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牧草种植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12740发布日期:2020-06-30 20:3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牧草种植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畜牧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牧草种植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西藏传统的依赖天然草原靠天养畜的畜牧养殖正向舍饲、半舍饲集约化方向转变,饲草种植的需求也逐年提升。发现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半农半牧区优质饲草的缺口高达50%。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河谷农区,水热充足,可进行套/复种模式的耕地近90万亩,开展了冬草夏粮一年两收的牧草种植技术和模式的探究,但复种指数较低,饲草产量仅有39.1万吨,仍不能满足需求。全区饲草料供不应求,优质饲草缺乏,依旧是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

近年来,农牧民对饲草种植意愿明显提高,但由于口粮(青稞、小麦)和经济作物(油菜、蔬菜)需求考虑,农牧民可用作种草的耕地少之又少。耕地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的利用,限制了饲草产业的发展。为了确保粮食和经济作物安全和产量,避免草粮争地,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能,开展饲草复种研究成为挖掘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半农半牧区饲草生产潜力的可行途径。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1)现有技术中,就开始了麦收后复种饲草作物的研究;然而由于耕地资源有限,饲草复种指数较低。没有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两年三收”的牧草复种方式对撂荒地、宜草荒地资源进行利用,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造成饲草供给能力和经济效益低下。

(2)当前的青饲料种植类型是一年生饲用燕麦单播或是与箭筈豌豆混播为主,每年只翻耕、播种一次,年内土地裸露期长达7个月之久,风蚀和沙化现象得不到遏制,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3)现有的模式复种率低夏闲期长达60-110天,夏闲期≥0℃年积温占全年积温的40%以上,未能充分利用好热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饲草生产。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因此,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半农半牧区,利用撂荒地、宜草荒地资源,从改变农作物耕作制度入手,推广两年三收的牧草种植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保护耕地,降低了冬季土地裸度;增加了饲草供给能力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牧草种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半农半牧区“两年三收”牧草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牧草种植方法,包括:

a、于每年4月中下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6-7:3-4,燕麦播量9kg/亩-10.5kg/亩,箭筈豌豆播量2.7kg/亩-3.6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b、9月底10月初在冬闲田冬播一茬小黑麦,播量15.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翌年6月中下旬齐地刈割收获。

c、收获后马上进行土地翻耕整地,于6月底复种一茬一年生牧草(单播燕麦、黑麦+箭筈豌豆、燕麦+箭筈豌豆、小黑麦+箭筈豌豆),同行播种,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

d、草产量测定。

e、效益分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半农半牧区“两年三收”的牧草种植方法,所述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半农半牧区“两年三收”的牧草种植方法包括:

第一步,于每年4月中下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和箭筈豌豆,9月中旬刈割收获;

第二步,9月底10月初冬播一茬小黑麦,翌年6月中下旬刈割收获;

第三步,所述第二步一茬小黑麦收获后进行土地翻耕整地,于6月底复种一茬一年生牧草;

第四步、草产量测定;

第五步、效益分析。

进一步,所述第一步中,一茬燕麦与箭筈豌豆的混播比例为6-7:3-4;

燕麦与箭筈豌豆播种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

进一步,所述第三步中,一茬小黑麦,播量15.0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

所述第三步中,一茬一年生牧草包括:单播燕麦、黑麦+箭筈豌豆、燕麦+箭筈豌豆、小黑麦+箭筈豌豆;

所述第三步中,一茬一年生牧草同行播种,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半农半牧区,利用撂荒地、宜草荒地资源,从改变农作物耕作制度入手,推广两年三收的牧草种植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培肥地力,保护耕地,降低了冬季土地裸度;增加了饲草供给能力和经济效益,工艺简单,操作易行。

结合实验或试验数据和现有技术对比得到的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实验结果显示,复种组合为黑麦+箭筈豌豆时,其净收益最好,可达1900.2元/亩。复种组合为燕麦+箭筈豌豆次之。因此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半农半牧区,利用撂荒地、宜草荒地资源,从改变农作物耕作制度入手,推广两年三收的牧草种植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培肥地力,保护耕地,降低了冬季土地裸度;增加了饲草供给能力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牧草种植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效果图(a)和效果图(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有技术中,就开始了麦收后复种饲草作物的研究;然而由于耕地资源有限,饲草复种指数较低。没有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两年三收”的牧草复种方式对撂荒地、宜草荒地资源进行利用,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造成饲草供给能力和经济效益低下。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牧草种植方法及应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牧草种植方法,包括:

s101,于每年4月中下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6-7:3-4,燕麦播量9.0kg/亩-10.5kg/亩,箭筈豌豆播量2.7kg/亩-3.6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s102,9月底10月初在冬闲田冬播一茬小黑麦,播量15.0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翌年6月中下旬齐地刈割收获。

s103,收获后马上进行土地翻耕整地,于6月底复种一茬一年生牧草(单播燕麦、黑麦+箭筈豌豆、燕麦+箭筈豌豆、小黑麦+箭筈豌豆),同行播种,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

s104,草产量测定。

s105,效益分析。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a、于每年4月中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6:4,燕麦播量9kg/亩,箭筈豌豆播量3.6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b、9月底10月初在冬闲田冬播一茬小黑麦,播量15.0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翌年6月中下旬齐地刈割收获。

