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98713发布日期:2020-11-04 03:54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精卵孵化方法,所属技术领域为渔业。



背景技术:

在鲤工厂化人工孵化过程中,特别在鱼卵孵化的破膜期,卵膜分解会造成氨氮升高,导致出苗率和鱼苗成活率降低,因此需要大量用水,针对鲤受精卵工厂化孵化进程中,随着死卵不断分解、受精卵破膜,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气体不断积累,导致水质变坏,影响鱼卵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目前多数鱼卵工厂化孵化多采用一次性流水孵化的方式,解决水质变坏的问题,其缺点是会消耗大量用水,特别是采用锅炉提温的方式供水还会流失大量热能,消耗大量电能、燃料和因不断提温所需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鲤受精卵采用一次性流水孵化的方式,导致消耗大量用水、电能、燃料和因不断提温所需劳动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方法。

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方法如下:

一、将剔除死卵的受精卵按照90-150万粒/m3放入环式孵化池内并开启内循环方式,循环过程中水流速为12-25m/min,水温为18-24℃,然后再按2.5-6.0m3/h的流量,每间隔6-8小时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每次1小时;

二、开始破膜时,按照5.0-10.0m3/h的流量,每间隔6-8小时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每次1小时;

三、完全破膜且水温为18-24℃、ph值为6.5-8.5、溶解氧≥5.0mg/l、氨氮≤0.02mg/l的条件下,变为内循环方式,再按照2.5-6.0m3/h的流量,每间隔6-8小时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每次1小时,即完成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

所述孵化期间,采用档板设置于环层,并及时清除死卵分解产生的泡沫,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步骤二所述破膜期间加大水流量及时带走卵膜,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本方法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①对将要进行孵化的受精卵剔除未受精的死卵;

②然后将剔除死卵的受精卵放入环式孵化池内并开启内循环方式,孵化期间仅每隔8小时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小时;

③孵化期间,采用档板设置于环层,并及时清除死卵和破膜时分解产生的泡沫,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④在破膜期间适量加大新水及时带走卵膜,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孵化水体保持稳定的交换量,从而提高鱼卵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

本发明孵化方法在孵化期间,采用循环水进行鲤受精卵孵化,减少了孵化用水量、提温所用人工和消耗能源,达到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发明以内循环孵化方式为主,结合定时换水,可以保证孵化期间孵化水体水质与流水孵化的水质相近,也保证了鱼卵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同时使整个孵化期可以节水、节能近一半,也降低人员劳动强度。

本方法与常规全程流水孵化相比,整个孵化期可以节水、节能48.51%。

附图说明

图1是实验一中孵化期间不同换水方式溶解氧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2是实验一中孵化期间不同换水方式opr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3是实验一中孵化期间不同换水方式氨氮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4是实验一中孵化期间不同换水方式ph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采用的环式孵化池结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方法如下:

一、将剔除死卵的受精卵按照90-150万粒/m3放入环式孵化池内并开启内循环方式,循环过程中水流速为12-25m/min,水温为18-24℃,然后再按2.5-6.0m3/h的流量,每间隔6-8小时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每次1小时;

二、开始破膜时,按照5.0-10.0m3/h的流量,每间隔6-8小时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每次1小时;

三、完全破膜且水温为18-24℃、ph值为6.5-8.5、溶解氧≥5.0mg/l、氨氮≤0.02mg/l的条件下,变为内循环方式,再按照2.5-6.0m3/h的流量,每间隔6-8小时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每次1小时,即完成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孵化期间,采用档板设置于环层,并及时清除死卵分解产生的泡沫,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每间隔8小时换水一次。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然后再按4.42m3/h的流量换水。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开始破膜时,按照9.68m3/h的流量,每间隔8小时换水一次。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再按照4.42m3/h的流量换水。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每间隔8小时换水一次。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采用下述实验验证本发明效果:

实验一:

2018-2019年度开展了工厂化环型孵化池鲤受精卵不同换水方式孵化效果研究。

对鲤受精卵进行二种换水方式,孵化期间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实验,实验利用直径为6m的a01和a04二个孵化环道进行比较,孵化环层宽度为0.6米,按正常容受精卵量3400万粒,水温21℃,水源为经过滤和提温后的地下水。

第一种:

鲤受精卵流水方式孵化方法如下:

实验前24小时为了节水,采用内循环方式,之后a01为常流水,流量为2.98m3/h,换水量累计为125.16m3;开始破膜时加大流量8.08m3/h,换水量累计为145.44m3;完全破膜后且水质稳定(水温为18-24℃、ph值为6.5-8.5、溶解氧≥5.0mg/l、氨氮≤0.02mg/l)后再更为内循环方式,换水总量为270.6m3;水温从12℃提升到20℃,每立方米水体需要消耗天然气2.5m3,整个孵化期累计耗能3517.8元。

第二种:

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方法如下:

一、定期换水方式,24小时之前亦为内循环方式,将剔除死卵的受精卵按照90-150万粒/m3放入环式孵化池内并开启内循环方式,循环过程中水流速为12-25m/min,水温为18-24℃,之后a04按照4.42m3/h的流量,每间隔8小时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每次1小时,换水量累计为61.88m3

二、开始破膜时,加大流量至9.68m3/h的流量,每间隔8小时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每次1小时,换水量累计为77.44m3

三、完全破膜且水质稳定(水温为18-24℃、ph值为6.5-8.5、溶解氧≥5.0mg/l、氨氮≤0.02mg/l)后再变为内循环方式,再按照4.42m3/h的流量,每间隔8小时换水一次,换水时间每次1小时,即完成鲤受精卵循环水孵化,换水总量为139.32m3,整个孵化期累计耗能1811.2元。

从实验结果(表1)得出:鲤受精孵化期间,采用流水和内循环(隔8小时换水1小时)这二种换水方式对其受精率和孵化率无明显差异,孵化期间氨氮、溶解氧、opr、ph值变化趋势一样,但内循环孵化方式较流水方式孵化用水量和耗能节省近1倍。

表1鲤受精卵不同换水方式孵化实验结果

实验二:

小水簇箱模拟不同水体在鲤受精卵破膜期水质变化情况:

对鲤受精卵进行四种水体在破膜期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实验,实验采用48.8×48.6×12.5cm的小水簇箱,每箱容受精卵2000粒,水温22-24℃。

实验分设4个组,

其一,孵化期每间隔6小时进行更换水体一次,直到破膜;

其二,孵化期每间隔8小时进行更换水体一次,直到破膜;

其三,孵化期保持静水,直到破膜;

其四,孵化期采用微流水,使鱼卵保持翻动状态,直到破膜。

从实验结果得出:6小时换水、8小时换水氨氮无显著差异,略低于静水孵化组,高于流水孵化。

表2鲤受精卵不同水体孵化实验结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