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方法及驱虫装置

文档序号:26939126发布日期:2021-10-12 14:2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方法及驱虫装置

1.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方法及驱虫装置。


背景技术:

2.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腺型、肺型和败血型。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是主要宿主,蚤类是主要媒介,在鼠疫的传染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3.随着快速交通网络的不断延伸、生态旅游的全民参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自然疫源地同核心都市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虽然我国对鼠疫有长期监控,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城市化的发展,鼠疫宿主和媒介的时空分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鼠疫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成熟,但是其造成的恐惧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并间接对经济造成打击。
4.小型哺乳动物如啮齿目和兔形目是鼠疫和莱姆病等虫媒病原的病原库;同时小型哺乳动物也是跳蚤和蜱螨等媒介生物的宿主,媒介生物通过吸血得以繁殖,并且通过吸血从携带病毒的动物体内获得病原。当媒介生物叮咬人类时将病原传播给人,完成病原从野生动物到人的传播。媒介传播疾病的控制主要靠消灭野生动物和消灭媒介生物。野生动物多数为保护动物,只有野鼠可以大规模消灭,而且大量使用灭鼠药会带来严重生态问题。灭杀媒介生物主要靠喷洒杀虫剂,但是对于地表游离媒介生物效果较好,而对于宿主体表寄生媒介生物则效果很差。其中鼠疫是我们面临的最严重的媒介传播病原之一。
5.现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投放杀鼠剂和喷药灭虫。投放杀鼠剂,急性杀鼠剂毒杀作用迅速,潜伏期短,仅1-2天,甚至几小时,即可引起中毒死亡,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酯酶或作用于呼吸系统的三羧酸循环等。常用品种为毒鼠磷、毒鼠强、灭鼠优等,但对人畜不安全,且易造成环境污染。慢性杀鼠剂主要起抗凝血作用,破坏正常凝血功能,损害毛细血管,引起鼠体内外出血。毒性作用缓慢,潜伏期长,一般2-3天后才引起鼠类中毒,对人畜危险性较小,但须多次取食累计中毒。鼠类对投放鼠药排斥性强,食用率低,但易引发二次中毒,须将死鼠烧掉或深埋。而且鼠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灭鼠可能导致猛禽和小型食肉类动物的减少,破坏生态平衡。喷药灭虫,常用药物包括氯菊酯、杀死蜱等等,但是这些方法杀死地表游离的蜱虫和跳蚤等媒介生物较好,但是对于控制宿主的体表寄生媒介生物则效果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杀虫技术上存在的不足和不便,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方法及驱虫装置。
7.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包括:
8.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小型哺乳动物进出的开口,所述壳体内部形成
容纳腔体;
9.巢材,所述巢材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容纳腔体中,所述巢材为表面附着有杀虫剂的巢材,所述表面附着有杀虫剂的巢材通过将巢材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的杀虫剂水溶液中再烘干制得;
10.所述壳体的内内部设有食物诱饵。
11.其中,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涂有食物诱饵。通过食物诱饵能够吸引小型哺乳动物,进而发现装置内的巢材。
12.其中,所述食物诱饵为花生或花生油等小型哺乳动物喜欢的食物。
13.其中,所述巢材为合成纤维、棉花或者牧草等。
14.其中,所述杀虫剂为化学杀虫剂、植物杀虫剂或生物素杀虫剂。
15.其中,所述化学杀虫剂为菊酯类杀虫剂或者毒死蜱等其他的化学杀虫剂。
16.其中,所述菊酯类杀虫剂为氯菊酯、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
17.其中,所述壳体为圆球型壳体。圆球形的壳体便于滚动,方便装到无人机投放器内,实现无人机自动投放,提高规模化防控的效率。
18.其中,所述圆球型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两个半壳,材料为可降解塑料或者纸板等,每个半壳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拆分成两个半壳进行组装成的圆球壳体,半壳型更容易加工,便于推广,也便于将巢材放置在其中。
19.其中,所述球形壳体的直径为10cm,所述开口为圆形开口,所述开口的直径为3-5cm。这一尺寸的设定,对于啮齿目、兔形目等小型哺乳动物来说,既能满足其喜欢钻洞的特性,也能容纳其进出。
