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培育黄鳝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10243发布日期:2021-01-23 17:18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属于渔业科学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厂化培育黄鳝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黄鳝又名鳝鱼。体细长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头粗尾细,体表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无鳞,色泽黄褐色,体侧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各鳍不发达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在中国各地均有生产,以中国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产量较多,产期在6-10月,以6-8月所产的最肥;近年来,随着黄鳝人工催产繁殖技术的成熟,相应的鳝苗规模化培育也逐步开展起来。培育鳝苗一般是在池塘架设小网箱,网箱内投放水葫芦(凤眼莲)等水草,利用其丰富的根须为鳝苗提供栖息条件。采用水丝蚓等活饵进行投喂,鳝苗的培育周期在90天左右,鳝苗的培育成活率在80%左右。
[0003]
但是露天小网箱培育鳝苗,有时水温偏低且波动较大,容易导致鳝苗出现应激反应,引起鳝苗生病甚至爆发x病毒病,引起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采用凤眼莲作为鳝苗的躲避场所,由于根须老化脱离等原因,容易污染池水,引起鳝苗死亡;采用水丝蚓等活饵投喂,饵料来源难以得到保证,且容易带入寄生虫和病菌、病毒,带来安全风险。同时由于单一活饵的投喂,营养供应不够全面,鳝苗的生长速度、整齐度、成活率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工厂化培育黄鳝苗的方法。
[000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厂化培育黄鳝苗的方法,包括,所述工厂化培育黄鳝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s1:鳝苗培育设施的准备。鳝苗培育采用恒温温室进行培育,温室设置有保温隔热层,配备有空气能热泵,能方便加热或降低水温,以便将用水水温控制在适宜的范围;
[0007]
s2:配备养殖尾水的物理过滤(微滤机)及生物滤池,循环水环节设置紫外线杀菌处理器和增氧系统,确保鳝苗培育的水质循环使用安全且水质优良;
[0008]
s3:温室内放置底部直径约115cm的圆形塑料盆作为鳝苗的培育容器,塑料盆的深度约60cm,在盆底中央开直径约3.2cm的孔安装排水管;
[0009]
s4:在培育开始前,先将生物滤池及塑料盆的水位加到培育需要的水深深度,并在每口塑料盆中投放捆扎成小把的环保纤维丝,以便给鳝苗提供躲避的环境;
[0010]
s5:环保纤维丝覆盖盆底30%左右的面积为宜,然后开启循环水系统,将水温调整到26℃左右,并往生物滤池投放适量的碳源、氮源物质和硝化细菌菌种;
[0011]
s6:启动增氧曝气系统,经30天以上的调试培养,使生物滤池内的微生物达到相应的养殖尾水处理能力;
[0012]
s7:为了使工厂化培育鳝苗具有较大的批量并保证鳝苗的整齐度,利用本工厂化培育设施培育的鳝苗来源应是采用人工批量催产繁殖生产的鳝苗;
[0013]
s8:催产的鳝苗在孵化间经4-5天的培养,其卵黄囊基本消失,之后移入培育盆进行鳝苗的培养;
[0014]
s9:鳝苗入盆后,会很快钻入到纤维丝中躲避,鳝苗投放后的第二天,即可开始正常的投喂管理工作。工厂化培育鳝苗采用专用微囊饲料进行投喂;
[0015]
s10:直到培育满60天左右,鳝苗的体长达到10cm以上,体重达到1-2g/尾的规格,即可移入到专用养殖池开展正常的育肥养殖。
