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木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0870发布日期:2020-11-27 12:4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苗木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苗木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即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中国专利cn109168688a针对已有的,大部分栽植模式还停留在纯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栽植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扦插机,其通过杠杆敲击种条的方式,克服了大部分栽植模式还停留在纯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栽植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但由于其直接对种条上端进行敲击,从而会导致上端受到损伤,且若土床过于干燥生硬或有石块的时,种条下端插入时极易受到损伤。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能实现了整个扦插工作全机械化,大大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扦插过程中种条的上下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会受到损伤的苗木种植装置,来克服大部分栽植模式还停留在纯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栽植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现有装置直接对种条上端进行敲击,从而会导致上端受到损伤,且若土床过于干燥生硬或有石块的时,种条下端插入时也极易受到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大部分栽植模式还停留在纯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栽植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现有装置直接对种条上端进行敲击,从而会导致上端受到损伤,且若土床过于干燥生硬或有石块的时,种条下端插入时也极易受到损伤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苗木种植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苗木种植装置,包括有移动机构、进料机构、打孔机构、扦插机构和控制屏;移动机构与进料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打孔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扦插机构相连接;进料机构与打孔机构相连接;打孔机构与扦插机构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进料机构还包括有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轮、连接板、第一支撑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二支撑板、第二传动轮、第一丝杆、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二丝杆、第一推动板、第一弹簧、第二推动板、第一收缩板、第二弹簧、第一转动轴、直齿轮、齿条、进料箱、第二传动杆、第一曲柄、第三传动杆、推动杆、第二曲柄、第二转动轴、第二锥齿轮、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二收缩板和第三弹簧;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一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板进行滑动连接;连接板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二支撑板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一推动板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外表面与第二丝杆相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一推动板相连接;第一推动板通过三个第一弹簧与第二推动板相连接;第二推动板一端与第一收缩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推动板另一端与第二收缩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推动板一端与第二弹簧相连接;第二推动板另一端与第三弹簧相连接;第二推动板与第一转动轴相连接;第一收缩板与第二弹簧相连接;第二弹簧与进料箱相连接;第一转动轴内部轴心与直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直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条下方与进料箱相连接;进料箱与第二收缩板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曲柄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曲柄与第三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与推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二曲柄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曲柄与第二转动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收缩板与第三弹簧相连接;连接板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一支撑板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支撑板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一丝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丝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进料箱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转动轴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杆与进料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杆与打孔机构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打孔机构还包括有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杆、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五传动杆、旋转套筒、第六传动杆、第二蜗杆、第二蜗轮、转头、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相啮合;第一蜗轮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旋转套筒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第二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旋转套筒与第六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相啮合;第二蜗轮内部轴心与转头进行转动连接;转头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架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相连接;第一支撑架通过转轴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支撑架通过转轴与第三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支撑架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九传动杆与第四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与扦插机构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扦插机构还包括有驱动电机、第七传动杆、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八传动杆、第一凸轮、异性转动块、传感器、电动夹手、气囊、滑动杆、第一滑轨、滑板、支撑块、充气电机和第二滑轨;驱动电机输出轴与第七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与第一凸轮进行焊接;第一凸轮与异性转动块相连接;第一凸轮与滑动杆进行焊接;异性转动块与传感器相连接;异性转动块与电动夹手相连接;异性转动块通过转轴与支撑块相连接;电动夹手与气囊相连接;滑动杆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下方与滑板进行焊接;滑板上方与支撑块进行焊接;滑板上方与充气电机进行焊接;驱动电机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八传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滑板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七传动杆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进料箱在推动杆下方设置有出料口,且进料箱宽度从转折点开始向出料口逐渐缩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六传动杆通过球体与旋转套筒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转头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推动板两侧设置有滑轨。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为解决现有大部分栽植模式还停留在纯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栽植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现有装置直接对种条上端进行敲击,从而会导致上端受到损伤,且若土床过于干燥生硬或有石块的时,种条下端插入时极易受到损伤的缺点。

二、通过设置进料机构、打孔机构和扦插机构;使用时先将苗木种植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控制启动;首先将扦插用的种条有序的排列放置在进料机构里,然后移动机构开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打孔机构先在土床上预先打个孔,方便种条扦插进土床里,最后由扦插机构将种条扦插进孔内,完成扦插。