20.其中,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壳体,所述开口位于圆柱形壳体的侧壁上。圆柱形的壳体更加便于一体成型的加工,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工固定位置放置的需求。
21.其中,所述圆柱形壳体的高为8cm,直径为10cm,所述开口为圆形开口,所述开口的直径为3-5cm。这一尺寸的设定,对于啮齿目、兔形目等小型哺乳动物来说,既能满足其喜欢钻洞的特性,也能容纳其进出。
2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方法,通过使用所述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实现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
23.所述的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方法,具体包括:
24.1)确定使用区域的情况;
25.2)根据步骤1)中使用区域的情况设计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的相关参数;
26.3)按照步骤2)设计的参数制备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
27.4)将步骤3)制备的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投放至使用区域;
28.5)小型哺乳动物在食物诱饵的吸引下进入装置并与巢材上的驱虫剂接触,实现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
29.其中,所述步骤1)中使用区域的情况包括使用区域的小型哺乳动物的种类、地形以及投放方式。
30.其中,所述步骤2)中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的相关参数包括形状、尺寸、杀虫剂类型以及食物诱饵类型。
31.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投放方式为定点放置或者是通过无人机空中自动投放。
32.其中,步骤5)中,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中的食物诱饵吸引小型哺乳动物动物发现装置中的巢材,并与巢材相接触,巢材上的杀虫剂通过接触转移至小型哺乳动物身上,同时,由于小型哺乳动物喜欢将巢材搬运至窝中的特性,巢材上的杀虫剂还能对窝内的寄生虫产生一定的杀灭和驱除的功效,进而更好地实现小型哺乳动物身上的跳蚤、蜱虫等寄生虫的驱除或者杀灭,达到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的功效。
33.本发明的驱虫装置,主要目的在于对传播疾病的媒介的控制。蜱螨和跳蚤等小型哺乳动物的体表寄生虫是重要的人类病原的传播媒介,可以传播鼠疫、莱姆病、蜱传森林脑炎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等。本发明,通过将杀虫剂通过浸泡等方式附着在啮齿目、兔形目等小型哺乳动物的巢材上,当动物将巢材拖入洞穴后,通过巢材和动物的接触可以有效的杀死或者驱除其体表的媒介生物,从而达到降低媒介生物的密度和阻断媒介传播病原传播的目的。本产品可以通过无人机空投,实现大面积的疫病防控。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发明的驱虫装置杀灭小鼠体表寄生蜱虫实验的效果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2开口,3巢材。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实例作具体阐释。
40.实施例1
41.如图1或者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小型哺乳动物进出的开口,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容纳腔体;巢材,所述巢材的表面附着有杀虫剂。
42.其中,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涂有食物诱饵。通过食物诱饵能够吸引小型哺乳动物,进而发现装置内的巢材。
43.实施例2
44.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小型哺乳动物进出的开口,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容纳腔体;巢材,所述巢材的表面附着有杀虫剂。
45.其中,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涂有食物诱饵。通过食物诱饵能够吸引小型哺乳动物,进而发现装置内的巢材。所述食物诱饵为花生油。所述巢材为合成纤维。所述杀虫剂为氯菊酯。
46.其中,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壳体,所述开口位于圆柱形壳体的侧壁上。圆柱形的壳体更加便于一体成型的加工,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散落分布的需要。其中,所述圆柱形壳体的高为8cm,直径为10cm,所述开口为圆形开口,所述开口的直径为3-5cm。这一尺寸的设定,对于啮齿目、兔形目等小型哺乳动物来说,既能满足其喜欢钻洞的特性,也能容纳其进出。
47.实施例3
48.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小型哺乳动物进出的开口2,所述壳体1内部形成容纳腔体;巢材3,所述巢材3的表面附着有杀虫剂。
