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贝类生物良种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28293发布日期:2021-04-02 10:0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洋贝类生物良种选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贝类生物良种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是贝类的一种,又俗称墨鱼,属头足纲(cephalopoda)、乌贼目(sepioidea)、乌贼科(sepiidae)、无针乌贼属(sepiella),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和闽东沿海,被誉为“海上珍品”,深受人们喜爱,与大、小黄鱼和带鱼并称为“四大海产”,历史上福建闽东和浙江最高海洋捕捞曼氏无针乌贼年总产量约10万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恶化,资源遭到了极大破坏,自20世纪90年代,乌贼产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几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并在海水网箱规模化养殖、土池规模化养殖和室内工厂化养殖,3个月左右即可养成,周期短、病害少、效益高,成果在浙江以及福建闽东沿海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曼氏无针乌贼已成为一优良养殖新品种,有望培育成为福建省的又一新兴海水养殖支柱产业。

现有的曼氏无针乌贼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优良品种推广覆盖率低,近亲繁殖后代的养殖群体性成熟个体逐渐变小,且抗病性能降低,缺乏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病害防控体系,综合上述加以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海洋贝类生物良种选育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海洋贝类生物良种选育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海洋贝类生物良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生物学性状优良的野生亲体或养殖成鱼作为亲体,且亲体的体形完整、活力强,且摄食良好,备用;

s2:首先选取盐度在23-30的海水水源,利用抽水泵将海水水源抽取到沉淀池的内部,进行沉淀处理30-50min,再利用抽水泵将沉淀后的水抽出;

s3:将s2中所抽取的海水水源排出到过滤箱中进行过滤处理,过滤箱对海水水源内部的杂质进行过滤;

s4:经过过滤后的海水水源过利用紫外线物理方法和臭氧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的海水通过抽水泵抽出并排放至室内的水泥池中;

s5:s4所述的水泥池的水深达到1.5-2m后,水泥池通过其内部所安装的液位传感器来自动关闭抽水泵,停止向水泥池的内部进行添加海水;

s6:s5中的水泥池的进排水管道、控温、充气、控光设施齐全,其中的控温设施为温度控制器,充气设施为充气增氧泵,控光设施为养殖光照灯,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有安装在水泥池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充气增氧泵电性连接有安装在水泥池内部的溶解氧传感器,养殖光照灯电性连接有光照传感器;

s7:将s1中所述的亲体放置在s6中所述的水泥池中,且亲体的培养密度控制为50-70只/m3

s8:将s7中所述的水泥池中投喂新鲜小虾和沙蚕,并适量添加维生素e,每日喂养2次;

s9:将s8中所述的水泥池中采用s6中所述的养殖光照灯对亲体进行照射,通过光照传感器对s8中的水泥池中海水的光照时间以及光照强度进行控制,要求光照时间控制在14h-17h之间;

s10:通过s6中的温度传感器对s8中的水泥池中海水的温度进行检测,温度控制器实时对水泥中的水温进行控制,要求培育水温在18-22℃;

s11:通过s6中的溶解氧传感器对s8中的水泥池中海水的氧气含量进行监控,溶解氧传感器通过充气增氧泵对水泥池中海水的氧气量进行控制;

s12:直到s11中水泥池内的亲体在产卵前1个月,在室内水泥池对备产乌贼亲体实施强化培育和生殖调控技术,促进性腺成熟,并通过s8中的投喂情况和生长环境控制亲体的性腺发育进程;

s13:将s12中的备产乌贼亲体放置到产卵池中,且产卵池中悬挂以18#铁丝为边框、规格为30×50cm、网目为1×1cm的尼龙网片缝制成的产卵巢,用于乌贼产卵,产卵巢设置数量的多寡应根据参加产卵的群体及其产卵高峰期灵活安排,待产卵巢布满受精卵后即可将网片取出,消毒后移入孵化池,同时更换新网片,让亲体继续产卵附着;

s14:当s13中的受精卵处于细胞分裂期时,在孵化池中的每升海水中进行一次性加入35-50ml的混合剂,其中混合剂由细胞松弛素b(cb)、6-二甲氨基嘌呤(6-dmap)和咖啡因按照5:2:3的比例配制而成,通过在孵化池内部进行添加混合剂的理化方式来对受精卵进行诱导,直到孵化出乌贼幼体;

