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谷子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70050发布日期:2020-08-07 19:05阅读:1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谷子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谷子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谷子曾经是我国主粮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上发挥过举足轻重作用。谷子具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水分利用效率高、适应性广、营养丰富等突出特点,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战略贮备作物。

近年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玉米等旱田农作物产量十分不稳定,效益开始下降。为此,部分地区开始逐步种植谷子,由于利用老品种及采用传统方法种植,产量一直很低,米质不佳,效益不好。因此提供一种新的农业种植模式,提高谷子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谷子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谷子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实用性强,低投入、高产出比较效益明显。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包括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谷子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播前准备

依次进行地块选择、整地和施底肥,其中,所施底肥为农家肥,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施肥数量,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40000-50000㎏;

(2)选用品种及种子处理

选用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并对种子依次进行晒种、盐水浸种、种子拌种与包衣处理;

(3)播种

选用覆膜穴播机平播,实现施肥、铺管、覆膜、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作业;每公顷施肥为含氮磷钾复合肥300-400㎏;地膜一膜两行,滴灌管铺在两行中间,打孔穴播,穴距为12cm,每公顷约13万穴;谷子芽率在85%以上的种子,每公顷用种量3-4㎏,每穴播4-6粒,谷子播种深度3-5cm。

(4)田间管理

进行防风护膜、中耕、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管理,并在浇水时伴随追肥同时进行,实现水肥一体化。

进一步地,所述播前准备中,地块选择平坦的沙壤土,谷子轮作倒茬,前茬作物为豆类;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与深翻,灭茬深度15cm以上,翻地深度20-25cm,翻后及时耙平,达到播种状态。

优选地,所述盐水浸种为:在播种前3-5d将种子放在浓度为10%的盐水中,捞出秕谷、草籽及杂质后,取出下沉籽粒,用清水洗3遍,捞出晾干;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谷子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方法,浇水、施肥同步进行,减少水、肥无效流失,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起到提高地温,土壤保温保湿,减少田间杂草,促进谷子的生长发育过程等作用,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操作简便易行,节约了劳动力生产成本,增加了肥、水利用效率,提高了谷子单位面积产量和谷子籽粒品质,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谷子覆膜、铺管、打孔、播种配套技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谷子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播前准备

依次进行地块选择、整地和施底肥,地块选择平坦的沙壤土,谷子轮作倒茬,前茬作物为豆类;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与深翻,灭茬深度15cm以上,翻地深度20-25cm,翻后及时耙平,达到播种状态。例如在吉林省乾安县,选择地势平整的沙壤土为试验田,前茬作物是大豆茬,未使用过对种谷子有害农药。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与深翻,灭茬深度20cm,翻地深度22cm,翻后及时耙平,达到播种状态。

其中,所施底肥为农家肥,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施肥数量,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45000㎏;

(2)选用品种及种子处理

选用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并对种子依次进行晒种、盐水浸种、种子拌种与包衣处理;本实施例中,选用通过国家登记的抗除草剂品种公谷88,该品种株高矮、分蘖力强、生育期126天,被评为国家二级优质米。在播前半个月左右,选择晴朗天气,将谷种摊在席上,晒2-3d即可。所述盐水浸种为:在播种前3-5d将种子放在浓度为10%的盐水中,捞出秕谷、草籽及杂质后,取出下沉籽粒,用清水洗3遍,捞出晾干;所述种子拌种与包衣为:根据不同防治对象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白发病,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黑穗病,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0.3%拌种;线虫病,用种子重量0.1-0.2%的1.8%阿维菌素乳油拌种。

(3)播种

东北春谷区,通常在5月上旬,土壤5-10㎝耕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播种较为适宜。选用覆膜穴播机平播,实现施肥、铺管、覆膜、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作业;每公顷施含氮磷钾复合肥350㎏;地膜选用幅宽900mm,厚度0.008cm以上的微膜,每公顷用量4-5捆。地膜一膜两行,滴灌管铺在两行中间,打孔穴播,膜上行距为50cm,膜间行距为70cm,平均行距为60cm,穴距为12cm,每公顷约13万穴,宽窄行种植,通风透光,有利于作物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谷子芽率在85%以上的种子,每公顷用种量3-4㎏,每穴播4-6粒,谷子播种深度3-5cm。

(4)田间管理

进行防风护膜、中耕、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管理,并在浇水时伴随追肥同时进行,实现水肥一体化。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风沙较大,铺膜后,要密切关注与巡查,随时铲土压膜、护边。所述中耕包括地膜覆盖谷子田,于苗期至抽穗期之间,在膜间露地用小犁铧进行中耕2-3次,松动土壤,通风透气,防治土壤板结。

所述化学除草包括:由于选用抗除草剂品种,无需间苗与定苗,在谷苗3-5片叶时,大约在谷苗出苗后12-16d,选择无风晴天,利用配套除草剂(烯禾啶)垄上均匀喷雾,亩用量为80-100ml,兑水40㎏;有阔叶杂草的田间,选用灭草松触杀型除草剂,亩用量为48-96g,兑水30-40㎏;喷药时距离蔬菜、树木及双子叶植物50m以上。

所述田间管理中,在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两次水肥,追肥在浇水时同时进行,追肥所用肥料是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每次亩用肥量为7.5-10㎏尿素和1-1.5㎏磷酸二氢钾,亩稀释肥料用水量为125-150㎏。浇水、施肥可以同步进行,通过对谷子各阶段需水、需肥特征分析,进行科学灌溉与追肥,减少水、肥无效流失,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起到提高地温,土壤保温保湿,减少田间杂草,促进谷子的生长发育过程等作用,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机械施肥、覆膜、铺管、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作业,作业效率高,操作简单;水肥一体化方法,浇水、追肥可以按需同步进行,减少无效水肥流失,见效明显。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抗性强品种尤为重要。东北春谷区谷子主要病虫害为白发病、黑穗病、线虫病、谷温病、纹枯病,粟芒蝇、粟负泥虫、玉米螟、粘虫、蚜虫和地下害虫等。

白发病、黑穗病、线虫病为侵染性病害,谷子在萌发至出土前最易被侵染。播种后气温低,谷子出苗慢,易发病。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防治最好办法是播种前种子包衣处理。

谷瘟病、纹枯病在潮湿多雨天气易发病,在田间初见叶瘟病斑时,可选用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如果病情发展较快,5-7d再酌情补防1次。

所述病虫害防治中虫害防治主要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化学防治,及辅助以诱杀成虫物理方法防治;地下害虫主要发生在苗期,采用沟施毒谷防治。

收获时期谷子的收获时期,一般以腊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最好,谷穗断青,籽粒变黄、变硬,含水量低于15%。谷子收获采用全喂入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脱粒。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