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处理物及其用于清除百合科中药材地杂草种子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56869发布日期:2020-08-25 18:3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植保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杂草防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表面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经水洗法调查,江苏省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中共检测到杂草种子15科54种,旱田和水田各有41和45种,二者共有种类占多数但优势种有差异,通泉草(mazusjaponicas(thunb.)kuntze)、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l.)、水苋菜(ammanniabacciferal.)、千金子(leptochloachinensis(l.)nees)、棒头草(polypogonfugaxneesexsteud.)和牛繁缕(malachiumaquaticum(l.)fries)等种类为二者的共有优势种;杂草种类最多的为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分别占种类总数的22.6%和20.8%。明确土壤杂草种子库与农田杂草群落间的关系对杂草综合管理(iwm)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除草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及杂草抗药性问题的产生,严重破坏了农田生态环境。iwm要求杂草的治理工作必须遵循生态规律,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与环境相容的除草措施来控制杂草的危害。杂草种子库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预测杂草的发生危害、在精确农业中定时、定点、定量使用除草剂及其他控草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样可以减轻盲目使用除草剂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除草剂对杂草的选择压力,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

目前,土壤杂草种子库的清除主要依赖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农艺措施、生态控草为辅的策略。采取有效的化学除草措施能够大大减少杂草的开花结实,从而显著降低杂草种子库的输入量。稻田实行化学除草时,土壤杂草种子库密度每年可减少3.4%-18.5%。玉米田连续3年使用阿特拉津并进行间作后,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数量可减少近70%,但若停止阿特拉津的使用,改用栽培措施控草,3年后杂草种子库大小是连续使用阿特拉津小区的25倍。耕作方式可以影响杂草种子库的密度和种类组成。feldman等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田的土壤杂草种子库,发现杂草种子库的密度随耕作方式的不同而变化,犁耕方式下的杂草种子库密度最低(15710粒/m2),而免耕最密集(102179粒/m2)。作物轮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杂草管理措施,对杂草种子库的密度和种类组成有显著影响。在玉米连作田中进行玉米-大豆轮作,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数量可以降低50%以上。以上控制土壤杂草种子库的方法存在控制效果差、费时长、费工多的缺点。

土壤消毒是一种快速、高效杀灭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杂草、土传病毒、地下害虫、啮齿动物的技术,能很好地解决高附加值作物连续种植中的重茬问题,并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熏蒸剂通常具有杀死所有生物的特性,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手段。土壤消毒需要将药剂均匀施到靶标部位,而且要求在种植前熏蒸剂完全敞气散发完,因而较传统的地面施药技术,土壤消毒技术更复杂,通常由专业人员操作。土壤消毒技术的进展表现在提高药剂分布的均匀性、减少熏蒸剂的散发、减少熏蒸剂的用量、提高使用人员的安全性和化学与非化学的协同作用上。

土壤种子库是中药材地上杂草产生的根本来源,作为杂草群落综合体的潜杂草群落,是杂草种群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大小、种类组成及结构特点决定了将来中药材地杂草的发生危害情况,其动态变化与田间作物、耕作栽培方式及杂草防除措施密切相关。百合科中药材是我国地道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播种面积较大,如百合、玉竹、黄精等。目前,应用土壤消毒技术消除百合科中药材土壤种子库的方法仍未有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清除百合科中药材地杂草种子库的方法,解决中药材地杂草危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除百合科中药材地杂草种子库的土壤处理物,其包括土壤熏蒸剂和有机肥。

优选地,所述的土壤熏蒸剂为化学熏蒸剂。

优选地,所述化学熏蒸剂选自1,3-二氯丙烯、氯化苦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有机肥为生物有机肥。

一种用于杂草防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土壤处理物处理土壤,并将薄膜覆盖于土壤之上。

