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黄淮海地区的鲜食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24690541发布日期:2021-04-16 10:3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黄淮海地区的鲜食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北起长城,南至桐柏山、大别山北麓,西倚太行山和豫西伏牛山地,东濒渤海和黄海,其主体为由黄河、淮河与海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黄淮海平原(即华北平原),以及与其相毗连的鲁中南丘陵和山东半岛。黄淮海地区属于暖温带气候,一年中≥10℃积温在3500
°‑
4500
°
,年平均降雨量500

800毫米,是我国小麦、玉米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也是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地区。
3.黄淮海平原的作物种植制度除保护地以外,主要是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制。在一年两熟制中,冬季以小麦为主,其生长期约8个月,夏季作物如玉米、大豆、花生等生长期3

4个月。春季种植的作物如棉花等生长期约5

6个月。黄淮海地区作物虽然生长期长短不一,但由于冬季温度低,作物基本停止生长,早春和秋后气温不高,作物生长缓慢,养分吸收量也不多。
4.因此,如何提高作物的抗寒性能对于黄淮海地区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黄淮海地区的鲜食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方法,以提高黄淮海地区的农业种植能力。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黄淮海地区的鲜食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对种植地进行深耕细耙,并分别取颗粒饱满的玉米和花生种子加入抗寒改良剂进行拌种,备用;
8.(2)种植时,以3行花生间种2行玉米,并控制花生行距为25

35厘米,穴距为20

25厘米,每穴点播2

3粒花生种子;玉米行距为45

55厘米,穴距为30

35厘米,每穴点播2

3粒玉米种子;玉米与花生之间的行距为62

66厘米,并控制玉米穴与花生穴相互交错;
9.(3)在点播花生的穴里撒下花生种植肥,在点播玉米的穴里撒下玉米种植肥,然后用穴旁的土覆盖穴内的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
10.(4)待花生和玉米苗株高为15

25厘米的时候进行筛选留苗处理,选择根正且健壮的苗留下,每个玉米穴和花生穴均留两株,且同一穴中选择根部有一定间隙的两株留下;
11.(5)筛选留苗后10

20天进行第一次除草施肥,第一次除草施肥后55

65天进行第二次除草施肥;
12.(6)待花生出现花黄叶的时候可以采收,待玉米苞叶干枯发白的时候采收。
13.具体的,所述抗寒改良剂包括木贼提取物。
14.具体的,所述木贼提取物为木贼的醇提取物。
15.具体的,所述木贼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a)经除杂、晾干后的中药材木贼,粉粹至40

60目,备用;
17.(b)将粉粹后的木贼用加入70v/v%的乙醇溶液进行浸渍提取;
18.(c)收集浸提液并过滤,浓缩浸提液至浸提液的重量为木贼重量的0.9

1.1倍,即得所需木贼提取物。
19.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拌种步骤包括将所述抗寒改良剂兑水稀释的步骤,以及,分别加入所述花生或玉米种子拌匀的步骤,晾干,即可。
20.具体的,所述拌种步骤中,所述抗寒改良剂的用量占所述花生或玉米种子量的5

10wt%。
21.具体的,所述拌种步骤中,所述抗寒改良剂的稀释倍数为5

10倍。
22.具体的,所述花生种植肥料为稻草灰。
23.具体的,所述玉米种植肥为牛厩肥。
24.本发明所述适用于黄淮海地区的鲜食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方法,在现有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方式的基础上,以廉价的木贼提取物作为抗寒成分对玉米及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有效提高了玉米和花生种子在低温下的促发性能和抗寒性能,大幅提升了黄淮海地区在长期低温环境下玉米和花生间作种植的产量,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5.制备例
26.将木贼除杂、晾干,并粉粹至40

60目,称取粉碎处理后的木贼20kg,加入70v/v%乙醇水溶液100kg,在50℃下浸提2小时;滤出浸提液,将滤渣同法浸提2次,合并3次浸提液,在70℃下回收浸提剂,然后在65℃下浓缩浸提液至20kg,即得所需抗寒改良剂
‑‑
木贼提取物。
27.所述抗寒改良剂使用时,按照所述抗寒改良剂:玉米/花生种子=1:10的比例,将配比量的所述抗寒改良剂加入8倍量的水进行稀释,并加入所需拌种处理的玉米/花生种子进行充分拌匀,静置过夜,充分晾干,即可。
28.实施例1
29.本实施例所述玉米花生间作下茬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对种植地进行深耕细耙,在种植前12h,取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郑单958按照所述制备例中方式进行拌种处理,取颗粒饱满的花生种子花育22按照所述制备例中方式进行拌种处理,备用;
31.(2)种植时,以3行花生间种2行玉米,并控制花生行距为25厘米,穴距为20厘米,每穴点播2粒花生种子;玉米行距为45厘米,穴距为30厘米,每穴点播2粒玉米种子;玉米与花生之间的行距为62厘米,并控制玉米穴与花生穴相互交错;
32.(3)在点播花生的穴里撒下标准量的稻草灰,在点播玉米的穴里撒下标准量的牛厩肥,然后用穴旁的土覆盖穴内的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
33.(4)待花生和玉米苗株高为15

