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

文档序号:24874534发布日期:2021-04-30 12:4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

本发明涉及渔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在使用的很多人工鱼礁功能单一,人工鱼礁在海中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不利于鱼群的聚集生活。

目前就人工鱼礁而言,因功能不同,形状各异,用法不一。混凝土构架部分具有供成鱼栖息的空间,人工鱼礁顶部圆柱形框架中杂乱无章地放满空心正方体,达到部分具有供幼鱼、稚鱼、仔鱼和饵料生物栖息的空间,鱼礁底座圆形凹槽内铺上一层直径大约十厘米的石块,形成人工海参礁、海胆礁等,但是人工鱼礁混凝土构架部在下沉时对海底区域容易造成大范围的冲撞,导致海底基面受损,而这种结构的人工鱼礁功能单一,在海床上水流较大时有时容易导致人工鱼礁出现一定的摆动幅度,使其稳定性减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包括:水泥鱼礁基板和阻尼件,所述水泥鱼礁基板架设在支撑组件上,且水泥鱼礁基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安装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庇鱼件和第二庇鱼件,且第一庇鱼件和第二庇鱼件规格相同,用于降低水泥鱼礁基板重心摆动的所述阻尼件安装在第二庇鱼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庇鱼件包括水泥块、上通腔、侧通孔、侧腰型孔、海藻培养槽和水压板,所述水泥块的两侧固定嵌合在水泥鱼礁基板两侧的安装柱上,且水泥块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水泥块的上通腔,所述水泥块的外侧壁分别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侧通孔和侧腰型孔,且开设有侧通孔的水泥块外侧上开设有海藻培养槽,所述海藻培养槽上嵌合有水压板。

优选的,所述阻尼件包括水泥环、安装架、环形凹槽、滑动套、连接绳和配重块,所述水泥环上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固定安装在第二庇鱼件中水泥块的下表面,所述水泥环上开设有四个环形分布的环形凹槽,且每一个环形凹槽上均套设有滑动套,每一个所述滑动套上均固定嵌合有连接绳,且四根连接绳的另一端分别与配重块四面固定嵌合的连接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鱼礁基架、汽车轮胎和加固件,所述鱼礁基架上安装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汽车轮胎,且鱼礁基架的两侧均安装有加固件。

优选的,所述鱼礁基架包括固定钢板和曲型杆,两块规格相同的所述固定钢板之间固定架设有若干根等距分布的曲型杆,且曲型杆的两端向下曲卷并构成半圆状,每一根所述曲型杆的下杆壁上均固定嵌合有汽车轮胎,且汽车轮胎的下胎面低于曲型杆下曲卷面5-10cm。

优选的,所述加固件包括水泥管、弧形片和附着槽,所述水泥管的内管上壁固定嵌合有若干片等距分布的弧形片,且水泥管的外管壁开设有若干条轴向分布的附着槽。

优选的,所述水泥鱼礁基板和第二庇鱼件之间的间隙中安装有两组对称分布的换水组件,且换水组件包括安装管、连接杆和吸收件,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管,且两根安装管固定架设在水泥鱼礁基板和第二庇鱼件中水泥块之间,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若干组规格相同的吸收件。

优选的,所述吸收件包括转动环、转动叶片、轴向孔和同心孔,所述转动环转动安装在连接杆上,且转动环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片环形分布的转动叶片,所述转动叶片的叶面上均开设有轴向孔,且转动叶片的端面上开设有与转动环同轴心的同心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庇鱼件中的水泥块上固定安装有锥形罩盘,且锥形罩盘的通腔与水泥块开设的上通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庇鱼件和第二庇鱼件之间安装有多组螺旋环,且螺旋环的两端分别与庇鱼件的水泥块固定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鱼礁基架由固定钢板和曲型杆构成,而鱼礁基架中曲型杆之间留存有一定的间距,使得水流可以顺利流动,不会造海底局部水域出现阻流问题,同时降低了海水对人工鱼礁的冲击;

2、本发明汽车轮胎采用立式安装固定使得人工鱼礁在下放到海底时,一方面可以对鱼礁基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效保护了鱼礁基架,另一方面避免了人工鱼礁下沉到海底时对海底造成较大的冲撞,导致海底沉放区出现较大的形变,同时汽车轮胎也可以作为鱼礁的一部分;

3、本发明加固件中的水泥管不仅提高了曲型杆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而其中嵌合的弧形片和开设的附着槽会逐渐吸附生物和沉积物,并开始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4、本发明人工鱼礁上两组庇鱼件中的水泥块由于开设有纵横交错的通孔和通腔,使得整个水流的流动性极佳,同时还保证了鱼礁结构的遮蔽性,对幼鱼的聚集效果来说也极为好,造就成鱼生息场、鱼产卵场和幼鱼保护育成场;