c、收获后马上进行土地翻耕整地,于6月底复种一茬黑麦+箭筈豌豆,黑麦播量9kg/亩,箭筈豌豆播量3.6kg/亩,同行播种,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

d、草产量测定。

e、效益分析。

实施例2

a、于每年4月中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7:3,燕麦播量10.5kg/亩,箭筈豌豆播量2.7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b、9月底10月初在冬闲田冬播一茬小黑麦,播量15.0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翌年6月中下旬齐地刈割收获。

c、收获后马上进行土地翻耕整地,于6月底复种一茬黑麦+箭筈豌豆,燕麦播量10.5kg/亩,箭筈豌豆播量2.7kg/亩,同行播种,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

d、草产量测定。

e、效益分析。

实施例3

a、于每年4月中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6:4,燕麦播量9kg/亩,箭筈豌豆播量3.6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b、9月底10月初在冬闲田冬播一茬小黑麦,播量15.0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翌年6月中下旬齐地刈割收获。

c、收获后马上进行土地翻耕整地,于6月底复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黑麦播量9kg/亩,箭筈豌豆播量3.6kg/亩,同行播种,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

d、草产量测定。

e、效益分析。

实施例4

a、于每年4月中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7:3,燕麦播量10.5kg/亩,箭筈豌豆播量2.7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b、9月底10月初在冬闲田冬播一茬小黑麦,播量15.0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翌年6月中下旬齐地刈割收获。

c、收获后马上进行土地翻耕整地,于6月底复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燕麦播量10.5kg/亩,箭筈豌豆播量2.7kg/亩,同行播种,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

d、草产量测定。

e、效益分析。

实施例5

a、于每年4月中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6:4,燕麦播量9.0kg/亩,箭筈豌豆播量3.6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b、9月底10月初在冬闲田冬播一茬小黑麦,播量15.0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翌年6月中下旬齐地刈割收获。

c、收获后马上进行土地翻耕整地,于6月底复种一茬小黑麦+箭筈豌豆,小黑麦播量9.0kg/亩,箭筈豌豆播量3.6kg/亩,同行播种,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

d、草产量测定。

e、效益分析。

实施例6

a、于每年4月中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7:3,燕麦播量10.5kg/亩,箭筈豌豆播量2.7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b、9月底10月初在冬闲田冬播一茬小黑麦,播量15.0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翌年6月中下旬齐地刈割收获。

c、收获后马上进行土地翻耕整地,于6月底复种一茬小黑麦+箭筈豌豆,小黑麦播量10.5kg/亩,箭筈豌豆播量2.7kg/亩,同行播种,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

d、草产量测定。

e、效益分析。

实施例7

a、于每年4月中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6:4,燕麦播量9.0kg/亩,箭筈豌豆播量3.6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b、9月底10月初在冬闲田冬播一茬小黑麦,播量15.0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翌年6月中下旬齐地刈割收获。

c、收获后马上进行土地翻耕整地,于6月底复种一茬燕麦,燕麦播量15.0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

d、草产量测定。

e、效益分析。

对比例1

a、于每年4月中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6:4,燕麦播量9.0kg/亩,箭筈豌豆播量3.6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b、9月底10月初在冬闲田冬播一茬小黑麦,播量15.0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翌年6月中下旬齐地刈割收获。

c、草产量测定;

d、效益分析。

对比例2

a、于每年4月中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6:4,燕麦播量9.0kg/亩,箭筈豌豆播量3.6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b、于翌年4月中旬继续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6:4,燕麦播量9.0kg/亩,箭筈豌豆播量3.6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c、草产量测定;

d、效益分析。

对比例3

a、于每年4月中旬翻耕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7:3,燕麦播量10.5kg/亩,箭筈豌豆播量2.7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b、于翌年4月中旬继续混合播种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7:3,燕麦播量10.5kg/亩,箭筈豌豆播量2.7kg/亩,行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9月中旬齐地刈割收获;

c、草产量测定;

d、效益分析。

下面结合实验效果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结果见下表1不同复种方式的干草产量和效益分析

青干草单价2.2元/kg,小黑麦、燕麦、黑麦种植单价均按10元/kg,箭筈豌豆15元/kg,其他投入包括播种、除草、浇水、施肥人工费及耕作收获机械费,每播种一次按照600元计算。

春播一茬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比例6-7:3-4)后冬播小黑麦后复种单播燕麦、混播黑麦+箭筈豌豆、混播燕麦+箭筈豌豆和混播小黑麦+箭筈豌豆均能达到抽穗期。“两年三收”复种模式的干草产量大小顺序为燕麦+箭筈豌豆>小黑麦+箭筈豌豆>黑麦+箭筈豌豆>单播燕麦>单播黑麦>单播小黑麦>单播箭筈豌豆。冬播小黑麦后复种单播燕麦、混播黑麦+箭筈豌豆、混播燕麦+箭筈豌豆和混播小黑麦+箭筈豌豆,增加了饲草的产量,净收益也随之增加。结果显示,复种组合为黑麦+箭筈豌豆时,其净收益最好,可达1900.2元/亩。复种组合为燕麦+箭筈豌豆次之。因此,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半农半牧区,利用撂荒地、宜草荒地资源,从改变农作物耕作制度入手,推广“两年三收”的牧草种植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保护耕地,降低了冬季土地裸度;增加了饲草供给能力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图2是本发明实验结果效果图(a)和效果图(b)。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