[0016]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温室窗户采用透光率约50%的窗帘遮光,避免阳光直射室内。
[0017]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内,盆内排水口插直径3.2cmpvc管作为的水位控制水管并设置好防逃网,在盆沿设置直径2.5cm的进水管,并配备好开关。
[0018]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8中,体长规格在2cm左右的健壮小苗,可移入到塑料盆中进行培养。鳝苗的投放密度为每个盆2500尾(约2500尾/m
2
)。
[0019]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9中,该饲料根据饵料直径的大小(100um至500um)分为4个型号,初期投喂颗粒较小的1号料,投喂量为鳝苗体重的15%-20%,投喂10天后该为投喂颗粒稍大的2号料,换料的原则为鳝苗能轻松摄入相应的颗粒为准。
[0020]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中,在将黄鳝苗移入到专用养殖池开展正常的育肥养殖之前,需要先对专用养殖池的内部进行杀菌曝晒处理,防止内部的杂菌或有害物质对黄鳝苗造成影响。
[0021]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2]
1、本发明中,采用恒温温室及循环水。刚孵化的鳝苗体质较弱,水温偏低及频繁波动会导致鳝苗出现应激反应,严重的甚至引发x病毒病的爆发,造成鳝苗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本发明采用恒温温室进行培育,把水温控制在最适宜鳝苗生长的范围,并最大限度的避免水温波动,从而大幅度降低了鳝苗适应环境的难度,减少了应激反应,一般培育成活率都可以达到95%以上。
[0023]
2、本发明中,使用圆形的塑料盆作为鳝苗的培育容器。圆形的塑料盆能方便的利用水流形成涡流集污效果,只需在加水时沿盆内壁进行冲水,即可带动盆内的水流进行旋转,从而将水底的污物集中到盆的中央排水孔附近,便于进行及时高效排污,确保培育盆内的残饵粪便能及时排出,从而确保水质处于优良状态。
[0024]
3、本发明中,采用环保纤维丝捆扎成小把作为鳝苗的躲避物。传统的鳝苗培育采取在鳝苗培育池投放水葫芦(凤眼莲)等水草,利用其根须为鳝苗提供栖息躲避的场所,但由于水草在鳝鱼喜欢的阴暗环境中容易死亡和根须脱落,很容易污染池水,导致鳝苗死亡。本发明选用环保、柔软的纤维丝作为鳝苗的躲避物,可以完全克服使用水草带来的不利,并经实践观察,更加适合鳝苗栖息,且成本低廉,管理方便,培育效果更好,可长期反复使用。
[0025]
4、本发明中,使用人工批量催产繁殖的鳝苗来进行培育。目前,人工大批量催产繁殖黄鳝苗的技术已经成熟,通过人工批量催产繁殖可以获得大量同批次的鳝苗,利于开展较具规模的工厂化培育,同时全程使用微囊饲料进行投喂。目前国内的微囊饲料研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微囊饲料被广泛应用到对虾的育苗中,在鲈鱼、黄颡鱼等鱼苗的培育
中,也有成功的使用实例。本发明创新性的将微囊饲料应用到鳝苗的培育中,彻底改变了传统鳝苗培育要依靠活饵(水丝蚓)的弊端,通过使用营养均衡的工业化微囊饲料,使鳝苗饵料的稳定供应有了保证,同时均衡的营养供应也促进了鳝苗的生长和成活,使鳝苗的培育期从传统的90天缩短到60天,鳝苗的整齐度和活力均高于传统方式培养。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实施例一:
[0028]
一种工厂化培育黄鳝苗的方法,所述工厂化培育黄鳝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
s1:鳝苗培育设施的准备。鳝苗培育采用恒温温室进行培育,温室设置有保温隔热层,配备有空气能热泵,能方便加热或降低水温,以便将用水水温控制在适宜的范围,步骤s1中,温室窗户采用透光率约50%的窗帘遮光,避免阳光直射室内;
[0030]