s15:将s14中孵化出的乌贼幼体移入到育苗池中,并对初孵幼体培育密度进行控制,随着幼体的生长,逐渐加大充气量;

s16:所述s15中乌贼初孵幼体开口前的3天不换水,每天加水20cm至池满为止,乌贼初孵幼体开口后每天换水,直到乌贼初孵幼体培育到摄食糠虾后,应及时分池培育,每天观察幼体摄食情况,镜检胃含物与胃肠饱满度,同时监测水温、比重、ph值、do、氨氮、光照度等理化因子并作好记录;

s17:当s16中的乌贼初孵幼体体长达1.5cm,完全适应、都能摄食死饵后,即可出苗。

优选的,所述s1中,亲体的数量在1200尾以上,其中亲体的体重大于100g,雌、雄配比以1:1为宜。

优选的,所述s2中,海水水源的水质符合gb11607要求。

优选的,所述s13和s14中,孵化池的孵化适宜的水温为22~26℃,盐度的适宜范围为25.7~29.7,且使用充气增氧泵对孵化池中连续充气,保持do在5mg/ml以上,且在孵化池中加入小球藻,改善水质,定时轻轻晃动网片,以除去网片上附着的污物和死卵,每天换水,或每天将附卵网片取出,移入另一新孵化池进行孵化,保证水质清新。

优选的,所述s15中,在育苗池中接入30×105cell/m3小球藻液,使池水呈微绿色,其中育苗池中的水温培育水温23℃~30℃,育苗池中的控制盐度范围在23.1~33.0之间,育苗池中的ph值8.0左右,育苗池中的氨氮在0.02mg/l以下,育苗池中的控制光照度1000~5000lux。

优选的,所述s16中,乌贼初孵幼体开口时可以直接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饵料密度保持在5个/ml,且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30%,每2天用吸污器吸污1次,清除池底的残饵、死苗及其他杂物。

优选的,所述s16中,乌贼初孵幼体在3日龄后投喂桡足类及其无节幼体,密度保持在3个/ml左右,且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50%,每天吸污1次;14天前后投喂海区活糠虾幼体,投饵密度视幼体摄食情况酌情增减,且换水60%~80%。

优选的,所述s16中,乌贼初孵幼体在14天前后投喂海区活糠虾幼体,投饵密度视幼体摄食情况酌情增减,且换水60%~80%,乌贼苗种胴长1.2cm(约20日龄)后,开始尝试死饵驯食,前期少量多次投喂死糠虾,逐日增加投喂量,直至大部分幼体能摄食死饵,死糠虾后每天换水100%并视水质情况加以流水,吸污1~2次,同时,清除水表面的油膜和污垢,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对水温进行控制,保证换水时温差不得超过±2℃。

本发明的一种海洋贝类生物良种选育方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提高曼氏无针乌贼的种质资源、遗传改良、养殖、病害防控、增殖等技术,提高曼氏无针乌贼的抗病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和病害防控体系,能更有效、快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满足使用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海洋贝类生物良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生物学性状优良的野生亲体或养殖成鱼作为亲体,且亲体的体形完整、活力强,且摄食良好,其中亲体的数量在1200尾以上,其中亲体的体重大于100g,雌、雄配比以1:1为宜,备用;

s2:首先选取盐度在23-30的海水水源,其中海水水源的水质符合gb11607要求,利用抽水泵将海水水源抽取到沉淀池的内部,进行沉淀处理30-50min,再利用抽水泵将沉淀后的水抽出;

s3:将s2中所抽取的海水水源排出到过滤箱中进行过滤处理,过滤箱对海水水源内部的杂质进行过滤;

s4:经过过滤后的海水水源过利用紫外线物理方法和臭氧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的海水通过抽水泵抽出并排放至室内的水泥池中;

s5:s4所述的水泥池的水深达到1.5-2m后,水泥池通过其内部所安装的液位传感器来自动关闭抽水泵,停止向水泥池的内部进行添加海水;

s6:s5中的水泥池的进排水管道、控温、充气、控光设施齐全,其中的控温设施为温度控制器,充气设施为充气增氧泵,控光设施为养殖光照灯,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有安装在水泥池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充气增氧泵电性连接有安装在水泥池内部的溶解氧传感器,养殖光照灯电性连接有光照传感器;

