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底深层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1431发布日期:2020-10-09 18:1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底深层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底深层增氧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池塘中养鱼,如果水体出现缺氧的现象,就会导致鱼虾浮头,严重可能会造成窒息而亡,因此,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

鱼池增氧通常是放在水上面增氧,底部的水质很差,没有氧气,一般不容易把底层的水改变和运动起来,无法进入深层增氧,且底层的污水、二氧化硫及氨氮等有害物质就无法排出,影响了养殖产量。现有技术是通过罗茨风机鼓风把氧压下去,罗茨内机需要大量的气泡管和大量的高压电才能把氧气压下去,而且深度仅限于80公分,深度一米以上无法增氧,不仅增氧效果不好,过滤静化效果差,还耗费了大量的电力,消耗大量能源,使养殖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底深层增氧系统,能够利用水池的落差和水的循环压力把空气压进水池底层,使水池底层也能得到增氧,达到深层增氧的目的,减少了动力投入,节约能源,简单又科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深层改底增氧系统,包括养殖水池组、过滤沉渣池、净化池、水循环装置和增氧出水管,所述养殖水池组包括一级养殖水池,二级养殖水池和三级养殖水池,所述一级养殖水池的最低水位高于二级养殖水池的最高水位,二级养殖水池的最低水位高于三级养殖水池的最高水位,所述一级养殖水池,二级养殖水池和三级养殖水池依次通过增氧出水管相连,所述养殖水池组与过滤沉渣池相连,所述过滤沉渣池和净化池相连,所述净化池与养殖水池组之间还设置有水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净化池对流进来的水进行净化,利用净化池内的植物光合作用进行增氧,通过水循环装置将净化水泵入到养殖水池组内循环利用,一级养殖水池,二级养殖水池和三级养殖水池之间形成水位落差,水从增氧出水管流出从上一级养殖水池直接落入下一级养殖水池,利用水池的落差和水的循环压力把空气压进水池底层,使水池底层也能得到增氧,然后水从最底层翻起来进行冲撞,让整个池子里的水都运动起来,通过把底部沉积的有害物质随着的水翻滚浮上来利用太阳光的光后作用把有害物质静化,翻滚上来的水体与空气接触溶解空气中的氧气,从而提高了水体溶氧度,同时,水流在落差过程中最大限度溶解空气中的氧气,进而提高水流在下一级养殖水池中的溶氧度,减少了动力投入,节约能源,简单又科学;三级养殖水池内的水产品的排泄物及固体杂质缓缓流入到过滤沉渣池,在过滤沉渣池内进行沉淀,沉淀物留在过滤沉渣池内,然后水流入净化池内进行净化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养殖水池的最低水位比二级养殖水池的最高水位至少高出0.5米,二级养殖水池的最低水位比三级养殖水池的最高水位至少高出0.5米。水位高度差可以通过将一级养殖水池,二级养殖水池和三级养殖水池设置为阶梯状,也可以控制水池内的水量来实现,在一级养殖水池,二级养殖水池和三级养殖水池之间相互形成水位落差,由于水位落差的存在,水可以直接上一级养殖水池的增氧出水管流入下一级养殖水池,不需要外加动力,减少了动力投,节约能源,同时利用水池的落差和水的循环压力把空气压进水池底层,使水池底层也能得到增氧。

作为优选,所述养殖水池组通过拦鱼网与过滤沉渣池分隔连接。拦鱼网的设置可以避免鱼进入到过滤沉渣池中,只让排泄物和固体杂质进入过滤沉渣池中进行沉淀。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沉渣池和净化池之间通过滤布分隔连接。滤布可以避免水中的固体杂物进入到净化池内,只让少部分溶于水的排泄物和水进入到净化池内进行净化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净化池内种植有水质净化植物。水质净化植物可以选择浮萍,水葱等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流入到净化池内的水增氧,同时,植物自身的生长可消耗水产品排泄物溶于水中的部分,使得水体臭味消失并净化水质。

