵率1%~2%;每星期投喂青饲料无根萍2次;
c)产前催熟:在催产前的6d除继续采用加大进排水量的措施以刺激亲鱼性腺发育外,还采取人工激素干预的方法对雌鱼进行产前催熟(雄鱼不催熟);所用人工激素为2mglrh-a2,采取胸鳍基部一次注射法;
步骤(1)操作中,进水用100目筛绢网袋过滤;
(2)人工催产:从产前强化培育并催熟的亲鱼中挑选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进行人工催产,其雌雄配比为5~6:1;雌鱼所用催产激素为1000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6mg马来酸地欧酮+6m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混合制剂,雄鱼剂量减半,采取胸鳍基部一次注射法;在25℃~26℃水温条件下催产,效应时间12~13h;
(3)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方式进行授精,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到效应期的雌鱼腹部的水分擦干,轻压其腹部将卵挤入清洁干燥的容器;同时将雄鱼挤出的精液用2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倒入刚挤出的卵中,马上用羽毛轻轻搅拌2min进行人工授精,然后用清水洗净受精卵再进行孵化;
(4)人工孵化:将吸水膨胀后的受精卵均匀布置在孵化装置(zl201621366110.0)上,采用微流水孵化方式;孵化时确保水体溶氧量为5mg/l以上;在25℃~26℃水温条件下孵化,仔鱼约经57~60h出膜;
(5)苗种培育:
a)仔鱼培育:采用100m2的水泥池作为苗种培育池,配备增氧设施;在水花苗出膜前做好苗种培育池的清洗消毒工作,隔天加注25~30cm高的清水;溢水孔用100目的筛绢网袋套绑住;水花苗放养密度为800尾/m2;待仔鱼平游后投喂80目过筛的浮游动物,饵料丰度为9~10个/m2;从仔鱼开口起,每天加水5cm,使水位由25~30cm加至55~60cm,期间不换水;
b)稚鱼培育:15~30日龄稚鱼投喂60目过筛的浮游动物,饵料丰度为7~8个/m2;稚鱼培育密度为600尾/m2;该阶段保持55~60cm的培育水位,每天换水10cm;
从22日龄稚鱼开始驯食投喂粗蛋白含量42%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为5次/d,投饵率8%;该阶段继续保持55~60cm的培育水位,每天换水15~20cm;
c)幼鱼培育:从30日龄开始驯食投喂粗蛋白含量40%的浮性颗粒饲料,投喂频率为4次/d,投饵率6%;幼鱼培育密度为400尾/m2;该阶段将培育水位提高到80cm,保持微流水;经过41~53d的培育,即可获得规格达3cm以上的幼鱼苗种;
步骤(5)操作中,进水用80目筛绢网袋过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