s2:配备养殖尾水的物理过滤(微滤机)及生物滤池,循环水环节设置紫外线杀菌处理器和增氧系统,确保鳝苗培育的水质循环使用安全且水质优良;
[0031]
s3:温室内放置底部直径约115cm的圆形塑料盆作为鳝苗的培育容器,塑料盆的深度约60cm,在盆底中央开直径约3.2cm的孔安装排水管,步骤s3内,盆内排水口插直径3.2cmpvc管作为的水位控制水管并设置好防逃网,在盆沿设置直径2.5cm的进水管,并配备好开关,采用恒温温室及循环水。刚孵化的鳝苗体质较弱,水温偏低及频繁波动会导致鳝苗出现应激反应,严重的甚至引发x病毒病的爆发,造成鳝苗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本发明采用恒温温室进行培育,把水温控制在最适宜鳝苗生长的范围,并最大限度的避免水温波动,从而从而大幅度降低了鳝苗适应环境的难度,减少了应激反应,一般培育成活率都可以达到95%以上;
[0032]
s4:在培育开始前,先将生物滤池及塑料盆的水位加到培育需要的水深深度,并在每口塑料盆中投放捆扎成小把的环保纤维丝,以便给鳝苗提供躲避的环境,使用圆形的塑料盆作为鳝苗的培育容器。圆形的塑料盆能方便的利用水流形成涡流集污效果,只需在加水时沿盆内壁进行冲水,即可带动盆内的水流进行旋转,从而将水底的污物集中到盆的中央排水孔附近,便于进行及时高效排污,确保培育盆内的残饵粪便能及时排出,从而确保水质处于优良状态;
[0033]
s5:环保纤维丝覆盖盆底30%左右的面积为宜,然后开启循环水系统,将水温调整到26℃左右,并给生物滤池投放适量的碳源、氮源物质和硝化细菌菌种,采用环保纤维丝捆扎成小把作为鳝苗的躲避物。传统的鳝苗培育采取在鳝苗培育池投放水葫芦(凤眼莲)等水草,利用其根须为鳝苗提供栖息躲避的场所,但由于水草在鳝鱼喜欢的阴暗环境中容易死亡和根须脱落,很容易污染池水,导致鳝苗死亡。本发明选用环保、柔软的纤维丝作为鳝苗的躲避场所,可以完全克服使用水草带来的不利,并经实践观察,更加适合鳝苗栖息,且成本低廉,管理方便,培育效果更好,可长期反复使用;
[0034]
s6:启动增氧曝气系统,经30天以上的调试培养,使生物滤池内的微生物达到相应
的养殖尾水处理能力;
[0035]
s7:为了使工厂化培育鳝苗具有较大的批量并保证鳝苗的整齐度,利用本工厂化培育设施培育的鳝苗来源应是采用人工批量催产繁殖生产的鳝苗;
[0036]
s8:催产的鳝苗在孵化间经4-5天的培养,其卵黄囊基本消失,之后进行鳝苗的投喂和管理,步骤s8中,体长规格在2cm左右的健壮小苗,可移入到塑料盆中进行培养。鳝苗的投放密度为每个盆2500尾(约2500尾/m
2
);
[0037]
s9:鳝苗入池后,会很快钻入到纤维丝中躲避,鳝苗投放后的第二天,即可开始正常的投喂管理工作。工厂化培育鳝苗采用专用微囊饲料进行投喂,步骤s9中,该饲料根据饵料直径的大小(100um至500um)分为4个型号,初期投喂颗粒较小的1号料,投喂量为鳝苗体重的15%-20%,投喂10天后改为投喂颗粒稍大的2号料,换料的原则为鳝苗能轻松摄入相应的颗粒为准,使用人工批量催产繁殖的鳝苗来进行培育。目前,人工大批量催产繁殖黄鳝苗的技术已经成熟,通过人工批量催产繁殖可以获得大量同批次的鳝苗,利于开展较具规模的工厂化培育,同时全程使用微囊饲料进行投喂。目前国内的微囊饲料研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微囊饲料被广泛应用到对虾的育苗中,在鲈鱼、黄颡鱼等鱼苗的培育中,也有成功的使用实例。本发明创新性的将微囊饲料应用到鳝苗的培育中,彻底改变了传统鳝苗培育要依靠活饵(水丝蚓)的弊端,通过使用营养均衡的工业化微囊饲料,使鳝苗饵料的稳定供应有了保证,同时均衡的营养供应也促进了鳝苗的生长和成活,使鳝苗的培育期从传统的90天缩短到60天,鳝苗的整齐度和活力均高于传统方式培养;
[0038]
s10:直到培育满60天左右,鳝苗的体长达到10cm以上,体重达到1-2g/尾的规格,即可移入到专用养殖池开展正常的育肥养殖,步骤s10中,在将黄鳝苗移入到专用养殖池开展正常的育肥养殖之前,需要先对专用养殖池的内部进行杀菌曝晒处理,防止内部的杂菌或有害物质对黄鳝苗造成影响。
[003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40]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