作为优选,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抽水泵,抽水管和入水管,所述抽水泵两端分别与抽水管和入水管相连,抽水管的入水口设在净化池内底部,入水管的出水口设在一级养殖水池上方。在抽水泵的作用下,抽水管将净化池内的净化水泵入一级养殖水池内,由于入水管的出水口设在一级养殖水池上方,由于水流落差的作用下把空气压进水池底层,使水池底层也能得到增氧,水体从底部翻滚,翻滚上来的水体与空气接触溶解空气中的氧气,从而提高了水体溶氧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级养殖水池,二级养殖水池和三级养殖水池之间形成水位落差,水从增氧出水管流出从上一级养殖水池直接落入下一级养殖水池,利用水池的落差和水的循环压力把空气压进水池底层,使水池底层也能得到增氧,然后水从最底层翻起来进行冲撞,让整个池子里的水都运动起来,通过把底部沉积的有害物质随着的水翻滚浮上来利用太阳光的光后作用把有害物质静化,翻滚上来的水体与空气接触溶解空气中的氧气,从而提高了水体溶氧度,同时,水流在落差过程中最大限度溶解空气中的氧气,进而提高水流在下一级养殖水池中的溶氧度,减少了动力投入,节约能源,简单又科学。原有技术中罗茨风机用电大,原来每天个池子需用电五个千瓦,现在改底过后7个水池用电共才五个千瓦。改底过后产量提高了50%,用电节省了60%以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养殖水池组,11-一级养殖水池,12-二级养殖水池,13-三级养殖水池,2-过滤沉渣池,3-净化池,4-水循环装置,41-抽水管,42-抽水泵,43-入水管,5-增氧出水管,6-拦鱼网,7-滤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深层改底增氧系统,包括养殖水池组1、过滤沉渣池2、净化池3、水循环装置4和增氧出水管5,所述养殖水池组1包括一级养殖水池11,二级养殖水池12和三级养殖水池13,所述一级养殖水池11的最低水位高于二级养殖水池12的最高水位,二级养殖水池12的最低水位高于三级养殖水池13的最高水位,所述一级养殖水池11,二级养殖水池12和三级养殖水池13依次通过增氧出水管5相连,所述养殖水池组1与过滤沉渣池2相连,所述过滤沉渣池2和净化池3相连,所述净化池3与养殖水池组1之间还设置有水循环装置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净化池3对流进来的水进行净化,利用净化池3内的植物光合作用进行增氧,通过水循环装置4将净化水泵入到养殖水池组1内循环利用,一级养殖水池11,二级养殖水池12和三级养殖水池13之间形成水位落差,水从增氧出水管5流出从上一级养殖水池11直接落入下一级养殖水池11,利用水池的落差和水的循环压力把空气压进水池底层,使水池底层也能得到增氧,然后水从最底层翻起来进行冲撞,让整个池子里的水都运动起来,通过把底部沉积的有害物质随着的水翻滚浮上来利用太阳光的光后作用把有害物质静化,翻滚上来的水体与空气接触溶解空气中的氧气,从而提高了水体溶氧度,同时,水流在落差过程中最大限度溶解空气中的氧气,进而提高水流在下一级养殖水池11中的溶氧度,减少了动力投入,节约能源,简单又科学;三级养殖水池13内的水产品的排泄物及固体杂质缓缓流入到过滤沉渣池2,在过滤沉渣池2内进行沉淀,沉淀物留在过滤沉渣池2内,然后水流入净化池3内进行净化处理。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一级养殖水池11的最低水位比二级养殖水池12的最高水位至少高出0.5米,二级养殖水池12的最低水位比三级养殖水池13的最高水位至少高出0.5米。水位高度差可以通过将一级养殖水池11,二级养殖水池12和三级养殖水池13设置为阶梯状,也可以控制水池内的水量来实现,在一级养殖水池11,二级养殖水池12和三级养殖水池13之间相互形成水位落差,由于水位落差的存在,水可以直接上一级养殖水池11的增氧出水管5流入下一级养殖水池11,不需要外加动力,减少了动力投,节约能源,同时利用水池的落差和水的循环压力把空气压进水池底层,使水池底层也能得到增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养殖水池组1通过拦鱼网6与过滤沉渣池2分隔连接。拦鱼网6的设置可以避免鱼进入到过滤沉渣池2中,只让排泄物和固体杂质进入过滤沉渣池2中进行沉淀。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过滤沉渣池2和净化池3之间通过滤布7分隔连接。滤布7可以避免水中的固体杂物进入到净化池3内,只让少部分溶于水的排泄物和水进入到净化池3内进行净化处理。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净化池3内种植有水质净化植物。水质净化植物可以选择浮萍,水葱等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流入到净化池3内的水增氧,同时,植物自身的生长可消耗水产品排泄物溶于水中的部分,使得水体臭味消失并净化水质。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水循环装置4包括抽水泵42,抽水管41和入水管43,所述抽水泵42两端分别与抽水管41和入水管43相连,抽水管41的入水口设在净化池3内底部,入水管43的出水口设在一级养殖水池11上方。在抽水泵42的作用下,抽水管41将净化池3内的净化水泵入一级养殖水池11内,由于入水管43的出水口设在一级养殖水池11上方,由于水流落差的作用下把空气压进水池底层,使水池底层也能得到增氧,水体从底部翻滚,翻滚上来的水体与空气接触溶解空气中的氧气,从而提高了水体溶氧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