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迪庆藏猪的杂交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93647发布日期:2020-11-27 12:50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迪庆藏猪的杂交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迪庆藏猪是藏猪的类型之一,是我省特有的珍稀高原型猪种,主要分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和德钦县海拔3000~4000m的低氧高寒地区,具有耐低温低氧,沉脂能力强,肌肉纤维特细、肉质细嫩、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呈味氨基酸含量高,肉味鲜美等特点。云南迪庆藏猪和分布在西藏、四川的藏猪相比,迪庆藏猪为一个独立的更有特色的一个类群,具有分布面广、群体数量大,遗传纯度高,体型较大,生长速度更快,肉质更好,肉中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呈味氨基酸含量高、肉味鲜美的特点,尤其是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在几个藏猪类群中为迪庆藏猪所特有。

但由于迪庆藏猪饲养管理粗放,以白天放牧、晚上补饲或全放牧冬季圈舍催肥为饲养方式,多为自食极少上市。以放牧为主,所以,也就没有系统选育,更谈不上杂交利用,乱交乱配严重,近交反交程度高,导致迪庆藏猪生产特性下降,存栏数量急剧减少,退化严重。而且其与国外引进品种相比,由于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繁殖率低(母猪年产0.9~1.2胎,6~8头/胎,断奶成活4~5头)、生长周期长(14月~18月14.3kg~72.9kg、18月~21月35.6kg~69.62kg)、生产效率低(料重比3.975:1)、无法进行集约化饲养,养殖利润低,没有龙头企业,再加上国外品种的冲击,导致了群体数量逐年下降(1980年存栏106721头,1995年存栏84749头,2014年存栏56000头),群体的生产力不断降低,不但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猪肉产品消费需求,而且迪庆藏猪的优秀遗传资源已经濒临灭绝的危险。

为进一步拓展迪庆藏猪的利用途经,探索以“利用促进保护”的模式,从2015年开始,我们开始了迪庆藏猪杂交利用研究。经过5年多的研究,终于形成了如下杂交利用模式,其即能解决迪庆藏猪生产过程中的繁殖特性(产活仔数约为4~6个)和生长特性(日增重在200g左右)低的问题,还能保障其肉质风味变化不大。

本申请希望通过猪新品种培育的方法,保留迪庆藏猪的优良性状基因,提升迪庆藏猪的产肉指标和生长特性,从而提升经济效益。通过杂交试验和养猪生产观测,利用“含有25%的杜洛克血缘,25%的太湖猪血统,50%的迪庆藏猪血缘”杂交方式生产肉猪,即可保留迪庆藏猪耐粗饲、肉质优良以及适应能力强等优点的同时,适当提高瘦肉率与生长速度,充分发挥了迪庆藏猪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作用,丰富了特色猪肉市场,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迪庆藏猪的杂交选育方法,保留了迪庆藏猪耐粗饲、抗病性和适应性强、肉质佳的优点,吸收杜洛克猪的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及太湖猪产仔数多等特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迪庆藏猪的杂交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以迪庆藏猪为母本,以杜洛猪为父本进行杂交,生产的杂交一代杜藏后代,其含有50%的杜洛克猪血缘,50%的迪庆藏猪血缘,选留优秀后代公母猪留种;

b:以迪庆藏猪为母本,以太湖猪为父本进行杂交,生产的杂交一代太藏后代,其含有50%的太湖猪血缘,50%的迪庆藏猪血缘,选留优秀后代公母猪留种;

c:将步骤a所得的优秀杜藏二元公猪与步骤b所得的优秀太藏二元母猪进行二次杂交(正交),或将步骤b所得的优秀太藏二元公猪与步骤a所得的优秀杜藏二元母猪进行二次杂交(反交),所生后代公母猪为云上飘香零世代种猪,其含有25%的杜洛克血缘,25%的太湖猪血统,50%的迪庆藏猪血缘;

d:用群体继代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进行横交固定,配种是本世代选留的公猪与选留的母猪进行交配(血缘叉开),经过4~5个世代建立起新品种猪的核心群;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方法对种猪进行遗传评估,主要按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种。

优选的,迪庆藏猪母本要求:被毛黑色,偶有六白,冬季密生绒毛,鬃毛坚硬发达,可延伸到十字部。体型中等,头窄长呈锥形,额较窄,嘴微长尖,耳中等大小;平伸或稍前倾,体躯窄短,背腰平直,腹部紧揍,后躯较高,尻斜,臀部瘦小;四肢较高,肢腣坚实,尾细长及地。乳头4对以上,乳头小细短,胎产活仔数5头以上,30~60公斤日增重30~60g以上,每kg增消耗精料3.4~4.0kg、青粗料14kg;屠宰率70%以上,瘦肉率40%以上。

