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24172发布日期:2021-03-02 12:4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林业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现有的林业防虫害方法普遍采用喷药,或利用诱捕灯与杀虫剂进行配合杀虫,每当雨后就需要重新喷洒或补充杀虫剂才能实现持续杀虫因此费时费力,并且杀虫效率低。
[0003]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299182u)公开了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虽然能够进行杀虫作业,但是在林业害虫的诱捕结构设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不能实现全天候的诱捕作业,且即时处理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安装筒,支撑安装筒的上端设置有弧形挂载柱,弧形挂载柱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挂钩,支撑安装筒的下端中间位置设置有锥面收集罩,锥面收集罩的上端等角度竖直设置有若干定位卡扣,支撑安装筒的下端配合定位卡扣均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支撑安装筒的中间位置筒壁上等角度竖直设置有若干通孔,支撑安装筒上半段内部水平设置有传动安装板,传动安装板的中间位置内嵌设置有传动安装腔,传动安装腔的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传动安装柱,通孔对应的支撑安装筒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作业转动柱,作业转动柱的上端与传动安装柱同轴连接,传动安装柱的上端水平设置有转动储液筒,支撑安装筒的顶部水平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一端伸出支撑安装筒,进液管的另一端伸入转动储液筒,传动安装柱的中间位置竖直向下设置有导流孔,导流孔的上端设置有电磁阀,作业传动柱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均流腔,均流腔的上端与导流孔连通,作业转动柱的下端等角度设置有若干转动安装板,转动安装板的上端均等间距竖直设置有转动搅碎柱,传动安装板下侧的支撑安装筒内壁上等角度水平设置有若干固定安装板,固定安装板的下侧均等角度设置有若干转动搅碎柱,上下两侧的转动搅碎柱转动错位设置,最外侧的转动搅碎柱朝外均竖直设置有灯条。
[00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安装腔的下端中间位置设置有限位转动套,传动安装柱配合限位转动套设置有限位转动环。
[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转动套的内侧水平设置有转动导电环,限位
转动环的外侧配合转动导电环水平设置有转动导电槽。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安装腔内的传动安装柱外侧水平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安装腔的内部配合传动安装柱等角度竖直设置有若干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均通过转轴设置在传动安装腔内,且驱动齿轮均与传动齿轮啮合。
[000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安装腔外侧的传动安装板内等角度嵌入设置有蓄电池。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作业转动柱的外侧等角度竖直设置有渗透海绵条,均流腔均通过导管与渗透海绵条连通。
[0011]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下侧的支撑安装筒内壁竖直设置有锥面导料筒,锥面导料筒的筒壁内也等角度设置有若干蓄电池。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挂载独立作业,使得装置的作业位置能够适应性选择,通过转动驱动,使得装置具有良好的错位转动作业,配合信息素诱捕和灯光诱捕,全天候不间断诱捕害虫,并即时处理,显著提升装置的适应性作业能力和诱捕质量。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5]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6]
图4为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中作业转动柱的立体示意图。
[0017]
1-锥面收集罩、2-锥面导料筒、3-转动安装板、4-转动搅碎柱、5-灯条、6-通孔、7-渗透海绵条、8-均流腔、9-作业转动柱、10-固定安装板、11-支撑安装筒、12-转动储液筒、13-进液管、14-弧形挂载柱、15-挂钩、16-传动安装板、17-蓄电池、18-定位卡扣、19-定位卡槽、20-转动导电槽、21-传动安装柱、22-限位转动环、23-限位转动套、24-转动导电环、25-驱动齿轮、26-传动齿轮、27-传动安装腔、28-导流孔、29-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9]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0020]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安装筒11,支撑安装筒11的上端设置有弧形挂载柱14,弧形挂载柱14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挂钩15,支撑安装筒11的下端中间位置设置有锥面收集罩1,锥面收集罩1的上端等角度竖直设置有若干定位卡扣18,支撑安装筒11的下端配合定位卡扣18均设置有定位卡槽19,所述支
撑安装筒11的中间位置筒壁上等角度竖直设置有若干通孔6,支撑安装筒11上半段内部水平设置有传动安装板16,传动安装板16的中间位置内嵌设置有传动安装腔27,传动安装腔27的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传动安装柱21,传动安装腔27的下端中间位置设置有限位转动套23,传动安装柱21配合限位转动套23设置有限位转动环22,限位转动套23的内侧水平设置有转动导电环24,限位转动环22的外侧配合转动导电环24水平设置有转动导电槽20,传动安装腔27内的传动安装柱21外侧水平设置有传动齿轮26,传动安装腔27的内部配合传动安装柱21等角度竖直设置有若干驱动齿轮25,驱动齿轮25均通过转轴设置在传动安装腔27内,且驱动齿轮25均与传动齿轮26啮合,传动安装腔27外侧的传动安装板16内等角度嵌入设置有蓄电池17,通孔6对应的支撑安装筒11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作业转动柱9,作业转动柱9的上端与传动安装柱21同轴连接,传动安装柱21的上端水平设置有转动储液筒12,支撑安装筒11的顶部水平设置有进液管13,进液管13的一端伸出支撑安装筒11,进液管13的另一端伸入转动储液筒12,传动安装柱21的中间位置竖直向下设置有导流孔28,导流孔28的上端设置有电磁阀29,作业传动柱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均流腔8,均流腔8的上端与导流孔28连通,作业转动柱9的外侧等角度竖直设置有渗透海绵条7,均流腔8均通过导管与渗透海绵条7连通,作业转动柱9的下端等角度设置有若干转动安装板3,转动安装板3的上端均等间距竖直设置有转动搅碎柱4,传动安装板16下侧的支撑安装筒11内壁上等角度水平设置有若干固定安装板10,固定安装板10的下侧均等角度设置有若干转动搅碎柱4,上下两侧的转动搅碎柱4转动错位设置,最外侧的转动搅碎柱4朝外均竖直设置有灯条5,通孔6下侧的支撑安装筒11内壁竖直设置有锥面导料筒2,锥面导料筒2的筒壁内也等角度设置有若干蓄电池17。
[0021]
通过挂钩15将装置挂在林业作业区域,通过进液管13向转动储液筒12内注入信息素,通过电磁阀29箱导流孔28内注入信息素,信息素通过均流腔8进入各个渗透海绵条7,随后挥发,吸引害虫通过通孔6进入支撑安装筒11,启动驱动齿轮25使其配合传动齿轮26啮合传动,实现传动安装柱21的旋转,此时作业转动柱9连同转动安装柱及其上的转动搅碎柱4旋转,配合固定安装板10上的转动搅碎柱4缓慢错位转动,使得爬入其中的害虫被搅碎杀死,害虫的尸体向下掉落进入锥面收集罩1,在定位卡扣18和定位卡槽19的配合下,实现定期快速装卸,完成林业害虫的诱捕作业。
[0022]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通过灯条5,使得趋光性的害虫进入装置,再通过转动搅碎柱4的错误转动,进行搅碎,使得林叶害虫的诱捕效率显著提升。
[002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2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
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