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氯噻啉组合物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8644发布日期:2020-12-08 15:0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子处理用农药及其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氯噻啉(imidaclothiz)是新型的烟碱类杀虫剂,化学名称为1-(5-氯-2-噻唑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是一种噻唑杂环类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熔点:(146.8-147.8)℃;溶解度(g/l,25℃):水中5、乙腈中50、二氯甲烷中20-30、甲苯中0.6-1.5、二甲基亚砜中260。稳定性:通常条件下贮存稳定,发挥药效不受温度所限、与其他杀虫杀菌剂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在作为种子处理剂使用过程中易释放药效,且持效期长,能杀灭地下害虫、苗期害虫。

氯噻啉结构式:

咯菌腈的通用名为fludioxonil,主要应用于谷物类和非谷物类作物方面,是一种安全高效低毒的新型杀菌剂,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新型非内吸性苯基吡咯类杀菌剂。其主要用于壳二抱属、曲霉属等引起的病害,可防治小麦网腥黑腐菌、雪腐镰抱菌等,特别是用于治疗灰霉病的效果尤为显著,是目前为止全球销量最大的种子处理剂之一。咯菌腈市场前景极其广阔,由于其用量少、毒性极微且持效期长的特点被美国环保局评为零风险产品。性状:无色无味结晶状固体,纯度99.8%咯菌腈熔点:199.8℃。其独特的作用机理,与其他已知的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在种子萌芽时,咯菌腈可被少量吸收,从而可以控制种子和颖果内部的病菌;同时咯菌腈在土壤中几乎不移动,因此能够一直保留在种子周围的区域,对作物根部提供长期的保护。

咯菌腈结构式: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为无色固体,熔点76℃,沸点220℃/4pa,蒸气压120npa(20℃),主要抑制病菌细胞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与功能,主要用于果树、蔬菜、小麦、马铃薯、豆类、瓜类等作物,对蔬菜和瓜果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在土壤中移动性小,降解缓慢。

苯醚甲环唑结构式: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利用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是防止地下害虫及农作物土传、种传病害的经济简便的方法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

提供一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保证苗期虫病兼治,具有较高的悬浮率和较低的分解率的含有氯噻啉组合物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

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关注配方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微量,及其带来的熔点变化,克服低熔点化合物复配悬浮剂的悬浮率、稳定性和分解率难以兼顾的开发难点。

筛选不同的或者成分配比;筛选不同结构的分散剂、隔离剂、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结晶抑制剂,建立多层屏蔽系统,形成强位阻;并筛选合理的防冻剂等达到抑制奥氏熟化和阻止颗粒聚集的目的。

本发明的氯噻啉组合物种子处理剂,按重量比的组成成分:氯噻啉10-30%、咯菌腈1-5%、苯醚甲环唑1-5%、润湿剂3-8%、分散剂2-5%、成膜剂2-5%、增稠剂2-5%、防腐剂2-5%、防冻剂2-5%、稳定剂2-5%、消泡剂0.1-0.5%、红色染料2-5%,其余为去离子水。

所述的氯噻啉得质量比为17.8%-25.7%,咯菌腈2-3%、苯醚甲环唑2-3%;优选氯噻啉为22.7%,咯菌腈2.2%、苯醚甲环唑2.2%。通过毒理及药效试验验证,氯噻啉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以22.7:2.2:2.2配比混用复配的27.1%杀虫杀菌种子处理悬浮剂可以起到明显增效作用,实际毒性并未出现明显增强。

所述润湿剂优选为磺酸盐类与多芳基酚醚磷酸酯的混合物,二者质量比例为3:1;所述润湿剂型号选自sc3219、sc29、900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剂优选为聚羧酸盐类;所述分散剂型号选自27001、2836、430、410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成膜剂优选为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所述成膜剂型号选自st4。

所述消泡剂优选为有机硅类;所述消泡剂的型号选自sag157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氯噻啉、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将润湿剂、分散剂、水充分高速剪切搅拌均匀,再加入成膜剂、稳定剂、防冻剂、防腐剂、色粉、消泡剂,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各有效成分剪切分散,后转移至砂磨机进行湿法砂磨,研磨至物料细度达到5.0μm左右,过滤后出料至配制釜,加入增稠剂充分搅拌均匀,取样分析合格后包装,得到氯噻啉、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杀虫杀菌种子处理悬浮剂。

上述杀虫杀菌种子处理悬浮剂主要用于玉米、花生、小麦和棉花进行拌种处理,制剂使用量是300-900ml/100kg种子,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保证苗期作物不受病虫害的危害,光谱高效且能减少药剂用量,虫病兼治,降低成本。

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备的合适配比和添加有熔点较高的咯菌腈的三种有效成分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克服氯噻啉、苯醚甲环唑的低熔点难点,制剂在悬浮率、湿筛试验、热贮稳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配比制备的产品。

将主成分氯噻啉杀虫剂与咯菌腈及苯醚甲环唑杀菌剂进行合理搭配并加工成种子处理悬浮剂,利用种子处理悬浮剂剂型优势,在土壤中吸水膨胀而不被溶解,允许种子正常发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气通过,所含的有效成分缓慢释放和被种子吸收,能够杀灭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具有防治苗期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提高种子发芽率、刺进种苗健康生长等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一、试验数据:

实施例1:20%氯噻啉、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杀虫杀菌种子处理悬浮剂,各组分如下:

实施例2:25%氯噻啉、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杀虫杀菌种子处理悬浮剂,各组分如下:

实施例3:27.1%氯噻啉、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杀虫杀菌种子处理悬浮剂,各组分如下:

实施例4:30.1%氯噻啉、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杀虫杀菌种子处理悬浮剂,各组分如下:

表1、4个实施例制备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

表2、4个实施例制备产品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3制备的产品在悬浮率和热贮稳定性方面优于其他实施例制备的产品。

二、毒理学资料:

氯噻啉: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000mg/kg,急性毒性为低毒。

咯菌腈:急性经口ld50>5000mg/kg,急性经皮ld50>5000mg/kg,每日允许摄入量:0.04mg/kg.b.w/d。

苯醚甲环唑: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000mg/kg,急性毒性为低毒。

三、氯噻啉、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杀虫杀菌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地下害虫蛴螬和玉米黑穗病的防治作用。

试验处理样3个及对照药剂1个:

处理1:实施例3与玉米种子比例1:300包衣(重量比);

处理2:60%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与玉米种子比例1:300包衣(重量比);

处理3:苯醚甲环唑种子处理悬浮剂与玉米种子比例1:300包衣(重量比);

空白对照(ck)。

试验小区面积200m2,不设重复。

施药时间与方法:

于2020年6月7日下午将药剂加100ml水稀释,按照各处理比例加入玉米种子,搅拌均匀,进行拌种包衣,晾干,次日播种。

田间调查:

土壤和气象资料:试验地土壤类型为壤土,土壤肥力中等,ph值6.5,土壤有机质含量1.5%,水浇条件良好,土壤湿度适宜玉米生长。

播种当日天气晴天,气温为℃,微风天气。生长期无风、雹灾害等恶劣天气影响。

效果调查:

每个处理随机调查3个点,每点调查0.5m2。于9月2日调查一次,收获时10月7日调查一次。调查内容包括:玉米长势、叶色变化情况、土壤中活虫数量(0.5m2)、病株率防效、测定玉米产量。

结果分析:

小结与讨论:以上所述的一种氯噻啉、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杀虫杀菌种子处理悬浮剂,用于玉米播种前种子包衣具有很好的防治地下害虫,同时防病和壮苗的作用,兼具杀虫杀菌多重功效,优势效果明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