杜洛克父本要求:被毛棕色,头中等大小,嘴短直,耳中等大小,略向前倾,背腰平直,体躯较宽,后躯发达,四肢粗壮结实,经产窝产活仔数9头以上,30~100公斤日增重850g以上,料肉比2.6:1,瘦肉率65%,肌内脂肪2.3%。

太湖猪(中型梅山系)父本要求:被毛稀疏浅黑,皮肤棕色,躯干和四肢皮肤松驰,面部有深的皱纹,耳大下垂,腹部下垂,腰线下凹,斜尻,经产母猪窝产活仔数14头以上,25~75公斤日增重400g以上,料肉比3.88:1,瘦肉率43%。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杜藏二元的留选标准为:

a1:在一月龄时,选择被毛全黑,体重大于5.5kg,乳头数在5对及以上,体型匀称,体质好的公猪和母猪;

a2:在四月龄时,选择被毛全黑,体重大于22kg,体型匀称,体质好的公、母猪,淘汰生长速度慢的公、母猪;

a3:在六月龄时,选择活体背膘薄,生长速度快的公、母猪留种,参加第二次杂交配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太藏二元的留选标准为:

b1:在一月龄时,选择被毛全黑,体重大于5公斤,乳头数在6对及以上,体型匀称,体质好的公、母猪;

b2:在四月龄时,选择被毛全黑,体型匀称,体质好的公、母猪,淘汰生长速度慢的母猪;

b3:在六月龄时,选择活体背膘薄,生长速度快的公、母猪留种,参加第二次杂交配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第三代商品猪的留选标准为:

c1:一个月龄断奶时进行第一次选留,选择断奶时体重大于5kg,体型、体质好,发育良好以及被毛全黑的猪进入留种群;

c2:四月龄时进行第二次留选,淘汰发育不良,体重较轻,和毛色不纯的第三代商品猪;

c3:6个月龄时进行严选,以100公斤体重日龄以及用b超活体测得的背膘厚度为基础,用blup动物模型来计算父系选择指数,结合产仔数育种值计算母系选择指数及综合选择指数,再根据综合选择指数的高低进行选择,同时还参考其父母和同胞的表现。

优选的,所述后备猪测定前每窝留1公3母,测定后公猪以5:1的比例,母猪3:1的比例强度选留,选择好最终的第三代商品猪新品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c经过4~5个世代的培育所得的第三代商品猪特性为:

繁殖特性:性成熟早,情期配种受胎率90%,初产母猪产活仔数8.5头以上,20天窝重35千克以上,30天断奶窝重40千克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11头以上,活产仔数10.25头以上,30天断奶窝重45千克以上;

生长速度:猪体重达到100公斤的时间为215日龄以下,日增重在450g以上,饲料报酬为3.5:1以下;

胴体品质:胴体瘦肉率55%以上,眼肌面积平均大于29.0平方厘米,三点平均背膘厚小于5厘米,肌内脂肪含量达到3.5%以上,嫩度≦35n,肉质优良;

体型外貌特征:全身被毛黑色,头大小适中,额面清秀,颜面微凹,嘴筒平直而长短适中,耳中等大小,前倾稍下垂,背腰平直,腹部紧凑,四肢粗壮,肢蹄结实,体型匀称,各部位结构良好。有效乳头5对以上,排列均匀整齐,无瞎乳头。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培育出的第三代商品猪是体型外貌一致,全身被毛黑色,头大小适中,额面清秀,颜面微凹,嘴筒平直而长短适中,耳中等大小,前倾稍下垂,背腰平直,腹部紧凑,四肢粗壮,肢蹄结实,体型匀称,各部位结构良好。有效乳头5对以上,排列均匀整齐,无瞎乳头。

母猪初产窝均产活仔8.67头以上(n=49),经产窝均产仔11头以上,产活仔10.25头以上(n=234),初生重1.01±0.28kg。该品种体型大小生长适中,成年体重在100~120kg,日增重564±105g(n=30),达100kg日龄218.63±10.12d,活体背膘22.13±9.32mm。经屠宰检测,100kg屠宰率77.57±2.45%,瘦肉率47.67±1.13%,失水率5.58±0.72%,大理石纹3.00±0.00,ph15.98±0.02,滴水损失3.73±0.35%,熟肉率57.85±0.96%,剪切力33.87±0.09n,肌内脂肪4.73±0.56,鲜味氨基酸16.77±0.89%,必需氨基酸8.30±0.35%,多不饱和脂肪酸15.32±3.76%,亚油酸13.30±4.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一种迪庆藏猪的杂交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云南省地方品种迪庆藏猪为母本,以杜洛克猪为父本进行杂交,所生后代组成杂交一代杜藏二元猪群;

(2)以云南省地方品种迪庆藏猪为母本,以太湖猪为父本进行杂交,所生后代组成杂交一代太藏二元猪群;

