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鸭生态高效种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82036发布日期:2021-01-08 14:1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态种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鸭生态高效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种养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种养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益的一种种养方式。

目前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选址不当,生产基地抗旱防涝能力不强,遇干就旱,遇雨就淹,导致严重减产减收。二是品种不优,水稻品质差、产量低、抗病虫与抗倒伏能力差,鸭子抗逆性不强、品质欠佳、食性单一。三是密度偏大,水稻密度大、行株距较小,不宜鸭子活动,鸭子投放密度偏大。四是防护不够,鸭棚防护设施较差,敌害生物经常危害鸭子。五是防疫不力,雏鸭未及时接种疫苗,鸭子抗病能力差。六是管理粗放,饲料投喂不及时,投喂数量不精准,卫生消毒不到位,在晒田、施药、稻穗下垂时未及时收回鸭子,死鸭、死鸟和其它死亡动物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造成疫病扩散与环境污染。上述问题阻碍了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先进实用、简便易行的稻鸭生态种养新技术来破解这些问题,达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产品品质,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稻鸭生态高效种养方法,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稻鸭生态高效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生产基地

进行稻鸭种养的稻田一是地势适宜,抗旱防涝能力强,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水的ph为5.5~8.5,汞含量≤0.001mg/l,砷含量≤0.05mg/l,铅含量≤0.1mg/l,镉含量≤0.005mg/l,水利设施健全,排灌便捷。

二是鸭田集中连片,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20~25g/kg,重金属含量低,土壤的ph为6.5~7.5,汞含量≤0.30mg/kg,砷含量≤20mg/kg,铅含量≤50mg/kg,镉含量≤0.30mg/kg。

三是生产基地远离工矿企业,空气清新,空气中日平均总悬浮颗粒物含量≤0.30mg/m3,二氧化碳含量≤0.15mg/m3,二氧化氮含量≤0.08mg/m3,氟化物含量≤0.007mg/m3,环境优良。

(2)遴选稻鸭品种

选择品质优、产量高、茎秆粗、抗倒伏、抗病虫的水稻新品种,水稻品种选择:早稻选择湘早籼45号、陵两优211、陆两优996或中嘉早17。

中稻选择兆优5431、兆优5455、湘晚籼13号、徽两优6号或农香32。

晚稻选择盛泰优018、桃优香占、泰优390、隆晶优1号、农香24号、玉珍香、创宇9号或湘晚籼17号。

选择生命力强、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品质优、野性强、食性广与耐粗饲的中、小型鸭良种。鸭子品种选择:根据各地养殖习惯和产品特点选择麻鸭、谷鸭、绿头野鸭等,再根据养殖和加工要求选择肉鸭或蛋鸭。

(3)水稻栽培

(31)培育壮秧

育秧可采用水育秧、湿润育秧或旱育秧,早稻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大田用种常规稻75~90kg/hm2,杂交稻22.5~30.0kg/hm2

中稻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一季晚稻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双季晚稻在6月中下旬播种,大田用种常规稻45~60kg/hm2,杂交稻15.0~22.5kg/hm2。苗期早稻保温保湿,中晚稻保持土壤湿润,2叶1心时喷施多效唑1次,2.5叶期追施送嫁肥1次,移栽前施送嫁药1次。

(32)施肥整田

整田前施腐熟农家肥25~30t/hm2,施肥后深翻20~25cm,土壤耥实整融,土肥充分混匀,田面保持平整,水平高差2~3cm。

(33)适时移栽

(331)移栽时期

根据秧龄期确定移栽时期,稻鸭共生适合机插秧和手插秧,机插秧秧龄18天以内移栽,栽深2cm左右。

手插秧秧龄在30天左右移栽,栽深2~3cm。

(332)移栽密度

生产实践证明,株行距比单种水稻适当增大,便于鸭自由运动,减少鸭对水稻植株的损伤,本发明实施例中,早稻株行距27cm×17cm,中稻和一季晚稻株行距29cm×19cm,晚稻株行距28cm×18cm。

