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果腐病接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07592发布日期:2021-01-23 14:3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生果腐病接种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花生果腐病研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花生果腐病接种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花生果腐病,又称烂果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主要为害花生的荚果,造成荚果腐烂。在我国山东、河北、吉林和河南等地均有花生果腐病发生,危害严重,尤其是重茬地块,有逐年加重趋势。一般发病田产量损失高达15%,在重病田块甚至会颗粒无收。
[0003]
目前,花生果腐病没有抗病品种,所以对现有资源的抗性鉴定至关重要。花生果腐病的人工高效接种,是花生果腐病种质培育和抗病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花生果腐病高效防控的关键。
[0004]
但是,现有技术中,花生果腐病的接种成功率低,严重影响花生果腐病的研究。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目前花生果腐病研究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花生果腐病接种方法。
[0006]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花生果腐病接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s1:选取健康饱满花生种子,先用75%的酒精浸泡0.5~1min,然后用10%次氯酸钠浸泡15min,灭菌水洗3次后进行播种;
[0008]
s2:用培养基培养花生果腐病致病菌,待花生果腐病致病菌长出菌丝,将花生果腐病致病菌菌丝接种到泡涨灭菌后的谷粒上;
[0009]
s3:待谷粒上长满菌丝后,取质量比为1:1:2的菌谷粒、无菌沙土和无菌水的混合物,覆盖步骤s1中培育出的花生样本的根部进行花生果腐病致病菌接种,并在其上覆一层无菌的沙土后进行培养,培养到到花生饱果成熟期即可。
[0010]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谷粒为燕麦粒。
[0011]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花生果腐病致病菌为群结腐霉菌。
[0012]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花生种子在室内进行播种和培养,控制室内温度28℃-30℃、湿度85%;14h/10h光暗交替。
[0013]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花生果腐病致病菌接种时间为花生长到下针期或结荚期或下针期与结荚期之间。
[0014]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花生样本的根部接种花生果腐病致病菌后,适宜浇水,控制谷粒和砂土的混合物含水量大于30%,且小于60%。
[0015]
需要说明的:
[0016]
1、选用泡涨灭菌后的燕麦粒,其中,泡涨,是为了让燕麦粒吸水变软后容易被腐霉菌株寄生;灭菌,是为了接种时排除其他菌株的干扰。
[0017]
2、对于菌燕麦粒、无菌沙土和无菌水的质量比,选择1:1:2,其主要原因是让燕麦
粒和砂土保持湿润,水又不是特别多,水多了,燕麦粒容易烂掉,太干不利于菌在燕麦粒上的寄生。
[0018]
3、将花生种子在室内进行播种和培养,可以控制花生生长的最适温湿度,提供合理光照。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0]
1、本发明,通过采用燕麦粒作为致病菌载体,同时配合质量比为1:1:2的菌谷粒、无菌沙土和无菌水的混合物,对花生根本进行覆盖接种,明显提高了花生果腐病接种的发病率;
[0021]
2、本发明在花生结荚期进行接种,花生果腐病接种的发病率高达80%,能为花生资源进行有效的抗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能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0022]
3、另外,利用群结腐霉菌产生的大量游动孢子进行接种,游动孢子受环境影响比较大,很难应用于田间大批量的接种,同时,利用群结腐霉菌菌丝块接种同样存在上述的问题;而用燕麦粒做载体接种,其成本低,田间只需要撒带菌燕麦粒和无菌沙土混合物,配合浇水即可,可操作性强,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群结腐霉菌在不同花生成长期接种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花生果腐病的人工接种,主要是利用花生果腐病致病菌的菌丝块和游动孢子直接接种,即将花生果腐病致病菌的菌丝块和游动孢子直接接种到花生根部。但是,这种接种方式导致花生果腐病的接种成功率低,花生果腐病发病率一般是20%以内,很容易导致接种失败。