(3)以太藏二元猪与杜藏二元猪,进行二次杂交,所生后代为第三代商品猪的零世代猪,其含有25%的杜洛克血缘,25%的太湖猪血统,50%的迪庆藏猪血缘;

(4)群体闭锁繁殖和多世代选育阶段:用群体继代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进行横交固定,配种是本世代选留的公猪与选留的母猪进行交配,经过4~5个世代建立起新品系猪的核心群。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方法对种猪进行遗传评估,主要按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种。

具体的,上述杂交选育方法的选种以及培育的方法具体如下:

以生长速度快的杜洛克为父本,以迪庆藏猪为母本,

要求迪庆藏猪母本:被毛黑色,偶有六白,冬季密生绒毛,鬃毛坚硬发达,可延伸到十字部。体型中等,头窄长呈锥形,额较窄,嘴微长尖,耳中等大小;平伸或稍前倾,体躯窄短,背腰平直,腹部紧揍,后躯较高,尻斜,臀部瘦小;四肢较高,肢腣坚实,尾细长及地。乳头4对以上,乳头小细短,胎产活仔数5头以上,30~60公斤日增重30~60g以上,每kg增消耗精料3.4~4.0kg、青粗料14kg;屠宰率70%以上,瘦肉率40%以上。

要求杜洛克父本:被毛棕色,头中等大小,嘴短直,耳中等大小,略向前倾,背腰平直,体躯较宽,后躯发达,四肢粗壮结实,经产窝产活仔数9头以上,30~100公斤日增重850g以上,料肉比2.6:1,瘦肉率65%,肌内脂肪2.3%。

上述步骤(1)中的杜藏二元猪选育操作如下:

1.出生选留:对出生重达0.8kg以上,乳头数5对以上,被毛全黑,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的体型匀称的母猪进行留种。

2.断奶选留:对生长速度缓慢,长势不佳,断奶重明显小于同批次猪的猪只给予淘汰,重点选留体型匀称,体质好的母猪留种。

3.保育初选:对于出现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同批次,生长器官发育不良等猪只给予淘汰。

4.育成结测选留:及时测定100kg体重日龄及背膘,根据测定结果选留出生长速度快的优秀母猪留种,参与下次杂交配种。

以繁殖特性好的太湖猪为父本,以迪庆藏猪为母本。

要求迪庆藏猪母本:被毛黑色,偶有六白,冬季密生绒毛,鬃毛坚硬发达,可延伸到十字部。体型中等,头窄长呈锥形,额较窄,嘴微长尖,耳中等大小;平伸或稍前倾,体躯窄短,背腰平直,腹部紧揍,后躯较高,尻斜,臀部瘦小;四肢较高,肢腣坚实,尾细长及地。乳头4对以上,乳头小细短,胎产活仔数5头以上,30~60公斤日增重30~60g以上,每kg增消耗精料3.4~4.0kg、青粗料14kg;屠宰率70%以上,瘦肉率40%以上。

要求太湖猪(中型梅山系)父本:被毛稀疏浅黑,皮肤棕色,躯干和四肢皮肤松驰,面部有深的皱纹,耳大下垂,腹部下垂,腰线下凹,斜尻,经产母猪窝产活仔数14头以上,25~75公斤日增重400g以上,料肉比3.88:1,瘦肉率43%。

上述步骤(2)中的太藏二元猪选育操作如下:

1.出生选留:对出生重达1.2kg以上,乳头数6对以上,被毛全黑,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的体型匀称的母猪进行留种。

2.断奶选留:对生长速度缓慢,长势不佳,断奶重明显小于同批次猪的猪只给予淘汰,重点选留体型匀称,体质好的母猪留种。

3.保育初选:对于出现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同批次,生长器官发育不良等猪只给予淘汰。

4.育成结测选留:及时测定100kg体重日龄及背膘,根据测定结果选留出生长速度快的优秀母猪留种,参与下次杂交配种。

上述步骤(3)中的第三代商品猪的具体选育操作如下:

杜藏二元猪和太藏二元猪进行二次杂交,所生后代为第三代商品猪的零世代猪,其含有25%的杜洛克血缘,25%的太湖猪血统,50%的迪庆藏猪血缘。

零世代的第一次选育应该根据分子遗传标记的结果,利用控制黑毛表达的基因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差异性,结合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毛色基因选留出生长特性优秀的全黑毛猪。

一个月龄断奶时进行第一次选留,选择断奶时体重大于5公斤,体型、体质好,发育良好以及被毛全黑的猪进入留种群;四月龄时进行第二次留选,淘汰发育不良,体重较轻和毛色不纯的第三代商品猪。