三、本发明实现了整个扦插工作全机械化,大大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扦插过程中种条的上下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会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进料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进料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打孔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扦插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移动机构,2-进料机构,3-打孔机构,4-扦插机构,5-控制屏,201-第一锥齿轮,202-第一传动杆,203-第一传动轮,204-连接板,205-第一支撑板,206-第一电动推杆,207-第二支撑板,208-第二传动轮,209-第一丝杆,2010-第三传动轮,2011-第四传动轮,2012-第二丝杆,2013-第一推动板,2014-第一弹簧,2015-第二推动板,2016-第一收缩板,2017-第二弹簧,2018-第一转动轴,2019-直齿轮,2020-齿条,2021-进料箱,2022-第二传动杆,2023-第一曲柄,2024-第三传动杆,2025-推动杆,2026-第二曲柄,2027-第二转动轴,2028-第二锥齿轮,2029-第四传动杆,2030-第五传动轮,2031-第六传动轮,2032-第二收缩板,2033-第三弹簧,301-第七传动轮,302-第八传动轮,303-第九传动杆,304-第一蜗杆,305-第一蜗轮,306-第五传动杆,307-旋转套筒,308-第六传动杆,309-第二蜗杆,3010-第二蜗轮,3011-转头,3012-第一支撑架,3013-第二支撑架,3014-第二电动推杆,3015-第三电动推杆,401-驱动电机,402-第七传动杆,403-第九传动轮,404-第十传动轮,405-第八传动杆,406-第一凸轮,407-异性转动块,408-传感器,409-电动夹手,4010-气囊,4011-滑动杆,4012-第一滑轨,4013-滑板,4014-支撑块,4015-充气电机,4016-第二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本文中为零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如: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

实施例1

一种苗木种植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移动机构1、进料机构2、打孔机构3、扦插机构4和控制屏5;移动机构1与进料机构2相连接;移动机构1与打孔机构3相连接;移动机构1与扦插机构4相连接;进料机构2与打孔机构3相连接;打孔机构3与扦插机构4相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苗木种植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5控制启动;首先将扦插用的种条有序的排列放置在进料机构2里,然后移动机构1开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打孔机构3先在土床上预先打个孔,方便种条扦插进土床里,最后由扦插机构4将种条扦插进孔内,完成扦插;本发明实现了整个扦插工作全机械化,大大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扦插过程中种条的上下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会受到损伤。

其中,进料机构2还包括有第一锥齿轮201、第一传动杆202、第一传动轮203、连接板204、第一支撑板205、第一电动推杆206、第二支撑板207、第二传动轮208、第一丝杆209、第三传动轮2010、第四传动轮2011、第二丝杆2012、第一推动板2013、第一弹簧2014、第二推动板2015、第一收缩板2016、第二弹簧2017、第一转动轴2018、直齿轮2019、齿条2020、进料箱2021、第二传动杆2022、第一曲柄2023、第三传动杆2024、推动杆2025、第二曲柄2026、第二转动轴2027、第二锥齿轮2028、第四传动杆2029、第五传动轮2030、第六传动轮2031、第二收缩板2032和第三弹簧2033;第一锥齿轮201与第二锥齿轮2028相啮合;第一锥齿轮201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2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202外表面与连接板2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202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202外表面与第二支撑板2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20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8进行传动连接;连接板204与第一支撑板205进行滑动连接;连接板204与第一电动推杆206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206与第二支撑板207相连接;第二传动轮208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2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209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2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209外表面与第一推动板2013相连接;第三传动轮201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2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2010外表面与第二丝杆2012相连接;第二丝杆2012外表面与第一推动板2013相连接;第一推动板2013通过三个第一弹簧2014与第二推动板2015相连接;第二推动板2015一端与第一收缩板2016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推动板2015另一端与第二收缩板203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推动板2015一端与第二弹簧2017相连接;第二推动板2015另一端与第三弹簧2033相连接;第二推动板2015与第一转动轴2018相连接;第一收缩板2016与第二弹簧2017相连接;第二弹簧2017与进料箱2021相连接;第一转动轴2018内部轴心与直齿轮2019进行转动连接;直齿轮2019与齿条2020相啮合;齿条2020下方与进料箱2021相连接;进料箱2021与第二收缩板2032相连接;第二传动杆2022外表面与第一曲柄2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022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203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曲柄2023与第三传动杆2024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2024与推动杆2025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2024与第二曲柄2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曲柄2026与第二转动轴202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2028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2029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2029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2030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203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2031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收缩板2032与第三弹簧2033相连接;连接板204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第一支撑板205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第二支撑板207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第一丝杆209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第二丝杆2012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进料箱2021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第二传动杆2022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第二转动轴2027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第四传动杆2029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第四传动杆2029与进料机构2相连接;第四传动杆2029与打孔机构3相连接。