(334)水分管理

实行浅水移栽,较深的水活蔸,薄水分蘖,基本苗80%时晒田,晒到田面微裂,白根跑面为止,保持足水抽穗,干干湿湿壮籽,断水不能太早,在收割前5~7天断水为佳。

(34)病虫防治

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采取培育壮秧,加强田间培管等措施,增强植株抗病性,利用清除田埂杂草、昆虫天敌、昆虫性信息素、诱蛾杀虫灯等方法防治虫害。

水稻发现病虫害时及时用生物或化学农药进行局部防治,不要全田施药,用药时鸭收回棚内圈养,2~3天后再入田。

(36)适时收割

在谷粒充分饱满,并95%以上谷粒变黄时利用机械收割,稻草还田,切忌焚烧,稻谷利用烘干机烘干或人工晒干,清除杂草杂质,放在阴凉通风的仓库中贮藏。

(4)鸭子养殖

(41)搭建鸭棚

在生产基地适宜位置构建鸭棚,按每平方米喂养10羽鸭搭建鸭棚,每公顷搭建一个鸭棚为宜,鸭棚长6m、宽4m,地面铺设彩条布或竹夹板,再在上面覆盖稻草,鸭棚四周用孔径3~5cm的硬质塑料板或竹篾织成的围栏围起来,高度60~80cm,栽入土中20~25cm,每隔1.5m栽1根木桩或竹竿,高度1.2m左右,鸭棚中心位置栽1根直径20~30cm、高1.5m的木桩,所有木桩或竹竿间用1cm粗尼龙绳连接起来。

鸭棚四周及顶部安装防护设施,防止敌害生物为害,鸭棚四周及顶部用尼龙网围起来,防止鼠、蛇、鸟、黄鼠狼及其它敌害生物偷吃鸭或影响鸭的正常生活,鸭棚顶部可在尼龙网上面覆盖彩条布遮阳避雨。

(42)开挖水池

在离鸭棚3~5m处开挖一个水池,水池大小是鸭棚面积的2~3倍,深60~80cm,水池四周筑牢面宽50cm的土埂,土埂周围可用竹篾织成的围栏围起来,在水池土埂上安装进水口,底部安装排水口,水池的用途是供鸭饮水、清洁卫生和嬉戏游乐。

(43)清洁消毒

养鸭前搞好鸭棚内外的清洁卫生,所有用具及鸭棚内外用15%~20%的石灰水喷洒消毒,鸭池放干水用20%的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曝晒开裂后灌入清水,进入鸭棚的人和车辆进行消毒处理。

(44)雏鸭饲养

在水稻播种时就开始准备雏鸭,雏鸭可以购买或自行孵化,选择接种过疫苗的种鸭所产的蛋孵雏鸭,雏鸭孵出及时接种疫苗,增强抗病能力,疫病防控方法是雏鸭孵出1~3天内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7天内或放养前分别注射鸭瘟疫苗和禽流感疫苗,增强抗病能力,培育健壮雏鸭。

雏鸭孵出1天后,训练饮水开食,2~15天内多次喂食共用全价饲料添加少量米饭,16~25天每天喂食米饭、碎米或碎玉米2次,同时将鸭放入池内训练。

温度低时需要人工加温,保持鸭棚温度为25~28℃,防止打堆引起雏鸭死亡。

时刻保持鸭棚内清洁卫生,每3~5天对鸭棚内和工具消毒1次。

25天后雏鸭可以放入稻田。

(45)成鸭喂养

(451)鸭的投放

投鸭前养鸭的稻田田埂四周用孔径1.5cm尼龙网围起来,高度60~80cm,每隔1.5~2.0m栽1根木桩或竹竿,把网缠牢在木桩或竹竿上,防止鸭逃逸,防逃设施建好后投放鸭子,投放方法是水稻移栽活蔸后开始投鸭,每公顷投放小鸭450~500只,成鸭225~270只。

(452)饲料投喂

前期稻田中适当投放一些绿萍供鸭食用,每天早晚在鸭棚内分别投喂米糠、碎米、稻谷或碎玉米1次,中后期随着鸭的增大投食量相应增加,每天每只鸭在鸭棚内投喂稻谷、玉米、小麦或加工饲料50~75g,肉鸭投食到上市为止,蛋鸭继续投食。