49.其中,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涂有食物诱饵。通过食物诱饵能够吸引小型哺乳动物,进而发现装置内的巢材3。所述食物诱饵为花生油。
50.其中,所述巢材为棉花。所述杀虫剂为氯菊酯。通过将棉花浸泡在7%的氯菊酯溶液中再烘干,得到附着有杀虫剂的巢材。
51.所述壳体1为圆球型壳体。圆球形的壳体便于滚动,方便装到无人机投放器内,实现无人机自动投放,提高规模化防控的效率、例如将球形装到箱子里面,并在箱子的下侧面开一投放口,就可以实现自动投放。
52.所述圆球型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两个半壳: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每个半壳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拆分成两个半壳进行组装成的圆球壳体,半壳型更容易加工,便于推广,也便于将巢材放置在其中。所述球形壳体的直径为10cm,所述开口为圆形开口,所述开口的直径为3-5cm。这一尺寸的设定,对于啮齿目、兔形目等小型哺乳动物来说,既能满足其喜欢钻洞的特性,也能容纳其进出。
53.其中,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壳体,所述开口位于圆柱形壳体的侧壁上。圆柱形的壳体更加便于一体成型的加工,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散落分布的需要。
54.其中,所述圆柱形壳体的高为8cm,直径为10cm,所述开口为圆形开口,所述开口的直径为3-5cm。这一尺寸的设定,对于啮齿目、兔形目等小型哺乳动物来说,既能满足其喜欢钻洞的特性,也能容纳其进出。
55.此装置方便居民区使用,可以放置在庭院周围,用于家鼠等动物的驱虫,特别可以用于鼠疫疫区居民点的防治,也可用于居民区蜱虫的防治。
56.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方法,通过使用实施例1-3中任一所述的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实现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具体包括:
57.1)确定使用区域的情况;
58.2)根据步骤1)中使用区域的情况设计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的相关参数;
59.3)按照步骤2)设计的参数制备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
60.4)将步骤3)制备的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投放至使用区域;
61.5)小型哺乳动物在食物诱饵的吸引下进入装置并与巢材上的驱虫剂接触,实现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
62.其中,所述步骤1)中使用区域的情况包括使用区域的小型哺乳动物的种类、地形以及投放方式,例如使用区域为平原地区,在平原区域进行大面积的小鼠驱虫灭虫,那么小型哺乳动物为小鼠、地形为平原、投放方式优选为无人机自动投放。
63.其中,所述步骤2)中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的相关参数包括形状、尺寸、杀虫剂类型以及食物诱剂类型,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如何根据这些参数以及本发明的教导来设计驱虫装置。根据步骤1)中的需求,将驱虫装置设置成球形便于滚动,杀虫剂类型可以选择对小鼠无害但是有着较好的驱虫效果的氯菊酯,同时很据小鼠的身型尺寸可以将球形壳体的直径设置为10cm,所述开口设置为圆形开口,所述开口的直径设置为3-5cm。
64.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投放方式为定点放置或者是通过无人机空中自动投放。当用于平原区域大面积投放时,可以选择无人机空中自动投放,更为方便易操作。
65.其中,步骤5)中,投放完成后,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装置中的食物诱饵吸引小型哺乳动物动物发现装置中的巢材,并与巢材相接触,巢材上的杀虫剂通过接触转移至小型哺乳动物身上,同时,由于小型哺乳动物喜欢将巢材搬运至窝中的特性,巢材上的杀虫剂还能对窝内的寄生虫产生一定的杀灭和驱除的功效,进而更好地实现小型哺乳动物身上的跳蚤、蜱虫等寄生虫的驱除或者杀灭,达到小型哺乳动物的驱虫的功效。
66.实施例4
67.一种作为对比例的装置,将实施例3中的驱虫装置中的带有杀虫剂的药棉换成普通棉花,其他均与实施例3相同。
68.动物实验
69.在两个50cm x 50cm大的鼠笼内分别放入5只balb/c小鼠,每只鼠放上80只长角血蜱的幼蜱,实验组的鼠笼内放入一个装有实施例3所示的装置,对照组的鼠笼内的放入实施例4中的装置。小鼠很快将棉花拖出做窝,两日后将小鼠处死,统计小鼠身上的蜱虫数,如图3所示,对照组平均蜱虫数为52只,而实验组平均5只。
70.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仅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实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应用范畴之内。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