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芸苔素内酯、菊胺酯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18773发布日期:2021-11-03 16:0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芸苔素内酯、菊胺酯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芸苔素内酯、菊胺酯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2.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种植经常会发生恶苗病和稻瘟病,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近年来,广东稻瘟病年发生面积不少于50万亩,而且出现逐年增加趋势,局部大爆发并不少见,稻瘟病可能发生在省域内的任何年头、任何季节。
3.大豆紫斑病对于大豆种植危害也非常大,主要为害豆荚和豆粒,也为害叶和茎。苗期染病,子叶上产生褐色至赤褐色圆形斑,云纹状。真叶染病初生紫色圆形小点,散生,扩展后形成多角形褐色或浅灰色斑。茎秆染病形成长条状或梭形红褐色斑,严重的整个茎秆变成黑紫色,上生稀疏的灰黑色霉层。
4.菊胺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生长调节类农药,具有优良的增产效果,但目前尚未有菊胺酯或其复配农药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和稻瘟病相关的报道,也没有能够防治大豆紫斑病相关应用的报道。
5.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和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芸苔素内酯、菊胺酯的农药组合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芸苔素内酯、菊胺酯的农药组合物,含有芸苔素内酯和菊胺酯。
8.优选的,芸苔素内酯和菊胺酯的含量重量比为(1~20)∶(200~1000)。
9.优选的,所述芸苔素内酯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5-0.1%。
10.优选的,所述菊胺酯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5%。
11.优选的,所述芸苔素内酯为28-高芸苔素内酯、24-表芸苔素内酯、25-甲基芸苔素内酯、丙酰芸苔素内酯、28-表高芸苔素内酯、混表芸苔素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2.优选的,所述芸苔素内酯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2%。
13.优选的,所述菊胺酯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3%。
14.优选的,其余成分是常规助剂、溶剂、乳化剂、湿润分散剂、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
多种成分。
15.进一步地,所述重量配比的各原料混合均匀,与农药上允许的助剂制成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油悬浮剂、干悬浮剂、可溶粉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中的任意一种。
16.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在水稻浸种或大豆拌种应用所述组合物与水稻或玉米的重量比为1∶300-1200,按照所述重量百分比计算称量各组分,充分溶解搅拌均匀,使用时用水稀释后使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8.(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和稻瘟病及大豆紫斑病的复配型农药,本发明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明显,达到了单一组分不能达到的效果。
19.(2)本发明针对性强,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和稻瘟病及大豆紫斑病,对水稻和大豆种植同时具有良好作用。
20.(3)本发明应用于水稻浸种或大豆拌种,可促进根部发育,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水分利用率,提高抗寒、抗旱和抗倒伏能力,增产20%以上。
21.(4)在植物体内无残留,对自然环境、作物本身和其它生物均没有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特征、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在此列出的所有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范围进行限定。
23.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24.实施例1
25.一种含芸苔素内酯、菊胺酯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28-高芸苔素内酯0.005%,菊胺酯1%,其余的是农药使用的常规助剂、溶剂、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辅料成分,按照常规制剂方法配制成乳油药剂。
26.实施例2
27.一种含芸苔素内酯、菊胺酯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28-高芸苔素内酯0.01%,菊胺酯3%,其余的是农药使用的常规助剂、溶剂、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辅料成分,按照常规制剂方法配制成乳油药剂。
28.实施例3
29.一种含芸苔素内酯、菊胺酯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28-高芸苔素内酯0.02%,菊胺酯5%,其余的是农药使用的常规助剂、溶剂、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辅料成分,按照常规制剂方法配制成乳油药剂。
30.实施例4
31.一种含芸苔素内酯、菊胺酯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28-高芸苔素内酯0.1%,菊胺酯3%,其余的是农药使用的常规助剂、溶剂、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辅料成分,按照常规制剂方法配制成乳油药剂。
32.实施例5
33.一种含芸苔素内酯、菊胺酯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28-高芸苔素内酯
0.02%,菊胺酯3%,其余的是农药使用的常规助剂、溶剂、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辅料成分,按照常规制剂方法配制成乳油药剂。
34.对比例1
35.一种含芸苔素内酯、菊胺酯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28-高芸苔素内酯0.02%,其余的是农药使用的常规助剂、溶剂、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辅料成分,按照常规制剂方法配制成乳油药剂。
36.对比例2
37.一种含芸苔素内酯、菊胺酯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菊胺酯3%,其余的是农药使用的常规助剂、溶剂、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辅料成分,按照常规制剂方法配制成乳油药剂。
38.对比例3
39.使用与实施例农药相同含量的常规助剂、溶剂、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辅料成分。
40.田间应用试验
41.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应用于水稻和玉米进行试验,实验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实验地点为在江西农业大学测试中心的大型人工气候室进行。
42.实验所用水稻和大豆均为普通种子。各种试剂均为分析纯粉剂,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使用me204型电子天平(精确到0.0001g,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相关玻璃器皿(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43.试验方案:选取本发明的药剂组合物实施例1-5和对比例1-3。进行了拌种或浸种测试实验,并同时进行了清水对比实验。实验中实施例和对比例药物用量相同,药物用量为药物与种子重量比1∶1000,水稻浸种24小时,大豆拌种后晾2天。
44.水稻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45.表1本发明的水稻药剂试验结果
[0046][0047]
从表1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和对比例1-3相比,本发明的药剂组合物(实施例1-5)表现出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明显,产生了单一组分不能达到的达不到的效果,其中药效最好的是实施例5(0.02%28-高
·
3%菊胺酯)。相比清水浸种,本发明药剂对水稻的恶苗病和稻瘟病防治率达97%以上,单一组分药物无防治效果或只能起到微弱效果,说明各组分之间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产率提高了21-25%,水稻长势良好,抗逆能力也有很大提升。
[0048]
大豆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0049]
表2本发明的大豆药剂试验结果
[0050][0051][0052]
从表2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应用于大豆拌种,和对比例1-3相比,本发明的药剂组合物(实施例1-5)表现出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明显,产生了单一组分不能达到的达不到的效果,,其中药效最好的是实施例5(0.02%28-高
·
3%菊胺酯)。相比清水和单一组分拌种,本发明药剂对大豆紫斑病防治率达到了97%以上,单一组分药物无效或只能起到微弱效果,说明各组分之间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产率提高了28%以上,大豆空秕率也下降明显,说明本发明具有降低大豆空秕率的效果,大豆抗寒、抗旱及抗倒伏能力也有很大提升。
[0053]
实验表明,不同芸苔素内酯以及助剂、溶剂、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辅料成分的不同选择对药剂药效基本无影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和稻瘟病及大豆紫斑病的复配型农药,本发明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明显,达到了单一组分不能达到的效果,针对性强,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和稻瘟病及大豆紫斑病,对水稻和大豆种植同时具有良好作用,应用于水稻或大豆拌种,可促进根部发育,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水分利用率,提高抗寒、抗旱和抗倒伏能力,增产20%以上,在植物体内无残留,对自然环境、作物本身和其它生物均没有影响。
[0054]
上述实施例中效果数据均为实验手段获取,可能存在无法避免的一定范围内的合理误差,但不影响对本发明内容的说明。
[0055]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较优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饰、修改及替代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