鸭棚内每5天用20%的石灰水消毒1次,稻草经常换新,鸭粪及时清出棚外肥田。

(3)经常巡查

发现有鸭得病及时隔离,并用药防治,发现鸭棚和田间围网损坏及时修补,发现田间有死鸭、死鸟和其它死亡动物及时运出田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方法是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死鸭、死鸟和其它死亡动物,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消除危害,防止疫病扩散。

(4)水分管理

田间水层深度保持5~10cm,便于鸭运动取食,晒田期间把鸭收回棚内圈养5~7天,每天把鸭放入池内让其自由活动。

(5)鸭的收放

在稻穗下垂时,为防止鸭喙食稻穗上的谷粒,把田中的所有鸭子收回棚内,肉鸭和公鸭上市,蛋鸭继续圈养,水稻收割后,把鸭放入田中喙食遗漏谷粒和其它食物。

本发明提供的稻鸭生态高效种养方法中,由于水稻为鸭子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鸭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了优质肥料,同时化肥农药减少,与单种水稻相比能够明显提高稻米和鸭肉鸭蛋品质,增加生产效益,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稻鸭共生互利、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促进生态农业循环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稻鸭生态高效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生产基地

进行稻鸭种养的稻田一是地势适宜,抗旱防涝能力强,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水的ph为5.5~8.5,汞含量≤0.001mg/l,砷含量≤0.05mg/l,铅含量≤0.1mg/l,镉含量≤0.005mg/l,水利设施健全,排灌便捷。

二是鸭田集中连片,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20~25g/kg,重金属含量低,土壤的ph为6.5~7.5,汞含量≤0.30mg/kg,砷含量≤20mg/kg,铅含量≤50mg/kg,镉含量≤0.30mg/kg。

三是生产基地远离工矿企业,空气清新,空气中日平均总悬浮颗粒物含量≤0.30mg/m3,二氧化碳含量≤0.15mg/m3,二氧化氮含量≤0.08mg/m3,氟化物含量≤0.007mg/m3,环境优良。

(2)遴选稻鸭品种

选择品质优、产量高、茎秆粗、抗倒伏、抗病虫的水稻品种,水稻品种选择:早稻选择湘早籼45号。

中稻选择兆优5431。

晚稻选择盛泰优018。

选择生命力强、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品质优、野性强、食性广与耐粗饲的麻鸭。

(3)水稻栽培

(31)培育壮秧

育秧可采用水育秧,早稻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大田用种常规稻90kg/hm2,杂交稻30.0kg/hm2

中稻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一季晚稻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双季晚稻在6月中下旬播种,大田用种常规稻60kg/hm2,杂交稻22.5kg/hm2。苗期早稻保温保湿,中晚稻保持土壤湿润,2叶1心时喷施多效唑1次,2.5叶期追施送嫁肥1次,移栽前施送嫁药1次。

(32)施肥整田

整田前施腐熟农家肥30t/hm2,施肥后深翻25cm,土壤耥实整融,土肥充分混匀,田面保持平整,水平高差3cm。

(33)适时移栽

(331)移栽时期

根据秧龄期确定移栽时期,稻鸭共生适合机插秧和手插秧,机插秧秧龄18天以内移栽,栽深2cm。

手插秧秧龄在30天移栽,栽深3cm。

(332)移栽密度

早稻株行距27cm×17cm,中稻和一季晚稻株行距29cm×19cm,晚稻株行距28cm×18cm。

(334)水分管理

浅水移栽,深水活蔸,薄水分蘖,基本苗80%时晒田,晒到田面微裂,白根跑面为止,保持足水抽穗,干干湿湿壮籽,在收割前7天断水。

(34)病虫防治

培育壮秧,清除田埂杂草、昆虫天敌、昆虫性信息素、诱蛾杀虫灯的方法防治虫害。

水稻发现病虫害时及时用化学农药进行局部防治,不全田施药,用药时鸭收回棚内圈养,3天后再入田。

(36)适时收割

在谷粒充分饱满,并95%以上谷粒变黄时利用机械收割,稻草还田,切忌焚烧,稻谷利用烘干机烘干,清除杂草杂质,放在阴凉通风的仓库中贮藏。

(4)鸭子养殖

(41)搭建鸭棚

在生产基地构建鸭棚,按每平方米喂养10羽鸭搭建鸭棚,每公顷搭建一个鸭棚,鸭棚长6m、宽4m,地面铺设彩条布,再在上面覆盖稻草,鸭棚四周用孔径5cm的硬质塑料板围起来,高度80cm,栽入土中25cm,每隔1.5m栽1根木桩或竹竿,高度1.2m,鸭棚中心位置栽1根直径30cm、高1.5m的木桩,所有木桩或竹竿间用1cm粗尼龙绳连接起来。