优选地,所述薄膜为不透气膜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在于提供一种清除百合科中药材地杂草种子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相对湿度为65%左右的百合科中药材地深翻15-30cm,晾晒15-20天,充分均匀旋耕土壤,保证土壤颗粒的最大直径小于2cm后起垄,土壤颗粒的直径小于2cm,提高了连作土壤的透气性,使熏蒸剂气体在土层中移动效果更好,提高熏蒸效果;

s2:将有效成分含量为99.5%的熏蒸剂原液和有机肥混合施用至土壤中,使注入孔穴完全被土壤覆盖,防止熏蒸剂气体在盖膜之前泄漏至空气中,影响熏蒸效果。然后在土壤上方盖上完全不透气膜,且能防止熏蒸剂气体泄漏挥发,影响熏蒸效果,用土将完全不透气膜膜边密封,防止气体向外泄漏,影响熏蒸效果;同时用装有土壤的袋子压在薄膜上方,使土壤与膜贴合,防止被风力掀开;

s3:盖膜熏蒸25-30天后揭去完全不透气膜,盖膜熏蒸的时间越长,土壤中熏蒸剂挥发更彻底,从而扩撒的范围越大,除草效果就更好,盖膜熏蒸25-30天使熏蒸剂气体在完全不透气膜内可以有效杀灭掉土壤中存在杂草种子。

作为优选,上述s2中熏蒸处理的熏蒸剂原液注入土壤的深度为20-30cm,且相邻的两处注射点之间的间距为15-30cm,注入量为2-3ml,由于熏蒸剂原液产生的熏蒸剂气体在土壤中挥发扩散,且扩散的半径为30-35cm,故本技术方案中的注入深度和注入间距可以使整个种植土壤中各个区域均能被熏蒸。

作为优选,上述s1中熏蒸前处理是将相对湿度为60-65%的百合科中药材地深翻20-25cm,晾晒15-20天,充分均匀旋耕土壤,保证土壤颗粒的最大直径小于1.5cm后起垄,保证土壤颗粒的直径小于1.5cm,进一步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使熏蒸剂气体在土层中移动效果更好,提高熏蒸效果。

作为优选,上述s3中熏蒸后处理是盖膜熏蒸30天后揭去完全不透气膜,放气8天,待气体挥发后,对熏蒸后的土壤进行蔬菜发芽实验,当种子的发芽率大于90%时,再次旋耕土壤,起垄,移栽百合科中药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土壤处理物未使用化学除草剂即可有效抑制百合科中药材土壤中杂草种子萌发;

2、本发明的土壤处理物可以在短期内显著增加土壤中氮累积矿化量,并且熏蒸剂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均易分解,在作物根茎叶和果实中均不存在残留;

3、本发明的土壤处理物可以有效提高百合科中药材的出苗和存苗率,同时能有效增强植株长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用原料均市购获得。

一、处理实施例、实施例1

一种清除百合科中药材地杂草种子库的方法,依次包括:前处理:将相对湿度为60%的百合地深翻15cm,晾晒30天,充分均匀旋耕土壤,保证土壤颗粒的最大直径小于2cm后起垄。熏蒸处理:将有效成分含量为99.5%的氯化苦原液注入土壤中,所述氯化苦原液注入土壤的深度为15cm,且相邻的两处注射点之间的间距为30cm,注入量为2ml,注射结束后混入微生物有机肥5g压实注入穴孔,然后在土壤上方盖上完全不透气膜,并使土壤与膜贴合,且将边缘压实。熏蒸后处理:盖膜熏蒸25天后揭去完全不透气膜,放气10天,待气体挥发后,对熏蒸后的土壤进行蔬菜发芽实验,当种子的发芽率大于85%时,再次旋耕土壤,起垄,移栽百合籽条。将不做熏蒸处理的土壤做对比,移栽30天后,调查杂草株数,计算防控效果。结果如下:不做处理的百合地杂草株数为219株/m2,土壤熏蒸处理的百合地杂草株数为11株/m2,防控效果达94.98%。移栽30天后,收集两种处理的土壤每个100个土样,在取每个土样时,将其按深度分为0-5cm、5-10cm、10-15cm三部分,分开收装。每样田取样折合面积约为0.6m2。将取得的土样分别铺于温室盆钵中,厚度约为3cm,每日浇水,保持土壤温度,让杂草种子自然萌发(期间日平均气温为15℃)、出苗后分类记录杂草幼苗数量。直至不再有幼苗出土时,再混匀土样,风干,再浇水,施少量kno3,促其进一步萌发。如此反复循环,至不再有杂草出土时为止、重复5次。土样测定结果表明,未处理土壤每平方米总出草量为3647株,其中稗草1654株,千金子984株;在垂直分布上,0-5cm范围上土壤杂草萌发株数为2011株、5-10cm平均株数为792株、10-15cm平均株数为1009株。熏蒸处理每平方米总出草量为84株,其中稗草26株,千金子11株;在垂直分布上0-5cm范围上土壤杂草萌发株数为37株、5-10cm平均株数为26株、10-15cm平均株数为21株。可知,熏蒸处理消除土壤杂草种子效果达97.70%,消除土壤稗草种子效果达98.43%,消除土壤千金子种子效果达98.88%。熏蒸处理地百合出苗率达99%,存苗率达100%;对照区百合出苗率84%,存苗率90%。