上述步骤(3)中的群体闭锁繁殖和多世代选育阶段具体为:横交固定是把每一世代第三代商品猪的优越特性固定下来,群体继代选育是指对核心群进行闭锁繁殖,从上世代选出下一世代一定数量的优秀个体留种。闭锁繁殖:在该新品系内部避免近亲繁殖的情况下,不引入外来猪的基因进行的繁殖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根据控制黑毛表达基因mc1r的表达位点来选择后代留种。

仔猪出生时采耳组织样品,返回实验室进行分子标记,根据分子标记出的基因的基因型来进行选择留种和淘汰,选择标准是选留控制黑毛表达基因mc1r的表达特定位点的种猪留种。

一个月龄断奶时进行第一次选留,选择断奶时体重大于四公斤,体型、体质好,发育良好以及被毛全黑的猪进入留种群;四月龄时进行第二次留选,淘汰发育不良,体重较轻和毛色不纯的第三代商品猪。

6个月龄时进行严选,以100公斤体重日龄以及用b超活体测得的背膘厚度,用blup动物模型来估计生长特性的育种值,结合产仔数育种值计算综合选择指数,再根据综合选择指数的高低进行选择,同时还参考其父母和同胞的表现。后备猪测定前每窝留1公3母,测定后公猪以1:5的比例,母猪1:3的比例强度选留,选择好最终的第三代商品猪新品种。

对各系繁殖特性观察,后备种猪特性测定及肥育、屠宰、肉质测定以及体型外貌鉴定。

迪庆藏猪被毛黑色,偶有六白,冬季密生绒毛,鬃毛坚硬发达,可延伸到十字部。体型中等,头窄长呈锥形,额较窄,嘴微长尖,耳中等大小;平伸或稍前倾,体躯窄短,背腰平直,腹部紧揍,后躯较高,尻斜,臀部瘦小;四肢较高,肢腣坚实,尾细长及地。乳头4对以上,乳头小细短,胎产活仔数5头以上,30~60公斤日增重30~60g以上,每kg增消耗精料3.4~4.0kg、青粗料14kg;屠宰率70%以上,瘦肉率40%以上。以常年放牧为主,随牦牛一起,夜晚回到主人家中后适当补饲青稞、蔓菁、奶渣等;配种方式为在野外放养时自由交配,且当地不留成年公猪,均是小公猪配种,母子交配、全同胞交配、半同胞交配等近交方式时有发生,迪产仔数仅5~6头,仔猪初生重仅(0.4~0.5)kg/头;在野外产仔时无保温措施,也未进行仔猪补饲、补水及补铁等措施,仔猪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场养条件下迪庆藏猪20kg~60kg日增重仅(318.66±85.08)g,料重比4.86:1,放养条件下育肥期日增重仅116.97g/d,育肥至77.90kg需615天(约1年半),迪庆藏猪养殖效益极低。

杜洛克猪,被毛棕色,头中等大小,嘴短直,耳中等大小,略向前倾,背腰平直,体躯较宽,后躯发达,四肢粗壮结实,经产窝产活仔数9头以上,30~100公斤日增重850g以上,料肉比2.6:1,瘦肉率65%,肌内脂肪2.3%,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背膘薄等特性。

太湖猪(中型梅山系)被毛稀疏浅黑,皮肤棕色,躯干和四肢皮肤松驰,面部有深的皱纹,耳大下垂,腹部下垂,腰线下凹,斜尻,经产母猪窝产活仔数14头以上,25~75公斤日增重400g以上,料肉比3.88:1,瘦肉率43%。具有繁殖能力强,肉质好等特性。

结合父本和母本特性:该新品系猪的特性指标如下:

通过4~5个世代的闭锁繁育、横交固定,群体继代选育,全身为黑色的第三代商品猪新品种培育成功,其具体指标如下:

繁殖特性:性成熟早,情期配种受胎率90%,初产母猪产活仔数8.5头以上,20天窝重35千克以上,30天断奶窝重40千克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11头以上,活产仔数10.25头以上,30天断奶窝重45千克以上;

生长速度:猪体重达到100公斤的时间为215日龄以下,日增重在450g以上,饲料报酬为3.5:1以下;

胴体品质:胴体瘦肉率55%以上,眼肌面积平均大于29.0平方厘米,三点平均背膘厚小于5厘米,肌内脂肪含量达到3.5%以上,嫩度≦35n,肉质优良;

体型外貌特征:全身被毛黑色,头大小适中,额面清秀,颜面微凹,嘴筒平直而长短适中,耳中等大小,前倾稍下垂,背腰平直,腹部紧凑,四肢粗壮,肢蹄结实,体型匀称,各部位结构良好。有效乳头5对以上,排列均匀整齐,无瞎乳头。

通过对迪庆藏猪的杂交利用,培育出第三代商品猪新品种猪,其含有25%的杜洛克血缘,25%的太湖猪血统,50%的迪庆藏猪血缘。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