首先是扦插种条的进料控制,第一步先将种条竖直排列在进料箱2021内,排列紧密使得把第一推动板2013压至最极限位置,且第一弹簧2014也压缩至最紧,然后驱动电机401启动带动第七传动杆402转动,第七传动杆402转动带动第七传动轮301转动,第七传动轮301转动带动第八传动轮302转动,第八传动轮302转动带动第九传动杆303转动,第九传动杆303转动带动第四传动杆2029转动,第四传动杆2029转动带动第五传动轮2030转动,第五传动轮2030转动带动第六传动轮2031转动,第六传动轮2031转动带动第二传动杆2022转动,第二传动杆2022转动带动第一曲柄2023转动,第一曲柄2023转动带动第三传动杆2024转动,第三传动杆2024转动时第二曲柄2026在第二转动轴2027上转动,配合带动第三传动杆2024转动带动推动杆2025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当向下运动时将正好位于其下方的一根种条向下推动由扦插机构4夹持住进行扦插;第四传动杆2029转动同时带动第二锥齿轮2028转动,第二锥齿轮2028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201转动,第一锥齿轮201转动带动第一传动杆202转动,第一传动杆202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轮203转动,第一传动轮203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轮208转动,第二传动轮208转动带动第一丝杆209转动,第一丝杆209转动带动第三传动轮2010转动,第三传动轮2010转动带动第四传动轮2011转动,第四传动轮2011转动带动第二丝杆2012转动,第一丝杆209和第二丝杆2012转动带动第一推动板2013往推动杆2025方向移动,第一推动板2013推动第二推动板2015、第一收缩板2016和第二收缩板2032往推动杆2025方向移动,进而将进料箱2021内的种条往推动杆2025方向移动,所以当推动杆2025将其下方的一根种条推至扦插机构4后,新的种条会移动在其下方,待下次推动杆2025向下移动时又将种条推至扦插机构4扦插,周而复始实现不断的向扦插机构4进料;当第二推动板2015、第一收缩板2016和第二收缩板2032移动至进料箱2021的转折位置时,第一收缩板2016和第二收缩板2032往第二推动板2015的缝隙内滑动,进而能够继续推动种条移动,同时将第二弹簧2017和第三弹簧2033压缩,方便往回移动时第一收缩板2016和第二收缩板2032能够因弹力作用恢复原位,而当因第一推动板2013移动柜到进料箱2021的转折位置时,第一电动推杆206启动带动连接板204在第一支撑板205上滑动,连接板204移动带动第一锥齿轮201往第二支撑板207方向移动,使其与第二锥齿轮2028分离,进而停止转动,最终使得第一推动板2013停止移动,防止继续移动损坏箱体,而第二推动板2015、第一收缩板2016和第二收缩板2032会因第一弹簧2014的弹力作用继续往前移动,直至所有种条扦插完成;为了放置第二推动板2015、第一收缩板2016和第二收缩板2032移动过程中倾斜,所以在第二推动板2015移动时带动第一转动轴2018移动,第一转动轴2018移动带动直齿轮2019沿着进料箱2021正中间的齿条2020上移动,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其中,打孔机构3还包括有第七传动轮301、第八传动轮302、第九传动杆303、第一蜗杆304、第一蜗轮305、第五传动杆306、旋转套筒307、第六传动杆308、第二蜗杆309、第二蜗轮3010、转头3011、第一支撑架3012、第二支撑架3013、第二电动推杆3014和第三电动推杆3015;第七传动轮3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2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302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303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杆303外表面与第一蜗杆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蜗杆304与第一蜗轮305相啮合;第一蜗轮305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3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306与旋转套筒3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306与第二支撑架3013进行转动连接;旋转套筒307与第六传动杆308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308与第一支撑架3012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308外表面与第二蜗杆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蜗杆309与第二蜗轮3010相啮合;第二蜗轮3010内部轴心与转头3011进行转动连接;转头3011与第一支撑架3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架3012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3013相连接;第一支撑架3012通过转轴与第二电动推杆3014相连接;第一支撑架3012通过转轴与第三电动推杆3015相连接;第二支撑架3013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第九传动杆303与第四传动杆2029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301与扦插机构4相连接。