2、实施例二

一种清除百合科中药材地杂草种子库的方法,依次包括:前处理:将相对湿度为60%的玉竹地深翻15cm,晾晒30天,充分均匀旋耕土壤,保证土壤颗粒的最大直径小于2cm后起垄。熏蒸处理:将有效成分含量为99.5%的氯化苦原液注入土壤中,所述氯化苦原液注入土壤的深度为15cm,且相邻的两处注射点之间的间距为30cm,注入量为2ml,注射结束后混入微生物有机肥5g压实注入穴孔,然后在土壤上方盖上完全不透气膜,并使土壤与膜贴合,且将边缘压实。熏蒸后处理:盖膜熏蒸25天后揭去完全不透气膜,放气10天,待气体挥发后,对熏蒸后的土壤进行蔬菜发芽实验,当种子的发芽率大于85%时,再次旋耕土壤,起垄,移栽玉竹籽条。将不做熏蒸处理的土壤做对比,移栽30天后调查杂草株数,计算防控效果。结果如下:不做处理的玉竹地杂草株数为178株/m2,土壤熏蒸处理的玉竹地杂草株数为5株/m2,防控效果达97.19%。移栽30天后,收集两种处理的土壤每个100个土样,在取每个土样时,将其按深度分为0-5cm、5-10cm、10-15cm三部分,分开收装。每样田取样折合面积约为0.6m2。将取得的土样分别铺于温室盆钵中,厚度约为3cm,每日浇水,保持土壤温度,让杂草种子自然萌发(期间日平均气温为15℃)、出苗后分类记录杂草幼苗数量。直至不再有幼苗出土时,再混匀土样,风干,再浇水,施少量kno3,促其进一步萌发。如此反复循环,至不再有杂草出土时为止、重复5次。土样测定结果表明,未处理土壤每平方米总出草量为3822株,其中稗草1721株,千金子1025株;在垂直分布上,0-5cm范围上土壤杂草萌发株数为1922株、5-10cm平均株数为1172株、10-15cm平均株数为728株。熏蒸处理每平方米总出草量为136株,其中稗草35株,千金子19株;在垂直分布上0-5cm范围上土壤杂草萌发株数为76株、5-10cm平均株数为27株、10-15cm平均株数为33株。可知,熏蒸处理消除土壤杂草种子效果达96.44%,消除土壤稗草种子效果达97.97%,消除土壤千金子种子效果达98.15%。熏蒸处理地玉竹出苗率达98%,存苗率达100%;对照区玉竹出苗率82%,存苗率91%。

3、实施例3

一种清除百合科中药材地杂草种子库的方法,依次包括:前处理:将相对湿度为60%的黄精地深翻15cm,晾晒30天,充分均匀旋耕土壤,保证土壤颗粒的最大直径小于2cm后起垄。熏蒸处理:将有效成分含量为99.5%的氯化苦原液注入土壤中,所述氯化苦原液注入土壤的深度为15cm,且相邻的两处注射点之间的间距为30cm,注入量为2ml,注射结束后混入微生物有机肥5g压实注入穴孔,然后在土壤上方盖上完全不透气膜,并使土壤与膜贴合,且将边缘压实。熏蒸后处理:盖膜熏蒸25天后揭去完全不透气膜,放气10天,待气体挥发后,对熏蒸后的土壤进行蔬菜发芽实验,当种子的发芽率大于85%时,再次旋耕土壤,起垄,移栽黄精籽条。将不做熏蒸处理的土壤做对比,移栽30天后调查杂草株数,计算防控效果。结果如下:不做处理的玉竹地杂草株数为224株/m2,土壤熏蒸处理的黄精地杂草株数为27株/m2,防控效果达87.94%。土样测定结果表明,未处理土壤每平方米总出草量为3363株,其中稗草1247株,千金子564株;在垂直分布上,0-5cm范围上土壤杂草萌发株数为1479株、5-10cm平均株数为947株、10-15cm平均株数为937株。熏蒸处理每平方米总出草量为122株,其中稗草41株,千金子14株;在垂直分布上0-5cm范围上土壤杂草萌发株数为55株、5-10cm平均株数为29株、10-15cm平均株数为38株。可知,熏蒸处理消除土壤杂草种子效果达96.37%,消除土壤稗草种子效果达96.71%,消除土壤千金子种子效果达97.52%。熏蒸处理地黄精出苗率达99%,存苗率达99%;对照区黄精出苗率90%,存苗率87%。