5、本发明在人工鱼礁投放前在海藻培养槽内储放适量的海藻培养基液,待到人工鱼礁下沉到海底后由于水压对水压板造成压裂,使得海藻培养槽内的海藻培养基液可以生长,从而加快水泥块海藻附着的效率,使得水泥块可以更快形成鱼类栖息地;

6、本发明在海底水流加速时,流动的海水推动配重块,连接绳带动滑动套绕着环形凹槽滑动进而配重块对人工鱼礁起到重心阻尼效果,避免了人工鱼礁出现重心偏移导致摆动浮幅度过大的问题,加强了人工鱼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所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第一庇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换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水泥鱼礁基板,2、支撑组件,21、鱼礁基架,211、固定钢板,212、曲型杆,22、汽车轮胎,23、加固件,231、水泥管,232、弧形片,233、附着槽,3、安装柱,4、第一庇鱼件,41、水泥块,42、上通腔,43、侧通孔,44、侧腰型孔,4、海藻培养槽5,46、水压板,5、第二庇鱼件,6、换水组件,61、安装管,62、连接杆,63、吸收件,631、转动环,632、转动叶片,633、轴向孔,634、同心孔,7、阻尼件,71、水泥环,72、安装架,73、环形凹槽,74、滑动套,75、连接绳,76、配重块,8、锥形罩盘,9、螺旋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7,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图1所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第一庇鱼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换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所示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水泥鱼礁基板1和阻尼件7。

参考图1、图3和图4所示,水泥鱼礁基板1架设在支撑组件2上,而支撑组件2包括鱼礁基架21、汽车轮胎22和加固件23,鱼礁基架21上安装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汽车轮胎22,且鱼礁基架21的两侧均安装有加固件23,鱼礁基架21包括固定钢板211和曲型杆212,两块规格相同的固定钢板211之间固定架设有若干根等距分布的曲型杆212,且曲型杆212的两端向下曲卷并构成半圆状,每一根曲型杆212的下杆壁上均固定嵌合有汽车轮胎22,且汽车轮胎22的下胎面低于曲型杆212下曲卷面5-10cm,加固件23包括水泥管231、弧形片232和附着槽233,水泥管231的内管上壁固定嵌合有若干片等距分布的弧形片232,且水泥管231的外管壁开设有若干条轴向分布的附着槽233。

需要说明的是:鱼礁基架21由固定钢板211和曲型杆212构成,而鱼礁基架21中曲型杆212之间留存有一定的间距,使得水流可以顺利流动,不会造海底局部水域出现阻流问题,同时降低了海水对人工鱼礁的冲击,而曲型杆212上的汽车轮胎22采用立式安装固定使得人工鱼礁在下放到海底时,一方面可以对鱼礁基架21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效保护了鱼礁基架21,另一方面避免了人工鱼礁下沉到海底时对海底造成较大的冲撞,导致海底沉放区出现较大的形变,同时汽车轮胎22也可以作为鱼礁的一部分,而加固件23中的水泥管231不仅提高了曲型杆21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而其中嵌合的弧形片232和开设的附着槽233会逐渐吸附生物和沉积物,并开始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根据条件的不同,几个月至数年后,整个支撑组件2中的固定钢板211、曲型杆212、汽车轮胎22、水泥管231、弧形片232和附着槽233上会附着大量的藻类、贝类、棘皮动物等固着和半固着生物,并作为海洋植物根部形成附着场所。

参考图1、图2和图5所示,水泥鱼礁基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安装柱3,安装柱3上安装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庇鱼件4和第二庇鱼件5,且第一庇鱼件4和第二庇鱼件5规格相同,而第一庇鱼件4包括水泥块41、上通腔42、侧通孔43、侧腰型孔44、海藻培养槽45和水压板46,水泥块41的两侧固定嵌合在水泥鱼礁基板1两侧的安装柱3上,且水泥块41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水泥块41的上通腔42,水泥块41的外侧壁分别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侧通孔43和侧腰型孔44,且开设有侧通孔43的水泥块41外侧上开设有海藻培养槽45,海藻培养槽45上嵌合有水压板46。

需要说明的是:人工鱼礁上两组庇鱼件中的水泥块41由于开设有纵横交错的通孔和通腔,使得整个水流的流动性极佳,同时还保证了鱼礁结构的遮蔽性,对幼鱼的聚集效果来说也极为好,造就成鱼生息场、鱼产卵场和幼鱼保护育成场,而在人工鱼礁投放前在海藻培养槽45内储放适量的海藻培养基液,待到人工鱼礁下沉到海底后由于水压对水压板46造成压裂,使得海藻培养槽45内的海藻培养基液可以生长,从而加快水泥块41海藻附着的效率,使得水泥块41可以更快形成鱼类栖息地。