在扦插前需要对土床先进行一个打孔的操作,首先第七传动杆402转动带动第七传动轮301转动,第七传动轮301转动带动第九传动杆303转动,第九传动杆303转动带动第一蜗杆304转动,第一蜗杆304转动带动第一蜗轮305转动,第一蜗轮305转动带动第五传动杆306转动,第五传动杆306转动带动旋转套筒307转动,旋转套筒307转动带动第六传动杆308转动,第六传动杆308转动带动第二蜗杆309转动,第二蜗杆309转动带动第二蜗轮3010转动,第二蜗轮3010转动带动转头3011转动,当转动的转头3011进地底时便可打孔;由第二电动推杆3014和第三电动推杆3015控制转头3011的上下位置,当第二电动推杆3014伸缩距离比第三电动推杆3015短时,第一支撑架3012及与之连接的第六传动杆308,第二蜗杆309,第二蜗轮3010和转头3011以与第二支撑架3013相连接的转轴为支点翘起,然后当第二电动推杆3014启动慢慢伸长,同时第三电动推杆3015慢慢缩短,第一支撑架3012及与之连接的第六传动杆308,第二蜗杆309,第二蜗轮3010和转头3011以与第二支撑架3013相连接的转轴为支点向下运动,对土床进行一个打孔的动作。

其中,扦插机构4还包括有驱动电机401、第七传动杆402、第九传动轮403、第十传动轮404、第八传动杆405、第一凸轮406、异性转动块407、传感器408、电动夹手409、气囊4010、滑动杆4011、第一滑轨4012、滑板4013、支撑块4014、充气电机4015和第二滑轨4016;驱动电机401输出轴与第七传动杆4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杆402外表面与第九传动轮403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40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40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404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405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405与第一凸轮406进行焊接;第一凸轮406与异性转动块407相连接;第一凸轮406与滑动杆4011进行焊接;异性转动块407与传感器408相连接;异性转动块407与电动夹手409相连接;异性转动块407通过转轴与支撑块4014相连接;电动夹手409与气囊4010相连接;滑动杆4011与第一滑轨4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4012下方与滑板4013进行焊接;滑板4013上方与支撑块4014进行焊接;滑板4013上方与充气电机4015进行焊接;驱动电机401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第八传动杆405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滑板4013与移动机构1相连接;第七传动杆402与第七传动轮301进行转动连接。

最后是将种条扦插进由打孔机构3打好的孔内,首先驱动电机401启动带动第七传动杆402转动,第七传动杆402转动带动第九传动轮403转动,第九传动轮403转动带动第十传动轮404转动,第十传动轮404转动带动第八传动杆405转动,第八传动杆405转动带动第一凸轮406转动,第一凸轮406转动带动异性转动块407和滑动杆4011转动,滑动杆4011转动同时在第一滑轨4012内滑动,在当滑动杆4011位于第一滑轨4012的最下方向上滑动时带动滑板4013及其相连接的异性转动块407、滑动杆4011、第一滑轨4012、支撑块4014和充气电机4015一同沿着第二滑轨4016向支撑块4014的方向滑动,同时第一凸轮406带动异性转动块407、传感器408、电动夹手409和气囊4010以异性转动块407与支撑块4014相连接的转轴为支点向上移动,移动到最上方时,为了不损伤种条且能为了能对有些许弯曲的种条能够夹取,充气电机4015为电动夹手409上的气囊4010充气,然后电动夹手409启动将进料机构2下来的种条夹持住,为了准确夹取,在电动夹手409的上方设置有传感器408以监控种条的位置;最后滑动杆4011从第一滑轨4012的最上方开始向下运动时带动滑板4013及其相连接的异性转动块407、滑动杆4011、第一滑轨4012、支撑块4014和充气电机4015一同沿着第二滑轨4016向远离支撑块4014的方向滑动,同时第一凸轮406带动异性转动块407、传感器408、电动夹手409和气囊4010以异性转动块407与支撑块4014相连接的转轴为支点向下方的土床移动,完成一根种条扦插的动作,如此周而复始对由进料机构2传输下来的种条不停的扦插。

其中,进料箱2021在推动杆2025下方设置有出料口,且进料箱2021宽度从转折点开始向出料口逐渐缩小。

可以方便第一收缩板2016和第二收缩板2032向第二推动板2015内滑动以吻合进料箱2021的宽度。

其中,第六传动杆308通过球体与旋转套筒307相连接。

可以方便种条逐个移动至出料口。

其中,转头3011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

可以使得第六传动杆308在倾斜状态时也能被旋转套筒307带动转动。

其中,第二推动板2015两侧设置有滑轨。

可以方便转头3011对土床进行打孔。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