25厘米的时候进行筛选留苗处理,选择根正且健壮的苗留下,每个玉米穴和花生穴均留两株,且同一穴中选择根部有一定间隙的两株留下;
34.(6)筛选留苗后10

20天进行第一次除草及施加常规肥,第一次除草施肥后55

65
天进行第二次除草及施加常规肥;
35.(6)待花生出现花黄叶的时候可以采收,待玉米苞叶干枯发白的时候采收。
36.实施例2
37.本实施例所述玉米花生间作下茬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8.(1)对种植地进行深耕细耙,在种植前12h,取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郑单958按照所述制备例中方式进行拌种处理,取颗粒饱满的花生种子花育22按照所述制备例中方式进行拌种处理,备用;
39.(2)种植时,以3行花生间种2行玉米,并控制花生行距为35厘米,穴距为25厘米,每穴点播3粒花生种子;玉米行距为55厘米,穴距为35厘米,每穴点播3粒玉米种子;玉米与花生之间的行距为66厘米,并控制玉米穴与花生穴相互交错;
40.(3)在点播花生的穴里撒下标准量的稻草灰,在点播玉米的穴里撒下标准量的牛厩肥,然后用穴旁的土覆盖穴内的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
41.(4)待花生和玉米苗株高为15

25厘米的时候进行筛选留苗处理,选择根正且健壮的苗留下,每个玉米穴和花生穴均留两株,且同一穴中选择根部有一定间隙的两株留下;
42.(5)筛选留苗后10

20天进行第一次除草及施加常规肥,第一次除草施肥后55

65天进行第二次除草及施加常规肥;
43.(6)待花生出现花黄叶的时候可以采收,待玉米苞叶干枯发白的时候采收。
44.实施例3
45.本实施例所述玉米花生间作下茬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6.(1)对种植地进行深耕细耙,在种植前12h,取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郑单958按照所述制备例中方式进行拌种处理,取颗粒饱满的花生种子花育22按照所述制备例中方式进行拌种处理,备用;
47.(2)种植时,以3行花生间种2行玉米,并控制花生行距为30厘米,穴距为22厘米,每穴点播2粒花生种子;玉米行距为50厘米,穴距为32厘米,每穴点播3粒玉米种子;玉米与花生之间的行距为64厘米,并控制玉米穴与花生穴相互交错;
48.(3)在点播花生的穴里撒下标准量的稻草灰,在点播玉米的穴里撒下标准量的牛厩肥,然后用穴旁的土覆盖穴内的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
49.(4)待花生和玉米苗株高为15

25厘米的时候进行筛选留苗处理,选择根正且健壮的苗留下,每个玉米穴和花生穴均留两株,且同一穴中选择根部有一定间隙的两株留下;
50.(5)筛选留苗后10

20天进行第一次除草及施加常规肥,第一次除草施肥后55

65天进行第二次除草及施加常规肥;
51.(6)待花生出现花黄叶的时候可以采收,待玉米苞叶干枯发白的时候采收。
52.对比例1
53.本对比例所述玉米花生间作的种植方法与实施例3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玉米及花生种子的浸泡步骤仅以清水进行。
54.实验例
55.按照上述实施例3及对比例1中方法进行种植试验,并分别记录玉米和花生的产量(kg/hm2),记录于下表1。
56.表1 玉米和花生的产量(kg/hm2)
57.编号玉米(kg/hm2)花生(kg/hm2)实施例311326.13179.9对比例17025.21138.6
58.从上表数据可见,本发明所述适用于黄淮海地区玉米花生间作的种植方法,在现有间作种植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廉价的木贼提取物作为抗寒成分对玉米及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有效提高了玉米和花生种子在低温下的促发性能和抗寒性能,大幅提升了黄淮海地区在长期低温环境下玉米和花生间作种植的产量,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