其中,第一庇鱼件4中的水泥块41上固定安装有锥形罩盘8,且锥形罩盘8的通腔与水泥块41开设的上通腔42连通,锥形罩盘8为水泥块41提供多样性,而第一庇鱼件4和第二庇鱼件5之间安装有多组螺旋环9,且螺旋环9的两端分别与庇鱼件的水泥块固定连接,使得两个水泥块之间多一些阻挡物,为浮游生物提供附着点。

参考图2和图6所示,用于降低水泥鱼礁基板1重心摆动的阻尼件7安装在第二庇鱼件5上,而阻尼件7包括水泥环71、安装架72、环形凹槽73、滑动套74、连接绳75和配重块76,水泥环71上安装有安装架72,且安装架72固定安装在第二庇鱼件5中水泥块的下表面,水泥环71上开设有四个环形分布的环形凹槽73,且每一个环形凹槽73上均套设有滑动套74,每一个滑动套74上均固定嵌合有连接绳75,且四根连接绳75的另一端分别与配重块76四面固定嵌合的连接环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海底水流加速时,流动的海水推动配重块76,从而配重块76上的连接绳75拉动与流动方向相反的连接绳75,因此连接绳75带动滑动套74绕着环形凹槽73滑动进而配重块76对人工鱼礁起到重心阻尼效果,避免了人工鱼礁出现重心偏移导致摆动浮幅度过大的问题,加强了人工鱼礁的稳定性。

参考图2和图7所示,水泥鱼礁基板1和第二庇鱼件5之间的间隙中安装有两组对称分布的换水组件6,且换水组件6包括安装管61、连接杆62和吸收件63,连接杆6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管61,且两根安装管61固定架设在水泥鱼礁基板1和第二庇鱼件5中水泥块之间,连接杆62上安装有若干组规格相同的吸收件63,而吸收件63包括转动环631、转动叶片632、轴向孔633和同心孔634,转动环631转动安装在连接杆62上,且转动环631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片环形分布的转动叶片632,转动叶片632的叶面上均开设有轴向孔633,且转动叶片632的端面上开设有与转动环631同轴心的同心孔634。

需要说明的是:海底水流进行流动时带动连接杆62上转动环631中的转动叶片632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对水泥鱼礁基板1进行换水处理,保持内部水液可以活性流动,而转动叶片632上的通孔结构可以为大量藻类附着提供场所,其轴向孔633和同心孔634可以作为海洋植物根部形成附着场所。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水泥鱼礁基板1、曲型杆212和水泥块41均采用钢筋捆扎后利用水泥浇筑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鱼礁基架21由固定钢板211和曲型杆212构成,而鱼礁基架21中曲型杆212之间留存有一定的间距,使得水流可以顺利流动,不会造海底局部水域出现阻流问题,同时降低了海水对人工鱼礁的冲击,而曲型杆212上的汽车轮胎22采用立式安装固定使得人工鱼礁在下放到海底时,一方面可以对鱼礁基架21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效保护了鱼礁基架21,另一方面避免了人工鱼礁下沉到海底时对海底造成较大的冲撞,导致海底沉放区出现较大的形变,同时汽车轮胎22也可以作为鱼礁的一部分,而加固件23中的水泥管231不仅提高了曲型杆21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而其中嵌合的弧形片232和开设的附着槽233会逐渐吸附生物和沉积物,并开始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根据条件的不同,几个月至数年后,整个支撑组件2中的固定钢板211、曲型杆212、汽车轮胎22、水泥管231、弧形片232和附着槽233上会附着大量的藻类、贝类、棘皮动物等固着和半固着生物,并作为海洋植物根部形成附着场所,人工鱼礁上两组庇鱼件中的水泥块41由于开设有纵横交错的通孔和通腔,使得整个水流的流动性极佳,同时还保证了鱼礁结构的遮蔽性,对幼鱼的聚集效果来说也极为好,造就成鱼生息场、鱼产卵场和幼鱼保护育成场,而在人工鱼礁投放前在海藻培养槽45内储放适量的海藻培养基液,待到人工鱼礁下沉到海底后由于水压对水压板46造成压裂,使得海藻培养槽45内的海藻培养基液可以生长,从而加快水泥块41海藻附着的效率,使得水泥块41可以更快形成鱼类栖息地;在海底水流加速时,流动的海水推动配重块76,从而配重块76上的连接绳75拉动与流动方向相反的连接绳75,因此连接绳75带动滑动套74绕着环形凹槽73滑动进而配重块76对人工鱼礁起到重心阻尼效果,避免了人工鱼礁出现重心偏移导致摆动浮幅度过大的问题,加强了人工鱼礁的稳定性,而海底水流进行流动时带动连接杆62上转动环631中的转动叶片632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对水泥鱼礁基板1进行换水处理,保持内部水液可以活性流动,而转动叶片632上的通孔结构可以为大量藻类附着提供场所,其轴向孔633和同心孔634可以作为海洋植物根部形成附着场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