[0026]
为了找到目前花生果腐病的人工接种率低的的原因,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花生果腐病的接种成功率低的原因是:现有技术主要是利用菌丝块和游动孢子接种,因为菌丝块和孢子受环境影响比较大,菌丝块很容易干掉,游动孢子很容易休眠失去侵染活性,在土里如果不能快速的寻找到寄主,就无法定殖。
[0027]
通过上述原因可知,为了解决花生果腐病的接种成功率低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给花生果腐病致病菌提供一种能够持续提供营养物质的载体;同时,利用该载体,该病原菌在没找到花生荚果之前,可以继续吸收载体提供的营养从而可以延长菌丝在土里的存活时间,直到致病菌找到合适的寄主定殖,提高接种的成功率。
[0028]
发明人通过持续筛选,最终选取谷粒做载体,优选燕麦粒,燕麦粒内含大量适宜菌丝生长的营养物质,其既能够让致病菌良好生长,又方便接种操作,成本也比较低。
[0029]
为了更好的研究燕麦粒做载体,对于花生果腐病的接种成功率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0030]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31]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32]
实施例一,花生不同接种时期花生果腐病发病情况
[0033]
实验分4组,即: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同时,每组设置3个平行实验;
[0034]
实验条件:室内,控制室内温度28℃-30℃、湿度85%;每天进行14h光照和10h暗培养;
[0035]
花生果腐病致病菌为:群结腐霉(花生果腐病致病菌有多种,其中,群结腐霉为引起花生果腐病,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病菌之一,也可接种其他病菌。);
[0036]
载体:燕麦粒。
[0037]
实验步骤如下:
[0038]
s1:选取健康饱满花生种子,先用75%的酒精浸泡0.5~1min,然后用10%次氯酸钠浸泡15min,灭菌水洗3次后,然后分4组,即: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同时,每组设置3个平行进行播种;
[0039]
s2:用v8培养基培养群结腐霉,待群结腐霉长出菌丝,将群结腐霉菌丝接种到泡涨灭菌后的燕麦粒上;
[0040]
s3:待燕麦粒上长满菌丝后,取质量比为1:1:2的菌燕麦粒、无菌沙土和无菌水的混合物,分别在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覆盖步骤s1中培育出的花生样本的根部进行群结腐霉接种,并在其上覆一层无菌的沙土后继续培养,4组实验均培养到到花生饱果成熟期即可。
[0041]
实验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其中,图1为花生在4个不同接种时期接种群结腐霉,花生果腐病发病情况典型结果照片。
[0042]
病害分级标准:参照wheeler等,研究将花生果腐病的分级标准分为:
[0043]
1级,无烂果,即烂果率为0;
[0044]
3级,烂仁率<2.5%,且0<烂果率<10%;
[0045]
5级,烂仁率<2.5%,且10%<烂果率<25%;
[0046]
7级,烂仁率<2.5%,且25%<烂果率<50%;
[0047]
9级,烂仁率>2.5%,或烂果率>50%;
[0048]
病情指数%=100
×
∑(各级病叶数
×
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
×
最高级代表值);
[0049]
发病率%=(染病株数/调查总株数)
×
100%。
[0050]
表1:不同接种时期花生果腐病发病情况结果
[0051][0052]
试验结果表明:群结腐霉在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接种花生根本,均有一定的发病率,花生果腐病致病菌发病率均高于40%;同时,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到结荚期接种,接种成功率更高,尤其是结荚期,发病率为80%。
[0053]
通过对上述群结腐霉在不同花生成长期接种率差异研究,发明人发现,花生果腐病致病菌,尤其是群结腐霉,其侵染花生引起的花生果腐病具有组织特异性,即该病菌只侵染花生的荚果不侵染花生的根,即使在其他条件都合适的情况下,该病菌如果没有遇到花生荚果发生侵染也无法成功定殖。因此,对花生进行群结腐霉接种的时候,最适接种期为花生结荚期。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