s7:将s1中所述的亲体放置在s6中所述的水泥池中,且亲体的培养密度控制为50-70只/m3

s8:将s7中所述的水泥池中投喂新鲜小虾和沙蚕,并适量添加维生素e,每日喂养2次;

s9:将s8中所述的水泥池中采用s6中所述的养殖光照灯对亲体进行照射,通过光照传感器对s8中的水泥池中海水的光照时间以及光照强度进行控制,要求光照时间控制在14h-17h之间;

s10:通过s6中的温度传感器对s8中的水泥池中海水的温度进行检测,温度控制器实时对水泥中的水温进行控制,要求培育水温在18-22℃;

s11:通过s6中的溶解氧传感器对s8中的水泥池中海水的氧气含量进行监控,溶解氧传感器通过充气增氧泵对水泥池中海水的氧气量进行控制;

s12:直到s11中水泥池内的亲体在产卵前1个月,在室内水泥池对备产乌贼亲体实施强化培育和生殖调控技术,促进性腺成熟,并通过s8中的投喂情况和生长环境控制亲体的性腺发育进程;

s13:将s12中的备产乌贼亲体放置到产卵池中,且产卵池中悬挂以18#铁丝为边框、规格为30×50cm、网目为1×1cm的尼龙网片缝制成的产卵巢,用于乌贼产卵,产卵巢设置数量的多寡应根据参加产卵的群体及其产卵高峰期灵活安排,待产卵巢布满受精卵后即可将网片取出,消毒后移入孵化池,其中孵化池的孵化适宜的水温为22~26℃,盐度的适宜范围为25.7~29.7,且使用充气增氧泵对孵化池中连续充气,保持do在5mg/ml以上,且在孵化池中加入小球藻,改善水质,定时轻轻晃动网片,以除去网片上附着的污物和死卵,每天换水,或每天将附卵网片取出,移入另一新孵化池进行孵化,保证水质清新,同时更换新网片,让亲体继续产卵附着;

s14:当s13中的受精卵处于细胞分裂期时,在孵化池中的每升海水中进行一次性加入35-50ml的混合剂,其中混合剂由细胞松弛素b(cb)、6-二甲氨基嘌呤(6-dmap)和咖啡因按照5:2:3的比例配制而成,通过在孵化池内部进行添加混合剂的理化方式来对受精卵进行诱导,直到孵化出乌贼幼体;

s15:将s14中孵化出的乌贼幼体移入到育苗池中,并对初孵幼体培育密度进行控制,在育苗池中接入30×105cell/m3小球藻液,使池水呈微绿色,其中育苗池中的水温培育水温23℃~30℃,育苗池中的控制盐度范围在23.1~33.0之间,育苗池中的ph值8.0左右,育苗池中的氨氮在0.02mg/l以下,育苗池中的控制光照度1000~5000lux,随着幼体的生长,逐渐加大充气量;

s16:所述s15中乌贼初孵幼体开口前的3天不换水,每天加水20cm至池满为止,乌贼初孵幼体在3日龄后投喂桡足类及其无节幼体,密度保持在3个/ml左右,且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50%,每天吸污1次,乌贼初孵幼体在14天前后投喂海区活糠虾幼体,投饵密度视幼体摄食情况酌情增减,且换水60%~80%,乌贼初孵幼体在14天前后投喂海区活糠虾幼体,投饵密度视幼体摄食情况酌情增减,且换水60%~80%,乌贼苗种胴长1.2cm(约20日龄)后,开始尝试死饵驯食,前期少量多次投喂死糠虾,逐日增加投喂量,直至大部分幼体能摄食死饵,死糠虾后每天换水100%并视水质情况加以流水,吸污1~2次,同时清除水表面的油膜和污垢,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对水温进行控制,保证换水时温差不得超过±2℃,直到乌贼初孵幼体培育到摄食糠虾后,应及时分池培育,每天观察幼体摄食情况,镜检胃含物与胃肠饱满度,同时监测水温、比重、ph值、do、氨氮、光照度等理化因子并作好记录;

s17:当s16中的乌贼初孵幼体体长达1.5cm,完全适应、都能摄食死饵后,即可出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