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干旱贫瘠地区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易攀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1607发布日期:2020-10-13 07:43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干旱贫瘠地区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易攀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干旱贫瘠地区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易攀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修复岩质边坡生态技术基本上是采用客土喷播技术或速藤屏技术,概述如下:

客土喷播技术是将一定厚度的植物生长基质喷播于边坡表面,使植物在坡表生长,坡表基质容易流失破坏,后期效果逐步衰退。在干旱贫瘠地区坡表基质长期处于干旱无水状态,基质极其容易风化脱落,坡面植物无法正常生长,达不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速藤屏技术是将植物生长基质设置于坡脚与分级平台上,设置有种植槽,为坡面攀援植物提供了稳固的生长基质,后期效果逐步增强,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在雨水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区使用效果很好,但在干旱贫瘠地区攀援植物不易成活、生长缓慢、更不容易快速生长达到生态修复所需要的绿化覆盖率,另外速藤屏的生态修复基本为平面结构,其覆盖结构难于形成立体景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干旱贫瘠地区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易攀藤结构,解决现有干旱贫瘠地区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中的缺陷,使干旱贫瘠土壤具有活化能力、保水能力以及防冻保温能力,提高攀援植物的成活率与生长速率,易于形成立体景观。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干旱贫瘠地区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易攀藤结构,包括设置于岩质边坡坡脚或分级平台上的土壤改良穴,所述土壤改良穴用于种植攀援植物容器苗,土壤改良穴内设有保水层、土壤改良活化层和防冻保温层,岩质边坡坡面上设有牵引机构。

优选地,所述土壤改良穴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保水层、土壤改良活化层和防冻保温层。

优选地,所述保水层内填充保水剂,所述土壤改良活化层内填充有机质、ph值调节剂和复混肥,所述防冻保温层填充锯末材料或木屑材料或谷壳材料或上述两种材料的组合或上述三种材料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岩质边坡坡面上还设有廊架,廊架用于使攀援植物容器苗形成立体景观。

优选地,所述廊架包括固定设于岩质边坡坡面的多根短锚,短锚顶部与防锈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锈杆平行于岩质边坡坡脚或分级平台表面。

优选地,岩质边坡坡面设置有多排短锚,每排短锚固定连接有一根防锈杆。

优选地,所述土壤改良穴数量为多个,且在岩质边坡坡脚或分级平台上呈点状分布,每个土壤改良穴种植一个攀援植物容器苗。

优选地,所述土壤改良穴数量为一个,每个土壤改良穴种植多个攀援植物容器苗。

优选地,所述牵引机构为牵引网结构或牵引绳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解决了干旱贫瘠地区攀援植物种植成活率低、后期养护强度高、生态修复效果差的难题,避免了客土喷播等现有技术生态修复的缺陷,为干旱贫瘠地区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另外本实用新型使干旱贫瘠土壤具有活化能力、保水能力以及防冻保温能力,大大提高攀援植物的成活率与生长速率,易于形成立体景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干旱贫瘠地区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易攀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另一种用于干旱贫瘠地区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易攀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其中一种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另外一种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岩质边坡1、土壤改良穴2、保水层2.1、土壤改良活化层2.2、防冻保温层2.3、攀援植物容器苗3、牵引机构4、廊架5、短锚5.1、防锈杆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5所示,一种用于干旱贫瘠地区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易攀藤结构,包括设置于岩质边坡1坡脚或分级平台上的土壤改良穴2,所述土壤改良穴2用于种植攀援植物容器苗3,土壤改良穴2内设有保水层2.1、土壤改良活化层2.2和防冻保温层2.3,岩质边坡1坡面上设有牵引机构4。图1为土壤改良穴2设置于岩质边坡1坡脚时的示意图;而图2为土壤改良穴2设置于岩质边坡1各分级平台时的示意图,当岩质边坡1的坡面较高时,可以多设置几个分级平台,每个分级平台及坡脚均开设土壤改良穴2。

优选地,所述土壤改良穴2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保水层2.1、土壤改良活化层2.2和防冻保温层2.3。在本实施例中,保水层2.1、土壤改良活化层2.2和防冻保温层2.3的厚度比为:2:5:3。保水层2.1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使得攀援植物持续获得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土壤改良活化层2.2可以对土质进行改良活化,使其达到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有机元素,增加土壤疏松性与透气性,而防冻保温层2.3可以提高土壤的防冻越冬能力。

优选地,所述保水层2.1内填充保水剂,所述土壤改良活化层2.2内填充有机质、ph值调节剂和复混肥,本实施例是填充有机质、ph值调节剂和复混肥,可以根据土壤特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复配,也可以选择其他对土壤改良有作用的试剂,在这里不一一列举;所述防冻保温层2.3填充锯末材料或木屑材料或谷壳材料或上述两种材料的组合或上述三种材料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岩质边坡1坡面上还设有廊架5,廊架5用于使攀援植物容器苗3形成立体景观。攀援植物容器苗3在生长过程中,首先沿着牵引机构4攀援,当遇到廊架5时,会沿着廊架5横向攀援,从而形成立体景观。

优选地,所述廊架5包括固定设于岩质边坡1坡面的多根短锚5.1,短锚5.1顶部与防锈杆5.2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锈杆5.2平行于岩质边坡1坡脚或分级平台表面。

优选地,岩质边坡1坡面设置有多排短锚5.1,每排短锚5.1固定连接有一根防锈杆5.2。

优选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土壤改良穴2数量为多个,且在岩质边坡1坡脚或分级平台上呈点状分布,每个土壤改良穴2种植一个攀援植物容器苗3。如图所示,这种布置方式使得土壤改良穴2呈点状分布。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土壤改良穴2数量为一个,每个土壤改良穴2种植多个攀援植物容器苗3。如图所示,这种布置方式使得土壤改良穴2为连续分布的一整块。

优选地,所述牵引机构4为牵引网结构或牵引绳结构。牵引机构4可以为网状结构以供植物攀援整个网络,也可以为绳状结构以工植物攀援每条绳;在本实施例中,牵引网结构可以为钢丝网结构,而牵引绳结构可以选用钢丝绳,然后可以使得每天钢丝绳互相平行且与廊架5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攀援植物容器苗3主要品种有葛藤、凌霄、五叶地锦、常春藤、油麻藤等,攀援植物容器苗3培育高度2米以上。

本实施例易攀藤结构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开挖土壤改良穴2,依次填充保水层2.1、土壤改良活化层2.2和防冻保温层2.3,具体地,土壤改良穴2底部为保水剂,中部为有机质、ph值调节剂和复混肥,顶部为木屑。

2)土壤改良穴2均匀布置于岩质边坡1坡脚或分级平台上。

3)在岩质边坡1坡面上安装牵引机构4。

4)在岩质边坡1坡顶安装廊架5。

5)将攀援植物容器苗3种植于土壤改良穴2内,使攀援植物容器苗3获得生长所必需的水分与养分,使其容易成活、容易生长,在坡面牵引机构4的引导下快速攀援整个坡面,在遇到廊架5时,会沿着廊架5横向攀援,从而形成立体景观,一般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即可对坡面进行绿化防护,达到生态修复及美化环境之目的。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