4、实施例4

一种清除百合科中药材地杂草种子库的方法,依次包括:前处理:将相对湿度为65%的黄精地深翻20cm,晾晒25天,充分均匀旋耕土壤,保证土壤颗粒的最大直径小于2cm后起垄。熏蒸处理:将有效成分含量为99.5%的氯化苦原液注入土壤中,所述氯化苦原液注入土壤的深度为30cm,且相邻的两处注射点之间的间距为25cm,注入量为2ml,注射结束后混入微生物有机肥10g压实注入穴孔,然后在土壤上方盖上完全不透气膜,并使土壤与膜贴合,且将边缘压实。熏蒸后处理:盖膜熏蒸25天后揭去完全不透气膜,放气10天,待气体挥发后,对熏蒸后的土壤进行蔬菜发芽实验,当种子的发芽率大于85%时,再次旋耕土壤,起垄,移栽黄精籽条。将不做熏蒸处理的土壤做对比,移栽30天后调查杂草株数,计算防控效果。结果如下:不做处理的玉竹地杂草株数为214株/m2,土壤熏蒸处理的黄精地杂草株数为7株/m2,防控效果达96.73%。土样测定结果表明,未处理土壤每平方米总出草量为4518株,其中稗草1815株,千金子1055株;在垂直分布上,0-5cm范围上土壤杂草萌发株数为2018株、5-10cm平均株数为1164株、10-15cm平均株数为1336株。熏蒸处理每平方米总出草量为211株,其中稗草47株,千金子25株;在垂直分布上0-5cm范围上土壤杂草萌发株数为116株、5-10cm平均株数为56株、10-15cm平均株数为39株。可知,熏蒸处理消除土壤杂草种子效果达97.41%,消除土壤稗草种子效果达97.90%,消除土壤千金子种子效果达97.63%。熏蒸处理地黄精出苗率达100%,存苗率达100%;对照区黄精出苗率85%,存苗率80%。

5、实施例5

一种清除百合科中药材地杂草种子库的方法,依次包括:前处理:将相对湿度为65%的黄精地深翻20cm,晾晒25天,充分均匀旋耕土壤,保证土壤颗粒的最大直径小于2cm后起垄。熏蒸处理:将有效成分含量为99.5%的1,3-二氯丙烯原液注入土壤中,所述1,3-二氯丙烯原液注入土壤的深度为30cm,且相邻的两处注射点之间的间距为25cm,注入量为2ml,注射结束后混入微生物有机肥10g压实注入穴孔,然后在土壤上方盖上完全不透气膜,并使土壤与膜贴合,且将边缘压实。熏蒸后处理:盖膜熏蒸25天后揭去完全不透气膜,放气10天,待气体挥发后,对熏蒸后的土壤进行蔬菜发芽实验,当种子的发芽率大于85%时,再次旋耕土壤,起垄,移栽黄精籽条。将不做熏蒸处理的土壤做对比,移栽30天后调查杂草株数,计算防控效果。结果如下:不做处理的玉竹地杂草株数为220株/m2,土壤熏蒸处理的黄精地杂草株数为14株/m2,防控效果达93.64%。土样测定结果表明,未处理土壤每平方米总出草量为3844株,其中稗草1297株,千金子621株;在垂直分布上,0-5cm范围上土壤杂草萌发株数为1714株、5-10cm平均株数为1115株、10-15cm平均株数为1015株。熏蒸处理每平方米总出草量为147株,其中稗草27株,千金子12株;在垂直分布上0-5cm范围上土壤杂草萌发株数为76株、5-10cm平均株数为39株、10-15cm平均株数为32株。可知,熏蒸处理消除土壤杂草种子效果达96.18%,消除土壤稗草种子效果达94.14%,消除土壤千金子种子效果达98.07%。熏蒸处理地黄精出苗率达100%,存苗率达100%;对照区黄精出苗率83%,存苗率86%。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