鸭棚四周及顶部安装防护设施,鸭棚四周及顶部用尼龙网围起来,鸭棚顶部在尼龙网上面覆盖彩条布。

(42)开挖水池

在离鸭棚5m处开挖一个水池,水池大小是鸭棚面积的3倍,深80cm,水池四周筑牢面宽50cm的土埂,土埂周围用竹篾织成的围栏围起来,在水池土埂上安装进水口,底部安装排水口。

(43)清洁消毒

养鸭前所有用具及鸭棚内外用20%的石灰水喷洒消毒,鸭池放干水用20%的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曝晒开裂后灌入清水,进入鸭棚的人和车辆进行消毒处理。

(44)雏鸭饲养

在水稻播种时开始准备雏鸭,选择接种过疫苗的种鸭所产的蛋孵雏鸭,雏鸭孵出及时接种疫苗,疫病防控方法是雏鸭孵出1天内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7天内分别注射鸭瘟疫苗和禽流感疫苗。

雏鸭孵出1天后,训练饮水开食,2~15天内多次喂食共用全价饲料添加少量米饭,16~25天每天喂食米饭、碎米或碎玉米2次,同时将鸭放入池内训练。

温度低时人工加温,保持鸭棚温度为25~28℃,防止打堆引起雏鸭死亡。

时刻保持鸭棚内清洁卫生,每3天对鸭棚内和工具消毒1次。25天后雏鸭放入稻田。

(45)成鸭喂养

(451)鸭的投放

投鸭前养鸭的稻田田埂四周用孔径1.5cm尼龙网围起来,高度80cm,每隔2.0m栽1根木桩或竹竿,把网缠牢在木桩或竹竿上,建好后投放鸭子,投放方法是水稻移栽活蔸后开始投鸭,每公顷投放小鸭500只,成鸭270只。

(452)饲料投喂

前期稻田中适当投放一些绿萍供鸭食用,每天早晚在鸭棚内分别投喂米糠、碎米、稻谷或碎玉米1次,中后期每天每只鸭在鸭棚内投喂稻谷、玉米、小麦75g,肉鸭投食到上市为止,蛋鸭继续投食。

鸭棚内每5天用20%的石灰水消毒1次,稻草经常换新,鸭粪及时清出棚外肥田。

(3)经常巡查

发现有鸭得病及时隔离,并用药防治,发现鸭棚和田间围网损坏及时修补,发现田间有死鸭、死鸟和其它死亡动物及时运出田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4)水分管理

田间水层深度保持10cm,晒田期间把鸭收回棚内圈养7天,每天把鸭放入池内让其自由活动。

(5)鸭的收放

在稻穗下垂时,把田中的所有鸭子收回棚内,肉鸭和公鸭上市,蛋鸭继续圈养,水稻收割后,把鸭放入田中喙食遗漏谷粒和其它食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稻鸭生态高效种养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作出改进,能够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提升稻米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在稻鸭种养过程中,水稻为鸭提供了活动场所及害虫(包括成虫、幼虫、若虫、虫卵等)、病叶、老叶、无效分蘖、杂草、水生生物与收割漏掉的谷粒等食物。鸭排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了优质肥料,可以减少化肥的用量。鸭的运动可以活化土壤与肥料,使土壤结构改善,肥料易于吸收。鸭能吃掉病叶、老叶及无效分蘖,促进水稻生长,增强水稻抗性。鸭能够啄食害虫、杂草,并踩死踩伤杂草,可以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鸭能够把遗漏在田间稻谷吃掉,变废为宝。稻鸭种养技术的实施使有机肥增加,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用量减少,稻田生态环境优化。该稻鸭生态高效种养方法使稻鸭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及种养业的有机结合,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